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书目文献 >

《潍坊古籍书目》编辑与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彭兰 刘满奎 参加讨论

    由潍坊市图书馆、潍坊市博物馆联合主编,潍坊学院图书馆、部分中学图书馆及个人藏书家热情参与的《潍坊古籍书目》经过广大古籍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在2006年底即将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编辑出版,全面了揭示我市古籍遗存概貌,并为广大读者利用古籍文献资源提供了有益的检索途径。
    潍坊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留传至今的古籍文献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其中,多数集中保存于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单位,部分散存于民间秘而不宣。如何深入发掘这些宝藏以使之造福于后代呢?这就需要一把钥匙。《潍坊古籍书目》就是全市图博系统广大古籍工作者倾力合作、共同打造的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通过它,灿烂的古代文明之门向有识之士打开。
    1 编辑过程
    1.1 编辑思路一拓再拓,单位增加,小联合变大联合
    最早编辑《潍坊古籍书目》的设想是由潍坊市图书馆栗祥忠馆长于2002年初提出来的,其最初的目标,是编辑一部能够反映我市公共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的联合目录。2002年5月,在全市公共图书馆馆长会议上,这一提议得到了与会各县(市)、区馆长们的一致赞同。同年8月,编发了《潍坊市公共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调查表》,对各县(市)、区图书馆的古籍收藏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汇总的结果表明,我市公共图书馆系统共收藏古籍两千余种,另有大量的珍贵古籍保存于各地博物馆(或文管所)。此外,在部分中学图书馆或个人手中,也有部分古籍收藏。
    为全面、完整地反映我市古籍收藏现状,栗馆长及时调整思路,着手与市博物馆馆长洽谈合作开发古籍文献的相关事宜。通过协商,达成了共识,决定图书馆、博物馆联手共同编辑《潍坊古籍书目》,讨论确定了编写体例、分类标准、著录规则、工具书准备,并就县(市)、区编辑人员的培训、编辑工作进度、双方分工协作等做了细致周密的安排。2002年10月,《关于联合编辑<潍坊古籍书目>的通知》下发到潍坊市各县(市)、区图书馆、博物馆(或文管所)。图书馆与博物馆携手合作,开始了共同开发古籍文献资源的一次有益尝试。
    随着编辑工作的进展,诸城一中图书馆、诸城实验中学图书馆与昌邑个人藏书家王伟波也参与进来,将他们珍藏的古籍约200余种一并纳入《潍坊古籍书目》中。2006年初,潍坊学院图书馆亦将精选的馆藏古籍珍本248种编入《潍坊古籍书目》。各单位的相继加盟,扩展了《潍坊古籍书目》的覆盖范围,提高了该书的学术含量与参考价值。
    1. 2 文化局编发《通知》,多方协调,督促基层抓紧落实
    潍坊市文化局对《潍坊古籍书目》一书的编辑给予了大力支持。2003年1月14日,潍文便(2003)第2号文件《关于编辑出版〈潍坊市古籍文献书目〉的通知》下发到各县市区文化局、图书馆、博物馆(或文管所)。通知充分肯定了在当前环境下图书馆、博物馆联合编辑《潍坊古籍书目》的重大意义,对各参编单位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要求各馆选派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同志负责,工作中严把质量关,保证这部重要工具书的编辑出版质量,同时要求各地图书馆、博物馆应互相帮助、精诚协作。通知最后要求各地文化局负责馆际间的督促、协调及检查落实工作。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为《潍坊古籍书目》的编辑出版提供了必要的和谐环境。
    1. 3 图博两家通力合作,馆长带队,巡回基层指导编辑工作
    一部反映古籍文献的工具书的编辑,无疑要求参编人员具备广博的古代汉语、文学、史学、版本、目录、分类、校勘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的县(市)、区图书馆,没有开展过实质性的有关古籍内容的整理活动,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仅限于对所藏古籍的看护、除尘、保管、防盗等事务性工作。选调的编辑人员大多仅具有普通图书的著录、分类知识,对古汉语是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其它。而对于博物馆来说,古籍是作为文物保藏的,保而藏之,勿论应用,连著录项目的名称对他们也是“新名词”,但是由于经常开展对文物的鉴定工作,选调的工作人员对古汉语的理解力较强。编辑人员本身知识面的狭窄与编辑工作要求的广博的知识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怎么办?联合起来,攻克难题。市图书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共同研讨,取长补短,商讨确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然后,两馆各派业务馆长带队,分赴各县(市)、区馆指导编辑工作。通过从库房中随机取书、现场示范的方式,把古籍的著录、分类方法手把手地教给各参编人员。参编人员先观摩,再实践,提出问题,共同讨论,改正错误,直到能够独立完成古籍的著录、分类过程。历时2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馆编辑人员克服了畏难心理,顺利进入了独立编辑阶段。
    1.4 编辑人员加强联络,多方求证,请教专家解疑去惑
    2003年6—7月,各馆的古籍相继整理完毕,著录卡片陆续交到市图书馆汇编成书。这时,更大的问题出现了。由于卡片来自十几个单位,成于众手,错误多得数不胜数。梳理一下,可分为如下问题:3000余张手写卡片,各人书写习惯不一,许多字迹难以辨认;书写工整,但由于著录者对许多繁体字不识,出现大量可疑错别字;对古籍的版本、版式缺乏了解,混淆著者的籍贯、姓、名、字、室(斋)号、著作方式;将古籍装订的册数等同于作品内容所含的篇、卷数,或以馆存卷数作为作品的卷数;缺乏必要的古代汉语、文学、史学知识,不能通读或读不懂序、跋、目次,更无法浏览全书内容,因此把序、跋作者当成作品的著者;错误判断著者朝代与版本朝代、望文生义仅以牌记或卷端所载题名对古籍予以归类等等。所有问题,都亟待解决。解决的原则是:从原书找答案。困难是:古籍分藏于各馆,汇总人员无法亲临现场一一解决。最后办法是将问题分门别类予以解决。错误明确且数量较多,卡片返回来源单位,编辑人员查对原书改过;错误明确但数量不多,通过电话、传真、E-MAIL等方式与编辑人员联络,查对原书改过;重要的著录项目不完整如无著者及其朝代、无版本或其版本朝代等,通过查找工具书,获取相关信息;查工具书未果,通过因特网访问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或其他网上参考源,查找某一著者的全部著作或某一著作的不同版本,借以查考或推测著者及版本;归类不当或疑有错者,通过参考《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北京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目录》等重要工具书改错;多方求证未果,请教省图书馆古籍部或出版社专家予以解决。
    2 几点思考
    2. 1 切实改善古籍文献的保管条件
    保藏于各馆的古籍文献,总体上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诚然,各馆都设单独的库房保管,有些单位还设了专人负责。但是,古籍留传至今,由于受到经年的风干、老化、灰尘、虫蛀、不适宜的温湿度、辗转众手、以及人们利用磨损等多方面的影响,许多古籍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脆、发黄、腐朽、酶变、虫蚀、断线、掉页、缺字等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只能越来越多,古籍作为不可再生之文化资源,如果不能妥善保存,及时抢救,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归于泯灭。这些问题,不是束之高阁或单纯放放驱虫剂就能解决的。许多有条件的图书馆采取了给古籍配备樟木书橱,可以有效地防尘、防晒、驱虫,是一个保护古籍的好办法,值得借鉴。
    2. 2 不断提高古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事古籍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增强责任心,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在文字学、古代汉语、文献学、史学、文学、目录、版本、著录、分类、古籍整理与修复等方面的素养。学认繁体字,读懂古汉语,这是第一步。其次,了解古籍版本的常识如概念、类型、特征、作伪与辨伪,掌握刻本、抄本、善本的鉴别方法,积累有参考价值的古籍工具书。再次,根据序、跋、封面、牌记、著者、注释者、校勘人、刻工姓名、刻版特点、字体风格、印书用纸、避讳字、行款字数等,逐步开展版本鉴定工作,工作中要主动向书本、专家、藏书爱好者、古籍书贩学习,工作成果文献化,形成目录、索引等参考或检索工具,宣传与推荐古籍。最后,应学习掌握古籍整理与修复的技术,这是目前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2. 3 多方努力将缺藏古籍配补齐全
    古籍的收藏格局基本成定局,图书馆再收购古籍原版书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都不是很大。但《潍坊古籍书目》的编辑,使大家认识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古籍保存交叉重复,同一古籍,多家单位都有收藏,而各家均不完整。如何把这些分散的古籍集中起来,配补齐全,有待于收藏各方共同努力。笔者认为,主要通过交换的方式,并辅以一定的经济补偿,或许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2. 4 博物馆或文管所的古籍去向
    在博物馆或文管所,古籍是作为文物珍藏的,严加看管,秘不示人。古籍文献或置于封闭的书橱中,或存于开放的书架上,库房多人掌管钥匙,室内防盗设施齐全。由于极少被利用,磨损少,古籍完好程度佳。然而,得知千载事,正赖古人书。再好的文献,不能为后人利用,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与之相比,图书馆所提供的对古籍的有限制的开发与利用,更能发挥古籍的价值。笔者大胆假设,如果博物馆或文管所能将馆藏古籍复本,慷慨损赠图书馆,或者,在某些古籍存放条件简陋、缺少专人管理、古籍只是简单堆放的单位或个人,能把这部分古籍转到有条件的本地图书馆集中保管,不仅改善了古籍的保管条件,广大读者也能够更加方便地近距离观摩、研究古籍,从而览其原貌,得其精髓,未尝不是一件极为有意义的事情。当然,这首先需要相关各方转变思想观念。笔者认为,图书馆与博物馆同属文化局领导,许多问题的协商可寻求主管部门支持。此外,接收单位若能对这部分古籍进行有效开发,比如将影印本无偿损赠原单位,或者辅以适当的经济补偿,其实现的可行性将会更大一些。
    潍坊的古籍文献已得到初步的整理和妥善的保存,但是,不能就此束之高阁,把它继续尘封起来。《潍坊古籍书目》是全市古籍工作者联手进行的一次全面的整理与开发活动,但这仅仅是一个迟到的良好开端,其中的许多珍贵古籍还应进行数字化或予以影印,以便更多的人去认识它、研究它、利用它。
    [参考文献]
    [1] 赵明.关于图书馆古籍管理现代化的思考.图书馆学刊,2000(1)
    [2] 乔敏.新版古籍丛书的价值及开发利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4)
    [3] 邹爱芳.古籍丛书使用障碍分析.江西图书馆学刊,2006(2)
    [作者简介] 王彭兰 刘满奎  潍坊市图书馆山东 潍坊261041
    原载:《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