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网络写手的前世今生(一)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网络最初诞生的时候,人们发现了一个自由世界。在无以计数的BBS和聊天室里,你可以化作任何一个新奇或者怪异的形象,尽情展露自己思想和语言的魅力。网络世界呈现出万众狂欢的景象——任何一个参与者都成了网络的主人。
    之后,一大批出类拔萃的网络写手们出现了。他们的作品被疯狂转帖,他们的名字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网友注视。
    但这已经是2002年之前的事了,该成名的都已经成名了,很多红极一时的网络写手在出版了他们的经典作品之后,销声匿迹了。他们有的去了IT企业,有的投向了传统媒体,有的封笔收山了……
    不能说网络写手已经成为了过去,应该说靠网络写作出名不再那么容易了,但是还是有一大批的网虫爬在网上没日没夜地写,可能仅仅是为了喜欢,也可能不仅仅是喜欢……
    有放弃的,有坚持的,不过说不定有一天,网络写手又会红起来呢?谁知道……
    还是一起来关注一下网络写手的“前世今生”吧!下周三同一版面还将推出“第二篇系列报道”。
    淡去的李寻欢 
    李寻欢档案
     网名:李寻欢
    经历:1975年10月生于河南,经小村庄、城镇、小城市,一路平安长大,18岁入西北大学读经济。1997年毕业后进入网络公司。开始网络写手生涯。第一代知名网络作家,已出版了《迷失在网络中的爱情》、《边缘游戏》及2002年的告别作《粉墨谢场》。2002年底,决定正式封笔。现为上海榕树下计算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榕树下网站主编。
    
 
    采访李寻欢时正是他上班的时候。对于李寻欢这个当年在网络上转战各大BBS,发牢骚,骂足球,聊QQ,留下一大片爱情酸文的老一代网络写手,总不免有些局促。险些将他和小李飞刀李寻欢相联,以为情急之时他便会抛出几把小刀,以素来的调侃将自己打个措手不及。可是电话那头李寻欢的声音分明显得温文尔雅,亲切和气。
     
    成名,因为赶上了好时候
    这位老李似乎不太愿意张扬炫耀当年轰轰烈烈的江湖网事,颇有些一挥手,不经意间就将其列入老皇历的姿态。电话那头的李寻欢淡淡然说,自己的成名也是因为赶上了最好的时候。相比如今接踵而来的网络写手,在他游走网络时,进行网络写作的少之又少。而当时的自己也仅是以一个极其普通网虫的身份出现在网络中,和众多人一样,聊QQ,混论坛,情绪来的时候就写些文章,网友高兴时就随意浏览,顶一顶,吹捧两下。写《迷失在网络中的爱情》时也是这样,却发现竟还有论坛在转发他的帖子,惊喜了,信心足了,创作热情来了,于是有了后来的一些作品。李寻欢诚实地将自己后来的写作意图归于了“虚荣心”,却成就了后来的一路高歌。
     
    情感,人人有话要说
    因为在榕树下网站工作,现在的李寻欢还是时常会接触一些新生代的网络写手,李寻欢说并不觉得新生代的网络写手和老一代的网络写手存在什么样的区别,内容形式都大抵相同,情感类文章也都是新老写手主打之一,因为对于情感,每一个人都有话要说。
    当问及像他那样能够妙笔生花是否需要厚实的功底时,李寻欢就坦言自己在网络上成名前并没有阅读大量书籍,在文学的道路上还确实处在门外观望的地方。如果说可以一出手就能在键盘上啪嗒啪嗒敲下扬扬洒洒的一篇美文的话,那也许可以归咎于个人想像力和对文字的特别感觉。
    属于我的虚荣已经过去了
    既然如此,李寻欢该继续在江湖里痛快一把的。可他还是执着于自己的决定,放弃“李寻欢”这个笔名。他说希望属于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的李寻欢消失。难怪他在《粉墨谢场》的同名自序中,反复强调自己“谢场”的两个原因:对网络生活的厌倦和对真正文学的敬畏。对于李寻欢来说,写作无非是一个实现自己情感的延伸线。如他自己所说的,“该写的已经差不多了,就像人与人之间的谈话一样,总有没得可谈的时候……属于我的虚荣已经过去了。”
    传统作家看“网络写手”  
    网络文学营造出一种时尚阅读,那么,传统作家如何看待“网络写手”呢?我们采访了我省国家一级作家杜文和。
    网络文学,诞生在网络时代。不论是传统作家还是网络写手,对我们来说,都是写东西的,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两者发表的地方不同,形式有所不同,但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一起的,都是文学。
    通过网络进行创作的人,在网上展露自己的才华,制造并提升自己的人气,从而进入文坛。有些早期的网络写手,在通过网上的展示途径,获得了成功,从而一举成名,得到了一些传统媒体实质上的认可。这些写手,从网上起步,后来走上纸质媒体,与传统作家并无区别。
    网络写手创作自由
    在传统媒体上发表文章,编辑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即使不是故意,但看走了眼扼杀名作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
    网络写手在网上发表作品,可以满世界地转帖,发表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广大网民就是最好的编辑,他们给你提意见,甚至帮你修改,营造了一个极为平等自由的创造空间。
    仅是方式的不同而已
    网络的出现,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总会有新事物出现。网络写手的东西非常轻松,虽不能说可以列入“经典”的行列,但不得不承认,网络写手的作品非常新鲜,发表的速度非常快,他们有他们的读者群和崇拜者。网络没有“门槛”,写手们的创作非常自由,当他们真的成了“职业作家”时,也许不会再有网上的那种灵气,当然也会增加一些成熟。
    交叉发展将是主流
    传统作家经过长时间的磨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作相对比较严谨。网络作家的作品自由、随意,较为灵动,更被许多年轻的读者所关注。
    网络写手与传统写手,可以相互吸收对方所长,在交叉中共同发展,彼此之间并没有绝对优劣之分。很多写手是通过网上发表文章,然后再被传统媒体选用的,甚至有许多报刊也借助网络优势向写手征稿;同样地,很多传统作家也在尝试着将自己的作品在网上发表。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在交叉中可以共同发展。
     永远的阿黛儿 
    

      阿黛儿档案
    
 网名:adele
    所学专业:实用美术
    职业:原外资银行会计,2000年2月涉足网络行业,后任网易上海公司主编。现在上海《申江服务导报》做记者。
    代表作品: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个人小说集《爱情密码》,被誉为当代“爱情参考书”。
    
 
    电话那头,阿黛儿的声音清脆得像夏天流动的泉水。这样比喻是因为:她很直爽,于是乎,我采访的感觉也很爽。
    算起来,阿黛儿在网络写手中也算是前辈级人物了,虽然“前辈”的称呼,让她觉得是不是真的岁月不饶人啊?但是我们是以一种敬仰的心情去称呼的。
     
    把文字敲进电脑
    阿黛儿并不这么觉得,网络写手这个名词,在她的解释仅仅是把文字敲到电脑上而已———就这么简单。
    在网上写作的缘由则更加简单———无聊。
    就连“阿黛儿”这个名字,也仅仅是因为是英文字母a打头,在银行工作时,按字母排序会排在前面比较方便而已。
    阿黛儿告诉我:其实当时那一大群人,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网络写作高手,像痞子蔡、李寻欢、宁财神等等,选择在网上写作真的是因为喜欢,动机很纯的,也从没想过出名或者赚钱,因为那时谁也不曾想到,在网上写作是可以成名的。
    网络能让你写了有人看
    “惟一的功利性目的是网络容易让你的东西展示、流传、得到认同或批判。”阿黛儿说:“当时发表文章是很难的一件事,需要适合编辑的口味,但是网络就不一样,你可以随心所欲,而且很多人会来理睬你,和你交流,这就是我当时选择网络的原因。如果写了没人看的话,我也就不再去写了,这是很自然的。”
    现在的网虫太浮躁
    我采访阿黛儿时,她说的第一句话是:“网络写手已经过时了。”过时的原因也是非常正常的,“现在上网的一批人和以前都不一样,人不同了,喜好当然也不同了。我当时写作是靠很多人鼓励才坚持下去的,那时的网友真的很热情,而现在的这批人不像以前,浮躁得很,长一点的文章就看不下去了,对文章的评价也很肤浅,大多数是在灌水,这种情况下网络写作怎么还会红呢?”
    流行的未必让人怀念
    很多网络写手,在2002年左右的时候选择了退出,但是阿黛儿说:“我应该算是继续坚持的一个,因为我有自己的网站、专栏,我还在继续写,它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阿黛儿的一句话很值得回味:“流行的未必是怀念的,怀念的未必是流行的,尽管我们当时写的已经不流行了,但是很多人还是非常怀念它的,因为到现在都经常有人问我能不能继续写写爱情和网恋。”
    对于这段经历,阿黛儿还是非常感慨的,因为没有网络,她可能还是一个小会计,至少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她说:“人的一生中都会出现一两次能够改变你命运的机会,就像网络对于我,问题是你能不能牢牢地抓住。”
    

    原载:《钱江晚报》电子版
    
    原载:《钱江晚报》电子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