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是一条流淌着蓝色的大河。这条大河从高原西部的乌蒙山,越苗岭过大娄山脉,几乎横穿贵州一泻千里,说她是贵州的母亲河,我想是没有理由反对的。 著名作家伍略曾说过:“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有一群踏浪的乌江汉子,上蹿下跳,鼓唇弄舌,摇旗呐喊,鼓捣着乌江文学。”赵朝龙是这个群体最积极嗓门最高的一个。 后来,朝龙与北京的周明主编一套“中国乌江作家丛书”,以此来检验乌江作家群的创作成果。这套丛书里收集了老中青三代作家的文学作品,集中展示乌江作家群的创作实力,他们都是活跃于贵州文坛的作家,不敢说他们的作品都是精品力作,但至少代表着这一时期作家们创作的优秀之作。 在一次文学采风活动中,大家谈到这套丛书,问朝龙,丛书中怎么没有自己的作品集。朝龙说,我作为乌江作家一分子,理应该有自己的集子,而且不久,也将有自己的集子进入。实话说,朝龙不仅是乌江文学的开创者,也是乌江作家群中创作成绩较为突出的作家之一,同时,他还是贵州中青年重点骨干作家,也是全国苗族著名作家,这套丛书应该有他的作品集。之前,朝龙曾出版了三部中短篇小说集和一部长篇小说。前不久,朝龙寄一本书稿叫我为他作序,我以为他选入这套丛书的仍然是小说集,没想到他给我作序的却是一部诗歌集《梵天净土》,一看书名,我就知道,朝龙诗歌创作追求的是一种纯美的境界。“梵天净土”是佛家追求的至高境界,朝龙用“梵天净土”作为诗集名,我想,他一是阐释自己的诗歌创作观点,二是凝练这块地域的文化特色,由此可见他的用心良苦。朝龙的文学创作生涯是从写诗开始的,他曾在各类刊物上发表了不少诗歌,他的诗歌创作,主要表现在以乌江人为题材的作品,他把自己描写和抒发乌江人生活的诗篇献给了贵州的母亲河——乌江。后来笔锋一转,写乌江系列小说了,现在又重操旧业,回归诗歌创作,用他的话说,诗歌寓他是一种需要,就像鱼与水,有了一条河流,生命自然更加流淌,轻松、舒展。异常亲切的感觉让他超越时空,让他灵魂出窍,让他耳聪目明,就在这异常可贵的瞬间,字字珠玑便成就了《梵天净土》。让我没有料到的是,朝龙的诗歌竟是如此的厚重。 乌江流域既有险峻的地质、地貌,又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生活在这块神秘土地上的作家,在这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很容易找到特殊的感应对象,面对这些感应对象,往往能发出一种壮美的豪情、旷达的意志和坚韧深沉的力量。同时,随着新时期乌江流域雄伟壮丽的建设事业迅猛发展,描写和抒发乌江人的进取精神和理想,便成了朝龙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他热爱乌江,对乌江、梵净山麓、锦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佛教文化、走江人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充满了神奇的向往和眷恋之情。所以,在他的《梵天净土》中,驰骋着奇诡的想像,荡漾着激越的情思,呼唤着江河山川的春色,讴歌走江人的生活,展现甜美的爱情和壮丽的人生。既没有悲凉凄怆的叹息,也没有苦涩愁怨的呻吟,总是以昂扬奋进的精神,抒发走江人的理想和坚定信念,描写走江人的进取精神,发掘走江人的心灵之美,具有较为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就艺术风格而言,朝龙的诗歌呈现出一种质朴之美。质朴,就是直率、朴素,它较好地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目,传达了作家的真情实感。同时,又呈现出一种粗犷、雄浑之美。在他的诗歌中,审美意象都具有粗犷的美学特征,境界阔大,笔法粗豪,他常常把激情与思索寄寓在一幅壮丽的图画之中,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像空间。 朝龙对生活,善于观察,精于描写,他把自己的触角深深扎入乌江和故乡。一个作家,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积累,才会产生新的感觉,新的情绪,新的灵感,新的意象,使诗思如泉,永不枯竭,才有可能发现生活中本质的、闪光的东西。朝龙的诗歌创作,正是源于他厚实的生活底蕴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艺术观察、以及对生活内在本质的发掘,把握住了时代生活的特点,唱出了动听的乌江走江人之歌。朝龙始终以自己的声音在真诚地歌唱,以自己微笑的眼睛在观察生活。我深信他会唱出时代的新音,乌江的歌吟。 原载:《文艺报》2010年4月14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4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