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岁月里,每一天都保持着不竭的创造力,无数灵感每天在他心中滋生,就像一座生机盎然的雨林。这并不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很多与周锐相识的作家或不相识的读者都知道,他是原创儿童文学领域的“常青树”。 我从不同的人口中听说了不同的故事。比如旅途的闲聊中,随口一句话,就能让他即兴演绎成一个有趣的童话;比如在旅馆中,别人都忙着休息,他还在不停地写——这是周锐令人钦佩的一点。如果不是自始至终对写作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心中的雨林再茂盛,也会荒芜成沙地。更令人钦佩的是,周锐的写作,不是机械地写,重复套路、语句和桥段,就像同一株藤蔓上开出的花朵,虽然繁多,却毫无二致。 此前的作品暂且不提,单是2008年到2010年期间,他已写了数篇系列故事。“方果子系列”系列、“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系列、“大侠周锐写中国之琴、棋、书、画”、“侠路相逢”系列——几种截然不同的题材,他在其中游刃有余,正如那传说中的武林高手,落叶飞花,以一当十,干净利落地完成了每一场战斗。这实在让我无法以言语表述内心的惊叹——大侠,佩服至极! 《北京晚报》在2005年曾发过一篇报道,叫《周锐拉着古人玩幽默》。这是针对浙少社出版的周锐幽默名著系列而言。的确,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早早地开始读名著,但他们看懂了多少呢?至少当我在年纪尚小的时候,翻得最勤的是《西游记》《聊斋志异》,最疏的是《红楼梦》,而“水浒”与“三国”,也不过是瞧个新鲜、瞧个热闹罢了。当然,会有一些孩子真的自小就迷上了它们,但大多数孩子都和我差不多。而从一个孩子的角度看,很显然,幽默名著系列的故事比四大名著更好理解,更易懂更好玩,让人看了一篇又一篇,生怕看到最后一页,发现再也没有了——不够!心中失落的同时,那些充满神话气息的名字、笑傲江湖的身影,都在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孩子们比较不熟悉的真实历史人物,也在周锐的童话中上演了一场场精彩大戏。谁也不能说书里的不是他们,可书里的人又比真实的人物原型更富有童趣,就连皇帝也少了满身的暴虐与血腥,转而变得充满好奇心和人格魅力,比如他笔下的朱元璋。 “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系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而且这个系列还在继续,是非常典型的童话,小孩子看得入迷,大人看着也是相当有趣。文中的主人公们并没有矫揉造作地学着幼儿说话、做事,而更像是一群机灵聪明又时常犯傻的孩子——就和我们一样。《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注音版)》已出版6本,每一本的出版,应该都是孩子们的一次节庆。因为这些故事实在太可爱了,百看不厌。 而在“方果子系列”这几本更应该称为儿童小说而不是童话的书里,我们很难找到一点点不是现实世界的证据,却又因一段段离奇发生的故事而大赞其奇妙。可能是因为某种麻木的错觉,人们总会认为现实世界没有童话没有梦想成真,但也有一些人跳出了这种错觉,就像周锐,并且他更进一步,给孩子们讲述了完全可以在现实中发生的幻想故事。孩子们轻松并且愉快地接受了它们,因为这些故事——正如一句老话所讲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好像孩子们自己的小影子在天空快乐地走动。当然,周锐的童话里,不止有好玩儿,不止有笑声。笑声背后还有一种让人逐渐安静下来的力量,去想想故事里的别的东西。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当前,对于儿童文学总有种种的误解。有些人就认为,“儿童文学”是“儿童写的文学(这种想法很是可笑)”,或是大人“给孩子写的消遣玩意儿”,从不正视它的重要价值。更可怕的是,不仅外行人这么想,有一些儿童文学作者也这么想。他们自以为了解孩子们想看什么,写了一些装腔作势、奶声奶气的作品,孰知孩子们并不买账。孩子们是年幼,但他们日夜不断地从这个世界上汲取新的知识,他们懂的比我们想象中的多得多。在成长方面,孩子们通常很抵触大人将他们当做娃娃哄。 而周锐在他的故事中,平视他的小读者们。写活了“大个子老鼠”的周锐,本身就是个一个一米八二的“大个子”,但是,这个“大个子”可以像住在树洞里的精灵一样,很小很小地与孩子们玩在一起,无须担心遭他们排斥,因为他们早已将他当做同伴——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卧底,将从孩子们那儿收集过来的天真、捣乱和胡思乱想,加工成一篇篇奇妙的故事。更加高明的是,大人身上一些难得的童心,也会被他敏锐地捕捉到,加入故事里。 因此,周锐的作品中,不仅有高人气的孩子主角,也有讨人喜欢的大人角色。有时候大人的孩子气举动,甚至更令人喷饭。 “琴棋书画系列”是周锐最近的作品。和以前的一样,富有奇妙想法和强烈的冲击力,但同时又有点儿不同——只要细心一点儿看,就能发现书里很多细节都是有理有据,并不是凭空编造。要是拿书里所提到的生僻知识去参加“开心辞典”栏目,十有八九能选到正确答案。这是因为这个系列的故事创作,建立于周锐对于相关题材的真实资料搜集整理。他试图还原古色古香,还原古风古味,还原魅力十足的中华文化。在这个系列中,他“希望以一种清醒的文化自觉,重新点燃古代文化的光芒。从细节着手,挖掘和打捞出历史典籍里的文化沉屑,重新发现,叙述正在发生着的小说故事的同时,也钩沉出一些事件、人物的来龙去脉,寻绎出一些文化风尚和人物命运的转移秘密,并且让那些已经绝迹和失传的名物、器具、技艺、风俗、精神……在现代的小说故事里重放异彩。” 从作品来看,周锐也真是做到了“字句之下侠骨香,笔锋落处渊源长”。将自己所有岁月奉献给孩子们的周锐,以他的笔墨,得一个“侠”之称号,倒也合适。 原载:《文艺报》2011年04月18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4月18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