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小人物”也是人物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文革 参加讨论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这里的小草,毫无疑问,是一个隐喻,是一个关于小人物的隐喻。真正的诗人都是小草般的小人物。但这样的小人物善于抒写自己、歌咏情意,能把自己放大成作品的主角,也就实现了自我的“英雄化”、“主角化”。《小草》中的小草也是如此。近来走红的歌手旭日阳刚,本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如同小草一般生存;但当他们用歌声来表现、表达自我的时候,他们就在自己的歌声中“英雄化”、“主角化”了。他们的目光不再是投向他者,而是投向自身。这种转化在社会关注中得到强化。
    如果说寻常“小草”们都不失以自我为中心生活着的话,真正的“小草”莫过于文学艺术中作为配角存在的“小人物”。这类“小人物”,在作品中处于次要、不重要的地位,不是叙述的焦点、也不是关注的焦点,着墨不多、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其命运、其悲喜也不具有什么太多的感染性,俨然一种可有可无、若有若无的人物。
    不过,“小人物”也是作品艺术世界的构成部分。作品所表现的世界往往不会是一个人的孤立世界,主要人物也不可能只跟自己打交道。即便作品只有一个人物,所展示的只有他一个人的世界甚至是内心世界,他也要和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其目光所及、双耳所闻、内心所想的东西,即便如自然山水之类的东西,也会与主人公发生关系,从而构成其生活环境甚至“配角”。不过,这些东西虽然出场了、露脸了,但仍然属于小草一类,看起来可有可无、微不足道。但实际上这些东西是不可或缺的。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海好像是盛放情意的一个容器、一个载体;而实际上山、海更应当是一个呈现情意的对象,没有它,情意就无从说起。但在我们的意识中,这些山、海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似乎只是碰巧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被我们看见了,所以也就顺便说说而已。这种偶然性也就使得这些(具有人性的)山水沦为“小草”。但也偏有把配角主角化的诗句。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间我也如是”,这些诗句中的“山”获得和“我”一样的地位,成为诗中的“主角”、歌咏的“主要人物”,自然也就获得了不朽。但在多数情况下这些自然山水也只是小小的配角,甚至连配角也不是,微不足道。文学艺术作品所着力展示的、塑造的是主要人物、主角;为了展示、塑造这些主要人物、主角,就不得不提及配角、次要人物或与之相关的人物。这些“小人物”就因之而生、因之而灭。
    我们在各种文学形象中,最关注的是主角,最忽视的是配角;配角的作用,只有一个陪衬。这种陪衬的作用,显示了“小人物”的“悲哀”:“小人物”在作品中成了叙述者的道具,需要的时候就被叙述者随手拿来,用完就扔。我们不会去关心他们,他们也没有提供足够让我们感知他们的材料。“小人物”往往无名,连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读者当然也就对他们无从说起。“小人物”也没有自己的生命、个性,只是能活动的道具,所以死不足惜。我们在阅读欣赏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的情意投射到有血有肉的主要人物身上,对其悲欢离合感同身受。对于“小人物”我们也就无所谓了。最小的人物,莫过于《赵氏孤儿》中替赵氏孤儿而死的婴儿。这个“小人物”连名字都没有,出生也才不久,就被卷入血腥的残杀之中而丧命。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这个婴儿是程婴的儿子,剧中也表现了程婴的悲痛。限于情节,这个“小人物”不可能有任何自我表现。又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中那些被英雄好汉所砍杀的人物都只是被砍杀的对象;人们岂止不会去同情、关注这些“小人物”、无名之辈,相反,反倒对英雄好汉的行为快于心、惬于意。而在其他作品中,“小人物”本是可以而且应当有所展开的,但叙述者往往在他们身上惜墨如金,致使这些“小人物”真正的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在影视作品中这些“小人物”自然也是由无名的群众演员来表演。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说到《红楼梦》。《红楼梦》的“大人物”或主要人物无疑是大观园里的太太、小姐、公子、老爷,对这些人物浓墨重彩地描绘是理所当然的。但《红楼梦》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它塑造了众多的丫鬟、小厮之类下人。他们大多不仅有名有姓,还有情有意,成为活生生的人物。这些人物并不因为出场的次数少、作者着墨不多而成为“无名之辈”。作者用精当的文字让他们活灵活现起来,他们与主要人物生活在一起,不仅构成主要人物生活的人际环境,而且他们本身也有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诉求、自己的个性,成为各自的主人、各自生活的中心。在这一点上他们获得了与主要人物一样的“生存”条件。这些“小人物”中比较著名的如妙玉,《红楼梦》直接描写她的不过千把字,间接描写、包括其他人物提及她的也不过数次。但即便如此,作品还是把一个活生生的妙玉呈现给读者,成为一个有着强烈个性的小人物。更难得的是,这个托身栊翠庵的女子,竟然有着强烈的个人好恶或意志,让自己迥然不同于其他小人物。这样的人物,如果说她具有与其他太太小姐同样不朽的艺术光辉也是不为过的。可见,“小人物”虽小,仍是可以而且应当写活的。在这里,“小人物”的“活”,并没有抢主要人物的风头,相反,却使作品所展示的形象更为多元、环境更加丰富、生活更加真实。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荧屏或银幕上人物都是“活的”,能动、能出声、有形有貌,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活人。但影视作品同样存在将“小人物”道具化的问题。比如最近走红的电影《让子弹飞》,除以其黑色幽默、奇巧情节、血腥打斗娱人耳目而遭人诟病外,其主要人物也成了争强斗胜、施展狡计的工具。主要人物如此,次要人物或“小人物”则更是扁平化、简单化,是主要人物或“大人物”施展狡计的工具或打杀的道具。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如果说小草、落花都可以是有情之物、都可以成为“主角”的话,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小人物”,即配角、次要人物、不重要人物也应当是有情之人物,而不应当仅仅是过客、道具。人物不分“大小”、主次,都应当是“人”,都应当有自己的生命、情意;哪怕是只出场一次、只有一句台词,也应当显示出他的性格。这样的作品才是丰富的、深刻的。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11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1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