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刘安及宾客著述考略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漆子扬 参加讨论
一、汉代典籍的著录情况
    目前所见到的汉代典籍著录的刘安等人的著述文目计有20种(篇),其中刘向《别录》《列仙传》者各一种,《汉书·艺文志》者九种,《汉书》人物传者三种,高诱《叙目》一种,今依次分录如下:1、《淮南九师书》十二篇,刘向《别录》:“淮南王聘善为《易》者九人,从之采获,故中书著曰《淮南九师书》。”2、《鸿宝万毕》,刘向《列仙传·刘安》:“汉淮南王刘安,言神仙黄白之事,名为《鸿宝万毕》,三卷,论变化之道。”3、《淮南道训》二篇,《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易类班固自注:“《淮南道训》二篇,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说。”4、《琴颂》,《汉志·六艺略》乐类:“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5、《淮南内》二十一篇,《汉志·诸子略》杂家类:“《淮南内》二十一篇,王安。”6、《淮南外》三十三篇,《汉志·诸子略》杂家类:“《淮南外》三十三篇。”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7、《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汉志·诗赋略》赋类:“《淮南王赋》八十二篇。”8、《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汉志·诗赋略》赋类:“《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9、《淮南歌诗》四篇,《汉志·诗赋略》歌诗类:“《淮南歌诗》四篇。”10、《淮南王兵法》若干卷,《汉志·兵书略》兵权谋类班氏注:“《伊尹》、《太公》、……《淮南王》二百五十九种。”11、《淮南杂子星》十九卷,《汉志·术数略》天文类:“《淮南杂子星》十九卷。”12、《内书》二十一篇,《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刘安“作为《内书》二十一篇”。13、《外书》若干卷,《汉书》刘安传:“《外书》甚众。”14、《中篇》八卷,《汉书》刘安传:“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15、《颂德》一篇,《汉书》刘安传:“初,安入朝,……又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16、《长安都国颂》一篇,见前。17、《谏伐闽越书》一篇,《汉书·严助传》“闽越复兴兵击南越。南越守天子约,不敢擅发兵,而上书以闻。上多其义,大为发兴,遣两将军将兵诛闽越。淮南王安上书谏”止。18、《离骚传》一篇,《汉书》刘安传:上“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19、《枕中鸿宝苑秘书》若干卷,《汉书·刘向传》:“上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而更生父德武帝时治淮南狱得其书。更生幼而读诵,以为奇,献之,言黄金可成。”20、《淮南外篇》十九篇,高诱《叙目》云:“光禄大夫刘向校定撰具,名之《淮南》。又有十九篇者,谓之《淮南外篇》。”
    二、汉以后典籍著录情况
    目前所见到的汉以后典籍著录的刘安等人的著述文目与汉代不同者计有15种,依次为:1、《淮南王舞曲歌辞》一篇,崔豹《古今注》卷三《音乐》:“《淮南王》,淮南小山所作也。”《晋书·乐志下》“晋曲五篇,……五曰《淮南王》。”2、《淮南子》,《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子部杂家类:“《淮南子》二十一卷,汉淮南王刘安撰,许慎注。”《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志》子部杂家:“《淮南子》二十一卷,高诱注。”郑樵《通志·艺文略》道家:《淮南鸿烈解》二十卷,许慎注;杂家:《淮南子》二十一卷,许慎注;又二十一卷,高诱注。《崇文总目》杂家、《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丙部子录杂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子部杂家类皆同《隋志》。3、《淮南万毕经》—卷,《隋书·经籍志》子部五行家:梁有《淮南万毕经》《淮南变化术》各—卷,《淮南中经》四卷,亡佚。4、《淮南变化术》—卷,见《隋志》。5、《淮南中经》四卷,亡佚,见《隋志》。6、《汉淮南王集》二卷,《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集部别集类:“《汉淮南王集》一卷,梁二卷。”《旧唐书·经籍志》集录别集类:“《汉淮南王集》二卷。”7、《庄子略要》,卷数失录,《文选》卷二十六行旅上谢灵运《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且申独往意,乘月弄潺湲”下李善注、卷六十行状《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超然独往”下李善注文均引“淮南王《庄子略要》”。8、《淮南九师书道训》若干卷,《文选》卷二十六行旅上谢灵运《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九师之易”下李善注引《七略》曰:“《淮南九师书道训》者,淮南王安所造也。”9、《庄子后解》卷数失录,《文选》卷三十五下张景阳《七命》之八李善注:“淮南子《庄子后解》。”10、《招隐士》一篇,《文选》卷三十三骚下有“刘安《招隐士》一首”。11、《淮南商诂》二十一卷,《旧唐书》卷四十七《经籍志》子录杂家类:“《淮南商诂》二十一卷,刘安撰。”12、《淮南王万毕术》一卷,《旧唐书·经籍志》子录五行类:“《淮南王万毕术》一卷,刘安撰。”《新唐书》卷六十《艺文志》丙部子录五行类:“《淮南王万毕术》一卷。”13、《淮南王安集》二卷,《新唐书》卷六十《艺文志》丁部集录别集类:“《淮南王安集》二卷。”14、《太阳真粹论》一卷,《宋史》卷二0五《艺文志》子部道家类:“淮南王刘安《太阳真粹论》一卷。”15、《淮南子鸿烈解》二十一卷,《宋史·艺文志》子部杂家类:“《淮南子鸿烈解》二十一卷,淮南王安撰。”
    三、刘安及淮南文士著作综述
    根据《别录》《汉志》《隋志》《文选》李善注等著录,刘安及淮南文士比较可靠的著述和作品有《淮南》内、中、外篇,《淮南九师书》《枕中鸿宝苑秘书》《鸿宝万毕》《淮南王万毕术》《淮南王兵法》《琴颂》《庄子略要》《庄子后解》《淮南王集》《淮南王赋》《淮南群臣赋》《离骚传》《颂德》《长安都国颂》《谏伐闽越书》《招隐士》《薰笼赋》《屏风赋》《淮南歌诗》等。我们分为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两部分予以论述。
    (一)学术著述
    《淮南内》,《汉志》载二十一篇,刘安本传作《内书》。高诱《叙目》:《淮南内》,刘安题名《鸿烈》,刘向题名《淮南》,《隋书》题名《淮南子》,《通志·艺文略》题名《淮南鸿烈解》,《宋史·艺文志》题名《淮南子鸿烈解》。《鸿烈》《淮南内》《内书》《淮南》《淮南子》《淮南子鸿烈解》实为同一部书。又《旧唐书·经籍志》丙部杂家类载:刘安撰二十一卷《淮南商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认为《淮南商诂》当作《淮南间诂》,是许慎的注文,不是刘安的著作。据《隋书》,《淮南子》有许慎注、高诱注两种注释本,都是二十一卷,《通志》有许慎注,无高诱注。而新旧《唐书》、《崇文总目》等杂家均著录高诱注《淮南子》二十一卷,无许慎注本。《宋史·艺文志》著录许慎注《淮南子》二十一卷,高诱注《淮南子》十三卷。另,《新唐书·艺文志》丙部子录杂家类:高诱有《淮南鸿烈音》二卷。该书可能是隋唐人从高诱二十一卷注本中,录出音注部分二卷,并转换为当时通行的切音,别为单行本。宋初该书尚存,欧阳修应当见过此书,故题作高诱。《通志》杂家也有此书,但未题著者。
    《淮南中篇》,《汉书》刘安本传记载有八卷二十万字。按刘向《列仙传》文意:刘安言神仙黄白的著作,名《鸿宝万毕》;另一种著作有三卷,论变化之道,应该是后来的十万言《淮南变化术》。《鸿宝万毕》与《汉书》刘安传著录《中篇》的主题完全相同,而且《汉书·刘向传》所记《枕中鸿宝苑秘书》主题也大体相同。又葛洪《神仙传》卷四:刘安有“《中篇》八章,言神仙黄白之事,名为《鸿宝万毕》;三章,论变化之道,凡十万言。”这更加证实《鸿宝万毕》与《中篇》是一种书,后代的《淮南万毕术》大概脱胎于《中篇》。可以推断《中篇》《鸿宝万毕》《枕中鸿宝苑秘书》《淮南万毕术》是不同版本的同一种书。六朝时期,《鸿宝万毕》《枕中鸿宝苑秘书》失传,《中篇》《淮南万毕术》被道教化为《淮南中经》《淮南万毕经》,前者亡于隋,后者亡于唐。《淮南变化术》,《隋志》与新、旧《唐书》所载皆一卷,《御览》曾大量征引,可能南渡时亡佚,故《宋志》没有著录。清代有数家从唐宋类书中采摭的辑本,如《十种古逸书》和《丛书集成初编》收有茆泮林从《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录的《淮南万毕术》、《补遗》、《再补遗》各—卷,道光十四年梅瑞轩刊本。王仁俊有《淮南万毕术辑》一卷、《补辑》一卷、《附录》一卷,宣统三年刊本,收在《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关于《鸿宝苑秘书》,何宁先生《淮南子集释》附录一《淮南子书目》未著录。中华书局繁体字本、简体字本《汉书·刘向传》皆句读为《枕中鸿宝》《苑秘书》两种著作。
    《淮南外》,《汉志》载三十三篇,本传作《外书》,没有确言卷数几何。高诱《叙目》题录《淮南外篇》十九篇。《外书》、《淮南外》、《淮南外篇》应为同一种书。根据《淮南内》初名《鸿烈》,《淮南中》《淮南外》应该是刘向或他人在整理时重新厘定的名称,不是当初的书名。《淮南外》一书,《隋书》没有著录,大概早就佚失。至于《汉书》刘安本传没有确言《淮南外》卷数,这与《艺文志》和人物传编写的侧重点有关系。《艺文志》重在著录书籍,著者、书名、卷数、流传务必详致。人物传重在记录事迹经历,记述著作也就力求简易。因此,《艺文志》对书籍的著录相对而言比人物传确切可靠。
    《淮南九师书》,刘向《别录》载十二篇,《汉志》名《淮南道训》,二篇。《淮南道训》《淮南九师书》《淮南九师道训》应该是同一种书,刘向所见可能是全本,有十二篇。班固所见可能是节选本,也可能是残本,只有二篇,或者班固遗漏了“十”字,故称“二篇”。该书佚失已久,《隋志》未著录。现仅存《文选》的《思玄赋》与《七启》注和《后汉书·张衡传》注所引用的“遁而能飞,吉孰大焉”一句。马国翰辑有《周易淮南九师道训》一卷,系采集《淮南子》引《周易》的语录编辑而成,收在《玉函山房辑佚书》经编易类。《淮南杂子星》,《汉志》著录十九卷,大概是有关天文星象的著作,可能早就亡佚,《隋志》未收录。《淮南王兵法》,《汉志》没有记载卷数。《北堂书钞》卷一一二引《抱朴子》,曾经提到有关刘安兵书的简要内容,估计写成后因“谋反”冤案,被朝廷作为罪证收缴毁坏。另《离骚传》一篇,是刘安撰写的一篇解析《离骚》的学术专论,现在只有片断保存在《史记》《汉书》本传中。又《琴颂》若干篇,早佚。
    《庄子略要》《庄子后解》均卷数失帙,是刘安研究《庄子》的论著,仅见于李善《文选》注和司马彪《庄子注》的引文,其他书籍均未见录,大概佚失于安史之乱或唐末战乱。谭介甫先生认为刘安的《庄子略要》就是《庄子·内篇》,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文学作品
    刘安等人的文学作品有诗歌、辞赋、散文。歌诗类作品,《汉志》著录《淮南歌诗》四篇,是刘安君臣采集编订的淮南地方民歌。《隋书》未收录,大概亡佚已久。辞赋类作品,大约占《汉志》所列屈原赋类的三分之一,其中《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群臣赋》四十四篇。单篇的《薰笼赋》见刘向的《别录》,《汉志》未收录,说明东汉初年已亡佚。单篇的《屏风赋》,《艺文类聚》卷六十九、《初学记》卷二十五、《太平御览》卷七〇一有题录,《宋史·艺文志》未收录,说明宋代已亡佚。《招隐士》《薰笼赋》《屏风赋》三篇辞赋,应该收录在《淮南王赋》中。
    据《隋志》著录,汉代有《淮南王集》一卷,梁有二卷;《旧唐书》载《淮南王集》二卷,《新唐书》作《淮南王安集》二卷。《淮南歌诗》,是采自楚地淮南的乐府民歌,是否编定于刘安生前,难以判断。《淮南王赋》《淮南群臣赋》本来分别流传,后来失散,整理者把两部书的残卷集中在一起,编订成了《淮南王集》,或曰《淮南王安集》。明冯惟讷《诗纪》汉卷一辑有刘安《八公操》一首。另《汉书》本传和《严助传》中,刘安有《颂德》《长安都国颂》《谏伐闽越书》各一篇。《招隐士》《屏风赋》《琴颂》《长安都国颂》《颂德》《谏伐闽越书》应当都是《淮南王集》的篇目。今天,完整保存下来的文学作品只有收录在王逸《楚辞章句》的《招隐士》和收录在《汉书·严助传》中的《谏伐闽越书》两篇,其他作品或仅余残句、残章,或已失传。
    《谏伐闽越书》和《颂德》,需要说明一下。据《汉书·严助传》,刘安上书谏阻汉兵功伐闽越,而非南越。严可均《全汉文》卷十二题作《上书谏伐南越》,后人多题为《谏伐南越书》。曹道衡、刘跃进先生《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中编第三节题为《谏伐闽越书》,这应该是最为确切的篇题。颂是汉代通行的一种文体,挚虞的《文章流别论》认为与《鲁颂》体意相类,文体源于《诗经》。按照文章命题往往文体名称在末尾的一般惯例,《颂德》和《琴颂》《长安都国颂》一样,应题为《德颂》,大概后人倒误成了《颂德》。
    (三)后人伪托的著作
    汉以后文献著录的《淮南八公相鹄经》《淮南王养蚕经》《淮南王草木谱》《淮南王食经》《淮南王食经音》《淮南王练圣法》《灵棋经》《淮南王见机八宝经》等,都属于实用性的生活书籍,于大成先生《淮南王书考》认为或是后人所作,或是后人伪托。从书名看,《淮南八公相鹄经》是一部相鹄的消遣书籍,这很符合淮南文士集团闲情逸致的生活情趣,《隋志》子部五行家类载:梁有二卷,亡佚。郝懿行辑一卷,收在《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子编艺术类。《淮南王养蚕经》、《淮南王草木谱》是关于养蚕和种植花草树木的书籍。《淮南王食经》,《隋志》著录一六五卷,成书于大业时期;《旧唐书》子录食经类作—百二十卷,诸葛颖撰;《新唐书》子录食经类作—百三十卷,亦题诸葛颖撰;新、旧《唐书》著录《淮南王食目》十卷,诸葛颖撰;《淮南王食经音》十三卷,诸葛颖撰,都属于饮食保健书籍。另外《太阳真粹论》《见机八宝经》《还丹歌诀》等著作属五行类道书,估计内容与炼丹修行有关,但汉、隋、唐史志均未收录,仅见于宋以后书目,很可能是后人伪托。《淮南王舞曲歌辞》篇题,系笔者所加。据《晋书》歌词共17句,以三言、七言句型为主,郑文先生《汉诗研究·汉诗管窥》认为是“后世方士傅会之词”,“非炎汉之制”。
    刘安及宾客的有关作品绝大多数已散失,现在完整流传下来的仅《淮南子》《招隐士》《谏伐南越书》,另有后人所辑著述若干。
    参考文献:
    张双棣.《淮南子校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何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新编诸子集成本.
    王云度.《刘安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费振刚等辑校.《全汉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萧统编,李善注.《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影印清嘉庆十四年胡克家刻本.
    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7.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郑文.《汉诗研究》[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年赵逵夫主编《诗赋研究丛书》本
    郑樵,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5.
    孙启治,陈建华编.《古佚书辑本目录》(附考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7.
    赵逵夫.《古典文献论丛》 [M].北京:中华书局,2003.
    曹道衡,刘跃进.《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M]. 北京:中华书局,2005.
    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班固.《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简体字前四史本,2005.
    魏征等.《隋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
    房玄龄等.《晋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
    刘昫等.《旧唐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
    欧阳修等.《新唐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
    脱脱等.《宋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