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诗化小说,魂系潮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从维熙 参加讨论

    不久前,作家林继宗大胆地实施了他的创作计划——创作以潮人为题材的4部系列长篇小说。他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放弃稳妥的传统写法,将诗歌因子尤其是散文因子糅合进系列长篇小说之中,形成如今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诗化散文式系列长篇小说”。在陆续出版的4部“诗化散文式系列长篇小说”中,他并不刻意追求人物与故事的完整性,而是更希望作品在向读者展示人物与故事时,能够呈现更多的诗歌与散文的语言,隐含更多的诗歌与散文的意境,抒发更多的诗歌与散文的情韵。
    作家这种大胆的尝试,应予以鼓励,并希望他获得成功,作品获得读者的喜爱。
    林继宗热爱生他养他的故土,热爱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的汕头,汕头是他最熟悉的城市。他的文学之魂就附着在汕头的净土之上。
    林继宗热爱生他养他的潮人,热爱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的潮人社会,潮人社会是他最熟悉的社会,他的文学之魂怎能离开潮人社会呢?潮人,一生一世的恩人;潮人,一生一世的亲人;潮人,一生一世的情结;潮人,一生一世的文缘!
    几十年来,林继宗写诗,写散文,写小说,从不曾辍笔。多少年了,面对“潮人”这一重大题材,作者总想写厚重一些的作品,首选当然是长篇小说,最好是系列长篇小说。林继宗4部诗化散文式系列长篇小说总定名为“魂系潮人”,一方面是沿袭了作家的“魂系”文学作品系列,另一方面自然就是要好好写一写“潮人”这一重大主题了。
    作家活在他的作品之中,而作品又活在读者心中。只有读者,只有在时间隧道上前行的读者,才握有评判作家的标尺。林继宗只想写属于他自己心中的作品,并且以对读者负责的强烈责任心,像跳高那样,不断超越自己,努力写好每一部作品。出版之后,虚怀若谷地交由读者们去披阅,去评审,这就很难得了。
    我喜欢潮州汕头,在我的认知里,潮汕人有一种迎难而上的进击精神。这种精神既展示在前人远渡重洋的“红头船”上,更标写在当代潮汕人在家乡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文革博物馆”。昔日潮汕人,乘“红头船”出海,挣脱了封建经济的窒息,去苦苦寻觅资本经济的积累,是个了不起的创举;今天潮汕的民间人士,以博物馆的形式,反思“文革”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又演绎了一曲令人肃然起敬的开拓者之歌。基于上述的两个原因,我一直关注潮汕的人文行为的嬗变——汕头市作家林继宗的作品,正是我关注的对象,于是自然而然地纳入了我的视野。
    记得,几年前我做客汕头大学顺访沿海港湾时,是林继宗陪同我去参观的。存留在我记忆中的林继宗,是个话语不多的人;但凭着我的第六感觉,他是个文学圈里的“拼命三郎”。之所以产生了如是的心理感应,可以借用一句古话来加以阐述:待以喷发的火山,其形象都是沉默无声的。回京之后,偶然从友人周坤处,读到了他写的一些作品,他的肖像与文字,立刻在我面前磨合而一,因而在他的文学专著即将出版之际,我愿意写此短文以示祝贺。
    序文该从哪儿落笔呢?在他已出炉的几百万字的作品中,给我留下突出印象的是他的小说和散文。像他个人形象的朴素无华一样,他的小说和散文并不追求文字的华美,而是把抒发真情置于行文之首。其中,最牵动我心绪的一篇文章,是他回眸母亲一生、题为《梦中慈母泪》的文章,可以说那是力透纸背的文字。沿着他笔锋耕耘的图像读下去,林继宗的苦难的童年和他那含辛茹苦的母亲的精神肖像,便跃然于纸上,渐渐地浸润了我的心田。掩卷深思,我何以会对林继宗这些文字,产生阅读的感情合鸣,想来想去得到了一个结论:他笔下的那位母亲,不仅仅是中国妇女中的个体,而且是中华民族受苦母亲中的一个典型。之所以如此评说,因为过去的年代,中国有许许多多含辛茹苦的母亲。他笔下的母亲在十分艰难困顿的生存环境中,不仅拉扯着她的几个儿女,还把邻里间的孩子揽于自己的怀抱。在这种悲悯人生凄楚的笔墨中展现出来的人性的美丽光环,立刻让我联想到了我的母亲。在我长达20年的“劳改”生活期间,我家中的老母带着孙子艰难度日,身背重负,生活已然难以支撑;但当我的母亲看见外院以看自行车为生的一位街邻,为了生计把一个男娃锁在屋中——那个不安分的娃儿,打碎了窗子玻璃想跳到院子里去玩、而被锋利如刀的玻璃碴割得浑身是血的时候,我母亲毅然把那娃子送进医院,用艰难度日买粮的钱,为这浑身淌血的娃儿交上了医伤的钱。同是生活煎熬下的母亲,其行径何其相似?
    林继宗将其眼中的慈母形象,落墨于稿纸时心态是平和的。没有时尚中的煽情,更没有美化童年时的自己——正好相反,他曾是个让苦难母亲伤心的娃儿,显然他将作品之真置于行文的首位。记得,几年前我做客广东珠海时,有一位年轻的作者,让我在他的本子上写几句话,我题赠了如是的两句人文格言:“真、善、美中真为首,假、大、空中假为冠。”失真的文字再好,也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而非真实人生的原本。林继宗作品的特点,就在于在平实中求真。能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的,因为时令中的文化太多了“煎、炒、烹、炸”的因子,也许只有静坐于写字台前的作家,才能恪守此人文信条。当然,林继宗的散文中,也不是篇篇上乘,其中也有一些篇章,还存在艺术含量有待开发、文字使用有待升华之处;但字里行间烘托出来的林继宗,是个文学上有着潜能的作家。
    探其成因,这可能与林继宗的生活经历有关。他是个蹚过苦水河的人,这是他独具的精神财富。记得,写下传世之作《金蔷薇》的俄罗斯著名文体学家巴乌斯托夫斯基,曾经说过两句解读作家的名言:童年生活将是文学的影子,相伴作家一生。林继宗的作品,验证了这位文体学家的精确论断。这位影响了许多俄罗斯作家的文学先躯,还有另外的两句名言传世:只有以童真眼睛看生活的人,才能成为大作家。我理解此话的含意,绝不是否定人的成熟对文学的创作的意义;其弦外之音意在提示作家,要抵制无处不在的人间世俗对文学的浸泡和腐蚀,永远保持住那份无价的无邪的真诚。
    人生一世,难免既要过蒸烤如煮的“火焰山”,也可能遭遇感情上的“秦淮河”;弱者难免变形解体,只有强者才能一路高歌。值此继宗4部诗化散文式系列长篇小说“魂系潮人”出版之际,将文体学家的箴言,连同我个人的愚见,一块电邮给继宗,且当书之序文用之。
    原载:《文艺报》2011年03月21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3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