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南洋佛国的华文文学剪影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计红芳 参加讨论

    泰华文学是以汉语为创作语言的文学,泰国华人作家们把中国作为祖籍国,他们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有些中国学者把泰华文学当作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但泰华作家对此却普遍持有异议,认为这样做会使泰华文学失去文学个性。泰华作家协会前主席司马攻先生认为:“泰华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继承和重建,它的继承是立足于泰国的继承,并在现实基础上的重建。泰华文学要在泰国的土地上植根,就必须承认现实。承认泰华文学是泰国文学的一部分。”毋庸置疑,泰华文学是华人在泰国社会生活和思想的记录,是泰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实际上,虽然在泰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可是熟练并精通者较少,用汉语进行创作的就更少了。近年来泰国政府鼓励民众学习汉语,但要使汉语在泰国得到相当程度的普及仍然需要较长时间。因此,作为以汉语为语言载体的泰华文学要获得泰国全民的认可,要真正成为泰国文学的组成部分需待以时日。
    泰华作家以汉语为写作语言,汉语不仅成为他们进行写作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汉语写作本身已经代表了作者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这表现在泰华作家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泰华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区域文化的联系。泰华作家身处异域他乡,他们与祖籍国有深厚的情感联系,但这种情感联系往往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对自己所在家乡亲人和风物人情的情感依恋,在很多泰华作家的情感深处,往往承载着其祖籍地特有的区域文化传统。在泰国,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就是潮州文化。泰华作家身处于这种氛围中,自然受到其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和风俗习惯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些区域文化因素带到文学创作中,成为泰华文坛一处奇异的风景。
    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泰国本土公民有百分之九十五左右信仰佛教,其国民的宗教情感非常浓厚。目前全泰国共有寺庙一万七千余座,佛寺遍及各地各区,在闹市区见到金碧辉煌的佛寺也是常事。佛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去庙宇里进香许愿、依例布施是泰国人的重要生活内容。身处平和安详的佛教文明的现实社会氛围中,泰华作家必然会受到影响,他们不仅对佛笃信无疑,在文化心理上也深受其影响,在处理作品主题和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矛盾冲突时,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佛教的情感意识,常常用宗教的感化来化解矛盾、平衡心理、劝恶从善。比如有首诗这样写道:“在半闭半开的佛眼前/我一无所求//从心灵的书架上/掏出珍藏的佛经/——念诵再念诵//我也是一尊佛。”诗作体现了佛即是我,我即是佛,超脱虚静,宁静平和的佛国文化氛围。
    泰国的华文报纸是泰华新文学诞生的基础和土壤。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依附于泰国华文报纸副刊产生的泰华新文学的发展经过几起几落,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喜获丰收。这期间出版的著作,超过泰华文学以前出版著作的总数,尤其以散文和微型小说的成就更为突出。较有影响的散文家有:司马攻、陈博文、老羊、姚宗伟、梦莉、范模士、许静华、姚公桥、洪林等;微型小说代表作家有司马攻、倪长游、马凡、曾心、陈博文、郑若瑟、钟子美、梦凌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给处于发展中的泰华文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憧憬,但是,二十一世纪泰华文学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一批第二代泰华作家远离文坛,剩下的大多是七十岁左右的老作家,而第三代的作家群又尚未真正形成。鉴于这种情况,“泰国留学中国大学校友总会”成立了专门的“留中文艺写作学会”,组织文学活动,鼓励文学创作。他们每年举办文学讲座会和新书发布会,先后出版了《留中岁月》《湄南情怀》《窗内窗外》《平台试步》《湄南漫步》《河边风景》《椰林放歌》等七本文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虽然创作水平有待提高,但一个年轻的泰国留学中国的大学生写作群体正在逐步形成。
    2006年7月1日,在台湾诗人林焕彰的推动下,泰国华文文学团体“小诗磨坊”成立。主要成员是泰国的七位诗人:岭南人、曾心、博夫、今石、杨玲、苦觉、蓝焰,再加上林焕彰,象征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共同探索六行之内的小诗新美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们每年出版一本《小诗磨坊》,如今已出版了四本,分别由龙彼德、计红芳、张默、吕进等作序。七位泰华作家笔耕不辍,在商业化程度较高的泰国,坚持写作本身就表明一种姿态:要做文学之舟的护航人。
    然而泰华文学发展前景确实令人堪忧。目前泰国有六家华文报纸:《世界日报》《新中原报》《亚洲日报》《京华中原联合日报》《星暹日报》《中华日报》,且都有文学版面。但由于种种原因,它们刊登的主要是武侠、言情等通俗作品,而且大部分是转载他国作家作品,泰华作家原创性的作品生存空间非常小。泰华文学的主要发表阵地也只有泰华作协的会刊《泰华文学》(季刊)了。
    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相辅相成,文学创作的繁荣需要文学批评的推动,然而泰国本土的文学批评声音很弱,司马攻、曾心、老羊、岭南人等老作家兼职批评,但仍嫌不足与滞后,这将有碍泰华文学的长远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从2007年7月开始,中国华侨大学与泰国华侨崇圣大学联合举办“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班”,至今共办了三届。学员中有近六十位是土生土长的泰国籍,他们中很多人开始关注泰华文学的研究,可以说是一支颇有潜力的本土研究队伍。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18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6月1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