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中旬,我拿到还有墨香余味的《石油的光芒》,很是欣喜。从犁痕精彩的诗歌评论中,折射出作者敏锐的思想和诗人固有的强烈使命意识。读完这本厚厚的书,我心里充满深深的理解和敬佩,使我从日常生活的琐碎卑微中挣脱出来,去感受作者直面人生灵与肉的处境,去了解他摆脱世俗的各种羁绊而达到超越自我的艺术境界。 在浩瀚的石油河中,我们似乎能听到石油人追随太阳的足音。写石油诗是我们的专利,创作和振兴石油诗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本书中,诗人犁痕对大庆油田开发以来石油诗的创作进程与发展情况做了梳理与回顾。还将石油诗的创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发现诗歌创作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性,提出企业精神文化的构建与弘扬,诗歌是一种更有激情、生命力的表现形式的新观点。 犁痕按时间进程和诗意特点将大庆油田的石油诗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为第一个阶段,为石油诗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的作者主要来自于石油工人队伍,对石油工业本身也有着深刻的经历和亲切的体验,创作的特点是感情朴素、真挚,风格粗犷豪迈,受时代的限制,思想性很强但艺术性欠缺。 石油诗的复兴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与前一时期相比诗人们不但有了发表自己作品的园地,石油企业内的文学社团和诗社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企业中的业余作者逐渐向专业作者过渡。逐渐形成较为成型的专业作者队伍。创作题材广泛,饱含激情,积极向上。诗人们充分体现出一种探索精神。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第三个阶段,这是诗歌创作全面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创作题材更为广泛,艺术形式更为多样化,探索上更为大胆,创作意识更为主体化,诗歌整体质量较高。这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形势改变的必然结果。 犁痕对大庆油田诗歌的创作所做的全新回顾,是述诗也是述史。史与诗的巧妙结合,会让读者感受到至真至纯的诗性和动人心弦的力量。每一个热爱油田,热爱家乡的人都会在这些回顾中找到一个点,一个怀念的点,一个豁然的点,一个感动的点,甚至是一个缘分的点。石油诗的灵魂,使诗人成为生活的审美者,成为由美而求真的生命感悟者。诗人的审美活动在将真理植入作品的同时又赋予世界和人生全新意义的创作活动的终极价值。 通过解读犁痕的《石油的光芒》,感觉到诗人试图把自己的感受外化为一种氛围、一种关注,就像19世纪美国诗人朗开罗说过的,创造历史的人是“在时光沙滩上留下脚印”,沙上的脚印必然会被风吹散,但他的重要性却不会被抹煞。在这片肥沃土壤上架起诗的犁铧,去收获一颗黑色的太阳。这是诗人为我们指出的创作石油诗的方向。 我相信,以石油诗的振兴为引领,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石油文化节”一定会成功举办。那么,《石油的光芒》中就会增添新的内容。这些文化走出大庆油田,传播开来,会对提高大庆乃至中国工业文明有所助益。这种高度决定着中华民族文明史在世界范围内的意义,决定着我们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格局,因为人类科技发展迅猛异常的结果,文化的发展也必将日新月异。所以我要感谢以诗人犁痕为代表的文化行动者们,正是有了这样的努力,才体现出大庆油田文化行动者思维碰撞的中华大文化情结。 窗外已然是银装素裹,在这肥沃的黑土地上,孕育着富有诗情的幻想。在月亮升起的地方,重拾一个振兴石油诗的梦想,隔着地下浩瀚的石油涛声,我们听到时代的呐喊:让石油诗的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03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03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