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域外汉学 >

昭君题材诗文在日本的流播发展与《和汉朗咏集》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志刚 参加讨论

    昭君故事流播日本是中日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课题。如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向往“中国庄重而伟大的文化”,同样“庄重而伟大”的昭君文化,在日本向往者众多。中日文化交流的这一历时现象,影响广泛且具规模和深度、[1]。这方面的整理研究工作宜溯其源流,本文从《和汉朗咏集》[2]入手,由点及面研究昭君故事在日本的流播,并分析指出这部文学经典是日本人相当普遍知悉王昭君其人其事的重要因素。
    一、“平安时代的经典”《和汉朗咏集》的构成与咏昭君诗
    日本古代的诗歌创作,既有汉诗,也有和歌。汉诗、和歌这两个名称,是在中国诗人的汉籍诗歌传入日本并且用汉字写作诗歌的模仿之作出现后产生的。日本汉诗自7世纪中叶的近江时代兴起,到明治维新时代式微,在1200年间是日本文学的传统形式。用假名文字写作的诗歌,为与汉诗区别称作和歌。8世纪中叶日本最早的汉诗集《怀风藻》编成,9世纪上半叶的平安初期,嵯峨天皇、淳和天皇先后敕令编选3部24卷汉诗文集。略早于汉诗文集的编选,宫中祭祀吟唱神乐歌,到平安中期(公元1000年前后),受神乐歌和催马乐的影响,在仪式、筵席上吟唱诗歌流行合乐的形式 “朗咏”。为应朗咏之需,和汉合璧的诗歌选本《和汉朗咏集》诞生。如今《和汉朗咏集》被列为“平安时代的经典”[1]。
    《和汉朗咏集》的编成年代,《和歌作品集成立年顺索引》谓1004年-1020年,《日本古典文学大系》、《新潮日本古典集成》谓1018年(宽仁2),另有长和元年(1012年)或次年之说。编纂者是能书能乐的贵族诗人藤原公任(康保3-长久2,即966-1041年),后世称大纳言公任。
    《和汉朗咏集》是摘句型的诗歌选本,收中国诗文、日本汉诗584节,和歌216节。也从其他文章中摘录了少量骈俪文句,如李斯的《上秦王书》、《文选》里的赋、《汉书》和《后汉书》的史传,这些文句优美可供朗咏,编纂者以诗句视之。《和汉朗咏集》中的日本诗歌,作者为天皇、皇族、摄政、公卿、能书家、歌人、武将、高僧等,如集内标出的醍醐帝、亲王、纳言、中务、法师等等。中国诗歌多为唐代诗人的,如白居易、元稹、刘禹锡、贾岛、许浑、杜荀鹤、温庭筠、李峤、章孝标等。因为当时《白氏文集》风靡日本,白居易独领风骚,包括《长恨歌》在内被收录了160句(节)。
    《和汉朗咏集》按主题将汉诗的佳句与和歌的节归类分辑,上卷春、夏、秋、冬四编,下卷杂编。下卷分为48辑:
    风、云、晴、晓、松、竹、草、鹤、猿、管弦附舞妓、文词附遗文、酒、山附山水、山水、水附渔父、禁中、古京、故宫附故宅、仙家附道士隐伦、山家、田家、邻家、山寺、佛事、僧、闲居、眺望、饯别、行旅、庚申、帝王附法王、亲王附王孙、丞相附执政、将军、刺史、咏史、王昭君、妓女、游女、老人、交友、怀旧、述怀、庆贺、祝、恋、无常、白
    以特定人物为辑名的只有王昭君一辑,是为特例。《和汉朗咏集》收入的咏昭君诗,共计10节。在“王昭君”一辑里收录了白居易、纪长谷雄、大江朝纲、藤原实方等诗人咏昭君的诗作。第一节是白居易的《王昭君》:“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第二节是汉学者、歌人、中纳言、文章博士纪长谷雄的《王昭君》:“身化早为胡朽骨,家留空作汉荒门”。第三至第六节是民部大辅、文章博士、书法家大江朝纲(886-957)的七律《王昭君》,全诗裂为一个发句、两个腰句和一个末句4节。七律《王昭君》全诗为:
    翠黛红颜锦绣妆,泣寻沙塞出家乡。边风吹断秋心绪,陇水流添夜泪行。
    胡角一声霜后梦,汉宫万里月前肠。昭君若赠黄金赂,定是终身奉帝王。
    第七节是大江朝纲另一首咏昭君汉诗中的“数行暗泪孤云外,一点愁眉落月边”,旁注“美人眉似片月”。第八节是右近中将、公卿歌人藤原实方(958?-998?)朝臣的和歌。此外,《和汉朗咏集》的其他两辑也收录了咏昭君的诗句。上卷春编的柳辑收有白居易《题峡中石上》的摘句“巫女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下卷杂编的风辑收有纪长谷雄的《风中琴》“入松易乱,欲恼明君之魂,流水不返,应送列子之乘”。
    二、《和汉朗咏集》在日本世代流传
    《和汉朗咏集》是日本世代流传的通俗类诗歌选本,包括写本、印本的新旧版本众多,普及程度极高,素有“文艺教养书”之称,其文学地位和影响,与《唐诗三百首》在中国相似。日本和汉比较文学会2001年9月22日-24日在相模女子大学举行2001年度大会,9月24日的活动是到无穷会图书馆参观贵重图书,参观对象是清水浜臣《和汉朗咏集私注》刊本等3种古籍珍本。全日本情报学习振兴协会在《世界文学史年表(中学生用)》中推荐了这部古代文学集。
    《和汉朗咏集》版本系统特别复杂,除了御物、稀书、善本,尚有戊辰切、粘叶本、关户本、唐纸本、云纸本、绢本、胡蝶装、嵯峨切、伊予切、蓬莱切等和多种绘本。平安时代缮写的芦手绘《和汉朗咏集》纸本墨书完本,被定为日本国宝级文物,检索各地的“指定文化财”名单,经常能看到不同写本、印本的《和汉朗咏集》。在收集有关资料时,了解到1978年以来各出版社竞相出版了各种新版本,这是其中的一部分:《和汉朗咏集·新撰朗咏集》(思文阁,1978),学术文库本《和汉朗咏集》(讲谈社,1982),《和汉朗咏集(校注本)》(新潮社,1983),《<和汉朗咏集>古注释集成》(大学堂,1989),《和汉朗咏集私注》(新典社,1989),《和汉朗咏集》(勉诚社,1995),《和汉朗咏集切集成》(汲古书院,1998)。此外,东京富山房1927年(昭和2)由文学博士和田万吉校订,作为新型名著文库第一期第25册刊行的绘本《和汉朗咏集》,也在因特网上发布[3],实现了古典文学作品的新介质大规模传播。
    以下是几种不同类型的《和汉朗咏集》相关书目,详略不同地记录了版本情况。各家目录中版本相同者几乎没有,这一点值得注意。
    (一)东京学艺大学附属图书馆典藏的古本[2]:
    4种书名同为《和汉朗咏集》,即天明2年(1782)、天保9年(1838)和不知确切年代的江户文永堂印本,以及永禄6年(1563)的写本。
    (二)《静嘉堂文库新收古典籍收录目录》[3]:
    共计6种,其中5种书名同为《和汉朗咏集》,1种为《和汉朗咏集抄》,至少有3种写本。年代为镰仓、南北朝、室町各时代。
    (三)《龙门文库善本书目》[4]:
    共计6种,4种书名同为《和汉朗咏集》,另有《和汉朗咏集私注》、《和汉朗咏集抄》各1种,有5种是写本。
    (四)池田市立历史民俗资料馆1994年的《蜗牛庐文库目录·2》[5]:
    共计5种,3种书名同为《和汉朗咏集》,另有《大宝和汉朗咏集》、《和汉朗咏图解》各1种,其中有2种写本。
    (五)《诚心堂书店WEB目录》[6]:
    该店于2002年10月编的WEB目录在“旧本书道——平安·镰仓”部分中列出了《和汉朗咏集》5种写本的书名、著者、解说、刊行年、数量(多为一册或一帖)和价格,书名分别为《传藤原行成关户本和汉朗咏集》、《和汉朗咏集切集成》、《倭汉朗咏集》、(御物和汉朗咏集》、《和汉抄》。
    (六)岛根县出云市的天应山神门寺“神门寺文化财”:
    该寺藏有尊元法亲王笔《和汉朗咏集》2卷,朝英笔《和汉朗咏集》2卷,秀莲笔《和汉朗咏集》1卷。
    日本书家至今仍然保留着从《和汉朗咏集》选句的遗风。2001年(平成13年)4月14日-17日,日本书道美术院举办第36届秀华书展,主题确定为“和汉朗咏集的古笔”。本次书展分为特别展、关联展两部分。特别展部分,展出《和汉朗咏集》编纂者和书中所收诗人的作品,由传世纪贯之笔高野切、传世藤原公任笔太田切、藤原定信笔《和汉朗咏抄》等《春敬纪念书道文库》收藏的逸品构成。关联展展出现代书家的15件取材自《和汉朗咏集》的作品。
    围绕《和汉朗咏集》展开的学术研究,是日本人文学科的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日本传承文学》第二卷《韵文文学<歌>的世界》[7]收入《和汉朗咏集》学术权威之一田中干子的专文《汉诗朗咏的传承与王昭君故事》。三木雅博1995年9月在勉诚社出版过《和汉朗咏集》研究专著,目次为:
    序《和汉朗咏集》研究史的沿革与本论
    第一章《和汉朗咏集》的构成
    第二章《和汉朗咏集》的本文
    第三章《和汉朗咏集》的享受与古注释
    从1983年起每年举办的和汉比较文学大会,经常收到研究《和汉朗咏集》的论文,有的年度不止一篇,如1984、1992年各有两篇。梅花女子大学教授、《和汉朗咏集》古籍整理研究学者三木雅博,甲南女子大学教授、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田中干子都有这方面的大量著述,法政大学、奈良女子大学等也有专门研究者。2002年9月,为配合浙江大学书籍之路国际合作项目,日本宫城学院女子大学主攻中国古代文学及中日比较文学、获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的田中和夫教授,应邀来华从事短期合作研究,在中日书籍之路专题演讲会上作了《汉诗之受容——以<和汉朗咏集>为中心》的学术演讲。他还提交了《从<和汉朗咏集>看日本对汉诗的摄取》的研究报告,着重强调汉诗在东传过程的变异以及日本在受容汉诗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此报告被收入最后的课题研究报告中。
    三、昭君题材的文学艺术在日本的植根与发展
    写过《成吉思汗》、《杨贵妃传》、《清太祖与东蒙古》的近代诗人、岐阜女子大学教授田中克己,1939年写了《王昭君的悲剧》,发表于《三田文学》1940年2月号。这篇文章是尊重历史的“学者之笔”,写作之前作了精心准备,搜集研究资料的过程在他的诗作日记《夜光云(1929-1939)》第11卷[8]中有详细记述,这是日记的节录:
    十月一日(星期六)
    关于王昭君的书。
    《前汉书》卷九《元帝纪》、同卷九十四《匈奴传》、《后汉书》卷百十九《南匈奴传》、《西京杂记》、《历代名画记》、《文选》、《李白乐府》、《唐物语》、《大镜》、《和汉朗咏集》。
    十月二十一日(星期五)
    读《绥乘》中王昭君墓的记述和传说。
    日本鹿岛社东、太平洋岸的砂丘上也有王昭君墓,不知何意。
    十二月二十日(星期二)
    写《王昭君》和中国题材的散文诗。
    这份资料的信息量相当大。发掘出这份资料的意义在于:日本关于王昭君主题的文化积累,包括汉籍和日本文字的文献,异常丰厚。放在后面的两种是他最熟悉的和刊书籍《和汉朗咏集》和《大镜》,其余均为汉籍。在某种意义上,上述资料只反映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这个狭小范围的情况,大众则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汉朗咏集》之类的日本文字书籍了解王昭君其人其事的。
    日本民众出乎我们意料地普遍知道中国古代有一个出塞的王昭君。据初步考察,知悉程度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1.知其名而不识其人。或是听说过王昭君,只知道她是“中国四大美人”之一;或是像来自千叶县的宇野玄二[9]在呼和浩特第四届昭君文化理论研讨会上所介绍的,对她的姓名、性别印象模糊,以为她叫“王昭”,“君”字是别人加的日本化的敬称,甚至由误读姓氏联想到这位历史人物是King(王),而不是Queen(女王、王后、单于阏氏)。
    2.略知事略大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科书、教材或其他渠道知道“昭君出塞”的史实或故事,称她为“和亲美妃”。日本和中国的课本概念有很大不同,日本每一门课指定的学生用书是集合概念,包括教科书和教材两部分,而且一门课的教科书也不只一本。据调查,日本有多种历史教科书在世界史部分讲述了昭君出塞事件,多种初中和高中[10]的《国语》教科书安排了有关王昭君的诗文,在日本占据教科书编写出版业举足轻重地位的东京书馆,最近已完成以4年为周期的“15年用”《新编国语综合》教科书审定程序,将顺利地在2003年(平成15年)投入使用,这本教科书在汉文编中纳入了《西京杂记》的“王昭君”篇和李白的《王昭君》诗(“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此外,女作家藤水名子于1996年在讲谈社出版了《王昭君》单行本,随后改出文库本即常销书版本。小说《王昭君》的发行宣传广告辞是这样写的:
    儒学全盛时代的前汉末期,中国皇帝后宫的宫女竟然要嫁作匈奴单于妻!描绘王昭君波澜起伏命运的本格历史小说。
    边塞的风情,美女的奇崛命运。
    鲜明地描绘无与伦比的生命光辉之杰作。
    内容简介是这样写的:
    她不知道长城外那么宽广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就走向了原野。前汉后期,因为一张肖像画,王昭君做了匈奴单于的新娘。薄命的佳人被人随意描画,改变了一个奇女子的命运。比邻而居的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在那片圣域,她毕生培育着爱和梦。以她那清新的解释,勾勒出中国历史的浪漫。
    日本最大的广播机构NHK所属的厚生文化事业团,据此为视觉障害者委托制作了录音图书《王昭君》。浮泛地阅读这本小说,大致可知王昭君是谁。
    3.了解事件背景和出塞和亲的作用。这部分人既了解中国历史上复杂的民族关系,也了解昭君出塞特定时期的民族关系状况,表现为使用“政略结婚”之类的概念,从当事人个人际遇角度出发,称她为“悲剧的王女”、“悲剧的女王”,从事件的历史作用角度出发,把她尊为“救国的女英雄”。日本的日记随笔文学素来发达,因特网时代到来后,随着个人网站的普及,在网上发布日记的不胜枚举,《长门记·2》是一篇出自普通人之手的网上游记型日记。《长门记·2》的作者在踏访昭君墓又看过西安郊外的杨贵妃墓后说:
    两处名胜规模相似,然而王昭君的墓,因为四周的环境被殷勤料理而予人强烈的感觉,杨贵妃的墓则单调乏味,只是为了接待游人观光作了很少的整理,感觉不到什么。虽然同为中国的四大美人,杨贵妃、王昭君在历史上的功罪决定了她们身后的境遇。王昭君是被中国人喜爱的,而对杨贵妃的评价是非常不好的,中国朋友说“杨贵妃和江青是同类”。美人不会因为这个“代名词”而使她的行为美好,尽管有玄宗的宠爱,族党极度擅权,最后是头颅被砍的死法,对她的同情是另一回事,恶感总是难免的。
    中国历史上有过旨趣不同的明妃贵妃联类比较,刻下的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都有人承续或转换视角作“明妃贵妃比较论”、“四大美女优劣论”,通过这篇日记我们发现,日本也有人把王昭君和杨贵妃放在一起对比研究,而且角度是我们不太注意的。这意味着,日本对王昭君的思考即使在专家之外的人群中,也达到了一定的超乎知性的高度。
    4.对这段历史有专门研究和通达的认识。在这部分人中不乏史识精深的学者和学者型文化人,他们本着尊重历史、尊重历史人物的精神,注重在王昭君的历史场景中探究她的精神世界。恰当的例证来自两位近现代名画家的创作,作品反映了对王昭君的理性认知。一位是安田靫彦(1884-1978),画家中为数不多的日本政府文化勋章获得者,我们看到的安田日本画《王昭君》,描绘了昭君的宫中妆貌,衣饰华丽,仪容高雅,神情淡定。这幅画现在是足立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也是日本经济新闻社评定的《20世纪的美·日本绘画100选》50幅日本画中的一幅。日本美术院理事长、著名日中友好人士平山郁夫把1947年发表《王昭君》看做日本美术发展史的重要事件;2002年平冢市美术馆开馆10周年举办纪念展,隆重展出这幅当代名画,展览定名为《日本画的巨匠——安田靫彦·历史画的魅力》;一位美术评论家在回顾《日本画的100年展》时,指出安田的《王昭君》“有特别的沉思的表情”;另一个画展在预告时称,这幅画将把观众带入“墨香浓郁的古典美的世界”。另一位是菱田春草(1874-1911年),他的绢本着色《王昭君图》是“国指定文化财”,金容澈博士在其学位论文《菱田春草作品世界的研究》中指出,菱田春草表现了昭君的“高洁美”。我们没看到菱田的这幅画,不能理解日本“高洁美”的准确含义,不知道他们把哪些状貌、行为表现视为“高洁美”,在一本类似于《魔鬼夜访钱鍾书》的拟对话录通俗读物中似乎能找到这个概念的注脚。《尸鬼二十五话》中讨论“倾国的美女”、“英雄好色”、“高洁美”等问题,最后得出“中国的王昭君是明朗活泼的发散型女性”的结论。
    昭君故事域外传扬能达到如此胜境,堪称中外文化交流奇迹。但要溯其源流,则需要展开相当规模的辑佚钩沉和精审的考证性研究,目前我们不完全具备相应条件,只能从点上渐次扩展。在这种意义上,《和汉朗咏集》是很好的切入点,因为它是文学经典,在已知的昭君文化载体中日本读者接触率可能是最高的,传承线索易于梳理,传承路径易于描述。兹就《和汉朗咏集》中的3节最有影响的和汉咏昭君诗,沿用比较文学的来源研究方法[4]和国内近年来倡导的有同样意义的原典实证研究方法,揭举其传承关系。
    白居易在日本的文学地位特殊,享誉程度甚至超过“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早稻田大学柳濑喜代志教授在一篇论文的标题中称白居易是“文曲星神”。白居易的《王昭君》诗“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在日本流传已久,许多人耳熟能详,还被作为七言绝句平东韵的范式,供学诗者揣摩对照。尤其是《和汉朗咏集》收入的“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一句,也在多处被引用。在日本南都乐所每年举行的雅乐演奏会上,依例演奏9世纪传入日本的唐乐·平调·小曲·古乐·早四拍子《明妃曲》,在介绍这首曲子时,要结合进行白居易《王昭君》诗的赏析。白居易这首诗的朱彝尊和作《明妃曲》“上林消息断归鸿,记抱琵琶出汉宫。红颊近来憔悴尽,春风更邀画图中”,也是在日本流播较广的中国诗人咏昭君诗,有一处引用未标作者出处,乍看疑为日本汉诗,引用者这个缺省的合理性在于读者群体对诗歌本事具有一定的了解。
    大江朝纲的七律《王昭君》,在日本的咏昭君汉诗中影响最大。诞生于1001-1008年的日本也是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在卷12《须磨》中有源氏弹琵琶吟唱大江朝纲咏昭君诗“胡角一声霜后梦”的描写。《太平记》(国民文库本)卷27《上杉畠山流罪死刑事》中也有这句诗。这首七律也被书道采用,还在讲说诗律时被用为例诗。
    《和汉朗咏集》王昭君辑外收入的白居易《题峡中石上》摘句“巫女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于《太平记》卷21《盐冶判官谗死事》中可见,还曾被用作因特网知识竞赛题。
    一己所见,遗漏必多,《和汉朗咏集》咏昭君诗在日本流播的全部状况需要进一步发掘。川端康成曾说:同外国进行文化交流,自然会产生本国文化的自觉和反省,接着就必须加以创造。他的这个深具启发性的观点,用以在文化生成地思考昭君文化东渡现象甚为妥当。一般认为,明治维新后进入了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反哺期,殊不知中日文化交流至今仍是双向的,并且现阶段总体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文化以其固有的内在张力和惯性继续“恩惠”于日本的文化“创造”。因此,昭君故事在日本的广泛流播作为文化型态的国际性个案,有深入解说的必要,这就是发掘和探究的意义所在。
    注释:
    [1]原文为“平安时代の古典”,参见http://hb7.seikyou.ne.jP/home/tamak。
    [2]《和汉朗咏集》中川藤四郎/天明2[笔书者]泽井随山(笔)[出版地]京[西历刊年]1782[版型]大本(25厘米);《和汉朗咏集》胜村治右卫门/天保9[卷末]高井伴宽思明(跋文)[出版地]京[西历刊年]1838[版型]中本(18厘米);《和汉朗咏集》上/永禄6[笔书者]源(写)[西历刊年]1563[版型]大本(26厘米);《和汉朗咏集》[版元]文永堂[出版地]江户[版型]大本(25厘米)。
    [3]目录原序号为:39.《和汉朗咏集》(上)镰仓时代《传九条良通笔》(下)南北朝末-室町时代初期;40.《和汉朗咏集》镰仓末一南北朝时代初期;41.《和汉朗咏集》镶仓末-南北朝时代;42.《和汉朗咏集》南北朝一室町时代初期(传二条为重笔);43.《和汉朗咏集》南北朝末一室町时代初期;44.《和汉朗咏集抄》室町时代末期。
    [4]《和汉朗咏集》(嘉历二年有贺笔),《和汉朗咏集》(享禄二年写),《和汉朗咏集》(室町末期写),《和汉朗咏集》(天正八年刊),《和汉朗咏集私注》(享禄三年写),《和汉朗咏集抄》卷下(室町末期写)。
    [5]目录原序号为:1595.《和汉朗咏集》宽政再版,1596.《大宝和汉朗咏集》文政6年,1597.《和汉朗咏集》云梅舟写本,昭和12年,1598.《和汉朗咏集》近卫家熙书,弘化2年,1599.《和汉朗咏图解》元禄2年。
    [6]《传藤原行成关户本和汉朗咏集》,武田墨彩堂,昭12;《和汉朗咏集切集成》,久曾神升,平10;《倭汉朗咏集》宫内省御藏版.藤原行成卿书,审美书院,昭13;《御物和汉朗咏集》;《和汉抄》,博文堂刊,行成卿笔《和汉朗咏集》,大11。
    [7]田中幹子《漢詩·朗咏の傅承 王昭君說話》,真鍋昌弘,上岡勇司,真下厚《韵文文學<歌>の世界》,第二卷《講座日本の傅承文學》,東京,三彌井書店,1995年。
    [8]第11卷,写作年代为1929-1939年。
    [9]宇野玄二《预定演讲》,在2002年8月中国呼和浩特第四届昭君文化理论研讨会上宣读。宇野是日本演艺界人士,所编导的昭君题材歌舞剧《风·青春》原定今年秋季来华公演,最近在因特网上宣布因中国非典疫情而被迫延期。
    [10]日本称为高等学校或高校。
    参考文献:
    [l]王志刚.昭君文化东渡初步研究[A].“三个代表”与内蒙古实践论文集[C].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3.
    [2]藤原公任,川口久雄.学术文库本《和汉朗咏集》[M].东京:讲谈社,1982.
    [3]藤原公任,和田万吉绘本《和汉朗咏集》[DB/OL].东京:富山房,1927.http://www .j -text.com/chuko/wakanroah.html.
    [4]马·法·基亚.比较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王志刚(1959-),男,内蒙古丰镇市人,内蒙古行政学院基础课教研部,副教授。
    (内蒙古行政学院基础课教研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原载:《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月第36卷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