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当下诗歌写作的出发点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莱笙 参加讨论

    当下诗坛的写作,从总体上看,有三个出发点:一是生命体验的写作出发点。这类诗人的写作,来源于生命感悟,从生命在茫茫时空的各种遭遇来组织创作。二是文化概念的写作出发点。这种写作,往往先有一个文化上的概念,然后用诗歌方式解读或阐释这种概念。三是策略的写作出发点。
    源自生命感悟的诗歌写作,虽然有个人写作习惯形成的风格,却没有框定的写作边缘。一片树叶的飘落,一场灾难的发生,一种幸福的降临,都可以演化出不同的美学境界,这种感悟的终极指向是对生命的升华。光明与黑暗,存在与灭亡,喜悦与痛苦,都能碰撞出生命体验的灵感。对于这类诗人,不仅以探索生命遭遇与追求梦想为己任,而且视诗歌为生命的组成部分,诗歌是他们生命的延伸,诗歌是维系人类梦想的血脉。当下诗坛上活跃的“完整性写作”、“神性写作”都是生命感悟出发点的美学倡导。
    从文化概念出发的诗歌写作,也是一种有美学追求的写作。他们力图通过一种概念的震撼力量使诗歌俘获眼球。“下半身”诗歌写作秉持创新的动机,框定一个“超古人”的概念,进而展开一系列诗歌实验。他们认为,上半身的东西已被古人写绝,惟有下半身的东西遗留诸多空间,他们就要在这个下半身范畴集中力量进行诗歌探索,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迷情于诸多性器官的吟诵,这样的吟诵正是在“下半身”概念的指导下的写作。
    策略化的诗歌写作,没有特定的美学追求体系,完全是因为一时的个人需要产生的应景之作。在这种写作中,策略服从于需要,需要就是诗歌成功的机会。因为需要,诗人策略化地去组织意象,去组合语言。这种需要可能是功利的,也可能是纯粹的,但都有着一定的目的,他们的话语权都交给了那个特定的需要,企图在满足这种需要中实现诗歌的功利。
    这三种写作出发点都不能用卑劣与否进行评判。但是,生命写作的出发点却是心灵自由的广阔天地,它没有划地为牢的界限,诗人的灵思可以无限驰骋,最大限度地逼近生命的本真。概念与策略的出发点当然也能出好诗作,但它们的思维都是有界限的,诗人不愿超越概念的范畴,不愿跨越需要的范畴,作品的成功与否受制于概念和私人需要及其策略水平的因素。一旦概念不成立,诗艺的探索就付诸东流;一旦私人功利需要落入平庸以及策略错位,诗歌写作也成为多余。口水诗大多产生于后两者的范畴,他们企图“卸掉诗歌的负担”,却没有建立新的诗歌美学,结果这种“卸掉”的概念使他们的作品陷入“分行文字”的口水泥淖。“下半身”的恶搞遭遇也是由于概念的偏颇造成的。诗人对诗歌作用的不同认识,左右其对出发点的选择。
    诗歌写作的出发点,由于对诗歌作用的不同诉求而有了不同的选择。专注于个体功利性诉求的诗歌创作,诗歌写作完全是私立行为,其出发点的选择可以是生命体验,也可以是概念或策略。而源自生命感悟的诗歌写作已超越个人行为而成为公众行为,这时,诗歌写作要发挥对一群人的作用时,生命、概念、策略的三种出发点的选择都可能发生。当诗歌写作有了对一代人发挥作用的诉求时,出发点必然落在生命感悟与文化概念。当诗歌写作进入对历史起作用的志向时,诗人追求作品的跨时代留传,诗人力图使自己的美学成果加入历史长河,这时的出发点基本上是生命感悟。
    不同的层面的诗歌写作出发点有着不同的美学追求。如果把不同层面的追求置于同等程度上来权衡,争论岂有不发生之理?我们提倡,从生命感悟出发,走一条对他人、对时代有所贡献的诗路。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08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0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