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王蒙的另一个舌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李峥嵘 参加讨论

    “新疆人说讲维族话的才是真的王蒙。”这句玩笑话是上周王蒙在中国作协举办的《你好,新疆》研讨会上转述的。“当然讲汉族话的也是真的王蒙。”在学习兄弟民族语言方面,王蒙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我们不仅会获得一种语言,多一个舌头,还会获得一双眼睛和两只耳朵,会得到一个新的心灵,会更多地关心他们、会时常怀念他们,从而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个新的世界。”
    从1963年到1979年,王蒙在新疆生活十六载(六年在伊犁巴彦岱乡劳动,两年在乌拉泊五七干校,八年在自治区文联从事编辑翻译等打杂的工作),二十九岁进疆,直到四十五岁才回到北京。这段时期在政治上正是他的灰暗期,他不能参加任何正常的社会活动,只允许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来“改造思想”。然而,王蒙在维吾尔人中找到了安慰,从维吾尔人民的生活理念中汲取了精神的营养,磨练了意志和生存能力。王蒙说:“我永远感谢新疆,我永远想念新疆。是她在最困难的时候给我以快乐和安慰,在最匮乏的时候给我以丰富和享受,在最软弱的时候给我以粗犷和坚强,在最迷茫的时候给我以永远的乐观和力量。”
    王蒙把这个时期称为“求学的良机、深思的良机、总结经验教训的良机,是严格地清醒地审视自己反省自身解剖自身的良机,是补充自己、壮大自身、使自身成长、使自身更新的良机,是学大知识、获大本领、得大彻大悟的最好契机”。王蒙与新疆的少数民族同室而眠,同桌而餐,有酒同喝,有诗同吟,说维吾尔语,看维吾尔书,唱维吾尔歌曲。包括那时的背诵语录、天天学,他都是参加维吾尔文一组。王蒙朗诵维吾尔语《纪念白求恩》,甚至使一位房东大嫂误以为是广播电台的标准广播。
    自1979年至今,王蒙的工作岗位与住家离开新疆已经过去了三十年,这期间,他重访新疆九次,重访巴彦岱六次,不放过任何机会“显摆”自己会说维语。在担任文化部长期间,他在一次联合举办的活动中主动要求给时任民委主任的司马义·艾买提同志充当维吾尔语翻译。在北京街头,即使碰到一位卖馕或烤肉串的新疆老乡,王蒙也要与他们搭讪一番。他还经常到北京的新疆餐厅用饭。
    “金婚”活动也是在新疆饭店举行的。2009年在乌孜别克族老友满素尔·艾山家中,一批原来一起抡过砍土镘、吃过奶茶也喝过伊力特的老农与他热烈拥抱,抱头痛哭——维吾尔人的习惯是见到许久未见的亲人时,互相抱头痛哭,以悼念在分离的日子辞世的亲属,也算是抒发长久分离所带来的思念之苦,并感激上苍对自己与对方的护佑。
    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次推出的《你好,新疆》为王蒙新疆题材的作品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这些作品朴实幽默,有很强的纪实性,王蒙回顾了新疆生活经历,深情地表达了对新疆风土人情的热爱以及对新疆少数民族的尊重之情。
    在新书研讨会上王蒙说:“我怀念我在新疆的时候和各族人民的相处,是我生命里非常美丽的一部分。我们跟新疆,跟各个民族之间,我们需要在经济上支援,还需要爱,需要理解,需要有精神上的团结,需要有精神上的混凝土。”“我既没有给维吾尔人争到多少投资,我也没能够解决几个实际的问题。新疆人说讲维族话的才是真的王蒙,说我是新疆人的儿子,就是他感情上觉得和你近一点。那些在新疆的老汉族,他们和维吾尔,和哈萨克,都亲如一家,都是兄弟姊妹。所以我想出这么一本书,尽这么一点微薄之力,表明汉族人是可以和维族人打成一片,可以和哈萨克人打成一片。”
    王蒙激动地说:“新疆留给我的有艰难、有曲折、有沉重,同时也有青春、有友谊、有新鲜的知识与多彩的生活经验,尤其是从不同民族的文化与风习中获得的灵感与启示。世界是多么广大!祖国是多么辉煌!文化是多么多彩!人心应该有多么包容!在新疆的记忆令我激动,令我回忆起人生最最珍贵的一切,超过个人遭际的是真情,是善良,是质朴,也是共同的命运与共同的心田。我永远感念祖祖辈辈生活在伟大祖国西陲的各族友人,是的,谁也离不开谁。”
    原载:北京晚报2011年03月29日
    
    原载:北京晚报2011年03月2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