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秉持正义和良知写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高洪波等 参加讨论

    孙丽萌作品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
    由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全国公安文联、全国公安作协、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内蒙古作协和远方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孙丽萌作品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洪波,全国公安文联主席孙明山,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助理、公安厅厅长赵黎平,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内蒙古作协主席阿尔泰等领导和专家50余人出席会议。与会专家对孙丽萌在文学创作上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她的创作风格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近年来公安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风格变化以及公安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本报刊发会上部分专家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编   者
    高洪波(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近年来,中国作协为很多作家召开了作品研讨会,但是像孙丽萌同志这样一个公安作家一下子以十二本文集来召开研讨会还是不多见的。我没有能力把这十二本都看完,但我重点看了她的散文集《岁月有痕》,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十二本文集里有五部长篇,但有一部长篇是跟别人合作的,除此之外十一本都是属于孙丽萌同志独立完成的,有两部中短篇、两部报告文学、两部散文,还有诗,在这么忙碌的生活中居然有这么多的作品。她的第一身份是警察。第二,她还是警察的妻子,还有一个身份,她还是一个军人的女儿,那么从写她的母亲中就知道了军人的家庭给孩子们的影响,经常地离别。这几种身份使她的阅历丰富,包括她的默默耕耘,以及她父亲讲到的有堵墙就倚着,没有墙就立着等等,这些都锁定了孙丽萌现象的破译密码。但我想说的还是从她的散文集里的感受,我认识她十几年了,她个性比较直爽,警察的职业性很少,基本上是一个普通机关工作人员,对世事充满了阳光和单纯,但看了她的作品以后我感觉到她给了我们一种假象。她本身是因为管片民警破案偶然成为了一位作家。武和平同志也是这样地成为了一名作家。这说明了公安系统这种特殊的职业,跟平常人不同的生活,使他们写出了不一样的、耳目一新的东西。公安的小说是很好看的,本身就有很多人爱写福尔摩斯之类的文章,从她的散文里我感觉到,包括她的《浑浑噩噩的痴与怨》中,我了解到了另外一个孙丽萌。散文藏不住假,按理说是不能虚构的,搞文学的人一眼就能读出来,我非常高兴通过《岁月有痕》了解了孙丽萌。
    孙丽萌现象给我们一种提示,正如邓九刚所说的,作家还是要写作。孙丽萌是内蒙古作协副主席,也是公安系统的知名作家。她是继海岩之后第二个出文集的公安系统作家。  
    我第二次了解孙丽萌就是看了她的报告文学。包括院士被绑架案的迅速破获,以及大规模的越狱如何破案,那个时期这件事是很受关注的。四个犯人从监狱里越狱,这恐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很少见的,反映这两大案件的作品使我充分地感觉到孙丽萌是很迅速、很敏捷的作家,她把很多通讯报道之外大家关注的问题通过报告文学披露出来:每年有五百多名公安干警牺牲,有五千多人受伤,警察这个行业真的是每天在流血、流汗,用生命来捍卫社会安宁和每个人的正常生活。如果不是像孙丽萌这样的公安系统的作家写出来,仅靠我们普通的作家采风肯定是不够的。我很感谢孙丽萌带给我们的艺术滋养和思想震撼。所以我认为,孙丽萌第一是情感很深厚的人,她的感情浓烈。第二,她既直面现实,又心怀理想。比如她写到“润林孩儿”等等人性最丑陋的一面,这很容易让读者对人性感到绝望,或者心变得非常地冷和硬。然而她却没有,她依然心怀理想。第三,她的创作题材是立足公安,但还是覆盖社会的,包括她的诗词创作等。她以公安题材为主,但并不纯粹地局限在公安层面。这也说明她为什么在内蒙古非公安系统作家里还有这么广泛的人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热情地做各种公益事业。第四,她写作勤奋但尚需打磨,有些作品可以更精致一些。真正要成为好的作家、一流的作家还是要拿出一两部具有震撼力的精品力作的。十二本书中《血象》可能是她的代表作,但我觉得以后还可以在一些强项的题材中多写一些。有时候不一定就以创作丰富为好,有时候可以集中精力攻一个领域,在未来的时期里拿出更好的作品。
    胡   平(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
    组织召开这样一个研讨会,不仅是对孙丽萌个人创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公安文学的重视。公安有二百多万干警,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作家,比如说像海岩、张策、武和平等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孙丽萌在公安文联中、公安作家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她能够写三百多万字,出了十二本文集,而且大多数是公安题材,是很不容易的。
    公安题材是特殊的文学题材,它是行业题材,但文学性非常高。每个行业都能够写出自己带有行业特点的作品,但公安题材比较特殊,与它相似的还有军事题材、教育题材、医疗题材,虽然都是行业文学,但文学性比较高,比较适合搞文学创作。我觉得全国的文学形象、影视形象塑造最多的就是公安干警形象。近年来,电视剧和小说中塑造的公安人物是非常多的。因为和平时期军事题材没有打仗的环境,刻画人物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但公安系统每年牺牲五百多人,本身就是战争,所以人物塑造也是很有意思的,孙丽萌在她的作品里塑造的人物可能也有几百人,个个都不一样,都有文学性。而且她也设计了很多的普通但极具个性的人物,比如闫老太和猫。孙丽萌本身是管片民警出身,写这类人物非常生动深入,活灵活现。
    网上有一句话说,公安文学也是警力。确实是这样的。她的作品肯定有公安系统的读者阅读,本身可以激发公安干警的战斗力,同时也有很多社会读者,所以这对塑造公安系统良好的社会形象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最后,希望有更多的公安作家写出更多的作品。
    雷   达(文学评论家):
    如果说我对公安文学还有一点点有限的了解,我要感谢于洪笙老师,她把我引入公安侦探小说大赛,于是认识了很多公安战线的作家和编辑,比如说赵黎平厅长,还有《公安报》记者杨锦。另外就是很多的作家,如张策、武和平等。孙丽萌也是在那次活动认识的,但是我跟孙丽萌从来都没有交谈过,前段时间收到孙丽萌文集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孙丽萌是一个积极的人,从一个户籍警成长为今天一个成熟的作家,走过了将近三十年的文学道路,是非常了不起的。孙丽萌是公安文学领域里一名勤奋的、多产的、创作成果丰富的、能运用多种文学题材和样式创造的优秀的作家。
    她的文集有十二本,我一直想把握一下她发展的轨迹到底是什么样的,我集中地看了她的中短篇小说集,一个是《残缺的月亮》,一个是《神秘的花纸扇》。我为什么选择中短篇小说呢?因为从中短篇小说往往能够看出一个作家的功力和基本素质。我看后觉得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写的东西绝对不要轻看,她的中短篇小说里有一些素质是非常宝贵的。
    她的文集没有年代。我是通过文本来判断,因为那时没有手机,一般是靠字条来联络。没有互联网,交通工具也很简单,比如说管片民警都骑自行车,装备比较差。最先进的破案方法是画像。现在的破案手段复杂多了。这一时期孙丽萌的作品有几个特点非常难得。
    突出一点是非常地贴近现实,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公安战线的基层,比如说派出所的日常生活,管片民警的工作,警校学生的成长都写得非常有亲和力。对环境的描写很细致。这里我要特别讲一个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里有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对人的关怀。孙丽萌的小说里对人的关怀,特别是对小人物,平凡的英雄,甚至是生活中失意的人,包括罪犯倾注了很多人道主义。现实主义就是要关心人,关心小人物,这是孙丽萌非常突出的特点。当然她也很重视故事的情节性,我更看重的是关注小人物,善于塑造平凡的英雄,她的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很好读,讲究故事的完整性。其中有一篇非常好看的是《老警》。很干练的吕所长,他的儿子一心想干刑警,但被分到派出所后就干繁杂的事。还有一位老警察,跟他同时去的人都被提拔了,只有他仍是管片民警,一次他把偷日本人钱的罪犯给找出来了,但是没有人提拔他,这个人后来被调离派出所,到看守所值夜班去了,因为家里的地方很小,儿子要结婚,他只能通过每天值夜班来打发时间。这些细节已经很少见了。现在的作品里有很多眼花缭乱的技巧,但这种真正来自于生活的细节是很少的,这让我看了非常感动。我觉得《老警》这篇小说非常好,对八十年代倾注人道主义的热情进行了歌颂。我们现在的作品已经忘记了这些东西。高洪波说,作者始终没有因为每天面对血腥和人性的冷酷而使自己的心变得麻木,这是孙丽萌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她始终充满着希望,始终充满着温情,而且对人间美好的东西有着浪漫的情怀。她不是因为自己知道了很多血腥的东西很冷酷、很麻木。这种冷峻的写作也是需要的。她的作品洋溢着女性的温情和理想的光芒,这是值得首肯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血象》的成功使孙丽萌大幅度地转向了侦探小说的写作,这时候她是有所建树的。我很看重《槐叶绿、槐花白》这个作品,这可能在她的集子里不是惟一的,但却是很少见的纯文学作品。作品写了一个家族的故事,曲折复杂,写了村子里的四大家族,包括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写了家族的战争,写得不错。
    对孙丽萌的作品我也想提一些缺点,孙丽萌是一位不断在成长的作家,我感觉到她在一些作品的写作中过多地靠外来事件的推动。另外对生存的思考还可以更深入一些。应该以更加丰富的艺术形象来表现。我觉得她整个作品还是很好的。刚才我已经讲了,我觉得孙丽萌是一个创作的奇迹,但她也离不开时代,她从一个管片民警最后成为了一名作家,这是时代创造的奇迹之一。由此我也看到了公安文学的重要。我觉得现代文学有很大一块是战争文学,是因为我们处在战争中,很多的文学经典都是战争文学。但今天中国处于和平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就是公安战线,因为今天存在着一些道德失范,欲望膨胀的角落,也是人心善恶交锋最集中的场所,所以浓缩了大量的空舱。我们今天的影视剧、作品发行量最大的其实是在公安题材以及最近的谍战作品上。所以,我觉得公安题材创作非常重要,而且应该说可能这是出现大作品的领域。
    包明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苏辙说过一句话“天下之乐无穷,而以事悦为乐”。我觉得孙丽萌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友情和文学。她最重的是友情、是文学,对文学有深度的理解,有执著的追求。好像没有友情、没有文学人生就显得特别地苍白。我跟孙丽萌认识三十年了,从一个户籍民警直到现在有丰硕成果的作家。
    孙丽萌确实是一个重情意、重文学的人,是那种从来也无须想起,但何时也不会忘记的人。她的朋友多、情谊维持得长久,最主要是因为她真诚。有真诚才有记忆,有价值、有积累才会有感情,才会升华,才会有文学。取材存在于充实的人生之中,经过长久的学习和吸纳,长期的积累、历练,孙丽萌成就了今日的硕果。关于她的文学创作,以上几位专家进行了中肯的评价,都突出了亮色,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属于跨世纪的作家。创作的数量多,大家已经看到了。这十二卷作品包括长篇小说五部,有中短篇小说集两部,报告文学集有两部,还有一部是古体诗词集。
    孙丽萌由于长期从事公安工作,在这方面有着丰厚的积累和敏感的兴奋点,因而她的创作大多是公安题材,在这里,她的文学热情、飞荡的想象,找到了肥沃的土壤,找到了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提炼出精当、纯熟、深度的文学语言,所以她的侦探小说能悄然地将读者引入一个个神秘的人生领域,在迷宫般的世界里自如地施展着她驾驭故事的才华,巧妙而不动声色地引领人们穿梭其间,感受着侦探小说所独具的艺术魅力。由于她对警察的苦辣酸甜、成败荣辱、英雄气概都有接触,对警察赴汤蹈火保护万家平安,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的贡献有深度理解,所以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不会脸谱化,而是在于心灵表达。她往往沿着作品的方向,融化、渗透着自己的经验,和作品中的人物牵手并肩往前走。作为长期生活在内蒙古的女作家,她的创作在风光、风景、风俗等方面明显地充溢着草原绿色的艺术元素。她对公安题材熟悉,驾驭得好,控制得好,但她又不被题材限制、束缚,把神思与功力倾注于文学担当,体现了文学母体的普遍原则,她的作品超越了亚文学、通俗文学的边界,从她作品的内核、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景物描写等方面,表现出孙丽萌已经深入地走进了文学神圣本真的天地。
    周   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孙丽萌是公安队伍中走出来的一位女性作家,她创作的路子很宽,写小说、写散文、写报告文学、写电视剧,她的创作成果在内蒙古文学界好评如潮,如今她担任着内蒙古作协副主席等多个职务,今天她的两本报告文学《书写感动》《大营救》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女性作家的勤奋、执著和追求,看到了一位公安干警的正义和良知。应该说,孙丽萌的两本报告文学是铁血警魂的战斗史。在公安战线写作有着近水楼台、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能不能写出反映重大事件的作品,主要是看社会责任感。当然还有人物的刻画等等,看得出孙丽萌在诸多方面都是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打开电脑,世界各地每时每刻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都会走进我们的视野,像内蒙古大学校长下班途中被歹徒绑架,这一重大恶性事件我们都是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了解到的,但孙丽萌用报告文学的形式以生动的语言、惊心动魄的情节为我们重新演绎,让我们看到了歹徒的狡诈,也看到了这位院士的沉着和老练,看到了整个营救过程的惊心动魄,这就是报告文学的力量。为什么说孙丽萌的两本报告文学是北国草原铁血警魂呢?我们从中看到十多年来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所有重大刑事案件和在这些案件破解过程中的许许多多的公安英模形象。
    像《大营救》中解救内蒙古大学校长,公安干警和歹徒的斗智斗勇,还有《大追捕》中的越狱战斗等等,在《泯灭的母性》中对打击拐卖儿童的重拳出击。形象地反映了内蒙古警方为保一方平安稳定、急人民所急、解人民所难的光荣使命。
    翻阅孙丽萌的作品,我们高兴地看到,作者以饱满的创作热情,严谨的创作态度,写出了内蒙古公安干警的智慧、坚定和勇敢,更写出了内蒙古公安民警对祖国人民的忠贞和坚守,这就是铁血警魂的耀眼历史。或许有许许多多的读者通过这部作品看到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交织、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或许有许许多多的读者通过这部作品看到了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弱势群体、我们善良的父老乡亲所遭受的灾难,但我相信读者们更会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人民公安的温暖、力量和深情厚谊。这部作品留给了人们更多的思考、感悟。这两部作品又是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颂歌,一首正气之歌,一首豪迈奋进的事业之歌。这两部作品中一个个机智勇敢的形象都让我们感动。步法追踪专家马玉林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全部意义和价值。人为什么要活着,你追求什么、热爱什么、向往什么,在孙丽萌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内蒙古公安干警标志而统一的答案。一个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普通派出所的所长,还有森林卫士等等。当然在这部作品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公安战士,他们平凡、普通、爱岗、敬业,他们担当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他们具备了成为英雄的每一种要素,一旦危机来到,他们一定会挺身而出,完成英雄的壮举。孙丽萌是有使命感和良知的作家,也是富有正义感的公安干警,这使得她站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讴歌生死与共的战友。应该说孙丽萌作为公安战线的作家,作为内蒙古公安文联副主席,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创作,是难能可贵的。
    张同吾(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
    孙丽萌也写诗,且大多是旧体诗或者是格律诗。因为我本人是搞新诗研究的,对旧体诗词所知甚微。孙丽萌的诗和词,就我的感觉而言是上乘之作。我觉得在她的作品中佳词丽句、悠悠情韵是非常美妙的。我们所看到的旧体诗词现在很多人都在写,平泛之作很多,好像也合辙押韵,但没有情调、情韵、逸韵,即使是平仄都对了也未必是好诗,何况大量的也不对、也很不讲究。我觉得孙丽萌的诗词很有味道,她的作品离公安题材很远,都是友朋、酬答、相见之欢、离人之苦,好像是随意而至,而更真实地揭示了自己的心灵,表现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她信笔如至当中也包含了她的哲学理念和哲思。比如说“真情苦短,痴情奈何长。都慕世上金石盟,为何几见情伤”“人间一梦百年过,善恶本是情始然”。这个“始”字用得也很好。很多的诗句体现了对人生的体验,个人的体验也有很大的涵盖性。
    我把她这些很美妙的意境、意向主要部分都摘了一下,大概是冷雨落花、残荷秋藕、梦生断桥、静雨敲窗、窗叶飘雨、旧事新愁、芭蕉雨、相思泪等等,好像离我们的现实远了一些,整体上凄婉多于遒劲。有一部分是写思念儿子的作品,最好的是《今日中秋》:“青丝染尽疑是霜,秋风婉转掠西窗。低头怕见床前月,心里有泪写凄凉。佳节思儿儿千里,惜君有情情荒唐。从来无酒人自醉,此生难比今夜长。”体现了母性的情怀,写得如此地亲切,写的是情韵悠长,感人肺腑。但就整体的意象而言,比如说这句诗“移影花间满地星,半炷残香半卷经。”我难以想象这和现实生活及警察工作是否离得太远。这种意象就诗词自身而言是很好的。很难想象作者是一个这么洒脱,带有现代感的女士,我以为是一位老先生在品茶、喝酒时的应和。
    去年筹备第二届中国诗歌节的时候,我参与策划开幕式晚会,特别主张一定要选上《春江花月夜》,这是最有时代精神的,如此地安宁,只有在唐代那样一个开放、和谐的文化背景下才能产生张若虚这样的作品。还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从初唐走向盛唐的时候才有这样的佳句,我觉得高手、高人还是可以写出大气魄、大的气语和大的精神风貌的。孙丽萌有诗人的才华和灵气,会写得更好。
    郑伯农(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看这本诗词集,我很难从诗词本身里面看出孙丽萌是一名公安干警。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她写的许多很漂亮的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那种英勇拼搏、金戈铁马、惊心动魄,这是她工作的一面,她的创作有一面是这样的,但是人一天到晚都是金戈铁马恐怕也受不了。所以我觉得她的诗词可能是一种补充,一种生活的补充,生活的调剂。破案已经很惊心动魄了,之后写诗还惊心动魄,张而不弛还是太紧张了,所以我们理解也不必苛求,我想诗词在你创作中的地位大概不是第一位的,这么讲并不是对你不尊重,因为你还是首先写小说,过去人家说词是“诗余”,你的诗词可能是你的主业之余,你的文章之余。我觉得这样也很好。所以我看她的诗词、她的风格不是什么慷慨激昂、大江东去、惊心动魄,而是爱情、友情、亲情甚至是风花雪月,充满着温馨、淡雅。 
    我觉得对孙丽萌来说,她是很喜爱诗词的,她肯定读过很多民间的诗词。她的山东老乡李清照的东西她肯定读过很多,另外她也把诗词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写一个报告文学是任务,采访以后很激动就写了,可以说这是工作或者是准工作。诗词不是工作。每天干的事、遇到的事,想起来了要写首诗,要给心灵留下一点诗词的记录。写了那么多的东西,诗词又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是她创作的主调。所以更委婉一些、更轻柔一些是无可指责的。
    韩小蕙(《光明日报》副刊主编):
    我重点读了孙丽萌的散文,总体感到两本散文很好读、很流畅。我有四点感觉,第一,孙丽萌从童年开始到现在的半生,从文字中流露出来的整个背景特别符合一句话“文如其人”,读她的散文就可以知道她这个人是怎么样的,尤其是教育背景很正统,出生在军人之家,长期在警察岗位上。我觉得特别让人欣慰的一点是,她内心是充满阳光的。刚才也有几位同志都说到,她始终没有放弃对人类的希望,她把自己牢牢定位在真善美这点上。因为我的朋友告诉我,他们上班第一天老警察教的就是你要怀疑一切,警察的眼光和我们的眼光不一样。我至今首先相信一切,然后碰到问题再怀疑。我觉得孙丽萌虽然当了很多年警察,但她的这种看世界的眼光可能没有变。她还是很暖色的一个人,她的作品里红色、粉色、紫色都有,但很少有灰色和黑色,她虽然写到了很多犯人和欺骗她的十几岁的孩子,但她的笔触还是暖色的,充满了宽容。我觉得对一个接触黑暗很多的人来说,尤其是女性来说,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不变追求非常好,这是我特别深的印象。
    第二,今天很多人都提出了孙丽萌现象,这三百万字是从哪儿来的?她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勤奋,仿佛每时每刻都在写作,用文字记录方方面面的感觉。这点给人的印象很深,她内心里对文学始终怀有虔诚,我觉得只有女作家才能做到这点。
    第三,所有的散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写人的部分,非常地打动我,比如说陈维民和他的妻子,还有上海的老警察在新疆做了一辈子,我对这些警察的印象特别深。我觉得中国的公众可能对警察有很大的误读。刚才赵黎平同志说,要用文学、用文字来改变警察的形象,这是非常好的。实际上有很多的警察形象是正面的,为共和国做出了牺牲,但宣传的还是不够。我们老是听到负面的,所以对公安总是心存畏惧,我觉得公安文学今后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大力塑造警察的正面形象,就是说他们为我们共和国、为我们今天的百姓生活做了多少和付出了多少,我觉得这方面应该大力加强。比如说通过细节、通过各个方面和人物的命运,多给我们刻画警察正面、具有亲和力的形象是非常有好处的。
    第四,说到孙丽萌的散文创作,我觉得她的基础非常好、非常牢固。真情写作这方面没有问题,季羡林先生曾经给了我一封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就阐述了对散文和随笔的理解,实际上就是两个字,就是真情。他一共强调了三次,他说,我对散文随笔的理解就是真情。他说,我的狭隘的理解是真情,我最最狭隘的理解还是真情这两个字。我觉得孙丽萌在这方面站稳了,有了往上走的条件。我同意高洪波同志说的,有一个提高的问题。除了真情写作以外,散文还有很多的条件。比如说学识,比如说语言,比如说意境,比如说思想,比如说胸怀。其实散文写作看似容易,其实是非常难的。在自己的基础上哪怕提高一点点都是非常难的。我觉得大而无当的那种话我们可以不说,但就孙丽萌当下的创作来说提比较切实可行的意见,你现在写的多是你的优点,但是写到这个地步以后你应该写的少了,应该把自己的速度放慢。我专门读了诗歌卷,我很喜欢她的诗词,我觉得她的诗词写作文字审美的含量要高于散文,为什么呢?这可能因为一首小诗、小词用的心思更多一些,文字上推敲更多,美学含量更足,所以文字上比散文的文字要漂亮得多。
    于洪笙(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在中国当代作家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孙丽萌独特的创作个性。孙丽萌这十二本书里五部长篇都是侦探推理小说样式,而这个样式恰恰是世界流行的,是世界文学样式中特别出色的。孙丽萌在这个样式的创作中是中国当代作家群里非常有成就的。这使我想起了十四年前在内蒙古大草原组织的中国侦探小说发展前景研讨会。十四年后在这儿研讨孙丽萌的作品,我们确实感觉到很欣慰,当年在内蒙古草原上召开的那个会,现在升起侦探推理小说创作很耀眼的一颗星。我记得在公安部警官大学,我给孙丽萌写了寄语,希望她成为中国的克里斯蒂,因为这种样式在世界上非常受欢迎,而且在文坛上起到了很大作用,克里斯蒂被称为侦探小说女王,她去世的时候是四亿册,现在是二十二亿册。中国再畅销的作家也达不到她的量,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她颁发了贡献奖。我希望孙丽萌能成为中国的克里斯蒂,是因为在这个样式上我们中国缺少女性作家的参与,而孙丽萌现在开始向这个方向努力了。我希望孙丽萌把这个研讨会作为起点,而不是创作的终点。应该有更多、更好的作品给读者。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14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