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看小说——《每一个下午》、《杂拌·小事情》、《一只花布包》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罗四鸰 参加讨论

    陈继明《每一个下午》一滴水珠见世界
    作家陈继明说,好小说是球形的,饱满的,可以从一万个角度去研究,而所谓主题,通常都是一厢情愿被总结出来的。这句话似乎可以用来评价他的中篇小说《每一个下午》(《黄河文学》2009年第10期),而我也只能“一厢情愿”地归纳出一个“概要”。小说的背景依然是西北大地上的一个村庄:在城里做局长的连臣是村里的“活菩萨”,对村里人不摆官架,“有求必应,有忙必帮”。连臣的母亲不行了,送回村里的老家,每天一瓶氧气吊着等着咽气。这对晚晚是一个刺激,因为她三个月大的儿子得了白血病,无钱医治几天便死去。晚晚因此落下心病,并暗暗恨上在危急时刻没有出手相救的连臣,甚至起了拔掉连臣母亲氧气瓶的念头,因为一瓶氧气740元,相当于三亩地一年的收入。然而,拔掉氧气瓶的却是自己的公公四十一。当晚晚听说连臣家一夜丧礼就收了60万,再次自杀又被救起,这次她彻底清醒,参加了葬礼。连臣在隆重安葬母亲后,将老家的院子捐给村里,彻底将“根”拔除。在作者“较为轻微、隐忍、单纯”的叙述中,一个农村普通丧事在农村日常生活劳作中被讲述得“风起云涌”,犹如一滴水珠,折射出社会的许多方面,其中,村里各种人的心态可谓最为真实饱满。无论是大写特写的晚晚,还是着墨不多的连臣,以及四十一、小琴等人物的心理都让人寻味再三,也让人看到陈继明的心理刻画功底。
    石舒清《杂拌·小事情》平凡让人“惊诧”
    《杂拌·小事情》(《人民文学》2009年第10期)与石舒清近两年来发表的其它短篇小说如《小说二题:李满成·大舅》《阿舍》《父亲讲的故事》《果核——记邻村的几个人》等相似,依然专注于“存贮在我的记忆里,不随时光流逝而磨灭的那些人和事”。博尔赫斯曾说,我只对平凡的事物感到惊诧。在石舒清笔下,这些平凡人与平凡事也让人“惊诧”。《杂拌》写了父亲日记中记叙的一些人与事:陈太太、小朋友、爷爷、讨债等,展现了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爷爷带父亲到兰州、上海做生意的一些生活片段。在作者近乎白描的叙述中,这些人和事“杂拌”在一起,犹如一幅幅民间风情图,寥寥几笔,人与物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小事情》则写了三舅讲的有关燕子、瞎瞎和猎隼三只动物的故事,虽然这些动物没有语言,也没有人的表达方式,但它们的亲情、机智、勇敢与抵抗,同样也带来生命的感慨,也正是在这些点点滴滴中,西海固人坚韧、诚信、友好、恬淡的性格更是得到显现。
    了一容《一只花布包》一个有关生命的寓言
    “流浪”是了一容小说的一个主题,《一只花布包》(《山花》2009年第24期)依然继承了他《沙沟行》《历途命感》《在路上》等早期小说的典型主题和特点——写不为一般人所熟悉的底层人物在生命极限处的奋斗。显然,与其它“流浪”小说相似,《一只花布包》也带有作者本人的个人经历与真实感受:带着一只用碎布片缝缀起来的花布包四处流浪的少年穆萨,被骗到巴颜喀拉山西端的一个金场子做金娃子,在目睹好友尔里死后,他带着一块捡来的金疙瘩开始逃亡,最后九死一生,终于得救,此时,他身边只剩下妈妈给他做的一只花布包。在作者颇见风骨的柔韧叙述中,小说犹如一幅幅生硬粗犷的黑白木刻版画,悲郁苍凉,一个逃亡少年的孤独与挣扎,跃然而出,这让小说超越了故事而成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孤独的穆萨逃到山谷绝境后,面对“世上最令人恐惧的黑暗与囚禁”,开始了挣扎与思考:是不是该放弃那块金子?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又是什么?最后,放弃了金子的穆萨获救了。没有人相信他的故事,这让小说犹如一个生命的寓言,也让小说中叙述的苦难、不公与死亡得到升华,指向了更为普遍的意义——活着的意义。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25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25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