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沙漠中的“西西弗斯”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罗四鸰 参加讨论
加缪称,荒谬是所有激情中最令人心碎的激情。旅美作家苏炜最新长篇小说《米调》中的主人公,就如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一般,是一位令人心碎的荒谬英雄。
     小说以一个留美学子暑期在沙漠旅游的奇遇为线索,讲述了主人公米调从叱咤风云的红卫兵领袖到沙漠精神流浪者的传奇故事。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年轻时的米调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怀有“为地球上三分之二还没有解放的人民而斗争”的崇高愿望。与他人不同的是,有着“东方未来的格瓦拉”绰号的他,还有“永不反悔、永不背叛”的坚定意志。在经过一系列挫败之后,他义无反顾地越过边境,到达东南亚的越南、缅甸、柬埔寨,去实现理想。
     但他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的安置地。在亲眼目睹并经历了一系列流血事件后,企图以革命拯救全世界的理想主义青年迷失了,并因此想投入空门,因为“我不如狼!我真的不如狼!狼的本性没丢,我的本性却早已迷失了”!
     如果米调仅止于此,那他与那个年代里成千上万个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就没有区别了。但理想破碎后的他,不仅没有回到现实,反而在温玛长老的指点下,变成了索罗卡拉——一个有着更崇高理想的米调。这个米调,企图找到上天慈怀里诞生的“根源之地”凶巴古国,找到人的“根性”,以拯救迷乱的人性。
     索罗卡拉是温玛长老赐给米调的一个法号,是凶巴古国流传下来的名词之一,本意为“祭牲”,引申意则很多:神明、根性、见证、祈愿。这个名字几乎寓意了米调的一生。他见证了一切疯狂与苦难、人性的残忍、理想的破灭、自然的毁灭;他苦苦寻找连自己也不敢完全确定存在的人的“根性”;最后,他又注定成为人类理想祭坛上无数祭牲中的一个!
     米调不是任何宗教门徒,他说不清楚自己的信仰是什么,但他知道自己有信仰,或者说至少是需要信仰的。为了这说不清楚的信仰,寻找到那个只存在于自己的推断、而几乎没有任何考古依据的凶巴古国,他在大漠戈壁中寻找了将近30年。学梵语、做苦工、卖艺,日复一日地穿行在沙漠中。这样的追寻与他和冰虹的爱情又何其相似:他们互相寻找了30年,最后却只能隔着一道既真实又虚幻的沟壑远远相望,相约在死亡之地罗布泊。
     这无疑是一个现代神话,同时也注定米调,或是说索罗卡拉,只能成为一个西西弗斯式的荒谬英雄。不仅因为他的激情和所经受的磨难,也不仅因为他面对的被文明所造就的绝境:地下水消失、原子病肆虐、精神麻木、信仰丢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在致力于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而对于自己的行为,他又有着清醒而痛苦的认识。他知道自己无法找到人性的“根”,但他仍无休止地寻找着。同时,也正是这种追寻,将他与同样吃着咸菜干馍、穿着日本化肥袋剪裁的邋遢工装的流散民工区别开来,使他这个有着和大漠居民一样相貌和衣着的人,成为一个人人皆知、敬重的大漠英雄。透过文字,我们几乎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长天,黄沙,斜阳。黑瘦的索罗卡拉骑在骆驼上,顶风而行,孤独而骄傲。
     “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米调应该也是幸福的。他在沙漠中的每一个脚印,都足以使他超越生活的无意义,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也正是在旁人无法理解的追寻中,他体悟到了凶巴古国的时间标尺,在与荒谬对抗的痛苦中获得了再生。这种再生,或许便是他所一直寻找的人性的“根”,是人性光辉的理想所在:对生活说“是”,对未来说“不”!
     “于浩热狂歌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鲁迅所写的墓碣文,或许正适合铭刻在米调,同时也是索罗卡拉的墓碑上。
     《米调》,苏炜著,花城出版社,2007年6月版
    

    原载:《文学报》2007-11-22
    
    原载:《文学报》2007-11-2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