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当代中国目录学的新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付先华 参加讨论

      1、当代中国目录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成果
    当代中国目录学的发展历史就是在继承我国目录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国外目录学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历史。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初至40年代是第一阶段。这是中国传统目录学与西方目录学新旧并存的阶段。李小缘将这一时期的目录学家分为史的目录学家、版本目录学家、校雠学家和介于三者之间的新旧俱全者的四个流派。一批目录学著作如杜定友的《校雠新义》,姚名达的《目录学》等涌现,开始注意合理吸收西方目录学长处,以开放兼容的态度研究中国目录学的问题。
    1949年建国后至“文革”为第二阶段。在马列主义指导下,中国目录学借鉴前苏联目录学,开始了全新的理论建设历程。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等问题,成为这一时期理论研究的重点。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为第三阶段。中国开始对欧美目录学重点引进。MARC、书目控制论、文献计量学、书目情报服务等成为研究的热点。90年代之后,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蓬勃兴起,对网络环境下目录学的应用研究成为热潮。
    中国传统目录学注重文献整理,是“学者的目录学”;而西方目录学重视文献的利用,是“读者的目录学”;二者的结合,使当代中国目录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 1 实践工作成就斐然
    (1)各种类型书目有了大发展。
    中国传统书目多为分类目录,以书名作为标目,西方先进书目技术的引入使中国逐渐有了自己的著者目录、主题目录,在揭示与利用文献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随着近代图书馆运动的蓬勃发展,各图书馆在分类编目工作、书目参考工作中开辟了新的目录活动领域,目录形式多样,载体不仅有书本式,还有卡片式;目录方法有叙录法、提要法、著录法、文摘法、分类法、标题法、书评法、索引法等。联合目录也有发展,20世纪20年代北平图书馆协会就开展联合目录的编纂工作,建国后又有了较大的发展。1955年确立缴送本制度后,我国的国家书目编纂基本没有停顿。集中编目,产生广泛的影响;在版编目,有条不紊地推进。
    (2)书目工作标准化稳步推行。
    在西方国家文献加工处理方法的指引下,尤其是经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国际图联(IFLA)的大力推动,我国的书目标准化工作进展迅速。1979年我国成立了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布了GB2901—82《文献目录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GB3792.1—83《文献著录总则》、GB3792.2—85《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3792.3—85《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GB3793—83《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GB3792.7—87《古籍著录规则》、GB12451—90《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等一批国家标准;同时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汉语主题词表》作为国家试用标准,对我国图书情报工作标准化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书目工作标准化方面的成就是极其显著的。
     1. 2 理论研究相得益彰
    20世纪我国的目录学理论研究在目录学基础理论、书目控制论、书目情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关于目录学研究对象的探索、目录学致用性的认识,是现代中国目录学理论的最大成果。
    何为目录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图书说”、“目录说”、“书目工作说”、“矛盾说”、“规律说”等几种观点显得更为活跃与主动。其中认为目录学的研究对象是揭示和报道文献与人们对它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即“矛盾说”影响最大,逐渐被广泛接受。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目录学界提出了“书目情报”这一概念。1987年,彭斐章先生译作《普通目录学教程》首次把书目情报概念引入我国。书目情报实际上是关于文献的知识和效用信息的集合,书目情报概念是目录学与情报学互相影响和融合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后,书目情报理论论著相继出版。书目情报报告、以书目情报为逻辑起点的书目控制研究等为目录学输入了新鲜血液。
    对目录学致用性的认识是当代目录学的又一成果。1983年,朱天俊先生发表了《中国目录学本是致用之学》。随着新技术革命对目录工作的影响以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人们更多地关注目录工作的标准化、书目服务、联机检索、网络检索等应用问题。书目情报理论把传统目录学研究对象的二维空间“书目——文献”,扩充为三维空间“人——书目——文献——人”,突出了一切活动“以人为本”的观念。
     1. 3 网络资源目录的研究蓬勃兴起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信息得到了速度空前的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实际上是分布在世界各地各个网站上的磁盘、光盘、硬盘存储的数字化文献或非文献信息的数据库,由于整个网络系统基本上是一个无人管理的自由开放的庞大虚拟空间,导致冗余信息大量出现,给查找相关资料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人们呼唤有效的工具来管理这日益膨胀的信息,于是各具特色的搜索引擎、网络资源目录应运而生。
    网络资源目录是由网络开发者将网络资源收集后,以某种分类进行组织整理,并和检索方法集成在一起的信息查询方式。网络目录的结构是以体系分类法展开的等级结构。当代目录学研究的重点已由原来的书本式目录逐渐转移到网络信息目录工作及其检索工具上来,且呈现出蓬勃生机,使目录学研究产生了一个新飞跃。
     2、当代中国目录学的时代特征
    所谓目录学的时代性,是指目录学会随着它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变化,在整体上或某些基本方面表现出区别于其他时代的特征。当代目录学的时代特征大致有如下表现。
     2. 1 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高新技术革命为标志的信息化社会。信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信息化,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则改变了书目情报工作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促进了书目情报工作的变革,为当代目录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使得目录学以一种创新思维方式来研究目录学与整个科学的融合,探求目录工作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提供了条件。进入信息时代,读者由对传统的印刷型信息为主的需求,转向对多元化信息的需求。图书馆也不再以实物文献为单元进行分类编目,而是以数字化的信息、数据为单元进行分类编目,是在一种动态开放的环境中对数字信息进行描述和标引、组织和整序。此时的编目成果也从自给自足的独家专用,向一家编目,多家交流,多家共享方向发展。因此,实施全国网上联合编目,开展全国性与地区性的书刊文献网上联合编目,共建联合目录数据库,共享书目数据资源,最大程度地节省人力资源已成为全国图书馆工作者的共识。
     2. 2 目录学致用性和技术性研究形成高潮
    中国的目录学功用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到指导读者治学,再到文献的揭示、组织与利用,都与时代相融合。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目录学的发展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中心。尤其是“科教兴国”的提出,要求目录学理论研究与实践都要立足于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目录学的致用性与现代书目技术的结合为其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当代目录学从致用化原则出发,以目录实践来标示新时期的目录学思想内涵。如何把传统的书目情报产品网络化,使其适应网络环境的需要?如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揭示、深层开发,提供灵活多样的检索途径?是新时代目录学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书目情报需求服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目录学作为致用之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的研究,“述而不作”,而应面向经济建设,真正发挥目录学的功用,使之成为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应用科学。
    目录学技术性与其致用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面对巨量的信息资源,特别是时刻变动的网络信息,书目工作的出路在于不断应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新检索技术,对庞大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元数据、搜索引擎、数据挖掘、在线翻译就是书目情报工作者正在应用或研究的信息组织新技术。因此,中国当代目录学的技术发展要在吸收解题、互著、别裁等传统书目工作优良方法的前提下,在现代化书目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几个跨越,形成致用性与技术性的完善结合:①以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书目工作现代化为研究重点,把MARC、CD-ROM情报检索系统和网络传播等理论与方法纳入目录学学科体系中;②打破目录学对文献的产生与发展、种类与类型、特征与作用静态定性描述研究的格局,转向动态定量预测研究,充分利用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和方法;③将狭义书目工作突破至二次文献,研究各种二次文献,将解决文献增长与需求的矛盾作为目录学研究的主要矛盾;④从对传统书目工作的总结性研究和对现代书目工作的描述性研究转到现代书目工作的概括性、指导性研究和对未来书目工作的预测性研究,从微观书目控制到宏观书目控制的目录学体系,既在世界前沿,又弘扬传统。
     2. 3 目录学独特的方法论和整体化科学化发展趋势
    目录学的整体化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纵向整体化——即目录学自身理论研究的整体化。目录学将全面总结以往目录学研究的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其次是横向整体化——即目录学与整个科学的融合。横向整体化是指目录学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出版发行学等互相渗透、交叉,形成图书馆目录学、情报报道与研究、书业目录等新兴学科;同时又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一般学科结合,产生庞大的专科目录学群体。横向整体化体现目录学的工具学科、应用科学性质。
    目录学的科学化是目录学研究发展成熟的标志,首先表现为目录学研究的计量化和精确化。利用数学方法对书目信息系统诸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和预测,如对书目情报系统的文献分布、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状况、智力结构、人员配备、经费测算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确定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最佳管理方案;对书目情报活动过程进行数学模拟,可以揭示其内在规律,为书目情报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目录学不仅要研究书目情报活动质的方面,还要研究其量的方面,研究量的关系和量的变化。其次,目录学还更多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如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使目录学研究适应时代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研究视角或思维方式,形成新的研究规范。未来的目录学还要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广泛吸收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计算机科学等与目录学联系紧密的理论与方法,开拓目录学发展的新领域,完善目录学的理论和方法。
    目录方法学作为目录学研究中起导向作用的研究分支,仅规定了目录学研究活动、认识活动的结构,而且通过对目录活动的规范,起着引导用户利用目录工具获取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帮助用户寻找到评价本学科研究态势最简捷途径的作用。同时目录方法学作为指导目录研究和目录实践的理论,作为针对目录现象开展研究的重要工具,它对目录学研究起着标准组织的、哲学的、世界论的、技术的、认识论的及反映论的职能作用。
     3、未来中国目录学的新突破
     3. 1 专科目录学的研究
    专科目录学是目录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目录学发展在现代的需要,是文献、信息传递效用性的体现。专科目录学是以揭示学科文献,便于人们了解学科文献面貌为目的的。它不仅在收录文献、信息上有量的要求,而且要对所收录的文献、信息做出评价,有所推荐。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无序性以及网络信息的庞杂性使得如何有效地解决数字时代文献信息的揭示、报道和利用成为21世纪书目情报服务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收集、组织和评价最有效用的信息资源,建立各种专业学科信息门户网站,凝聚专业学术核心也将成为专科目录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因此,对专科目录学研究还需要投入时间和人力,把握时代特征,紧扣时代脉搏,进一步推动目录学的进展,完善目录学的学科体系。
     3. 2 网络文化研究
    从整体上讲,研究目录学无疑离不开文化研究。文化是一个涵盖极广的概念,举凡与人相关的一切皆是文化。目录具有文化积累功能、文化传播与交流功能,文化导读与开发功能,文化控制功能等。文化是目录学研究的基础,文化比较是目录学发展研究的手段。因此,从文化出发研究目录学,首先必须研究目录学产生发展的文化动力;其次必须研究目录学基本内容的文化构成,文献系统、书目情报系统、人类文献需求行为系统等是目录学最基本的内容,这些系统实际上也是文化系统的子系统;再次,必须研究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文化渗透。这样目录学与其他学科都将因文化的存在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也正是目录学文化研究的意义所在。网络文化对信息社会人类的思维方式、文献需求行为等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未来目录学的发展与网络文化的研究将紧密联系在一起。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无论是目录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研究,还是书目实践活动的研究等,都将与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进一步交叉融合、相互渗透。在信息源来源广阔、信息类型复杂多样、用户数量不再受传统时空限制的网络时代,目录学的学科价值也将日益突出和显现。
     3. 3 网络书目控制研究
    书目控制研究是将控制论原理应用于目录工作而逐渐形成的一门目录学分支学科。1948年维纳发表了《控制论》,1949年芝加哥大学的著名学者伊根和谢拉随即发表了《书目控制绪论》一文,提出了“书目控制”的概念,将控制论的一些定律和公式引入目录学,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蓬勃兴起,网络书目控制成为研究热点。IFLA于1997年首次发表了《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BR),提出了书目控制理论的新的模型。该模型一经问世就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与印本文献一样,网络虚拟文献也需要书目控制,以便高效率使用。网络环境改变了传统的文献信息源,将目录学的文献源从有限扩大到无限cyber空间。信息资源的无限无序以及信息质量的良莠不齐都给用户检索和利用信息资源带来了新的困难,书目控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走向未来的书目控制研究,应该开拓视野,要与目录学研究基点及学科制高点相吻合,为世界范围的文献资源共享开辟新途径,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书目控制理论和实践体系。
     3. 4 书目情报研究
    书目情报理论是传统书目工作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新思想,它的出现被认为是目录学理论的彻底革命,结束了国外目录学以具体书目成果为核心的历史。书目情报研究包括书目工作研究、书目情报需求、书目情报评价等,是未来目录学研究的基点。对书目情报的研究,有利于扩张目录学渗透力,培育目录学理论,提高目录学的社会地位。目录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向读者全面揭示文献的相关信息,打开知识宝库。书目情报是关于文献知识和效用信息的集合,是浩瀚信息资源海洋的导航,自然成为目录学研究的基点。只有对书目情报需求、书目情报评价等加以深入的研究,才能解决网络时代资源需求与用户满足的矛盾,才能体现信息时代目录学的本质特征。
     3. 5 书目信息产业化及产业政策研究
    书目信息产业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产业,是知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二次文献的产业化问题早已纳入国家信息产业的总体布局和整体规划之中。如英美国家的书目公司从书目信息的开发中赚取了高额利润。它们将二次文献系统的建设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优先扶持对国家科技进步有重要意义的基础学科和与政府发展目标有关的二次文献产品和服务,促成了二次文献产品的社会化和商品化。对于书目信息产业及其相关政策的研究,不仅是目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也是发展书目信息产业的必然要求。
     3. 6 网络化书目情报服务研究
    网络化书目情报服务研究是书目情报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其研究内容涉及网络用户的书目情报需求及其书目查寻行为,网络情报源建设;网络化书目情报服务的方式及模式,网络环境下书目情报信息的揭示、组织、传播与利用,网络书目情报资源的开发,网络书目情报服务的评价等一系列新课题。这些是时代赋予目录学工作者的新任务,也是目录学网络时代生存与发展所必须深入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3. 7 书目工作范围扩展的研究
    随着数字馆藏的增加,目录工作的范围由馆内的印本文献信息扩展到对网上的各种类型信息进行编目加工,从而使网上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数据库建设,搜索引擎的研制和开发,学科导航库和专业门户网站的建立、网络资源目录的联合编制以及利用这些工具所进行的信息服务,成为了当代目录工作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担当起当代目录学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构成当代目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献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
     3. 8 网络资源的组织、管理与控制研究
    网络资源是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载体的主体,对无序化网络资源进行整理和揭示是未来目录学研究的新任务。网络资源组织、管理与控制的研究包括网站分类技术、全文检索技术和元数据等。
    总之,网络时代的目录学研究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外延更加扩大,有着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新视角,需要更多的思想和创见来升华书目工作实践。目录学研究应与时俱进,要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网络信息目录工作及其检索工具上来。目录学研究者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和利用这一世纪工程;另一方面要寻找科学地揭示与有效地报道网络信息资源的最佳途径,开创网络时代目录学研究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彭斐章,乔好勤,陈传夫. 目录学(修订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彭斐章,贺修铭. 书目情报服务的组织与管理.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3]彭斐章. 世纪之交的目录学研究. 图书情报工作,1995(2)
    [4]彭斐章. 论当代目录学的发展趋势. 图书情报知识,1991(4)
    [5]彭斐章,王心裁. 20世纪中国目录学的发展历程、成就与局限. 高校图书馆工作,1999(2)
    [6]司莉,彭斐章,贺剑峰.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目录学的创新和发展. 图书情报工作,2001(9)
    [7]王京山. 中国当代目录学的回顾与前瞻. 图书馆学研究,2003(12)
    [8]卿家康. 目录学的时代性与当代目录学的特征. 图书情报知识,1995(2)
    [9]乔好勤,李锦兰. 当代目录学的理论与实践. 图书与情报,2001(3)
    [10]王子舟. 时代需求与目录学的发展. 图书情报知识,1998(1)
    [11]李文华. 我国当代目录学研究主要成就之管见. 现代情报,2003(6)
    [12]赵伯兴. 论网络时代目录学研究重点的转移.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2001(3)
    [13]黄先蓉. 目录学发展趋势动因探析. 图书馆,1998(2)
    [14]张洪元. 论目录学理论与实践的契合. 图书馆,1998(2)
    [15]秦明,吴家玲. 论当代目录学的失衡. 图书情报工作,2003(7)
    [16]莫少强.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和资源共享的研究实践. 图书情报工作,2002(1)
    原载:《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年0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