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一张西湖的文化名片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余刚 参加讨论

    这是一本想象之书。不但纤秀,而且大气。与其说作者卢文丽是把西湖著名的人文景点用诗歌的方式记录下来,还不如说是在西湖的千年文脉中轻盈行走。作者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表达了对这座城市、这个中国最美的湖泊的敬意。在这100首诗歌里,在这100个景点,处处留下了作者寻古的脚步和歌吟,是一次精神的怀古之旅。
    “风太轻了/梦一般捉不住/左拂一下右拂一下/一千年前的柳丝/也是这样撩人吗”。这是集子中题为《柳浪闻莺》中的第一段。在接下去的几段里,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询问:一千年前的柳丝,是这样“缠绵”、“翠亮”吗?我不禁被这首诗吸引住了。在旧城改造前,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我就住在柳浪闻莺公园的上边,但我从来没有写过关于柳浪闻莺的诗。原因很简单,这是一片难以捕捉的风景,它的空灵让人退避。但看了这首诗,触动不小,我认为它抓住了柳浪闻莺的特征,同时在不动声色中把时间拓展了上千年。于是,柳浪闻莺在这里动起来了,读者也由此进入了作者搭建的艺术长廊。
    这又是一本艺术之书。拿到手里,令人惊艳,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美妙的诗集,可以当作一张西湖的文化名片:富有特色的装帧,古色古香的封面封底,富有意趣的古西湖图拉页,让读者充满温馨和期待。翻开来,无论是每一章充满诗情画意的题词,还是每一首诗旁边的插图,都显示了艺术的架构,不禁令人赞叹作者的巧思和才情,里面充满艺术气息的诗歌,使诗魂更瑰丽动人。
    作者是以《诗经》里的诗句来命名这本集子的章节的,比如“月出皎兮”、“在水之湄”、“静女其姝”等,烘托了西湖的雅致和气氛。而在这些十分优美而简约的名句下,是诗意的奔放和展现,是西湖风景的再造。诗人在后记中言,写作过程中曾忐忑不安,主要是杭州的这些景色太出名了,要写好要让人们接受可能比较难。但纵观集子中的诗作都可圈可点,或含蓄,或明快,或灵动。例如《苏堤春晓》《三潭印月》《龙井问茶》《惜别白公像》,其笔调,其情怀,自在,从容,又饱含激情,令人动容。还有许多诗,仔细品味你都会读出韵味,像渐绿的柳丝,渐亮的晨曦,湖面渐渐变浓的晨雾。
    这也是一本写实之书。其最大特点,就是对当时情景、氛围的一种还原,力求回到原来的场景,这是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此外,比较有意义的是这本诗集还包含了不少信息量,比如那么多的地名以及古诗词,有的连我这个较长时间生活在本地的人都是第一次听说,或者听说过某些景点而不知其方位。因此我想,无论阅读者对杭州、对西湖了解多少,读了以后都会有所收获的。
    一座城市可以不断地扩大,不断地现代化;一面湖泊可以不断地美丽,不断地富有诗意。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它有它的精神世界,有它独特的人格魅力,有它的价值取向,比人更多一层的,还包括自己的人文风貌和历史传承。这就需要众多的人予以塑造,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作者的这本集子,正是这样的一种积累,也可看作是西湖文脉的一次传承。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03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0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