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从“寻父”到“审父”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洪治纲 参加讨论

    个人与历史的关系,或者说,个人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心路历程和命运际遇,一直是艾伟倾心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无论是他早期的一些成长小说,还是后来的《爱人同志》,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作家对反右、“文革”、对越自卫反击战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尖锐思考。在他看来,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的存在,任何个体的生命都会以自身特有的方式承载着历史的负重,也以自身特有的命运见证历史诡秘而又强悍的辐射力。
    所以,在艾伟的笔下,历史就像是一只触须异常发达的八爪鱼,总是以各种不可预测的方式缠绕着个体的生存,制约着个体的成长,甚至影响着个体的人生和命运。这一点,在他的长篇新作《风和日丽》中再一次获得全面的体现。
    这种特定的历史情境,可以用“革命”来描述。在《风和日丽》中,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符号,也是钳制人物身心发展的核心因素。在主人公杨小翼漫长的人生里,革命既是她的骄傲和梦想,又是她的迷惘和伤痛;既是她对自我生存困厄的见证,又是她对历史进行深度打探的通道。作为一颗革命的种子,杨小翼虽然没有见过“父亲”,但是她知道“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凭借这个革命后代的光环,新中国成立之后,她有幸进入了永城干部子弟学校,并经受了有关“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反革命分子、剥削、暴力、专政”等革命词语的启蒙,同时也使她和她那一代人(包括刘世军、刘世晨、伍思岷、尹南方、夏津博等),逐渐理解了“革命”的价值观。对于他们来说,革命是成长的全部动力,也是人生的惟一理想,至于究竟要革谁的命,他们并不清楚。
    但是,迅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很快让杨小翼理解了革命的吊诡和强悍。身为革命豪杰的“父亲”,却久久不来与她们母女团聚;慈爱的祖父被迫自杀身亡,舅舅对人生充满怨恨和绝望;一批又一批人被作为反革命或特务当众枪决……革命开始以冷漠的面孔出现在她的生活里。为此,杨小翼开始了执著的“寻父”历程。这种寻父的冲动,与其说是为了寻求自我生存的伦理尊严,还不如说是为了求证生命存在的合法性。然而,当她进入北京,不断地向那个光芒四射的将军父亲尹泽桂靠近时,她并没有意识到革命与亲情之间有着无法统一的冲突。虽然她赢得了尹南方兄长般的关爱,却无法走近真实的父亲。
    革命化的历史不仅剥夺了杨小翼的父爱,剥夺了她对正常家庭伦理的渴望,还使她的人生发生了不可挽回的逆转和失控。当她以决绝的姿态自愿下放到广安,以赎罪的心理与伍思岷组成家庭之后,她那无根的身份再一次让自己饱受凌辱。她以全部的精力苦苦经营着自己的婚姻,遗憾的是,革命的风暴再一次席卷而来,并卷走了丈夫伍思岷。多少年之后,当她忍着内心的剧痛,终于看到儿子天安长大成人,她的灵魂似乎找到了归宿。可是,革命风波又一次夺走了她的儿子。
    父亲、丈夫和儿子,与她生命息息相关的三个男人,或者说,中国普通女性在幼年、青年和中年三个人生阶段最需要的精神依靠,都因为“革命”离她而去。惟一的兄长尹南方也因为革命与亲情的冲突,毅然跳楼自残。她终于意识到了革命的深邃与复杂,也体验到了革命的悲壮与苍凉。它属于意识形态化的历史,却深深地缠绕在她的身边,使她无法预测,亦无法反抗。作为同一代人,刘世军、米艳艳、刘世晨、夏津博等,也同样如此。只不过,他们在经历了种种曲折的历程之后,终于开始自觉地冲出了革命记忆的纠缠,实现了与现实秩序的对接,只有杨小翼依然被革命的历史深深钳制。
    有趣的是,杨小翼一方面感受着历史的无情和残酷,另一方面又锲而不舍地探寻着种种历史的真相。她选择了中国近代革命史作为自己研究的方向,甚至带着某种不可遏止的冲动,潜心研究作为革命家的父亲尹泽桂将军——尽管她深知,在一个革命家的眼里,个人情感是一文不值的。但是从历史的缝隙之中,她依然发现了父亲内心深处难以割舍的血缘之情: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其实一直放在父亲的身边;儿子天安死后,是父亲派人找到了他的尸体并安葬了他;母亲去世之后,父亲曾独自在永城的石库门房子里住了一个多月。
    杨小翼终于渐渐地明白,是革命阉割了父亲的儿女之情,是革命钳制了父亲正常的人伦之心。父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被革命剥夺了许多世俗的爱恨情仇。杨小翼也渐渐地明白,革命的理想和革命的结果,并不是完全统一在人性与尊严的全面恢复和张扬之中。通过对中国近代革命史的研究,杨小翼走进了一页页隐秘的历史内部,完成了自己寻父的心愿,同时也实现了自己审父的目的。
    然而,我想说的是,《风和日丽》从寻父开始,到审父而终,其实是完成了由寻找并理解革命到全面审视革命的一个艰巨过程。这个过程太艰难了,也太尖锐了,它让杨小翼赔尽了所有的资本——成长、青春、亲人、情感,以及身为女人的尊严和幸福。所以,当我们看到,杨小翼站在永城的老屋里,听着导游眉飞色舞地演绎着孤苦一生的母亲和父亲曾经有过的“浪漫情缘”,她止不住地泪流满面,因为她已隐隐地感到:历史,又在按另一方式远离真相。
    《风和日丽》和艾伟的以往作品相比,叙事视野有了明显的拓宽,对新中国成立前后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都有所涵盖。艾伟用一种回望的姿态,淡定而从容地叙述历史中的日常生活,其内容超越了我们对既定历史夸张式的“公共”想象。更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历史如此诡异,杨小翼的命运如此坎坷,但整部作品读来既令人辛酸,又令人感受到一种来自人性的温暖的力量。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12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1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