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书目文献 >

《遂初堂书目》的目录学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崔国光 参加讨论

    尤袤《遂初堂书目》是宋代目录学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其在图书分类学和版本目录学方面独树一帜,卓有创新,素为后世目录学家所推崇。
    尤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无锡人,生于宋靖康二年(1127)。他自幼聪颖,甚爱读书,颇有文才,人称奇童,少年以诗名闻於乡。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官泰兴(今江苏省泰兴县)县令,官至礼部尚书。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卒,谥文简。尤袤著述颇丰,除《遂初堂书目》外,还著有《梁溪集》五十卷,《遂初小稿》六十卷。可惜尤袤的著作多已散佚,传世极少,现有尤侗辑刻的《梁溪遗稿》二卷行世。
    尤袤的藏书楼原名益斋,后取晋代孙绰《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尤袤甚爱藏书,“网罗斯备,日增月益,昼诵夕思,重之不以借人,新若未曾触手。”(《遂初堂书目·序》)藏书多达三万余卷,因而遂初堂亦名万卷楼。稍后的目录学家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赞誉尤袤的遂初堂藏书为近世之冠。可惜的是遂初堂藏书不幸在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毁于大火,几乎无一传世。
    遂初堂遗址,在今无锡九龙山下。现在的万卷楼,是在明代尤质(尤袤十四世孙)重建的遂初堂遗址上修葺而成的,基本仿照宋代建筑的特点。堂宇三楹,首楹为楼,二楹为堂,其间天井有“遂初泉”,终年不枯。堂前有著名的“天下第二泉”,凭东窗可观锡山龙光古塔;堂后山峰屏峙,苍松翠竹,幽雅恬静,确是一个读书藏书的好场所。
    尤袤以万卷楼藏书编成了古代目录学史上有名的《遂初堂书目》。书目共著录图书三千一百六十一种,内有十八种重复,实有图书三千一百四十三种,三万余卷,虽未标经史子集四部之名,但内容实按四部分类。其中经部九类:经总类、周易类、尚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类(孝经孟子附)、小学类。其分类方法基本沿袭《崇文总目》。经部有两处变动,一是取消孝经类,并入论语类;二是增设经总类。值得注意的是“经总”这个类目,在《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中均未设此目。在《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中设经解类,收录研究群经的著作,但在《崇文总目》中却弃而不用。《遂初堂书目》重设“经总类”,收录《九经》、《六经图》等书,符合图书分类从总到分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
    史部十八类:正史类、编年类、杂史类、故事类、杂传类、伪史类、国史类、本朝杂史、本朝故事、本朝杂传、实录类、职官类、仪注类、刑法类、姓氏类、史学类、目录类、地理类。史部变动较大,取消《崇文总目》中的岁时类,将其内容并入农家类。创置国史、本朝杂史、本朝故事、本朝杂传与史学五目。此外,仿《新唐书·艺文志》,设立故事类。但名同实异,《新唐书·艺文志》故事类专收佚闻旧事,《遂初堂书目》故事类则主要著录与典章制度有关的图书,与《隋书·经籍志》的“旧事”相似。
    子部十二类:儒家类、杂家类、道家类、释家类、农家类、兵书类、数术家类(一天文、二历议、三五行、四阴阳、五卜筮、六形势)小说类、杂艺类、谱录类、类书类、医书类。尤袤将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并入杂家,又师法《七略》,将天文、历议、阴阳、五行、卜筮、形势合为数术家,这种做法,在分类史上是个革新。自《遂初堂书目》之后,《明史·艺文志》也将名、法、墨、纵横家并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只保留法家,其他诸家亦入杂家,天文算法和数术两类也与尤目数术家类大致相同。尤目还取消了《崇文总目》设置的道书类,创立了谱录类,收文房四宝、玉玺刀剑、动物植物等谱录,后为《四库全书总目》采纳。
    集部五类:别集类、章奏类、总集类、文史类、乐曲类。尤袤继承了《崇文总目》不设楚辞类而置文史类的做法,同时又创置了章奏和乐曲两个类目。章奏类收奏议、谏疏方面的图书,亦为创新,此类后由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改为奏议,原隶属集部,《四库全书总目》合为诏令奏议类,改属史部。
    《遂初堂书目》除在类目的设置上有上述特点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遂初堂书目》十分重视收录史书,尤其是本朝史书,并在史部中列国史、本朝杂史、本朝故事、本朝杂传,这在古代目录学史上是个创新。“国史”的创置,始於阮孝绪的《七录》。但《七录》的国史只是针对所谓的伪史而言,并非专录当代史书。而《遂初堂书目》的国史则只收宋代史书,从而在史部分类中开辟了当代史的园地,这无疑是个创新,后世对此多有评论。著名目录学家姚名达在《中国目录学史》中评价尤目“特别注重近代史书,在诸志中为特异。”《遂初堂书目》的史部设置十八类,收书九百七十八部,居四部之冠。其中正史、编年、杂史、杂传、故事五类收录前朝史书二百零一种,而国史、本朝杂史、本朝杂传、本朝故事四类收录本朝史书二百八十五种,明显地突出了当代史。实录类收书二十二种,其中本朝实录占十三种;刑法类收书三十一种,本朝刑统、条例就有二十五种;国史有《三朝国史》(太祖、太宗、真宗)、《两朝国史》(仁宗、英宗)、《四朝国史》(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北宋九朝国史基本齐备,亦明显地突出了当代史。
    《遂初堂书目》在分类上既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不墨守陈规。尤目分类主要师法《崇文总目》。《崇文总目》的分类体系较之《隋书·经籍志》有所改进,如增添了类书、文史、艺术诸项。但尤袤并不拘泥前规旧例,而是根据学术思想的发展,及时创设新的类目。除在史部中增设国史诸项外,还在集部中创置了乐曲类,以适应盛唐时期词曲发展的需要。为了集中反映日益增多的图谱,尤袤在子部中创设谱录类,专收竹茶动植物等图谱,与郑樵《图谱略》将人虫树鸟并为一略相比,此种分法更为恰当。四库馆臣对此有着很高的评价,认为《遂初堂书目》“别立谱录一门,以收香谱石谱蟹录之无类可附者,为例最善。”(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目录类)并为《总目》所继承。《遂初堂书目》在史部中创立史学类,亦为独到之处。唐宋以来,涌现出了很多有关史评、史抄的书籍,但公私目录却未能有合适的类目容纳。如唐人刘知几《史通》,《新唐书·艺文志》列于集部总集类《文心雕龙》、《诗品》之后;《崇文总目》列于杂史末《晋书金穴抄》之后;而《遂初堂书目》纳入史学类,甚为合理,更加符合图书分类的要求。尤袤还首次将以前属于子部儒家类的《孟子》提到经部附于论语之后,反映了南宋重视四书、孔孟并提的倾向。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将《孟子》纳入经部的做法归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若求根溯源,实则创始于尤袤的《遂初堂书目》。
    当然,《遂初堂书目》在分类上亦有不足之处。如集部设章奏类却不收诏令,章奏与诏令内容相近,应该纳入同一类,分入两类,在取舍上是欠缺的。还有的图书归类不够恰当。如《琵琶录》应入子部杂艺类,不应入经部乐类;《元经》应入史部,不应入子部儒家类;《锦带》应入子部类书,不应入农家。还有的图书归类重复。如《天下大定录》一入杂史,一入伪史;《焦氏易林》一入周易,一入数术;《汲冢周书》一入尚书,一入春秋;《大历浙东联句》一入别集,一入总集。凡此种种,都表现了图书归类的轻率。但大醇小疵,瑕不掩瑜,《遂初堂书目》在分类上有所创新,在中国目录学史上有其一定的贡献。
    《遂初堂书目》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开一书兼载各种版本之先河。叶德辉《书林清话·古今藏书家纪板本》中说:“自镂板兴,于是兼言板本,其例创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目中所录,一书多至数本,有成都石经本、秘阁本、旧监本、京本、江西本、吉州本、杭本、旧杭本、严州本、越州本、湖北本、川本、川大字本、川小字本、高丽本。此类书以正经正史为多,大约皆州郡公使库本也。”姚名达亦在《中国目录学史·体质篇》中说:“如有数种版本,则兼载之。此例一开,遂成后世最习用之体质,现存明清二代之藏书目录,十分之八皆此类也。”在古代目录学史上,尤目首先将一种书的不同版本明显地著录于书目中,对后世版本目录学的发展影响很大。下面仅列表具体看一看《遂初堂书目》对图书版本的著录: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宋时期各种版本名称已初具规模,后世常用的区分版本的各种形式均已出现。其形式是:
    一、以刻书时代划分。尤目所列旧监本,是指北宋国子监刻本。北宋靖康年间,金兵掠汴,馆阁之书荡然无存。南宋的国子监直到绍兴九年(1139)才重新印行经史,时称新监本。新旧监本之别,即反映了刻书的不同时代。
    二、以刻书地区划分。宋代地方刻书很盛,刻书地区分布很广,监司、府、州、郡、县皆刻书。尤目所收监司刻本有江西本、湖北本等;府州刻本有吉州(江西)、池州(江东)、越州(浙东)、严州(浙西)、杭州诸本。此外,还收有川本诸史,从而反映了刻书的不同地区。宋代刻书多有公使库本,即地方官支领公使库的钱刻印的书。由于宋时士大夫以刻书为风尚,所以地方官常常搜访缙绅家藏善本,锓版印行。尤袤出任江西漕司时,就曾取家藏荀悦《申鉴》刊印(见《百百宋楼藏书志》卷三十九)。尤袤所收的地方刻本,其中多有公使库本。《遂初堂书目》除收本国刻本外,还收有高丽本《尚书》。高丽本在五代时就陆续流入中国,北宋朝廷十分重视,特抄藏于秘阁。孙从添《藏书纪要》说:“若外国所刻之书,高丽本最好,五经、四书、医药等书,皆从古本。凡中夏所刻,向皆字句脱落、章数不全者,高丽竟有完全善本。”南宋之前,公私藏书目录著录外国刻本,是很罕见的。
    三、以刻书机构划分。宋代刻书有官刻、私刻、坊刻之分。官刻本主要有国子监本,各地方的州、郡、路、府、县、儒学等刻本。尤目中所收《尚书》、《礼记》、《前汉书》、《后汉书》、《毛诗》、《论语》、《孟子》诸书,即属官刻本。官刻本大多雕镌精湛,校勘详审,质量比较可靠。私刻本亦称家塾本。家塾本系私人刻印,一般校雠都比较精细,质量较高,后世多视为善本。尤目所收姚氏本《战国策》,即属家塾本。
     
    
    《遂初堂书目》著录版本的图书有五十二种,仅占全目的百分之一点七,数量似乎不多,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反映了南宋还处于版本目录学的开创时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尤袤收书十分注重善本。尤目所收的旧监本各经,其后为岳珂视为经书善本之首。宋叶梦得说:“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石林燕语》)可见所收旧杭本、川本诸史,亦为宋刻中的精品。此外,尤目还收有蜀石经、朱墨本《神宗实录》和秘阁本《山海经》。清叶德辉说:“北宋蜀刻诸经之可贵者,贵其源出唐、蜀石经也。”(《书林清话·宋刻书字句不尽同古本》)蜀石经初刻于后蜀孟昶广政元年(938),北宋陆续补刻春秋三传及《孟子》,至徽宗宣和年间方完工。其特点是经文下有注,宋人刻经,多以此为据。朱墨本《神宗实录》,“以旧录为本用墨书,添入者用朱书,其删去者用黄抹。”(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衢本卷六)这种套色图书在当时是很罕见的。秘阁本即秘阁所藏的图书,多是经过校勘的写本。这三种书均是当时的珍本。中国佛教非常重视文献典籍,其中金银字抄写本是他们认为最珍贵的稀见图书,尤目所收《金银字传大士颂》一书,即属凤毛麟角,这在古代书目中是比较罕见的。尤目还收有《遂初先生手校战国策》。图书校雠,始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而在公私藏书目录中著录校本,尤目尚属首例。由此可知,尤袤所记录的图书,并不单纯是他所见到的各种不同版本的图书,而是注重收集精善珍本。
    令人遗憾的是尤袤的藏书在他身后三十年即罹火灾,几乎无一传世。而且由于尤目仅著录书名及部分著者姓名,没有提要,亦无卷册,有失过简,因而后世学者多认为《遂初堂书目》已非原貌,今传本系后人增删而成。《四库全书总目》亦说尤目“不载卷数及撰人”(此目确实不载卷数,但却载有少数撰人,如《汉纪》著者荀悦,《唐书备阙记》著者吴兢,《史通》著者刘知几等),而疑为传写者所删削,已非原书。究竟删或未删,目前尚无确切依据,尚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探讨。
    目前《遂初堂书目》的传世版本主要有清顺治三年两浙督学周南李际期宛委山堂刻《说郛》本;《四库全书》本;清道光二十六年番禺潘仕成刻《海山仙馆丛书》本;清光绪二十二年武进盛宣怀刻《常州先哲遗书》本;民国十六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说郛》本;民国二十四年尤侗排印《锡山尤氏丛刊甲集》本;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此外,还有晚清著名藏书家丁氏八千卷楼和陆氏皕宋楼所收藏的几个抄本。
    《遂初堂书目》于中国图书分类学和版本目录学均有所发明和创新,在宋代私家藏书目录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之言,堪称宋代版本目录学的佳作。其所创一书兼载各种版本的做法,对后世版本目录学的发展影响甚大,始终为版本目录学家所遵循,赢得了历代学者的高度评价,无愧为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宝贵遗产。
    [作者简介] 崔国光,山东省图书馆,济南
    原载:《山东图书馆季刊》2001年第0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