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从女性文学看日本婚姻观变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姜春梅 参加讨论

    日本社会长期以来传统的 “男尊女卑”封建意识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由于妇女们所处的受压迫的地位,婚姻家庭题材,成为女性文学创作中主要素材。女作家以独有的视角,敏感地探索出在历史过程和人们观念变革中的爱情、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回顾明治以来的女性文学,早期对日本文坛有影响的女性作家是樋口一叶、与谢野晶子、田村俊子等人。作品多取材于封建的家族制给女性带来的悲剧,寻求女性自身解放的途径。战前的左翼女性文学从女性的立场出发,强烈地认识到社会的不平等,她们认为受压迫的女性应该获得解放。其代表有平林泰子、佐多稻子、宫本百合子等。她们投身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积极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战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的普及,男女平等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当代日本女性的婚姻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的 “贤妻良母”形象,敢于将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文学作品,形象而大胆地表现出来。战后到 20 世纪 70 年代的女作家中,曾野绫子、有吉佐和子、仓桥由美子等人活跃在文坛。70 年代以来的日本女性文学,继续深化了家庭、婚姻、爱情的主题。如富冈多惠子、津岛佑子、高桥贵子等,深入挖掘了家庭的形式,家族的变迁,以及维系家庭的婚姻和爱情。1990 年后,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知识和精神、渐渐失去了神圣性,与此同时可以看到人性被极大地异化,变得更趋世俗化,此时日本的女作家们追求时尚,强调个性,崇尚个人化。于是在平淡中开始挖掘生活的点滴真实。恋爱、婚姻、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等进入了文学表现的视野。于是,从日常中发现不平淡、不平凡,成为日本女作家继续追求的创作题材。
    一、挑战传统的婚姻观
    早在明治时期,樋口一叶写出了女性的悲哀以及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表达了青年女子对心中渴望的恋爱产生的感伤情怀。 《十三夜》中的阿关,放弃了恋人后,嫁入侯门,可婚后,饱受丈夫的冷遇。后来怀着离婚的念头回到娘家,可奈何不了父母的规劝,为了孩子及家里人,还是回到了不能带来幸福的丈夫处。樋口一叶作为文化转型时期的作家,传统的同时又是现代的。在受封建道德的束缚的同时将男尊女卑、男女有别视作是天经地义的。通过作品表示了对封建道德的不满,发出了挑战的呼声。
    宫本百合子的作品宣扬了女性应从封建的男权统治中解放出来的思想。宫本百合子 20 世纪 20 年代创作的 《伸子》,描写了伸子在纽约学习时,爱上了步入中年仍未功成名就的阿佃。她对恋人的爱是对顽固的封建婚姻意识及中产阶级的虚荣心的强烈反抗,显示了女性的独立意识,是日本女性对封建传统婚姻观的挑战。伸子追求爱情的同时,追求婚姻自由,而且追求女性社会中发展的自由。对于生活在 20 世纪初的日本女性来说,事业与家庭,是女性面临的重要的课题。当伸子意识到社会现状不可能让主妇和作家并存时,理智地选择了结束婚姻。
    作为封建家族制的受害者和日本女性的代言人,以婚姻、离合、家庭破裂、离家出走为题材,女作家们批判性地向这种沿袭了千年的封建传统婚姻观发起了挑战,对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剖析和反思。女作家们深刻地反映了当代都市生活中传统观念的解体和更新的过程。
    二、晚婚、非婚主义婚姻观
    随着价值观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生活的品质,注重精神生活的空间,尊重自我内心的感觉,追求充满个性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和过去的女性有很大不同,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成为非婚一族。选择同居而不婚的生活是当代比较显著的现象。结婚方式由恋爱结婚、相亲结婚、不办理手续的既成事实婚姻,以及双方不影响对方工作与生活的分居婚,到如今兴起的 “契约夫妻”的变化,从中可看到日本人的婚姻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日本的家庭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增田瑞子在她的小说作品中描绘出孤单的女主人公,在 《单身赛璐珞》里,以新鲜的感性描绘了一种生活方式,不论男女,只以 “单身”形式生活的方式。虽说 “植物性”这种说法会给人以缺少生命力、被动和消极的生活方式的印象,但作者所描述的正是蕴于这种静谧生活之中的 “生命力”和 “芯蕊的强度”。作家试图借此探索在现代社会中,作为单身者而生活的可能性。描写生活在日本这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的孤独生活和孤独体验,是作者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当然,这种独自一人生活的方式,并不是因为被 “家族”所抛弃,也不是在 “家庭”解体之后的无奈选择,而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 “独自生活”,一种肯定的思路和方法,是有意识地选择 “晚婚”和 “不婚”。津岛佑子的小说中,子女只属于母亲,父亲是谁并不重要,男人只不过是一种自然的存在。通过作品集 《谢肉祭》 《宠儿》等作品表现了女性的生存方式。其后又写作了 《沉默的集市》 《燃烧的风》等作品,从母子131家庭和未婚母亲的角度分析了人生及社会现象。其中有客观的描述,也主张了女人应主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增田水子以及津岛佑子等人便是通过对此类女性形象的描述,终于使社会承认她们自强自立、独自生活以及勤奋工作的知识女性形象。
    三、反 “母性”现象
    80 年代以来,在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作品中的反 “母性”现象成了日本女性文学的一种倾向,体现了女性要求消除传统社会的女性束缚的同时实现女性自身社会价值的愿望。反 “母性”主题,表现了对女性性别的强烈憎恶,以及对女人作为母性存在的激烈的否定,反映了男权社会中一种被扭曲的女性心理。
    反 “母性”主题,表现在大庭美奈子、高桥高子、三枝和子等作家的作品中。大庭美奈子的作品中女主人公们强烈否定了 “母性”,甚至到了深恶痛绝的程度。在 《三只蟹》中描写了一位不能将家庭视为栖身之所,饱尝孤独泪水的妻子的生活。主人公坦言: 妊娠不再是结果的象征,而是不毛与破灭的代词。大庭美奈子笔下的女主人公企图在这一人际关系沙漠化了时候,无意在家庭这一社会形态中寻觅自身存在的价值。在高桥高子的 《彼方的水音》中,女主人公们对母性生产感到极度的厌恶。她们不仅对母性感到羞恶,同时也憎恨姐妹、女儿等所有的女性们,而且对周围的女性产生了杀机。在她的作品中,母爱只不过是女性的羁绊。此外,三枝和子在 《幼小的,歌声般颜色的血液》中,也写出了对母性的憎恶。在三枝和子后期作品 《别了,男人时代》中说道: 女人要想获得真正的爱情,与男人交往时就不能生育孩子。若为生育才和男人来往的话,会寻觅不到真正的爱情。河野多惠子在作品中,多次刻画了虐恋情节,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母性性征的否定与拒绝。
    这些作品里的女性不愿受胎,即使受胎也不愿生产,这种现象表面上是对 “母性”的厌恶,其实质是对男性的憎恨,从而击碎了男人塑造出的女性是扮演繁衍的 “圣母”这一形象,使女性从封闭的性别分工中解脱出来。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女性不再将传统的 “生儿育女、贤妻良母”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而是通过破坏 “家庭”“生育”“母性”等强加给女性的已有观念,重新设置女性的追求。
    四、家庭模式的变化
    在日本传统的家庭模式是: 丈夫在外工作养家,多数妻子结婚后放弃工作,在家相夫教子,承担家务,并以此作为终生的归宿。但战后日本社会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家庭模式的变化。为了保持男女经济上的平衡,一些女性采取淡化婚姻的方式。日本女性当中时而可见不举行婚礼、不租新房子、不买家具、依然住在母亲家里,工作也不辞掉的妻子形象。她们过的是一种新型的分居结婚的生活,虽然憧憬婚后一起生活,但是不愿放弃社会工作。近年来,选择离对方较近的地方居住的情况越来越多。妻子参加社会工作使得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提高,取得了家庭内较大发言权。
    大庭美奈子在小说 《雾之都》 《啼鸟》中描写出,家庭中的夫妻从属关系颠倒。在作品中,妻子是主角,丈夫索性辞去了工作,全身心地去做出色的妻子的秘书。他对此似乎毫不介意,男人不再是主角,成了女人的附庸。此外也有些作品,通过丑化男性,降低男性地位来讴歌女性。富冈多惠子的作品 《水兽》中的男主人公尽管是学者,但一得到点奉承就沾沾自喜,总是自作聪明,并一味地炫耀自己的学问,作品中妻子恨她的丈夫,并将他赶出门,男主人公被妻子当成了水中的低级动物。
    随着日本民主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各类制度的完善,日本女性的婚姻观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悠长的日本历史、传统和社会所培育出的传统的家族制度,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就完全改变得了的。日本女作家以新的观念、新的女性意识,从女性性别角度,去揭示了社会中男尊女卑等不公正待遇,社会和生活给她们造成的不幸感受。日本女性纷纷从旧式的、束缚自身发展的婚姻中走了出来,去探求、构建起了新型的婚姻家庭观,可以说这是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男女平等的理想。
    [参考文献]
    [1]于华.《青鞜》的创办与近代日本女性问题[J]. 新闻大学,2006( 90) .
    [2]王晓冬. 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 29) .
    [3]肖霞. 突围与建构: 论日本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J]. 文史哲,2010( 320) .
    [4][日]阿刀田高: 綿矢りさ金原ひとみ大人のための芥川賞の読み方[J]. 週刊文春 2004,( 46) .
    [5][日]原善. 现代日本女作家的幻想性[J]. 世界文学,2000( 04) .
    [6]王晓冬. 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 29) .
    [7]孙树林. 当代日本女性文学中的反母性问题及其他[J]. 日本学刊,1994( 01) .
    [8]王奕红. 反抗抑或追随? —河野多惠子初期小说《搜罗幼童》探析[J]. 当代外国文学,2009( 04) .
    [9]傅紫琼.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当代日本女性婚姻观[J]. 怀化学院学报,2007( 26) .
    [10]柳美里. 命[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姜春梅( 1972— ) ,女,吉林永吉人,硕士,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与文学。
    原载:《长城》2011年1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