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凌空长歌 落地春雷 评交响音诗《孙中山》兼议广东本土原创的复兴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周思明 参加讨论
大型多媒体交响音诗《孙中山》是在诗人丘树宏的同名组歌基础上创作而成,分为《翠亨村》《敢为天下先》《建国方略》《三民主义》《博爱》《天下为公》《中山路》《中山魂》和《世界潮流》9个篇章,以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神和文化遗产、重大的历史贡献以及深厚的民族情结为轴,融合现代多媒体和交响音诗形式,恢弘雄奇地展现在观众面前。9个章节的音乐分别采用古典、民俗、流行风格进行创作,展现了孙中山不同时期的思想和精神。交响音诗《孙中山》在广州、北京等地演出后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
    应该向诗人丘树宏致敬。丘树宏怀着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崇敬与爱戴之情,借百年辛亥际遇,在多年来对孙中山学术研究和感情投入的基础上,历半年时间,精心创作了《孙中山组歌——献给伟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透过组歌,我们看到,丘树宏充分理解、牢牢把握了孙中山先生的壮志胸怀与高尚品质。歌词的整体风格具有史诗般的磅礴大气,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感情和文化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此外,组歌首次从“横向”的角度表现孙中山的思想、精神、文化与人格,诠释其历史贡献、现实作用和未来意义,从而填补了以文艺的方式全面展现孙中山形象的空白。
    《孙中山组歌》公开发表后,得到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在组织专家组进行严格论证后,决定创作成大型多媒体交响音诗并列为广东省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文艺项目。为此,相关部门拨出专项资金、组织广东省内一流的作曲家进行谱曲,并积极协调广州交响乐团演奏、排练等。
    交响音诗《孙中山》的成功,让广东省内业界重提本土创作复兴问题。只有本土的词曲作家才最了解本土的文化,才最热爱自己的本土文化,才会最认真用心地去创作。其演出的成功,也在创作形式方面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开了一个好头。可以说,该作品是以资源整合方式打造文艺精品的成功范例。
    从审美创造意义上看,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主创团队将作为交响音诗所能运用的形式都派上了用场。比如第一章《翠亨村》,考虑到孙中山出生地的缘故,适当运用中山咸水歌元素,通过岭南音乐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后面章节的音乐则从塑造伟人、表现孙中山伟大思想出发,力求让观众达到思想共鸣。而为体现整体效果,在广东的两场演出动用了广东最优秀的音乐力量。由林大叶担任乐队指挥,由歌唱家唐彪、崔峥嵘、吴哲铭、杨岩、刘颖、刘罡、常安演唱,运用了独唱、领唱、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生合唱、童声合唱等几乎所有演唱形式。而乐队演奏也是由广东最优秀的广州交响乐团来承担。这是艺术家们集体以及艺术力量抱团作业的艺术结晶。
    交响音诗《孙中山》采用多种艺术形式,包括文学、音乐、舞台艺术等演绎伟人精神和思想,全方位地展示出伟人的个性特征和精神实质,整个作品布局一气呵成 形象栩栩如生。从音乐上说,这部作品的歌词与音乐的结合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歌词。这部作品的歌词整体结构精心布局,一气呵成,修辞颇为讲究,充分展现了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奋斗与追求理想的艰辛历程,尤其是伟人的思想、精神和文化的全部精髓。全部歌词思想含量重,充满诗情画意,洋溢着世纪激情,且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在音韵方面,节奏跃然而起,为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展现空间,每个章节之间情绪抑扬起伏,彼此呼应,抑扬顿挫,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为这部综合性音乐作品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再创作基础。交响音诗《孙中山》不失为我们今天文化“走出去”的理想文本。我们期望着交响音诗《孙中山》在海外、在孙中山走过的地方的早日公演。
    交响音诗《孙中山》是广东大力推进文化强省战略收获的重要文艺作品,也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后,广东抓文艺精品创作的又一标志性文化成果。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交响音诗《孙中山》是艺术资源整合统筹调度、个人才华与集体智慧完美结合的成果,是通过这种方式生产本土原创作品的成功范例。这在本土原创作品奇缺的当下广东,其经验尤其难能可贵,非常值得总结和推广。广东,确实已经到了需要真正推动本土原创作品复兴的时候了。
    原载:《文艺报》2011年12月28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12月2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