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首先澄清对于海岩的基本评价立场:如果严格地从自己一贯坚持的思想艺术标准来衡量,海岩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进入我心目中优秀作家的行列之中。海岩的小说创作虽然难言思想艺术层面的成功,但其作品的异常畅销,的确已经构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亦或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海岩,的确已经构成了大众文化研究的一个很好的文化个案。 海岩,原名佀海岩,祖籍湖南衡阳,1954年出生于北京。他于1969年应征入伍,在海军航空兵搞地勤工作,做过歼击机6型的电器员。从部队退伍后,海岩曾经先后在北京市公安局、北京新华实业总公司管理处等处工作。目前,海岩的社会身份是,锦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锦江(北方)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北京昆仑饭店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中国国有资产青年总裁协会副会长。 作为一位作家,海岩的小说创作主要以具有市场效应的长篇小说为主。海岩主要的长篇小说有《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深牢大狱》、《平淡生活》、《五星大饭店》、《河流如血》、《舞者》等。 按照通俗小说的创作规律,在社会上十分畅销的海岩长篇小说,显然已经形成了自己基本的艺术套路。其中吸引读者的一个首要元素就是对于曲折离奇、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的营造。对于这一点,杨子彦在《海岩小说论》中曾经有过到位的剖析:“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是海岩小说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但是描写爱情的小说比比皆是,海岩凭借什么使他的爱情别具一格呢?那就是将各种情感,尤其是爱情推向极致,要么生死,要么离合,界限清楚,不存在中间状态。从小说来看,海岩显然不喜欢中间化的东西,不欣赏中间化的状态,爱情故事中常见的那种若即若离、欲散还合模式,在这里很难找到。或者说,海岩是一个爱憎鲜明的人,喜欢一切明朗、鲜明、突出,而且强烈。他将爱情置于各种考验之下——— 众叛亲离的压力、和毒贩打交道的危险、父爱与情爱的选择、可怕的疾病、贫穷、猜忌——— 在这所有的考验之中,海岩最为常用的就是生与死的抉择,道德和情感的较量,而且是把人逼到死角,再也没有一些回缓的余地,要么生,要么死,要么聚,要么散,而且必然是两难选择”。 除了爱情故事的营造之外,海岩小说另外一个吸引读者眼球的方式,就是扑朔迷离的曲折结构线索的特别设计。关于海岩作品这一方面的特点,杨子彦也进行过相对深入的分析:“海岩的小说以远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案件及侦破为线索,以社会生活和人物的发展、变化为骨肉,以具体时代带有普遍性的情感和精神面貌为气。本身是公安题材,毒品走私、杀人、间谍等内容,已经远离日常生活,对常人而言比较神秘、离奇,加上作者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情节安排常常超出读者的阅读期待,故事发展错综复杂,变化莫测,人物的经历也是匪夷所思,这些都强化了故事和人物的传奇色彩,使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种传奇色彩对读者的作用是造成陌生化,拉开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这也可以更好地展现主人公为了追求而不怕险阻、不畏牺牲的理想品格,是将人物理想化的重要途径。” 从如上的分析中,的确不难看出,海岩所创作的实际上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通俗小说。既然是通俗小说,那么,其在大众市场上的畅销,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说,我们这个时代早已经是一种分众化的阅读状态。所谓分众化的阅读状态,就是指纯文学的读者与通俗文学的读者,已经实现了基本的分流。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岩的存在,也自有他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原载:太原日报2009年11月19日 原载:太原日报2009年11月19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