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作家的资本是童年 有人说,作家的资本是童年。这不失为寓有哲理的经验之谈。根据我的切身体会,文学创作的最深源泉往往是创作者的家乡。家乡的乳汁不仅哺育他成人,还给他从里到外都留下不可更改的乳香,给他的性格、素养、气质和审美观,造成深刻的烙印。这种乳香,必然会充溢在他的作品中,评论家称之为“乡土特色”。由于一个人的童年生活,总是构成家乡生活的主要内容,所以说,作家的资本是童年,这话并不算夸张;对于儿童文学作家来说,更有它的特殊意义。其二、儿童文学首先应该是文学 儿童文学首先应该是文学。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文学的功能必须以审美功能为前提。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在本质上完全是同一回事。儿童文学惟一不同于成人文学的,只是读者对象的不同———专为适应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要求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因而,儿童文学作品在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读者的不同阅读需要和阅读兴趣的特殊要求下,必须称得上是真正的文学作品,能给予他们应有的艺术审美功能———艺术情趣、艺术欣赏价值和艺术感染作用。 其三、我心中的芳菲世界 我相信,世界上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芳菲世界。那是一个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美好世界,处处洋溢着明媚春光,令人赏心悦目。谁要是心中没有这样的芳菲世界,生活难免会变得平庸和没有生气,缺少乐处,缺少应有的动力、期望和梦想。不同志向、不同气质、不同素养的人,心中的芳菲世界各有不同。 就我来说,写作,就是我心中情有独钟的芳菲世界。说得具体点,我在文学创作———特别是在儿童小说创作中追求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那就是我的芳菲世界。 其四、生活之美是采摘不尽的 在儿童小说创作中,我常常把我自己的童年生活作为我取材的主要源泉,不断地从中发掘富有美感而值得书写的作品题材。这方面的题材越是写得多,就越使我觉得那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宝库。打个不很恰当的比方,就像我小时候下河去采摘菱角,在菱丛中发现了几只菱角以后,扯过菱角丛一看,原来前后左右都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菱角,任你高高兴兴地采摘个没完。是的,菱角终究还是有采摘完尽的时候,而生活之美是采摘不尽的,关键就在于你是不是愿意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去感受它的存在。其五、名家和无名作者 在文学作品的读者(包括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小读者)中间,的确有一部分人十分崇拜名家,以为名家写的作品,必然都是名副其实的名作。出版物以名家的名字吸引读者,有时候在“卖点”上的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读者阅读出版物(包括小读者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毕竟不是阅读作者的名字,而是阅读出版物的内容。内容的优劣,才是读者评判出版物好坏的唯一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名家的作品和无名作者的作品,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名家只有写出真正的好作品,才能最终满足读者的阅读要求。 其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我们这些儿童文学编辑出版工作的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认识到,世界上绝对没有生来就是名家的名家,任何像安徒生这样的大文豪,也都是从初学写作起步的,都是从自投稿中脱颖而出走上写作道路的。这是一条颠扑不破,谁也无法否定的真理。唐代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以为,这句警世名言,对我们这些从事儿童文学编辑出版工作的人来说,更有自勉自励的特殊意义,千万不能把它丢之于脑后。 原载:《文学报》2015年7月2日 原载:《文学报》2015年7月2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