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还在为GDP、经济增长、消费指数等一系列数据的青云直上欢呼的时候,生存再度成为难题触目惊心地凸显在我们面前。蜗居、下岗、求职、跳槽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短短30年过去,大学生已经跟天之骄子没有任何关系,大学毕业甚至成了失业的代名词。起点中文网上所载的韩兵华的网络小说《跳槽王》以其现场感的叙述迅速将我们带入消费时代的基本处境。 我特别注意到开篇主人公韦三绝自我介绍时的双重身份:虽然在别人的眼里,他的绰号是“跳槽王”,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更加确认的是诗人的身份。一个在职场经历过如此多的挫折与挑战的人,如何还能保持诗意,如何还能坚持倾听心灵内部提出的写诗这种“无待”的要求,这是文本的张力所在,也是心灵的魅力。生存的重压可以无情地折磨我们的肉身,但内心仍可向着自由去,灵魂仍然向着高处去,这就是人之为人的高贵所在。 主人公韦三绝在太原一所普通大学求学,他厌恶太原灰蒙蒙的空气,向往生活在别处。然而他没有燕子那样的家境,可以帮他铺平人生道路;同时,他不是优秀生,没有一系列硬件可以帮助他在众多同学中脱颖而出。挣扎,打拼,从乡村出发,到城市去,手中只有一张单薄的文凭,一切靠自己,这就是平凡的生活给我们的一切。韦三绝和你我一样,是芸芸众生中的任何一个,行走在大街上时女孩子不会为他多回一次头。临毕业前与燕子那段初恋像闪电般无疾而终,甚至不能勇敢地哭一场,内心的隐隐作痛只能留给暗夜独自消受。手机号码多么脆弱,它随时隐身,我们再也找不到自己的所爱与真纯的往昔。 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却不能让韦三绝顺利通过四级,过不了四级就得不到学位证,没有学位证怎么能够证明你上过大学,没念大学怎么谋生,生活已经变成了连环套。就像没有身份证我们就无法证明自己一样,这是一个无法自证的时代。我们的全部青春就化成了一张张、一摞摞证件,只有那些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忧郁的证件照片提醒我们生命的快速流逝和热情的无谓消耗。 叙述人既无意于指责教育制度以及英语教学的弊病,也无意于谴责作弊者的道德品行。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所以,作弊在韦三绝这里变成了无奈,而且是一项单纯的投资性的思考。投入与产出的考虑压倒了道德上的忧虑。叙述的重点放在为作弊付出的经济代价上,先是给“环球助考集团”交费,然后是借手机,没有一样是不要花钱的。高科技本身就为高消费埋下了伏笔,作弊也与经济基础及消费能力息息相关,这是消费社会的新启示。 为了学位证,韦三绝和同学青春痘决定最后一搏。自然是费尽了心机,担惊受怕与监考老师斗智斗勇,等考试铃响交卷后好不容易从噩梦中平静下来。更加致命的打击接踵而至,青春痘得到消息:他们手机短信得到的答案缺第一题,结果可想而知。偷鸡不成反倒蚀了一把米,在学校自己想作弊时就已经开始受骗。就是在这种极度懊恼沮丧的情绪中开始求职,接二连三地受骗。 在求职的道路上,骗局无处不在,好在韦三绝家没钱,使他到底没有上当。在这个消费社会就连上当也要有资本,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在招聘会上所受的冷遇,上门求职所遭的白眼……远走高飞的心使韦三绝把所有的苦一一吞下。年轻是他惟一的资本,也靠了这青春的力量,使他终于能够走到外地去就业。受骗教会我们成长。如果说学校里他接触的还是一部半开的书,那么,到了异乡,遮面琵琶也挪开了。现实残酷的内里缓缓洇开,社会这本“活书”开始向我们绽放现实的容颜。世态炎凉一览无余,理想被现实腐蚀得一塌糊涂。 家族企业内部的矛盾,对职工苛刻的集权管理,推销的艰辛困苦,这些都没有摧垮韦三绝求生存、谋发展的意志。最让他心惊的是同事之间的阴谋倾轧,哪怕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家族企业,内部也是争权夺利的残酷混战。韦三绝试图在两派之间中立,他白天跑客户,夜晚写工作日记,尽可能避免跟同事见面以免发生冲突。然而净土从来就不存在,最挑战诗人想象力的事情发生了:他曾经信任的同事却在他用尽苦心发展的客户面前说他辞职了…… 《跳槽王》叙述的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的生存故事,并没有什么宏大的主题,但是,它是一部亲历感很强的小说。拨开都市的霓虹灯,我们看到城市的“恶之花”,看到社会发展的真实代价,叵测的人心与欲望跃然纸上。叙述人没有拿腔捏调,而是如实道来,也不作道德评判。同时,即便是在处境最糟糕最无望的时候,韦三绝也没有彻底绝望。面对这种漂泊的跳槽生活,强大的生存意志支撑着他,使他能够随遇而安。深夜,欲望沉睡之后,他与诗歌为伴,他检阅自己的心灵,这种向上的翻腾也给了他内心强大的力量,使他勇往向前,对前途未卜的未来充满期待。 作为网络小说,它的确有一些与传统小说不同的特性。当然不仅是指发表渠道,更重要的是即时性、互动性这样一些传统纸媒所不具备的优势。我们都知道网络上写东西的人资质千差万别,良莠不齐,同时网络的监管机制也对所有人开放,所以要从网络上脱颖而出丝毫不比其它方式更加容易。今天,当我们将韩兵华的《跳槽王》的网络帽子脱下来,仍然发现这部小说有不同一般的价值,那就是赤裸裸的不加修饰的真实感所带来的阅读震惊。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机会越来越多的社会,在提供给我们更多的时候向我们索取的也更多,我们无法在这种间接性很强的社会把握自身,我们越来越被境遇和时代潮流裹挟,人的主体性再度成为严峻的问题凸显出来。 当中产阶级的美学趣味充斥文坛的时候,阅读《跳槽王》是一种警醒,让我们重新直面新世纪的生存真相。传统的苦难悲剧消失了,现代的生存闹剧却惊人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悲壮被悲凉取代,惟留一声叹息。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26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26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