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以灵性的艺术挖掘历史之谜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袁学骏 参加讨论
战国时代的中山国无论在史学界、考古界,还是在河北省灵寿县、平山县等中山古国遗址大量存在的地方,人们普遍感到这是一个历史之谜。因为史书记载远远没有像战国七雄那样详尽,在文学的演绎上也一直缺少重大作品的表现,资料搜集难度较大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青年女作家程雪莉却是关注中山国的有心人。她出生在河北省灵寿县古中山国城址一侧的村庄里,那是她儿时就玩耍嬉戏的地方,这正是她对中山国这个题材进行深入挖掘的心理因由。正是她怀着对家乡的情感和对古中山文化的热爱,不断翻阅各种历史资料,到文物部门咨询,还实地考察各个中山国遗址,跑遍中山古国和汉中山国当时版图范围的各个县市,搜集到大量素材,终于写出了这部《故国中山》,成为当前散文创作上的一个亮点。
    对于历史题材,除少数女作家比较有心外,大多数人都对之不感兴趣而回避。程雪莉与他们相反,一直在从现实生活中挖掘题材,曾于2002年出版了散文集《立雪散文》,受到读者的好评。《梦想家园》一书的创作,又是她跑遍燕赵大地接触各种基层人物的收获。那段时间她无论盛夏还是寒冬,只身带着河北省委宣传部的一封介绍信走南闯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程雪莉正是用这种能吃苦的执著精神,成全了自己,走出了一条属于她的创作之路。有人说,写中山国这么古老的东西,真不是女孩们做的。而程雪莉偏偏要做,而且做成了。
    这部《故国中山》,与她以往的单篇散文和报告文学相比,无论在题材选取和开掘上、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上,都明显地迈上了一个高台阶。郭沫若生前对中山国遗址的发掘和文物研究十分关注,曾经这样说道:“中山是个艺术的民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那深沉悲壮的歌声,它那婉约清丽的琴声,它那婀娜多姿的舞步,我们无缘倾听和欣赏了,只有属于两千年前那些精美绝伦的遗物还留在我们的视线中,不时提醒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上,曾经有一个叫白狄的民族,建立了一个盛极一时的国家,如今……一切的繁华都如那春日的小雨,随时光的流逝隐遁于地下,我们努力地去想象那曾经的亭台楼阁,那曾经的金戈铁马,那曾经的管竹笙歌……”(见程雪莉《故国中山》第29页)今天的程雪莉就是要探寻郭沫若所努力想象的中山古国,努力从地面上发掘两千多年前古人的音容笑貌和社会风尚。她认为中山国是战国七雄之后的第八雄,是中华民族大融合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成分,是崇拜大山的慷慨悲歌的民族,也是与中原华夏人一样崇儒而非只会骑马射箭的民族,更是热爱艺术、善于进行艺术创造的民族。她认为古灵寿城是当时可以与西方罗马城相媲美的“国际”大都市,是当时中国北方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大量中山国遗址出土文物证明了古中山人和后来汉中山人的聪明智慧和艺术匠心,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中山文化。作者试图解开关于中山国的一个个谜,也用自己的理解回答了关于“燕赵文化”是不是“慷慨悲歌”等问题,使这部作品总体上达到了文化上、思想上的新颖和深刻。
    在艺术表现上,程雪莉倾注了自己饱满的真情实意,首先达到了一个“真”字,并且叙述地那么细致,那么深情,具有众多女作家叙事的优长,而所叙述的内容又是那么悠远、厚重,甚至说有些苍凉壮阔,在绵柔的词语中又显示出了一种少见的大气,在审美上达到了阴柔与阳刚的有机结合。程雪莉这部书没有把历史资料当作点缀,而是在温厚而随意的抒发中叩问历史、思考历史与今天,是将散文的文学性与题材的内涵挖掘巧妙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创新。纵观全书的各篇作品,包括最后那篇长文《关于中山文化的思考》,可以见到作者在写景状物、叙事、议论与抒情这几者的灵活运用中,既向我们传达着千年古老信息,又表达着一个现代人对历史和古人的人文观照与哲学思考。
    原载:《文艺报》2010年5月14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5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