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王国良先生发表《唐五代书目考》(以下简称王《考》)一文,载《书目季刊》第16卷2期。考录唐五代书目37种。引据翔实,论断精当,唐五代重要书目已收录无遗。为了反映一代目录工作的全貌,笔者本着有闻必录,存佚兼收,巨细不遗的原则,多方搜辑,已辑得108种。兹简录如下,供大家参考,其中定有不当之处,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史志 隋书经籍志四卷 (唐)魏徵 (唐)长孙无忌等撰。存载《隋书》卷32-35。此书向随《隋书》以传。日本文政八年(清道光五年)始别出,刻入:《八史经籍志》中。清光绪八年成都御风楼刻本(国图)。商务印书馆排印《十史艺文经籍志》本等。 此书作者有题魏徵等撰者,有题长孙无忌等撰者,宋本《隋书》载天圣中校正本旧跋,谓天圣以前的旧本惟《经籍志》题“侍中郑国公魏徵撰”,这说明公元641年于志宁重修《五代史·十志》时未触动《经籍志》,今本《经籍志》就是魏徵在公元629-636年撰成的原稿,其序和小序也是魏徵所撰“隋史序论”的一部分;这一点毋煚也曾经指出过。(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论丛》89页)魏徵创始之功不可没,长孙无忌领衔进呈亦属事实。史志目录多成于众手,故题魏徵、长孙无忌等撰。 这是我国现存第二部史志目录,其体例略仿《汉志》,前人多有论述,此处从略。 旧唐书经籍志二卷 (后晋)刘昫等撰 存 载《旧唐书》卷46-47。此书向随《旧唐书》以行,自《八史经籍志》始别出之。 后晋天福六年赵莹监修《唐书》,至开运二年完成,由刘昫领衔上之,故题刘昫等撰。论者多谓是目全取毋煚《古今书录》,并删削叙录而成,既不能全记唐代藏书之盛,亦未能记唐代著述之盛。虽然如此,然而记开元藏书之盛的《古今书录》却赖以保存至今,此书之价值正在于此。 二、著述志 学士院杂撰目一卷 (唐)韦述撰 佚 《崇文总目·目录类》著录,“杂撰”作“新撰”。《宋志》著录,题韦述撰。 按:《新唐书·百官志》“开元二十六年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令”。 唐新撰书目录二卷 佚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目录类》著录,不著作者。 梁启超《图书大辞典·簿录类》此条云:“此书题‘新撰书’,当系专收中晚唐人所著为某旧录中———如《古今书录》之类所未及收者,原书久佚,其内容无从悬断也。” 伪蜀王建书目一卷 佚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目录类》、《通志艺文略·目录类》并著录。《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伪史类》有《伪蜀王建书》四十卷,《崇文总目·伪史类》有《前蜀书目》四十卷,李昊撰,《宋志·霸史卷》有李昊《蜀书》二十卷,是书或即《蜀书》之目。 李昊字穹佐,后蜀人,前后仕蜀五十年。 三、徵访书目 四库搜访图书目一卷 佚 《崇文总目·目录类》、《通志艺文略·目录类》、《宋志·目录类》均著录,均不著作者。 《旧唐书·经籍志·序》云:“文宗时,郑覃侍讲禁中,以经籍道丧,屡以为言。诏令秘阁搜访遗文,日令添写。”余嘉锡《目录学发微》此条谓:“其《搜访目》,证以《旧志》所言,盖在文宗时也。”聊备一说。 四、官藏目录 [四部群书叙录] (唐)魏徵等撰 佚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校雠篇》云:“唐初有一大事,为一般所不注意者,则魏徵尝撰叙录是也。……唐太宗、高宗二朝,自魏徵至崔行功,校书不绝,前后互连至少四十七年。……毋煚《古今书录·序》攻击《群书目录》之五大罪状,其一宗为“所用书序或取魏文贞;所分书类,皆据《隋经籍志》”。……则魏徵校书撰有序录,确然无疑。世南、师古以下,踵其前规,想亦就其所校写本各撰序录。故开元时撰《群书四录》四万卷目,二千部书名目,首尾三年,便令终竟。良由成例俱在,钞撮非难,故其所成之书多至二百卷,实为数十年来先哲渐积之功,非仅赖开元时代二十数人之力耳。”此目虽史无记载,姚氏推论不为无理。记之以备一说。 [续七志] (唐)禇无量 (唐)马怀素等撰 佚 《唐书·儒学·马怀素传》云:“怀素建言,自齐以前旧籍,王俭《七志》已详,请采近书篇目及前《志》遗者,续俭《志》以藏秘府。诏可。”梁启超《图书大辞典·簿录之部》谓:“两书似皆未成定本,后乃合并以成《群书四部录》,故两《唐志》及《宋志》,于此二书,皆不著录也。” 群书四部录二百卷 (唐)元行冲等奉敕撰 佚 《旧唐志·目录卷》、《新唐志·目录卷》并著录。 王《考》著录,并引《唐会要》卷卅六云:“(开元)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左散骑常侍元行冲上《群书四部录》二百卷,藏之内府。二千六百五十五部,四万八千一百六十九卷。分经史子集四部。经库殷践猷,王惬编,史库韦述、余钦,子库毋煚、刘彦直,集库王湾、刘仲丘,其序韦述撰。” 古今书录四十卷 (唐)毋煚撰 佚 《新唐志》、《宋志》、《遂初堂书目》并著录。 王《考》著录,并引《旧唐书经籍志序》云:“自后,毋煚又略为四十卷,名为《古今书录》。梁启超《图书大辞典·簿录之部》本条云:“大抵《四部录》所采,仅贞观以前书,此录则广收至神龙时,《四部录》无空张阙目,此录以检获现存者为限,改旧传之失者三百余条,加新书之目者六十余部,都三千六十部,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崇文目》有《开元四库书目》四十卷,不著撰人名氏,按年代与卷数,除此别无他书。……然尤袤《遂初堂书目》仍著录,又似南宋犹存,或官库虽佚,而民间尚有传本也。” 开元四库书目四十卷 佚 《崇文总目·目录卷》著录。梁启超、汪国垣等人以为即《古今书录》。 丽正殿四库书目录 (唐)褚无量 (唐)马怀素等撰 佚 梁启超《图书大辞典·簿录之部》据《唐会要》卷三十五著录。《会要》云:“开元七年九月,令丽正殿写四库书,各于本库,每部别为目录。”梁启超以为“似皆未成定本,后乃合并以成《群书四部录》。” 唐秘阁书目四卷 王《考》据《崇文总目·目录卷》著录,《宋志·目录卷》作《唐秘阁四部书目》四卷。 集贤书目一卷 (唐)韦述撰 佚 王《考》据《崇文总目·目录类》、《宋志·目录卷》、《新唐志·目录卷》、《通志·艺文略》著录。新集书目一卷 (唐)蒋彧撰 佚 王《考》据《崇文总目·目录卷》、《通志·艺文略·目录卷》著录。《宋志》作《蒋彧书目》一卷。王《考》谓:“疑是蒋武之误。按蒋乂本名武,因宪宗召对而改名。史官吴競之外孙。其父将明在集贤时……请携乂入院,令整比之。……本编当即整理集贤图籍时所撰。” 麟台书目录 佚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著录。 按:《唐会要》卷六十五云:武后光宅元年(684),改秘书省为麟台。中宗神龙元年(705)改麟台为秘书省。此目或即名“麟台”时所编? 四部书目录一卷 (唐)何茂庶撰 佚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著录。 天宝三载四库见在库书目 佚 王《考》据《唐会要》著录。《唐会要》卷三十六:“天宝三载闰三月,四库更造《见在库书目》,六月告成。见在库书籍:经库七千七百七十七卷,史库一万四千八百五十九卷,子库一万六千二百八十七卷,集库一万五千七百二十卷。” 天宝十四载四库续写书目 佚 梁启超《图书大辞典·簿录之部》著录。《唐会要》卷三十五:“天宝三载至十四载,四库续写书又一万六千八百四十三卷。” 贞元御府群书新录囗卷 (唐)陈京撰 佚 王《考》据《柳宗元集》卷八《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著录。云: (陈京)凡四命为集贤学士。……在集贤,奏省秘书官六员隶殿内。……求遗书,凡增缮者,乃作《艺文新志》,制为之名曰《贞元秘府群书新录》。 开成四部书目 佚 汪国垣《汉唐以来目录统表》据《旧唐书〈文宗本纪〉》著录。《旧唐书·经籍志·序》云:“文宗时,郑覃侍讲禁中,以经籍道丧,屡以为言。……开成初,四部书至五万六千四百七十六卷。”《唐会要》卷六十五云:“开成元年秋七月,御史台分察使奏:秘书省管新旧书书籍五万六千四百七十六卷。长庆二年以前,并无文案。太和五年以后,并不纳新书,今请创立簿籍,据阙填写。”又“自今以后,所填补旧书及别写新书,并随目校勘,并勒创立案,别置纳历,随月申报。”汪国垣云:“此目不载两《唐志》及《通志·艺文略》,或仅有整理,未曾流别。” 建业文房书目(一名《澄心堂书目》) 佚 王《考》据《后山谈丛》卷二著录。《谈丛》云:“建业文房,南唐烈祖节度金陵之别室,赵元考家有《建业文房书目》,才三千余卷。有金陵图书院印焉。”又云:“澄心堂,南唐烈祖节度金陵之宴居也。世以为元宗书殿,误矣。赵内翰彦若家有《澄心堂书目》,才三千余卷,有建业文房之印。” 五、私家藏书目录 吴氏西斋书目一卷 (唐)吴競撰 佚 王《考》据《崇文总目》、《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通志·艺文略》等著录。《郡斋读书志》云:“唐吴競撰。其家藏书凡一万三千四百六十八卷,競自撰书附于正史之末,又有续抄书列于后。” 东斋籍二十卷 (唐)杜信撰 佚 王《考》据《新唐志》、《通志·艺文略》著录。《通志·艺文略》作《东斋集籍》。 西堂书目 (唐)柳仲郢撰 佚 《(雍正)山西通志·经籍志》著录。仲郢字谕蒙,元和间进士,授校书郎,迁谏议大夫、刑部尚书。咸通间出为天平节度使。著有《柳仲郢集》二十卷、《柳氏自备》三十卷等,今不传。 六、导读书目 敦煌遗书·杂抄(书目单) 存 据敦煌遗书伯2171号著录。 兹据原文迻录如下: 经史何人修撰制注? 《史记》,司马迁修。《三国志》,陈寿修。 《春秋》,孔子修。杜预注。 《老子》,河上公注。 《三礼》,孙子修,郑玄注。 《周礼(应为易)》王弼注。 《离骚经》,屈原注(应为著)。 《流子》,刘协注(应为著)。《尔雅》,郭璞注。 《文埸秀》,孟宪子作。《庄子》,郭象注。 《切韻》六陆法言作。 《毛诗》、《孝经》、《论语》,孔子作,郑玄注。 《急就章》,中献(史游)撰 《文选》,梁昭明太子召天下才子相共撰谓之文选。 《汉书》,班固修撰。《典言》,季德杜撰之。 《尚书》,孔安国注。尚书几家书?虞、夏、商、周作。 《兔园策》,杜嗣先撰之。 《开蒙要训》,马仁寿撰之。 《千字文》,钟繇撰、李暹注,周兴嗣次韻。 何名九经? 《尚书》、《毛诗》、《周易》、《礼记》、《周礼》、《仪礼》、《公羊》、《谷梁》、《左传》。 何名三史? 《史记》、《前汉》、《东观汉记》。 王重民先生《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第131页)云:“这个书目单应该说是我国现在最古的一个推荐性的学习书目了。”书中对此有详细论述,此从略。 七、学科书目 经典释文叙录 (唐)陆德明撰 存 载《经典释文》卷首。又有清张寿荣辑《花近楼丛书续钞、各经师承立学考四篇》本,卢文弨校正本。 1933年中国学院出版社排印吴承仕《经典释文叙录疏证》本。 此书叙录书144种,各撰叙录,述其源流正变,注解人之师承,而后开列有关之注音释义书目230余种,注明卷数、撰人简历。 经史释题三卷 (唐)李肇撰 佚 《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通志艺文略》并著录。《宋志》作《经史释文题》三卷。 李肇,赵州赞皇人,元和中为翰林学士。 太和三年,因荐柏耆,自中书舍人左迁将佐少监。著有《国史补》三卷、《翰林志》一卷。 经史目录七卷 (后蜀)杨九龄撰 佚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目录类》、《通志艺文略·目录类》、《宋史艺文志·目录类》并著录。 杨九龄,蜀人,著有《桂堂编事》二十卷。《要录》十卷、《名苑》五十卷等。 史目三卷 (唐)杨松珍撰 佚 《旧唐志·目录类》、《通志艺文略·目录类》并著录。《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目录类》作十五卷。 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第125页云:“杨松珍的《史目》,唐初释法琳《上秦王啟》中曾引用过,可见唐宋时代是很通引的。《宋史艺文志》有杨松珍的《历代史目》十五卷,显然是经唐宋人增续修补而成的。 十三代史目三卷 (唐)殷仲茂撰 佚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目录类》、《郡斋读书志后志·目录类》著录。《宋史艺文志·目录类》作商仲茂撰十三代史目一卷。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释云:“辑史记、两汉、三国、晋、宋、齐、梁、陈、后魏、北齐、北周、隋史籍篇次名氏。国朝杜镐以唐五代书目续之。” 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第125页云:“《史目》都是对于纪传体史书,解释篇次,反映‘名氏’的,所以是一种兼有人名索引的解释篇题的历史专科目录,它的主要作用应当是着重在人名的索引上面。” 十三代史目十卷 (唐)宗谏注 佚 《崇文总目·目录类》、《新唐书艺文志·目录类》、《宋史艺文志·目录类》著录。 十九代史目二卷 (南唐)舒雅撰 佚 《崇文总目·目录类》著录。 舒雅字子正,宣城人,南唐进士。入宋后为将作监丞,充秘阁校理。 河南东斋史目三卷 佚 《崇文总目·目录类》著录,目下有录字。 《新唐志·目录类》、《通志艺文略·目录类》目下无录字。《宋史艺文志·目录类》作《河南东斋史书目》,注:斋一作齐。 唐列圣实录目五十卷 (唐)孙玉汝撰 佚 《崇文总目·目录类》著录。《通志艺文略·目录类》、《宋史艺文志·目录类》并作二十五卷。 唐书叙列目录一卷 佚 《崇文总目·目录类》、《通志艺文略·目录类》、《宋史艺文志·目录类》著录,并不著撰人。 后唐统类目一卷 (后唐)滕起撰 佚 《崇文总目·目录类》、《宋史艺文志·目录类》并著录,不著撰人。《通志艺文略·刑法类》著录,作后唐滕起撰。 文选著作人名三卷 (唐)常宝鼎撰 佚 《郡斋读书志·后志·目录类》著录。释云:“纂《文选》所著文章著作姓名爵里行事及其述作之意。”《崇文总目·目录类》“名”后有“目”字。作韦宝鼎撰 《宋史艺文志·总集类》作韦宝鼎《文选名氏类目十卷》。 《通志艺文略·目录类》:《文选著作人名目》、《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作《文选名氏目》十卷。 乐府古题要解一卷 (唐)吴競撰 存 乐府古题要解二卷 《崇文总目·乐类》著录,《宋志·乐类》作二卷,有《津逮秘书》本。 乐府解题 《崇文总目·乐类》著录。释云:“与吴競所撰《乐府古题》略同。”说郛本《乐府解题》一卷吴競撰。 乐府古今解题三卷 (唐)郗昂撰 佚 《崇文总目·乐类》著录。原释云:“或云王昌龄撰,未详熟是?旧云“古今乐府解题”又云“古题”,所载曲名与吴競所撰《乐府解题》颇异。” 续乐府古解题一卷 (唐)王昌龄撰 佚 《宋史艺文志·乐类》著录。据此,《崇文总目》所云“或云王昌龄撰”可能即误二书为一书? 乐府诗目录一卷 (唐)沈建撰 佚 《崇文总目·目录类》、《宋史艺文志·目录类》并著录。 乐府广题二卷 (唐)沈建撰 佚 《宋史艺文志·乐类》著录 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第124页云:“乐府解题一类的目录也就在六朝末年产生了。最早的一部是陈光大二年释智匠的《古今乐录》十二卷。唐代有吴競的《乐府古题要解》一卷,郗昂的(一作王昌龄)《乐府古今题解》三卷,沈建的《乐府广题》二卷。这些书都是阐释“乐府解题本义”或者解释古乐曲所以名篇之义,”都是帮助读者了解乐府作意的题解指南。(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李艳秋,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副研究馆员。张雷,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图书室研究馆员。 原载:【《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年第一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