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棠棣之花盛开在白屋同窗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冯立三 参加讨论

    我们6037文科班,即今之“白屋同窗”,在北京四中接受教育不过三年,至多六年时间,但它对我们的影响却是根本性的、长远性的,它决定了我们走出四中之后一生的命运。在由我们自己创作编辑的白屋同窗集体传记《与子同袍》中,我曾经这样概括四中对我们人生抉择、命运、前途的决定性意义:
    作为四中的学生,你从四中获得的,最初可能是虚荣心的满足。你一旦定下心来,日复一日浸润其间,到一定时候,你便会感到四中有足够的力量、智慧和权威帮助你确定你的理想,矫正你的道路,锤炼你的意志,纯洁你的情操,升华你的人生,能为你提供为实现你的理想所必须的真正英雄主义和源源不绝的动力。
    百年沧桑,四中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精英人才,白屋同窗乃沧海一粟,虽只一粟,仍可折射大海之光华。《与子同袍》是白屋同窗敬献给母校的感恩的纪念碑。
    《与子同袍》也可看做白屋同窗敬献给黄庆发老师辞世五周年庄严隆重的祭奠礼。白屋同窗在四中百年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开办文科班。黄庆发老师是这个惟一的文科班的惟一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先生是一位终身从事四中语文教育而卓有成就的教育家,东北人,北大中文系毕业。他高风亮节、德才兼备、秉赋优异、个性突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不期然而然地融合了北京大学科学民主传统,北京四中为国育英传统,而在当年四中教师队伍中成为佼佼者。在诋毁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摒弃世界现代教育精神渐成潮流之际,黄庆发先生公然藐视、嘲笑读书无用论,反对用政治冲击教学,反对动辄批判所谓“个人主义”、“白专道路”,反对用唯成分论代替有教无类,反对否定一切中外文化经典。他反对庸俗,反对势利,反对装腔作势,反对以学生为敌人,反对以整学生为政绩等等极左论调和极左实践。他吸收中外优秀文化营养而成长为真实、真诚、真正的人,是一个把自己的全部才学、智慧、心血用于培养自己的学生的人,是把他的人格、性格、治学方法、道德情操溶进我们的血液和灵魂因而奠定了我们健全人格的基础的人,是一个因培养了我们白屋同窗而自感欣慰,从而反转来给我们以新的激励的人。他是我们的恩师。如同刘玉山所说,黄先生的工作是平凡的,但他的人格在我们心目中是伟大的。
    2005年冬我们参与组织安排黄老师的遗体告别仪式。着装整齐、肃立默哀,亲手安妥我们爱戴的老师的在天之灵,今天我们把他的老伴张鸿斌老师的怀念文章《他走了五年了……》以及整本《与子同袍》,作为黄老师逝世五周年的祭文,敬献于他的英灵之前。
    《与子同袍》创作意图之一就是让黄庆发老师这个生前默默无闻、死时不无遗憾、生前有不容抹煞的历史贡献的教育家,留下他的光辉形象和极富教益的语言,让他青史留名。同时,这也意味着我们向直接施教于白屋同窗的苏勤业老师、徐健竹老师、黄盛陆老师、凌青云老师、屈大同老师、韩茂富老师、刘景昆老师、张子锷老师、闻淑仪老师,以及其他曾经直接、间接教育过我们的老师,特别是声威赫赫的温寒江校长、解才民校长表示敬意。
    友谊是健康生命的本性。友谊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依靠、一种幸福。我们以友谊为人生的一种追求,我们为友谊而友谊,我们反对庸俗和势利,反对以友谊为工具和手段。友谊当然也可以作为工具和手段,但这种工具性和手段性,只能用于捍卫真理,捍卫责任,捍卫生命、自由和尊严,我们反对借助友谊去实现含有自私、卑劣、不仁、不义性质的目的和企图。白屋同窗无人敢于利用友谊谋取个人私利,也无人敢于因自己有点浮名而轻视怠慢名声、地位相形见绌的同窗。友谊以平等为前提,以互相尊重为生命,以共同培植共同的精神家园为己任。白屋同窗的友谊,纯洁、平等、深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它是我们的骄傲。白屋同窗之所以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因为有此友谊在。没有友谊的精神家园是不存在的。
    我们创造了友谊,也就创造了白屋同窗。6037文科班存在不过两年,但白屋同窗已逾50年。《与子同袍》是歌咏我们白屋同窗50年来非但不曾衰败反而与日俱增、日渐深厚、日益强固的同窗之谊的一曲高亢、深挚的友谊之歌。它是我们在经受悖谬的大跃进时代的批判和文化大革命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摧残中,几乎惟一可以召唤来自慰、自救的力量——此刻,友谊成为一线光明,是在历史新时期到来之初,最早把我们召唤到时代前沿参加拨乱反正的伟大斗争的组织形态——友谊这时神奇地成为白屋同窗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
    白屋同窗最重大的精神创造是白屋之谊。白屋之谊有其诞生的特定历史条件和成长机缘,有其焕发于改革开放之初的特定时代环境,只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时正值新中国的青春勃发时期,虽有日渐逼来的极左思潮的干扰,但总的时代气氛是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四中由著名的张子锷、刘景昆老师执教,由新学旧学融会贯通的黄庆发等老师充当教学骨干,四中号称北大、清华预备班。社会寄于殷切希望,师生人人蹈厉奋发以天下为己任。黄庆发老师不但引导我们读书,而且保护我们读书;他不但尊重我们的某种个性化发展,而且使用许多方式帮助我们建立健全的人格。在这样有利于人性、个性、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环境中,白屋同窗成为一个当年朝气蓬勃、团结和谐、目光远大、自励自强的友爱团体,成为今日各有所成、年逾七十仍在奋斗,重情重义、友谊深厚持久,经磨耐劫、经得起50年漫长岁月考验的群体,完全合乎逻辑。
    这本书的取名颇费斟酌。豁然心头一亮,定《诗经·秦风·无衣》中“与子同袍”诗句为名,乃天助也。我们看重的是这句最古的古诗,对表现人类友谊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巨大、形象、鲜明、深邃的象征意义。而且对此我们有切身体会,一旦沉思,不难想到文化经典对友谊的描写。我穿过秦晋的衣服,刘绍智穿过我的衣服,刘玉山穿过谢飞的衣服。有时是穷困中的救援,有时则是因属名牌而相馈赠。白屋同窗在学业、事业、工作上,在生活、婚姻上互相帮助的动人故事,50年来,绵延不绝。比之高山流水、棠棣之花,毫无愧色。我曾经长期陷于抑郁,李祺、焦玉玺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每周三下午准时探望,风雨无阻有如上班。为疗治我之心疾,向我讲述他们的海外工作传奇经历,有百则之多,终于促使我从麻木不仁中,忽然起坐,霍然病愈。
    在有领导监督的极左的批判会上,我们敢于为无辜受辱的同学仗义执言,打抱不平;在以神圣的名义扼杀同学一生前途的危难时刻,我们义无反顾,拍案而起,宁与同学同罪也决不明哲保身、袖手旁观。
    白屋之谊就其施予者而言是无须回报也不必回报的,但就其接受者而言则有必要知恩图报、感恩怀德。我从丰台右安门一中这所普通的中学调到《光明日报》文艺部,是白屋同窗秦晋举荐的结果。我在有的场合会提及这件事,并称颂他对我有知遇之恩,但秦晋每次都是不无反感地申斥道:“说一次就够了!絮絮叨叨,俗不俗!”
    白屋同窗把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看成是一种道义和责任,这使白屋之谊显得纯洁而崇高。白屋同窗仰慕并追求这样的友谊境界:肝胆相照,相濡以沫;若有困难,倾力相助;若有危险,舍命相救。
    历史不能割断,割断历史对人民不利,对历史进步不利。《与子同袍》恪守传记文学的历史真实性和历史责任感,不能不涉及当年四中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的种种弊端,所以我们又希望它能成为清算极左教育路线和匡正当前教育界某种失常状态的一份真实、深刻、形象的备忘录,并补全四中校史上人为留下的一段空白。
    四中是所伟大的学校,卓越教师无数,精英学生无数,社会贡献巨大,历史影响深远。其百年经验足可上升为一部垂范后世的教育法典。白屋同窗的经验,小焉者哉,或有拾遗补缺之用。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31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12月3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