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睿智而洒脱的人生信步 ——叶延滨散文文体咀华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古耜 参加讨论

    叶延滨是诗人,是新时期初始即荣膺全国诗歌大奖,且迄今依然吟咏不辍、影响不衰的诗人。或许因为诗这种艺术形式在表达现代人生的复杂感悟时,每有“言不称意”的尴尬;或许因为现代生活的某些话题,原本就难以用诗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大约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叶延滨在继续从事诗苑耕耘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才情和精力,移之于散文的创作,且一发而不可收。从那时到世纪之交的十多年间,他先后在国内数百家报刊,发表散文类作品逾千篇,相继出版了文章结集《秋天的伤感》、《听风数雁》、《白日画梦》、《叶延滨散文》、《梦与苹果》、《永恒之脸》等近十部。所有这些都在说明,活跃于当代文坛的叶延滨,于实力诗人的身份之外,又增添了一种优秀散文家的资质。
    与当今文坛对散文的一般理解和划分相比,叶延滨的散文世界在文体形态上,分明显得更驳杂一些,也更丰富一些。这个世界不仅拥有传统的以抒情或叙事为主的艺术散文;而且容纳了更具思辨色彩的随笔和极富论争性质的杂文;甚至还包括了通常所说的寓言、书信、序跋、日记、散文诗等。而笔者如此描述延滨的散文世界、自然是以作家自觉的散文观念为依据的,或者说是以尊重作家心中的散文范畴为前提的。在这方面,延滨一向持一种相当宽泛和开放的态度。他反对“越来越窄地限定散文”,主张:“中国优秀的散文传统应该继承,其中包括散文观——散文应是请示报告、悼念文章、新闻报道、以至求爱信的广阔的范畴。(《关于散文的一篇发言提纲》)”正因为如此,我以为:延滨笔下多种文体的自由挥洒,都是其明确的散文意识指导下的产物,都可以作一般意义上的散文作品看。
    当然,对于叶延滨来说,散文观念的宽泛与开放,并不曾导致其散文世界内部各个子门类之间艺术个性的模糊或丧失,更没有从整体上降低其散文世界的艺术水准;相反,这种宽泛而开放的散文观念,因为无形中淡化了某些过于机械的理性规范,所以最终使作家笔下的各类散文写作,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从艺术自性出发,大胆借鉴,有效吸收相关文体的表现优长,进而丰富和发展自我的审美取向。以曾被收入多种散文选本的《人生的魅力》、《灵魂的观照》和《老树的魅力》诸篇为例,它们在作家的散文世界里,大约可以划入“正宗”的艺术散文,只是细看其具体的表现手法,却分明于常见的描写和抒情之外,悄然引入了随笔的思索、杂文的议论和散文诗式的语句排列与氛围烘托,而所有这些又最终不脱作为艺术散文之本色的独特的人生体验和自由的心灵告白,于是,这些作品在文体的“似与不似”中,扩大和增强了自身的表现力。《戏说神游》、《西行漫笔》是作家别裁锦心而成的两组文学。从它们分别具有的《戏说昆明》、《戏说银川》、《戏说广州》、《温驯的黄河》、《这一段长城叫河东墙》等小标题来看,似乎属于游记一类,但一进入其实际行文,即可发现它们已经在游记的框架和背景里,将随笔的“独白”、杂文的机趣、乃至小说的细节和诗的抒情、点染整合为一体,以此着重传达作家面对特定地域风景的印象式感受和总体性评价。这样写成的篇章自然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或者说是别有风姿和意味的“随笔式”游记。《唐僧的紧箍秘咒》、《“伯乐协会”见闻录》、《名师与高徒》、《心曲》、《庙堂轶事》、《迷失自我》、《官话大全》等系列作品,亦乃作家匠心独运而成。从它们直面现实生活,鞭挞时病流弊的主题指向看,当是鲁迅开创的杂文一脉,只是承载着如此主题的艺术表达方式,却是迥异于常见杂文的另一种形态——或生发神魔故事,或化用聊斋文体,或记寓言式的人物对话,或写变形后的空间场景。而凡此种种又终不离杂文的审美特质,相反将其独有的简洁、辛辣、犀利、深刻,乃至嬉笑怒骂,穷形尽相等等,统统推向了极致,堪称是“离形得似”的另一种杂文。毫无疑问,诸如此类体现了艺术杂文与互渗精神的作品,不仅是对散文大家庭内各类固有文体的突破,挣脱与创新,而且在更高的层面上,为散文这一从某种意义上讲迄今尚“不曾剪掉辫子”(余光中语)的文学样式,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并提供了变革的启示。
    叶延滨的散文作品作为生活的摄取和人生的折照,自然是一道缤纷摇曳,异态纷呈的艺术风景,但是,作为特定作家的心灵诉说与精神投影,它又是一个变化中有统一和多彩里有本色的审美世界。而这一世界同其他散文家的同类世界相比,其独异的神采风度同样是异常显豁,引人瞩目的。
    在叶延滨笔下,无论是散文杂文,抑或是随笔小品,都保持着积极入世的精神基调,都充盈着嘉惠人心的话语内涵。但是,这种积极入世和嘉惠人心并不像它们被有的散文家所拥有时那样,每每转化为对重要生活现象的正面状写和对敏感社会问题的直接参与,就中进行褒贬自在的观念坦示与情感评价,而是习惯从作家身边的经见听闻出发,随时发现并抓住那些看似寻常平淡,但实际上同人类生存状态、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都密切关联的话题,启动想象和灵思,展开既不能脱离经验世界但又超越经验世界的夹叙夹议,从而挥洒出浓郁而诚挚的人文情怀,不妨读读《都市的另一种生态》。这组随笔式的散文,透过“怀旧的茶杯”、“情爱的门锁”、“体面的餐巾”、“欲望的筷子”、“权力的鞋子”、“理性的拐杖”等一系列新颖别致的小标题,将人们熟悉异常的物象意象化,并由此展开奇特而辟透的生发,从而准确形象地裸现了现实生活中潜存的某些普遍而又微妙的社会视景和心理现象。其中作家的臧否虽然是曲折、含蓄和立体多维的,但作品最终的精神指向,却显然是引导人们保持清洁的精神,走出人生的误区。《火的魂与我的心》是一组咏叹光明的散文。它们或写火柴的意义,或讲烛光的魅力,或表现荒火的雄放,或展示灯海的神奇,而贯穿其中的基本主题,却是作家在科技与商业文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对心灵之火和生命激情的殷切呼唤;是他在“所有的广告都在教我如何享受生活和浪费生命的时候”,对生命燃烧与创造的由衷渴望和清醒追求。此外,《浮沉》、《人生的一课》等,在回忆中宣叙着逆境和困苦对意志的磨砺;《蓦然回首》、《安置灵魂》等,于自省里寻找着生活的真谛与生命的要义……显然,这样的作品均在精神意脉上连通了人类的某种终极和永恒,并将人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方式置与了哲学的烛照之下,正因为如此,它们所张扬的“大写”灵魂,激流勇进的人生态度,既避免了空泛和矫情,又远离了浅薄与狭隘,从而呈现了一种真正的现代人文品格。
    同关注现代人生,探究生命真谛的精神意向相关连、相谐调,叶延滨的散文作品、特别是其中的随笔、杂文篇章,在展开自身的叙述时,每每熠耀着作家别具一格的思索和出奇制胜的识见,这使得若干艺术文本具有了一种新颖的风度和智慧的光采。如《人间之气》系列小品,信手拈来为人熟知的“娇气、骨气、血气、官气、霸气、匪气、书生气”等等,“让气不打一处来”,然后做别开生面而又意趣盎然的品发,或言“官气”的内外清浊,或谈“血气”的冷热阴阳,或说“书生气”的潇洒或痴迂,笔墨着力之处,总让人思开神会,心有独得。《画像》是一篇极短的随笔,写的是作家和美术家、摄影家的平凡交往,但内中巧妙寄寓的关于生活中的“修饰”几乎无处不在的道理,同样让人心光为之一亮。《区别》、《经验》、《穷开心与富落泪》、《中国人的钱是多还是少》等杂文近作,均系采撷日常生活现象提升而成,其字里行间虽无惊世骇俗的大道理,然而那独特的生活发现,别致的思维方式以及妙趣横生的艺术语言,却依旧称得上是启人心智,裨人心田。诸如此类的篇章在延滨的散文世界里,堪称随处可见,不胜枚举。它们均以特有的性灵思维之美,映显出作家的机敏和睿智,从而把叶延滨同许许多多的散文家有效地区别了开来。
    延滨笔下的散文是睿智的,但同时又是潇洒的。这种潇洒除了外化为前面所说的那种文体上的自由出入,但又终不失浑然外,还有一种风格层面的重要表现,这就是:心境的健朗豁达,冲淡平和;叙述的从容洒脱,无拘无束;笔调的诙谐幽默,谈笑风生。关于这一点,我们读延滨的不少篇章,都可以有程度不同的体会,其中收入新著《梦与苹果》和《永恒之脸》的诸多作品,更是将这一打上了个性印记的风格特征,挥洒得酣畅淋漓,熠熠照人,令读之者久久走不出作品的境界。延滨曾说:作家在不同的文学样式中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的。在小说里,他是导演身分;在诗歌里,他是热爱者身分;在评论里,他是解剖家的身分;而在散文中,他是“信步人生者”。“步入散文苑,如清早在林荫道上见各式各样的人,跑步的、溜鸟的、打拳的、喊嗓子的、做操的……百人百态地显示本色。真者,感人;善者,动人;美者,诱人。(《关于散文的一篇发言提纲》)”窃以为:叶延滨散文创作的风格追求,恰恰是对上述观念的自觉实践。他的散文作品从整体上来说,就是体现了一位入世者和睿智者,在时代广场上潇洒信步的境界与韵致。对此,我们或许可以做这样的引申:唯其信步者是入世的、睿智的,所以其跫音总带有人生的重量;唯其是入世者和睿智者的信步,所以其风度终不失洒脱与从容。而这样一种严肃而不乏洒脱的艺术言说,对于既拒绝耳提面命,又害怕灵魂走失的现代人而言,委实是一种颇受欢迎的精神食粮。从这一意义讲,叶延滨的散文是与时代相拍合的。
    原载:《理论与创作》2000.6
    
    原载:《理论与创作》2000.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