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报告文学作家中,赵瑜是始终保持着旺盛创造力和艺术个性的一位。他的《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晋人援蜀记》《寻找巴金的黛丽》《王家岭的诉说》等一部部令人震撼的报告文学作品,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他自己的文学形象,而且也赋予了报告文学这种文体以新的内涵,使人们再次感受到了报告文学在书写时代生活和影响当代人的精神方面不可替代的力量与魅力。他的长篇新作《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就是又一部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并能给人以启迪与震撼的优秀作品。 首先,《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视野宏阔,风格刚健,忧思深广,书写了大时代的“悲怆与激情”,体现了大气度、大气魄与大胸襟。赵瑜是一个善于举重若轻、以小见大的作家,他以377公里长的宜万铁路作为切入点,贯通100年的历史与现实,以铁路的建设史象征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与复兴史,以铁路的兴衰象征国家民族的兴衰,以铁路的光荣与梦想象征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因此,在作家的笔下,小小的宜万铁路,既是具体的、实在的,又是象征的、形而上的,既是独立的小世界,又是无限的大世界,既是特定的小历史,又是丰富的大历史,围绕宜万铁路的种种传奇与故事,其背后隐现的恰恰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走向现代性之路的悲怆与激情。 其次,《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对民族性格和时代精神有深刻的思考和出色的阐释,其对一代代铁路人形象的成功塑造堪称这部报告文学作品的最大成就。从中华首席工程师詹天佑到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孙中山,从袁世凯到颜德庆,从滕代远到吕正操,从向兴平到徐静黎,从郭大孝到孙永福,从周昌发到董裕国,从毛泽东到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书中涉及到的人物上至大政治家下到普通百姓、普通建设者,多达几十人,但作者总能抓住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总能呈现人物最令人难忘的一面。尤其是对那些普通的铁路建设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对他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对他们无私忘我的高尚品格,作品进行了深情的礼赞。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建设者身上,作家看到了中华民族坚韧的性格和不屈意志,看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真正力量与动力。 再次,《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充满了尖锐的问题意识和忧患精神,作家不满足于仅仅为宜万铁路谱写一曲赞歌,而是希望从“小铁路”背后看到“大问题”,希望从宜万铁路建设的艰辛曲折历程中发现影响中国现代性之路的深层次问题。在书中,作者既有对帝国崩溃时代、孙中山时代、“文革”时代政治和历史沉疴的追问与探究,也有对于今天政治现实的沉思与发问,既有对于清朝政治腐败的痛心与批判,也有对于当下现实问题的敏锐触及与呈现。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问题、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生态保护问题、拆迁与民生问题、权力与监督问题,等等,一直伴随在宜万铁路建设的过程中,它们所引发的作者的思考无疑是异常沉重的。而这些思考是报告文学所特有的时代性、思想性与战斗性风格的绝好体现。 最后,《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还是一部在文学性的建构上提供了崭新审美经验的作品。赵瑜是一位充满激情的作家,从不刻意掩饰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这使得这部报告文学作品自始至终都包含着充沛的情感。他的语言是有温度的语言,是被情感与思想浸染过的语言。讲詹天佑,他文字激越:“这位仪表堂堂的中华首席工程师,率万众开山辟洞,最先凿通暗夜,张举双臂,迎来了一个大时代的强烈曙光。”讲保路运动,他语带感伤:“晚清时代,也搞过包括立宪在内的种种探索,可惜太迟了太慢了。一切志士仁人的改良,终被暴力‘革命’所扑倒,连同限制改良的皇家,一起告别往昔岁月。”讲牺牲的铁路员工,他下笔沉重:“伤心墓前,秋草萋萋。沉哀屈指,马鹿菁和野三关两座隧道工程,已经夺走了28位兄弟姐妹宝贵的生命。”可以说,赵瑜的语言是一种充满了思想和情感张力的语言,反应在文体层面就体现为叙事与描写的张力、静与动的张力、宏观与微观的张力、抒情与议论的张力、知识性与文学性的张力以及细节与事件的张力。他的文体不板滞、不沉闷,文笔富于变化,因而既能给读者以思想与情感的震撼,又能给读者以艺术和美的享受。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13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13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