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对工业题材电视剧缺位的再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薛晋文 参加讨论
  针对当下工业题材电视剧缺位的创作现状,本报刊发了路海波的《对工业题材电视剧缺位的思考》,引起多方反响。本报发表薛晋文同志的文章是对这一问题的呼应,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话题的“再思考”——
    5月5日的《文艺报》影视版刊登了路海波的《对工业题材电视剧缺位的思考》一文,读后颇受震撼,深感这一话题的沉重性和迫切性,一种对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笔者对这一话题的关注。相信不少人期待将“工业题材电视剧的思考”向纵深推进,期待扭转和改变工业题材电视剧萧条冷清的创作现状,期待实现中国电视剧创作结构和创作生态的进一步合理与和谐。在我看来,工业题材电视剧的缺位不是一种偶然和巧合,而恰恰隐藏着诸多必然性的重要因素,必须予以正视。
    产业工人地位的弱化是
    工业题材电视剧缺位的根本原因
    每个时代总会有它自己最光彩夺目的“时代偶像”和“追捧对象”。产业工人即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的偶像群体,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注定了他们是时代坐标上最璀璨耀眼的时代偶像。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产业工业的“尊严和体面”因劳动分配的一再滞后和企业自身的困境而逐渐褪色,甚至产业工人一度成为社会认同中的边缘群体而受到冷落。事实上,中国社会建设和快速发展中主要的依托力量恰恰是产业工人,在基层默默奉献和无私付出的是产业工人,实现转型发展与和谐发展的生力军也是产业工人,助推我国走出金融危机困境的还是产业工人,其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社会给予的认同程度构成了强烈的反差。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消费文化崛起之后,时代的价值标准和认同取向发生了根本的逆转,富豪、总经理和白领成为了新的“时代偶像”,功利性与资本逻辑占据中心的时代趣味和精神生态导致了工业题材电视剧艺术门可罗雀的必然景观,在消费文化的推波助澜下,产业工人和工业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被放逐似乎是一种残酷而无奈的必然。在我看来,只有加速社会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适当向真正为时代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产业工人予以倾斜,在产业工人内部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正义,让产业工人在奉献和牺牲中收获真正的体面和尊严,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坐标的应有位置,让“劳动光荣”从此不再是一句徒有虚名的空话,那么时代趣味和精神生态就会少一点功利性和浮躁性,而多一分公平性和正义性。到那时,工业题材电视剧的缺位必将是一种传说和谎言。
    艺术家担当意识的萎缩是
    工业题材电视剧缺位的主要原因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时具有遮蔽性,艺术何为?艺术正是因为其独特的去蔽性而敞亮了社会发展中的某些盲区、甚至是误区,让人在匮乏的现实中获得精神的抚慰和心灵的安顿。真正的艺术因其穿越了时空以至不朽,真正的艺术家因其而名垂青史。就改革开放的旅程而言,产业工人的艰辛与代价是观照与审视时代转型之痛最好的一面镜子。但是由于艺术家唯利润而“马首是瞻”,面对数亿产业工人特殊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磨难显得麻木不仁和视而不见。我斗胆而言,正是因为这种麻木和功利创作取向致使我们错过了创造优秀工业题材电视艺术作品的最佳时代际遇和历史机缘。漠视“生活主体和主流群体”的艺术创作,充其量是一种“小众艺术”,不足以代表一个时代本真性的社会生活面貌。再过百年,后人对照产业工人的时代贡献去检索我们今天的电视剧作品,穷尽所有电视剧类型惟独不见工业题材电视剧的踪影,百年之后作古的艺术家们恐怕会遭到更加严厉的指责。进一步讲,产业工人的式微和企业发展的困境,其实内蕴着许许多多生活的戏剧,最能见出一代工人的精神风貌、最能彰显一代工人的抱负和作为、最能反映时代的本质真实。倘若我们的艺术家真能够深入工厂车间,能够俯下身子聆听工人的精神诉求,能够以“为工人代言”的使命感去体察工人的生存状态,那么今天工业题材电视剧的处境不至于如此尴尬。所以,任何时代,艺术家的渎职和不作为给艺术史造成的缺憾永远是无法弥补的。如果艺术家单纯将电视剧创作认定为商品和产品,一味地匍匐在利润的脚下而置生活的呼唤于不顾,那么任何艺术创作只是一种单纯的物质生产,其内蕴的精神与思想都会打折,其担当勇气统统会被资本逻辑消解得干干净净,成本收回的底线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就会疯狂挤对艺术的引领作用与艺术家的担当功能,谁来为时代立传?谁来为人民代言?都会成为镜中花和水中月。电视剧艺术是商品性与艺术性的双性统一体,事实上,世界上包括好莱坞在内的所有经典影视作品从来就是商业性与艺术性完美交融的结晶体,而我们的艺术家以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扭曲了艺术创作和艺术观本身,以致作茧自缚。倘若仍然固执地在商品与利润“一元独大”的迷宫里打转,那么到头来艺术的发展结果只有一条:沉迷在利润中堕落到底,而今,工业题材的缺位与当今艺术家担当意识“被消解”和“被弱化”的现实紧密相连。
    艺术生产体制的缺陷是
    工业题材电视剧缺位的直接原因
    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主要组成部分的电视剧生产,不能全盘交给市场和消费去引领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事业。正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宏观调控的适度干预那样,社会主义的文化生产同样不能缺少权力机构的正确引导和适度调控,否则,全部交付市场运作的电视剧生产搭上利润的快车,最终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而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对于包括工业题材电视剧在内等电视创作的空白点有必要专设类似于电影中“重大题材领导小组”这样的调控机构,并划拨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和保护,或者在工业发达省份的电视剧年度题材规划中,鼓励和支持至少两三年内有一部工业题材电视剧出品,这样方可纠正单纯的文化产业化和文化生产市场化给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带来的伤害和不利影响。艺术生产中唯收视率是从的误区确实到了需要管理机构认真反思和理性正视的时候了,盲目地放大收视率的威力和功能,固然能够带来丰厚的回报,但是艺术生产的整体生态必将因收视率的指引而最终走向断裂和恶化,艺术生态一旦遭到破坏,要想修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到那时,缺位的不只是工业题材电视剧一种类型。而且,以收视率的名义去代替和覆盖收视的社会效应、收视的审美效应、收视的艺术效应,本身就是艺术建设的一种南辕北辙与缘木求鱼之举。
    无论如何,工业题材电视剧的缺位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振兴和发展工业题材电视剧是中国电视艺术实现大繁荣与大发展的重要一环。那种一味地追逐利润最大化和收视率最大化的认识和做法,事实上在曲解艺术本质的同时,也扭曲了文化产业的真正内涵,是对社会主义艺术生产内在本质要求的一种双重误读。关于工业题材电视剧缺位的讨论也许只是一个开端,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讨论和反思中收获工业题材电视剧山花烂漫的明天。
    原载:《文艺报》2010年5月12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5月1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