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书目文献 >

国家书目咏叹 ——《全国总书目》辩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田文清 参加讨论

    中国现在有国家书目吗?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编著的《目录学概论》答:“《全国新书目》与《全国总书目》是我国解放后编制的现行国家书目”。可是《中国国家书目1985》“前言”却说:“在我国没有编制正式的国家书目之前,《全国总书目》从某种程度上起着国家书目的作用”,并说:“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编制出版正式的国家书目已成为我国科学文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必须尽早提上日程”。我比较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并耐心恭候了六七年,可现在,不但不见“正式的国家书目”出版,就是《全国总书目》自“文革”断档以后,现在基本上也已经演变为回溯书目了。由此便想结《全国总书目》某些发展变化情况,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1.“性质”的演变
    若只看《全国总书目》(未见1971年本),确未发现其有以“国家书目”自居之语。《1949年一1954全国总书目》(下凡《全国总书目》年度本皆以《××年本》称)“编辑者说明”讲到:“本书目虽然叫全国总书目,但所收图书仍有一定的范围”:①时间范围:即“凡1949年10月1日起至1954年底”这一时间范围出版的图书,即在被收之列。②经办范围:“由新华书店发行或经售的”图书,皆在收录之列。由此可见,《全国总书目》初发之时,乃是书业书目。
    《1955年本》仍由新华书店总店编辑出版。
    《1956年本》改由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出版,其“编辑者说明”称:“本书目是继新华书店总店出版的1949-1954年和1955年全国总书目而出版的,它是一本记录和反映1956年全国出版基本情况的书目”。应该说。由此《全国总书目》便开始迈上了从性质上向“国家书目”挺进的漫长之途。
    《1957二甲本》无述。
    《1958年本》反映了它的信息渠道:“以前各年的图书目录是恨据各出版社填送的资料编辑的”。
    《1959年本》称:“本书目是依据全国出版单位缴送给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版本图书馆的样书编辑的”。将书目编辑与呈缴本制度的关系公诸于世。行政管理的性质明朗化了。而且编辑基础由“资料”进于“样书”,这是很可贵的。
    以后仍由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出版的老《1960年本》、《1961年本》、《1963年本》、《1964年本》、《1965年本》;由北京图书馆版本书库编、中华书局出版的《1970年本》;由国家出版事业局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出版的《1972年本》、《1974年本》、《1975年本》、《1976年本》、《1977年本》;又由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出版的《1978年本》以及由中国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出版的《1980年本》、《1981年本》、《1982年本》、《1983年本》、《1966一1969年本》、《1984年本》、《1985年本》等,可以说始终未改其衷。
    当然初衷未改与毫无变化不同。如1980年8月出版《1976年本》“出版说明”开章明义:“《全国总书目》是根据全国各出版社向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版本图书馆缴送的样本汇编的资料性工具书”。这里定性为“资料性工具书”。1981年6月出版的《1977年本》仍然坚持这一说法。而1984年12月出版的《1980年本》则首先强调:“《全国总书目》是一本图书年鉴性质的全国综合性图书目录”,然后才讲它“是图书、出版、发行、科研、资料等业务部门工作必备的资料性工具书”。《1981年本》、《1982年本》坚持强调“图书年鉴性质”与“综合性”,《1983年本》则又点出了一个“系列性”:“《全国总书目》是一本图书年鉴性质的全国综合性、系列性图书目录”。
    但不无遗憾的是,无论是初衷未改,还是略有变化,都没能使《全国总书目》从性质上演进到“国家书目”这一级次上。因为“国家书目是一个国家全部出版物的现状与历史的记录”;“国家书目以全面系统揭示与报导一个国家出版的所有文献为基本特征,它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科学文化发展的状况”,而《全国总书目》距此确有差距。如果依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粗略计算一下的话,其最高收书率(《1980年本》)仅仅达到76%,最低收书率(《1962年本》)仅为42.6%,这些数据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现在一些发达国家,不仅收录本国国内文献,而且早已发展为收录语种文献,如法国的《法国和世界法语出版物总书目》,原东德的国家书目《德国和世界德语总书目》等,早已如此。可《全国总书目》始终不能将台湾等本国疆域内地区出版的图书收录于其内,这不是正常现象。现在大陆与台、港、
    澳图书馆界已经有了较高层次的接触,在此一方面早已有了协调的可能,可惜《全国总书目》却又后继乏力,基本上变成回溯性书目了。
    2.分类、著录的演变
    即便不以国家书目的标准来要求,《全国总书目》起码是“一本图书年鉴性质的全国综合性、系列性图书目录”,在分类、著录上,它应该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对照性、系统性和规律性,这样才更方便各方面的工作和读者的检索。可是从已见《全国总书目》编辑出版情况看,这些方面做的可谓相当差矣。我们将《1949-1954年本》至《1981年本》的有关情况汇总为一个表,从中很容易看出一些问题。见表一:
    表一:
    

    全国总书目各年度本
    

    类目设置
    

    著录项目设置
    

    备注
    

    1949一1954年本
    

    17大类
    

    (1)书名;(2)编著者、译者;(3)定价;(4)出版者;(5)·出版年月;(6)累计印数。
    

    其专业书目的特征十分明显
    

    1955年本
    

    19大类
    

    同上
    

    

    1956年本
    

    19大类
    

    同上
    

    类目设置有增删修改
    

    1957年本
    

    同上
    

    同上
    

    

    1958年本
    

    同上
    

    基本同上
    

    “累计印数”项取消
    

    1959年本
    

    20大类
    

    书名、作者、定价、出版年月、排版字数
    

    

    1960年本
    

    22大类
    

    书名和题上、题下事项、作者、排版字数、出版者、定价
    

    “出版年月”项取消
    

    1961年本
    

    24大类
    

    同上
    

    

    1962年本
    

    同上
    

    基本同上
    

    增设“开本”项
    

    1963年本
    

    25大类
    

    同上
    

    

    1964年本
    

    26大类
    

    基本同上
    

    “编者说明”未显示“题上项”、“题下项”
    

    1965年本
    

    同上
    

    同上
    

    

    1970年本
    

    15大类
    

    基本同上
    

    多无著者著录,恢复出版年月
    

    1972年本
    

    18大类
    

    基本同上
    

    大都著录著者
    

    1973年本
    

    同上
    

    同上
    

    个别有版次说明
    

    1974年本
    

    同上
    

    同上
    

    

    1975年本
    

    同上
    

    同上
    

    

    1976年本
    

    19大类
    

    同上
    

    

    1977年本
    

    同上
    

    基本同上
    

    增“出版地”、“页数”
    

    1978年本
    

    20大类
    

    同上
    

    

    1979年本
    

    同上
    

    同上
    

    

    1980年本
    

    21大类
    

    同上
    

    

    1981年本
    

    同上
    

    同上
    

    

    《1982年本》“编辑说明”;“本书目基本依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80年第二版)分类体系进行编排,并对个别不适应的类目作了订正。在‘分类目录中’,根据各类收录图书的多寡,列出类目标题,书多详列,书少简列。个别类目,如‘连环画册’,还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了类目。同类图书,基本上按书名的笔画、笔形顺序排列”。“本书目的著录项目包括:书名、著者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页数、开本、装祯、定价和内容提要。对于改版的图书,根据中国版本图书馆的专门资料,作为单独一项加以说明”。
    《1982年本》应该说是《全国总书目》在分类、著录上的一个分水岭,从该年度本开始《全国总书目》在分类、著录上向正规化、规范化前进了一大步。
    《1983年本》在著录上进一步完善:“对于我国翻译出版的外国图书,根据原翻译书所反映的资料,对原文书名、原著者姓名、原出版者、出版地、出版时间等项目,均在‘翻译出版外国图书目录’中单独著录”。
    《1984年本》更为具体详尽地列出了著录项目。
    《1985年本》称:“本书目依据国家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3792·2-85)著录”。可以说至此《全国总书目》在分类、著录上完成了向规范化、标准化的全部过渡。
    通过这段历史的简略回顾,已经不难看出《全国总书目》在分类、著录上的变动十分频繁,有时跳跃的幅度还相当大。这无论是作为国家书目,还是书业书目,都是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尤其是当它强调自己的系列性时,就更应该充分注意到稳定性。
    3出版时间的演变
    逐年序列一下近年《全国总书目》的出版时间,恐怕能说明点什么,见表二:
    
    全国总书目各年度本
    
    出版时间
    
    1972年本
    
    1974
    
    1973年本
    
    1976.10
    
    1974年本
    
    1977.10
    
    1975年本
    
    1979.12
    
    1976年本
    
    1980.8
    
    1977年本
    
    1981.6
    
    1978年本
    
    1982.11
    
    1979年本
    
    1983.11
    
    1980年本
    
    1984.12
    
    1981年本
    
    1985.11
    
    1982年本
    
    1985.11
    
    1983年本
    
    1986.12
    
    1966一1969年本
    
    1987.12
    
    1984年本
    
    1988.3
    
    1985年本
    
    1988.12
    
    作为一种起码是“国家级”的书目,倘若仅仅是由于历史原因而不得不中断出版的话,那么,改革开放以后十几年仍然处于还旧帐的状况之中,至今不能“隔年出版”,我们只好说,《全国总书目》已经由现时书目演化为回溯书目了。
    4两种方案
    针对目前状况,要解决国家书目问题,起码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4.1《全国总书目》自1956年出版《1949-1954年本》至今,其间经近40年,真可谓“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它为国家书目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无庸置疑、功不可没的.虽然它仍有许多明显不足,但以它为“前身”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完善国家书目建设,确有其得天独厚的便利。另外,它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向国家书目过渡的性质与技术的准备工作。可以说,这是建设国家书目的方案之一。
    4.2北京图书馆作为中国国家图书馆,为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能,真正发挥全国书目中心的作用,决定跟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国家书目的编辑工作与全国出版物缴送工作、统一编目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亦不失为上策。尤其是其三结合的方案,无论对图书馆,还是对读者都会有极大的便利。这又是一个建设国家书目的方案。
    当然两家合作共同编辑国家书目亦无不可;由有关部门设置专门职能机构,重起炉灶,亦无不可。但麻烦的是,现在一家后继乏力;一家无以为继,而且也没有什么部门出来说话竟如此拖延了这么多年。这就不能不说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了。用本文开始时所引用过的一句话来说:“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编制出版正式的国家书目已成为我国科学文化界普遍关注的间题,必须尽早提上日程”。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目录学概论》编写组:目录学概论,中华书局,1982.3。
    [2]北京图书馆《中国国家书目》编委会主编:中国国家书目1985,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10。
    [3]中国版本图书馆等编:全国总书目1949—1985年各年度本(1971年本除外).中华书局等出版,1956一1988.12。
    田文清:天津塘沽职工大学。
    原载:《图书馆建设》1995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