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陈彦戏剧创作探研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刘琼 参加讨论
陕西剧作家陈彦近年来创作成果显著。被誉为“西京三部曲”的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西京故事》是陈彦创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的三部现实主义题材戏剧作品,它们代表了新时期以来陕西戏曲现代戏的最高成就,也代表了中国戏曲现代戏发展的新水平。
    一是善于处理戏曲与时代的关系。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审美方式,这种审美方式在六百年的衍变中,形成艺术地把握现实、关注大众的独特范式。“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也是戏曲艺术的重要原则。戏曲是一门古老的民族艺术,民族性毋庸置疑,而要体现时代性,则需付出努力。所谓时代性不是贴几张“时尚”标签,而是要尊重民众与时俱进的审美要求,在现实生活的描写中体现出民族的价值观念。陈彦的现代戏通过对现实的提炼,开掘当代中国人情感和心灵中富有色彩的亮点,实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在陈彦的作品中,我们仿佛可以触摸到当代社会的脉搏,生活的真相,人情世态,从中感受生命坚韧有力的本质。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某种程度的道德滑坡,《迟开的玫瑰》用艺术的方式把握现实、辨析迷乱;中国知识分子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如何坚守文化立场、完成精神变迁,陈彦通过对交通大学西迁西安历史的回顾,表达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面对城乡一体化、城市化进程,陈彦捕捉到儿女考上大学的乡村小学教师罗天福及家人进城后的精神生活,揭示了当代中国基层民众的精神真相。从《迟开的玫瑰》到《大树西迁》到《西京故事》,剧作家把笔墨集中在小人物身上,聚焦真实、具体和深刻的生活。尤其是《西京故事》,剧作家触及社会的矛盾、问题,厚度和深度令每一个走出剧场的观众都会感到不轻松,并持续地思考。这就是艺术对心灵的震撼。
    二是准确处理戏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戏曲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既要继承、保护,又要创新发展。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只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便不能有所变化,只能原样保存。而实际上,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活态艺术,是在师徒口耳相传、舞台二度创作、受众互动反映中得到有效传承的。传统戏曲今天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应该努力在继承的基础上使其合乎规律地向前发展。作为新一代富有文化自觉的作家,陈彦从开始从事文学到创作戏曲现代戏,以深厚的人文情怀关注纷繁巨变的当代社会,把普通百姓包括命运多舛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识纳入艺术视野,既写出人物个性形成的历史背景,又剖析人物灵魂中历史与文化的投影,为传统戏曲的精神现代化作出有建树的尝试。
    富有“文化气息”是陈彦作品的另一特色。多年来,陈彦自觉研读大量中华文化原典,他的作品富有见识地表达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礼赞。《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三部剧作,从“利他”到“修齐治平”的大公之道;从以“仁”为本的善慈之心、以“义”为本的羞恶之心到以“智”为本的是非之心、以“礼”为本的辞让之心,刚健、宽厚、博观的文化趣味和文化品格,在戏曲舞台漫溢开来。这令陈彦作品卓尔不群,也是最值得其他编剧学习的地方。
    三是巧妙处理现代题材的戏曲文本与戏曲剧种及舞台的关系。我们需要向强势的文化学习和借鉴,但是不能在这个过程中丢失了自觉和自信,迷失了自我。目前仍有上百个剧种活跃在全国各地,就是因为每个剧种都拥有相应的代表剧目,这些剧目有着独到的价值。如何能够在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发挥好区域文化和剧种的优势,最大程度地拓宽展示地域文化的空间,使文化多元和文化个性得到张扬?陈彦“西京三部曲”既有对西部风光的描绘,更注重对地域文化所具有的深层寓意世界的探寻;既有秦人的语言和曲调,又有秦人的性格和西部的精神,展示出秦文化和大秦腔独到的魅力,使剧种魅力发挥到了极致,弘扬了西北高原悠久历史和古朴民风,彰显出地方剧种的独特价值。
    一部优秀的剧本,必须既是戏剧的,又是文学的;不仅可观赏,还要有可读性。人物精神和命运是否打动人、矛盾冲突是否合理、唱词是否有美感等,对传统戏剧的本体建设的自觉是陈彦作品对当代戏曲创作的贡献,尤其是唱词的经营,特别值得学习。
    在戏曲剧本中,唱词是很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段,用来抒发感情、交待情节、揭示矛盾,让观众看清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唱可以放慢节奏,把人物瞬间的思想行为放大;又可以加快节奏,把人物的思想时空和行为时空压缩,梳理给观众。这是戏曲独特的审美功能。这就给剧作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避免过分雕琢,堆砌华丽词藻和引用艰深典故令观众费解,又要避免唱词的粗俗、简单、空洞和乏味。而陈彦的唱词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欣赏陈彦作品的唱词,观众能感受到直透人心的力量。如《大树西迁》第二场,“文革”中苏毅被揪斗,为不连累妻儿,劝孟冰茜去乡下避避风头,孟冰茜的一段唱表达了与丈夫共患难的决心:“叫声爱人,我生命的依恋,叫声导师,我起锚的风帆。难忘大洋彼岸结成伴,难忘上海滩上肩并肩,难忘长安十载遮阳伞,难忘我任性娇纵你厚宽。打倒了你是我的百宝店,踏碎了你是我的珍珠衫。批斗会我搀你人前站,再跪下妻陪你把膝弯。危难中夫妻不分散,我是你永远的行星生命的港湾。”这样的文字力拔千钧、激情四溢,令人热血沸腾、震颤不已。陈彦还善于将平凡的生活加以提炼,升华成具有思辨色彩的深刻哲理,朴实生动地表现出来,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联想,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是奇思妙想,摇曳多姿。如《西京故事》中罗天福规劝儿子的唱词:“眼花缭乱就会心性浮躁,好高骛远最易根底脱锚。心态失衡看事自然颠倒,急于求成精神愈发浮漂……”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迟开的玫瑰》中乔雪梅教育因失恋而濒于崩溃的弟弟:“纵然心灵受伤害,做人的脊梁不能歪。你是男子汉,有泪莫沾腮。你是男子汉,失意莫萦怀。你是男子汉,心胸要放开。你是男子汉,跌倒莫徘徊。”这段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唱腔,场场演出都赢得掌声和喝彩,足见唱词的文学感染力。
    戏剧是综合艺术,它要受到二度创作以及观众审美要求的制约,是很难创作的一种文学样式。戏剧文学创作历来是“大艺”而非“小技”。在这个“大艺”的队伍里,产生了一代文学巨匠——“郭老曹”,也正是在“郭老曹”时代,中国当代戏剧创作达到了一次高峰。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都在怀念这次高峰。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们怀念的是戏剧文学创作的高峰。在传统文化教育准备严重不足的现实环境里,戏剧创作要再见这样的高峰,实在太难了。会写小说的作家多,会写戏的作家少,会写戏又有文化情怀和抱负的作家几乎很难碰见。也许,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陈彦作品对文化重量和艺术含量的自觉追求才让人耳目一新。是的,陈彦的剧作并非无懈可击,但这些是技术问题,毕竟比较容易解决。陈彦还需“成长”,也盼望更多的剧作家能够成熟起来。
    
    原载:《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23日 24 版)
    
    原载:《人民日报》(2011年12月23日2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