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出土简帛书籍分类述略(方技略)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骈宇骞 参加讨论

    《汉书·艺文志》云:"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歧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汉兴有仓公今其技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汉志》所序四种为:医经、医方、房中、神仙,在古代是与人体有关的知识体系。"医经"、"医方"主要是属于实用医学的范畴,"房中"是与房事有关的养生术,而"神仙"则是与求仙有关的"服食"、"行气"、"导引"等术。李零先生认为:"'方技'一词大概与'医方'、'医技'的概念有关,它是以医学作为基础,但'方技'并不等于医学,范围要比医学更广泛,除实用的医药知识外,还包括许多内容复杂的养生术,与古代的神仙方术有不解之缘,仍然带有巫、医不分的原始特点。"[①]
    在出土简帛文献中,此类书籍也发现不少医经、医方、房中、神仙都有所涉及。
    甲、 医经
    《汉书·艺文志》云:"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瘉为剧,以生为死。"所著录书目,皆为古代中医学理论著作的经典书籍,包括医、药两大部分。
    出土简帛文献主要有:
    1.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
    2.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
    3.马王堆帛书《阴阳脉死候》
    4.马王堆帛书《脉法》
    5.张家山汉简《脉法》
    以上这些都是有关脉法和针灸类书籍。
    《足臂十一脉灸经》原无书题,但文中有"足"、"臂"两个篇题,在两个篇题下共记载了十一个脉名及各脉的循行路径。因此整理小组将该书定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足》篇包括足太阳脉、足少阳脉、足阳明脉、足少阴脉、足太阴脉、足厥阴脉以及死与不死七节。《臂》篇包括臂太阴脉、臂少阴脉、臂太阳脉、臂少阳脉、臂阴阳脉五节。每节中都简明扼要地记载了各脉的名称、循行路径、生理病态及灸法疗法等内容。李学勤先生认为该书是传世文献《灵枢·经脉》的前身。[②]
    《阴阳十一脉灸经》有两种抄本,甲种保存完整,乙本出土时多有残损。原无书题,也无篇题,文内只是将每脉列为一节,计有:足巨(太)阳脉、足少阳脉、足阳明脉、肩脉、耳脉、齿脉、足巨(太)阴脉、足少阴脉、足厥阴脉、臂巨(太)阴脉、臂少阴脉十一节。帛书整理小组据此,将两种帛书定名为"阴阳十一脉灸经"甲种和乙种。乙种所残损部分,可借助张家山汉简《脉书》来补其不足。
    《阴阳脉死候》篇幅较短,共有100余字。原无书题。书中主要论述了在三阴脉及三阳脉疾病中所呈现的死亡症候及有关理论,所以整理小组据此定名为"阴阳脉死候"。此外,书中还记述了一些养生理论及根据脉象而决定治疗方案的方法等内容。
    《脉法》是一种古医家传播灸法和砭法的民间教材,出土时严重残损,仅存300余字。原无书题,整理小组据原文首句"以脉法明教下"定名为"脉法"。文中所讲"脉"的含义,既有后世医书中"经脉"之义,也有血脉(血管)之义。文中提出了"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的虚实补泻的医疗概念,还提出了"用砭启脉"来疏通脉气、治疗痈肿的方法等。
    张家山汉简《脉书》共存竹简66枚,原有书题,"脉书"二字抄写在篇首第一简简背。[③]全书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各种疾病的名称,依从头到足顺序排列,多达60多种,涉及内科、外科、五官科、妇科、小儿科、神经科等。第二部分主要讲人体经脉的走向及所主病症,这一部分与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基本相同,可以互相补充。书中论述的经脉与阴阳配合的方法,与传世文献《灵枢经·阴阳系日月》基本一致。
    乙、 经方
    所谓"经方",即古代医药方书的统称。多指汉以前的医方之书。《汉书·艺文志》云:"经方者,本草食之寒湿,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汉志》著录的十一家方书,目前多已不传,从所录书名来看,多是对症药方及治疗方法。
    在出土简帛文献中,医方书也多有发现,但有一部分是断简残章。比较完整的主要有:
    1.关沮周家台秦简医方
    2.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
    3.马王堆帛书《养生方》(入房中)
    4.马王堆帛书《杂疗方》(入房中)
    5.马王堆帛书《杂禁方》(入房中)
    6.武威汉简《治百病方》
    7.敦煌汉简医方
    8.张家界古人堤木牍医方
    9.西安未央宫汉简医方
    关沮周家台秦简医方,原无书题。从内容来看,应当是当时民间流传的部分医用药方。现存方名有:去黑子方、治瘕者、治痿病、已龋方、治病心者、治马心、已鼠方、肥牛等方。[④]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原无书题,因卷前有52个病名目录,目录之末有"凡五十二"统计题记,因此整理组将该书命名为"五十二病方"。全书共存283个医方,分别记载了49类疾病,其中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所用药物有247种之多,有内服、外用等法,此外还有灸、砭、熨、熏等多种外部治疗方法。
    武威汉简治百病方,原有书题,抄写在全书的末尾,云"右治百病方",当为尾题书名。书中现存医方30多个,每一方首列方名,次列病名、症状、药物名、用药剂量、服药方法、针灸穴位、禁忌等。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等内容。就症状而言,有久咳上气气逆、喉中如百虫鸣、声音嘶哑、鼻不利、头痛、腹胀、胁痛、臃肿、便血、小便难、金创出脓血、胫寒囊下痒、不仁等。此外,还有千金膏药方、百病膏药方等。涉及药物100多种,其中有植物类药物63种,动物类药物有12种,矿物类药物16种,其它如酒、浆、汁类9种。[⑤]
    敦煌汉简医方,多为残篇断简,罗振玉编《流沙坠简·方技类》中收有一些,可参阅。
    张家界古人堤木牍医方自署名曰"治赤谷方",但"赤谷"一词仅见《千金翼方》卷十伤寒下云"以赤谷裹一丸",与木牍医方内容不相合。木牍医方是由16种药物组成的汤剂药方,医方末尾云"凡十六物当熬之令变色"。从所用药物来看,该方的功用主要是宣散风寒、温中止泻、回阳救逆、燥热利尿的方剂。[⑥]
    西安未央宫汉简医方出土时严重残损,有一支简端题有"马宗山女方"。详细内容可参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汉长安城未央宫考古发掘报告》中的药方释文。
    丙、房中
    《汉书·艺文志》云:"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药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此类书的内容是古代道士、方士房中节欲、养生、保气之术,是关于"人之大欲"的实用书籍,在古代也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性医学读物。
    在出土简帛文献中,房中类书籍主要见于马王堆帛书及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中。计有:
    1.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彭祖》
    2.马王堆帛书《养生方》
    3.马王堆帛书《杂疗方》
    4.马王堆帛书《胎产书》
    5.马王堆汉简《十问》
    6.马王堆汉简《合阴阳》
    7.马王堆汉简《杂禁方》
    8.马王堆汉简《天下至道谈》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彭祖》现存8支竹简,残缺较多,篇幅较短。原无篇题。"彭祖"是整理者根据竹简内容所加。篇中采用彭祖和耆老答问的形式谈论养生的问题。[⑦]彭祖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寿星,汉代的神仙家对他极为称道。也见于马王堆帛书《十问》、张家山汉简中。
    马王堆帛书《养生方》共分32章,前面是正文,后面有目录,最后附有一张女性生殖器图。出土时严重残损,现存文字约有3000余字,79个医方。其内容有治疗阳痿方、一般壮阳方、一般补益方、增强筋骨方、治疗阴肿方、女子用药方、房中补益方。原无书题,整理者根据书中内容定名为《养生方》。
    马王堆帛书《杂疗方》出土时严重残损,现存79行文字,约有45条医方。内容为益气补益、壮阳壮阴、益内利中等药方。原无书题,因其内容庞杂,所以整理小组将其定名为《杂疗方》。
    马王堆帛书《胎产书》现存文字约34行。其内容为养胎的方法、产后胞衣的处理和埋藏方法、胎孕男女的选择方法、求子法、产后母子保健法等。原无书题,书名是整理小组根据内容所定的。
    马王堆汉简《十问》现存竹简101枚,除个别残断外,其余保存完整。该书的内容是单一的养阳之方,包括服食、行气、导引、按摩等多种方法。全书以问答的形式,分为十章,有黄帝问于天师、黄帝问于大成、黄帝问于曹熬、黄帝问于容成、尧问于舜、王子巧父问彭祖、盘庚问于耆老、禹问于师癸、齐威王问于文执、秦昭王问于王朝。所以整理小组定名为"十问"。
    马王堆汉简《合阴阳》现存竹简32枚,保存完好。原无书题,整理小组根据篇首第一句"凡将合阴阳之方"拈以书题。全书内容主要是讲性技巧,共分八章,现存章目有:凡将合阴阳之方、十动、十节、十修、八动、瘛息者、昏者早者、十已之征。
    马王堆汉简《杂禁方》现存竹简11枚,保存完好。该书篇幅较短,主要是讲巫诅禁咒。其中半数文字涉及房中,如夫妻反目,则在门楣上方涂泥五尺见方;欲取媚于贵人,也在门楣上方涂泥五尺见方;取两雌隹尾制药饮服,可以取媚于人等。李零先生认为:"这种巫术在古代叫'媚道',文中'门楣'、'左眉'似取与'媚'谐音,'门'、'户'可能也有象征阴户之含义。其内容与《医心方》卷二六《相爱方》最相近。"[⑧]
    马王堆汉简《天下至道谈》现存竹简56枚,原有书题,抄写在第6枚简的正面上端。该书的内容主要讲的是性技巧,同时也涉及到不少有关房中养生之道。内容多与上述《合阴阳》相同。书中特别重视房中男女双方的身心健康,并强调男女房事生活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度,绝不可极情纵欲。
    丁、神仙
    《汉书·艺文志》云:"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然而或者专以为务,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非圣王之所以教也。"《汉志》著录的书籍共有十家,从书名来看,都是与求仙有关的"服食"、"行气"、"导引"等养生之术。在我国古代的方技中,医药养生与神仙方术往往是杂糅在一起的,至汉唐以后,医药养生和神仙方术才逐渐分化开来,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领域。
    在出土简帛文献中,属于神仙类的方技书籍也发现一些,有的单独成书,有的混糅在房中书内,有的还配有彩色绘图。出土简帛神仙类书籍主要有:
    1.马王堆帛书《却谷食气》
    2.马王堆汉简《十问》中的食气之说
    3.阜阳双古堆汉简《万物》
    4.阜阳双古堆汉简《行气》
    5.马王堆帛书《导引图》
    6.张家山汉简《引书》
    马王堆帛书《却谷食气》出土时严重残损,现存可辨识的字有272个。从现存内容来看,本书可分为"却谷"和"食气"两个部分。服食家认为谷气留于肠胃则会令人不寿,所以就要不食谷物(辟谷),但却谷后身体虚弱,会出现"首重足轻",因此还必须配合"行气"。在本书的"食气"中记载了食气的时间、频率、四时所避所食之气等,是一部充满道家色彩的养生学著作。
    马王堆汉简《十问》中食气之说与房中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文中将食气称之为"接阴食神气之道"、"接阴治神气之道"等,是广义上的食气,可能与《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容成养气术》属于同一类的范畴。另外,书中还对"吐故纳新"有具体的描述,可与《庄子·刻意》、《吕氏春秋·先己》等文献记载互相印证。
    阜阳双古堆汉简《万物》的内容主要是讲药物的药性、疗效以及如何采药等,但也包含着某些神仙服食的内容。[⑨]李零先生将其中与神仙服食的内容分为:疾行善趋类、明目登高类、潜水行水类、避蛊类、悬镜类等。[⑩]此外,简文中也还提到一些可能与金、银类药物有关的内容,或与炼丹术有关。该书原无书题,整理者根据卷首有"天下之道不可闻也,万物之本不可察也"语,遂将该书定名为"万物"。
    阜阳汉简《行气》出土时严重残损,所存残简数量也不多。从残存文字来看,其内容主要是讲行气的功能与方法等。[11]目前该文尚未发表。
    马王堆帛书《导引图》出土时已经残破,现存44幅人物全身的导引招式,所绘人物老少男女都有,人物姿态动作各异,有坐式者,有站式者,有徒手导引者,也有持械发功者,其内容可以分为医疗功和健身功两类。每个导引图侧原都有文字题记,现存可辨认者有20余处:有折阴、螳螂、痛明、引、覆中、引聋、引烦、引膝痛、引胠积、鹤□、龙登、俛欮、引项、以杖通阴阳、鹞背、伸、仰呼、沐猴讙引热中、引温病、坐引八维、引脾痛、猿呼、熊经、□恨、鹯等。书题为整理者根据内容所定。
    张家山汉简《引书》现存112枚竹简,原有书题,"引书"二字抄写在书首第一简简背。[12]全书共由89节组成,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四季的养生之道;第二部分记载导引术式及用导引术治疗疾病的方法;第三部分主要是说明导引养生的理论。该《引书》与马王堆帛书《导引图》属于同一类书籍,《导引图》有图而无说明文字, 而《引书》有文字叙述而无图式,两者虽有异同,但却可以互相参照,相得益彰。
    以上仅就目前已出土的简帛书籍进行了分类概述,在撰写该文时参考了不少同行师友的研究成果,在此深表谢意!我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想从文献学角度、学术源流角度对出土书籍进行一次梳理,以便大家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新出土材料。当然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文中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 作者简介:骈宇骞,中华书局编审。长期从事古籍整理、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出土简帛概述》、《简帛文献概述》、《银雀山汉简〈晏子春秋〉校释》、《银雀山汉简文字编》等。)
    --------------------------------------------------------------------------------
    [①]李零《中国方术考》,人民中国出版社。
    [②]《马王堆汉墓帛书》(肆),文物出版社。本篇内有关马王堆帛书的内容皆见此书。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引书〉与〈导引图〉》,台湾时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③]《张家山汉墓竹简》(247号墓),文物出版社。
    [④]《关沮秦汉墓简牍·周家台30号秦墓简牍》,中华书局。
    [⑤]《武威医简》,文物出版社。
    [⑥]《湖南张家界古人堤遗址与出土简牍概述》,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2期。
    [⑦]《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上海古籍出版社。
    [⑧]李零《中国方术考》,人民中国出版社。
    [⑨]胡平生《阜阳双古堆汉简数术书简论》,《出土文献研究》第4辑,中华书局。
    [⑩]李零《中国方术考》,人民中国出版社。
    [11]胡平生《阜阳双古堆汉简数术书简论》,《出土文献研究》第4辑,中华书局。
    [12]《张家山汉墓竹简》(247号墓),文物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