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无尽的悲悯——读王跃文的新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荆墨 参加讨论

    王跃文的新作《苍黄》面世了。从1999年到如今,相隔整整十年。王跃文对官场文化又有什么新的思考?
    小说《苍黄》通过乌柚县一名县委办公室主任的视角,以紧凑的节奏、辛辣的笔调讲述了在小小县委大院里发生的那一幕幕滑稽的闹剧:差配干部在选举中疯掉,网络议论纷纷,媒体紧追不放,奈何家中又生事端。喧闹之中,老谋深算、不择手段的“刘半间”,老实本分却因升官梦而发癫的“刘差配”,刚直清廉却屡遭暗算的舒泽光等人物悉数登场,透过官场中人李济运的视野,真实展现出了现代中国基层官场的世俗世界。
    小说的主人公李济运,很多时候是叙述者和看客。他身上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品格与忧患意识。但因性格和职务的原因,很多时候他不得不隐忍和退让,有时又是看得清做不到。他生活在现实当中,必须遵循现有的一些游戏规则,有些事情简直就是违法犯罪,他也得违背良心去做。他能做到的有时是提提意见,有时退到幕后。他的灵魂时刻被拷问着。而当老同学刘星明跳楼自杀的时候,他觉得死去的正是自己。
    那么,小说着力刻画这样一个人物用心何在?悲悯而已。小说借李济运的眼睛摄下官场百态——刚刚炙手可热者,转瞬身陷囹圄,走马灯似地登台又谢幕,全因“欲望”作祟,悲其可耻。此时的李济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表面的风光却隐藏着危机,悲其可叹。或许王跃文也在内视,古往今来,混迹官场,尔虞我诈,个中滋味真是难以言说。
    实际上,《苍黄》写出的是一种官场文化中的糟粕,对人性的暗中置换和掏空。它让你看到,一旦把在官场中那些蝇营狗苟人物的支撑拿掉,他们的内心还剩下什么。哪怕是像“刘半间”和李非凡那样的精英,那些心机,周旋,谋略,欲望,一旦不再存在,他们便成了空心人。然而他们自己却并不自觉。《苍黄》的基调是苍凉的。王跃文的笔是深刻,不是尖刻。是悲悯,不是刻薄。
    小说特有的心理刻画,极为细腻传神。王跃文的人物心理描写,并不只具有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小说的情节也依赖于人物心理的变化逐步推进,构成一种“心理情节”。这种心理情节带动故事向前走,随影移形,浑然不觉间已是一番新境。
    书的扉页上写着《墨子•所染》里的一句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取其开头二字,就是这本书的书名。对于小说取名叫《苍黄》,王跃文解释:“‘苍黄’比喻事情变化反复。我理解这个词,更有现实环境影响人的意思。现实太强大了,人同现实的抗争是十分艰难的。”小说中写了很多官场之人对现实的无奈抵抗。“苍黄”还有一义,即带青的黄色,或叫青黄色。这同小说的调子也颇为相符。
    读完小说,最冲击我的是书中深深的忧患意识。王跃文再一次以他一贯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感动了我。从《梅次故事》、《西州月》以及这部《苍黄》,他都保持了这种批判现实的风格。
    《苍黄》王跃文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原载:《工人日报》2009-08-15 
    
    原载:《工人日报》2009-08-1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