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女性文学宏观研究的理论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任一鸣 参加讨论

    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从七十年代末始,在八十年代时代与文学喧嚣变革的潮流中再度崛起,呈现出“春水”般涌动的赫赫声势与“繁星”般灿烂的熠熠光辉。如今,站在世纪之交的地平线上平静回望,在经历了一段激动和局限之后,女性文学及其批评已从最初那种似是而非的混沌中廓清了出来,从最初在文学领地享有一席之地的权利与意义几被消解的处境中解放了出来。承认并乐于接纳探讨这个命题的作家和批评家越来越多。
    时代毕竟是前进的。女性文学毕竟是发展的。“新时期”女性文学之崛起,不仅显示出女作家令人瞩目的空前创造实绩,使中国女性文学之命题真正具有了“史”的地位和意义,而且,“新时期”女性文学发展本身,直接带动和促进了女性文学研究的起步与兴盛。一批女性批评家以新锐的姿态向批评界宣示——一种具有鲜明群体意识的学术思潮和不容忽视的女性批评文化正在兴起。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角度的选择
    二十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及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时代潮流,赋予了女性文学及其批评以开放的观念和恢宏的气度。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女性文学批评表现为若干不同的选择角度。
    选择角度之一,鉴于女性创作长期以来在文学研究中尚未有独立的地位,女性文学这个命题尚不被文学创作界与文学批评界所接纳与承认,新时期女性文学研究者,最初的任务就是唤起女性文学创作研究中的女性意识,并将女性意识由传统至现代的嬗变,贯穿整个研究过程。中国文化在其发展历程之中形成的传统女性意识及其对女性的传统意识,作为过往女性文学及整体文学中之“集体无意识”,被一步步引领着女性文学现代衍进的女性现代意识所解释、所诊断、所批判、所代替。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日益注入了对男权中心文化的批判精神。这不仅是一种深刻的文学及社会学意义上的女性本体价值观念的觉醒及确立过程,而且还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观念及社会观念的变革过程。正是有了这种女性文学本体论的觉醒和社会对女性价值观及认识论的变革,使得女性文学的意义及价值获得了独立存在的权利与地位。可以说,女性文学从未像今天这样被视为一个有价值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女性文学批评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被视为一个有价值的新兴的研究学科。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对性别自觉的启蒙与观念转变的推动,已完全超出了女性文学自身的价值意义,对整个中国妇女的精神解放及社会女性观的文明与进步均具有不可小视的深远意义。
    选择角度之二,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角度的选择还表现为:或对女性文学空前崛起的内外因素作综合性考察;或对女性文学的共性特质和女性创作的群体风貌做审慎的梳理和思辩;或对女性文学所拥有的深邃开阔的“两个世界”作宏观描述;或对有影响的女作家的作品及创作主体、创作个性等多方面作追综式的述评和解读;或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进行开拓性的建构尝试。
    选择角度之三,即是致力于女性文学宏观发展轨迹的研究及其规律的探索。
    女性文学崛起之后,如何在复杂纷纭的女性文学诸现象中寻出其内在的有机联系和发展规律,如何把“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研究,放置于中国女性文学宏观衍进的流程中,对其作新的解读,如何在与“五四”女性文学的比较研究中,描述“新时期”女性文学对前者既承继又拓展的现代衍进轨迹;如何在对九十年代兴起的女性主义文学与八十年代女性文学的比较中,描述“新时期”文学对自身的发展与超越;如何不仅勾勒出中国“新时期”文学命题潮头的现代衍进,而且从更为宏观的视野,从纵横两方面,较为深广地俯瞰包括历史上各阶段的女性文学,包括台湾、香港女性文学在内的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的整体面貌,从而为消除至今仍然横亘于中国女性文学及其历史地位之间的巨大沟壑尽绵薄之力——这便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研究角度的一种重要选择。
    凡此说明,女性文学批评己颇具规模。
    女性文学·传统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文学
    经过近二十年的讨论、争鸣,我们有必要对女性文学研究中所运用的若干概念内涵作一粗略界定。
    (一)何为女性文学?
    一个时期以来,对女性文学的界说有两种:一种是特指女作家反映女性生活的作品,称之为狭义的女性文学;一种是泛指女作家的一切作品,称之为广义的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应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而不是封闭的、静止的系统。女性文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指女作家创作的所有文学;它应该是女性作家或以强化的女性意识,或以淡化的女性意识,或以女性无意识潜意识表现的,包括女性生活在内的和超乎女性的全人类生活的一切精神和意义的文学。
    评论界普遍认同对女性文学“两个世界”的提法。但对“两个世界”的阐释却有所差异。
    若将女性文学的“两个世界”划分为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女性世界与外在世界,是科学的;若将“两个世界”划分为“大世界”和“小世界”,甚至“大题材”和“小题材”,则是不科学的。这里尤其需要澄清一种似乎较为普遍的偏见,既女性文学对女性命运之关注,对女性解放道路之求索,被认为是一种狭隘的题材,是囿于女性狭窄的天地。无论如何,对占人类人口二分之一的女性命运的关注,决不能视为“小”题材、“小”世界,这提法本身即是性别歧视在女性文学批评中的反映。
    同样,若将女性文学仅视之为表现女性生活、女性命运,反映女性问题、女性解放的文学,也是失之于偏颇的。女性命运、女性解放从来不是一个可以疏离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外的孤立的命题。对女性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来说,随着女性文学的现代衍进,女性解放的需要已不再是一种题材的限制,而变为女作家艺术地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情感和思维眼光,从中升华出的必然是既有女性的、又有人类普遍共同的精神内涵。而倘若真有所谓纯粹表现女性生活命题的文学,我们只能将它称之为女性的文学,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这也是“新时期”前期许多女作家反对将自己的作品纳入女性文学范畴的原由。
    (二)何为传统女性文学?
    传统女性文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五四”女性文学,中国古代女性文学是“传统”的;相对于“新时期”女性文学,“五四”女性文学是“传统”的;相对于“新时期”稍后的女性文学,“新时期”前期的女性文学是“传统”的。
    追溯女性文学的发端和发展,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还不能说具有了独立意义的女性文学。因为从宏观的角度审视,具有独立意义的女性文学,应是以女作家主体精神的萌发和女性群体意识的觉醒为前提的。因此,可以认为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立意义的女性文学时代当从狂飙突起的“五四”时代开始。“五四”女性文学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次崛起。
    鉴于中国具有独立意义的女性文学始于“五四”时代,故此,可以“五四”女性文学作为参照,确定传统女性文学的大致内涵。
    我们称谓的“新时期”女性文学,至少在1985年以前,与“五四”女性文学大胆肯定爱的权利、爱的要求,率真地表述知识女性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人格独立的基本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即使有所不同,诸如追寻自我价值的女性文学,表现的虽是“新时期”出现的知识女性两难选择的新问题,但其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求索和理性批判精神、人道主义精神,还是“五四”女性文学精神的继承和延展;其形式技巧虽呈开放态势,但由于文学观念传统,基本上仍沿用对具体生活场景精心描绘的艺术手法,其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和阴柔之美的总体美学风貌,也是“五四”女性文学的延续和发展。因此,传统女性文学基本上是指在文学观念、人生态度和审美倾向等方面继承延续和发展了“五·四”女性文学特色的女性文学。
    (三)何为女性主义文学?
    其实,对于部分文学批评家们来说,并不怎么乐意把女性作为一个问题不断被提出来,也不认为在自己的社会角色面前特别冠以“女”字是什么殊荣。问题是,女性必须面对几千年“历史的盲点”,必须面对几千年女性没有自己的“话语”和不拥有“话语”权这样一个历史事实。通常,问题总是由处于不平等中弱势的一方提出的。无“话语”权的历史事实及要争得平等“话语”权的历史必然性,使一些率先觉醒的女性主义批评家们努力致力于女性文化建构的尝试。
    当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呈现出的总体倾向是,对传统至今的批评方法和价值观念进行怀疑。这种怀疑不仅表现为一种修正的态度,而且表现为一种解构的策略:批判以男性为主体的文化;倡导积极参与反对性别歧视的斗争,要求重新评价文学史,尝试重铸传统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因为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原有的文学史乃至文化史,是一套父权话语的体现。还要继续探讨文学中的性别意识;重新剖析男性中心社会里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发掘被埋没和受冷落的女作家作品;倡导一种具有女性自觉性的阅读……。总之,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是要尝试一种女性文化的建构。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本身就是一种批评文化。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以解构男性中心秩序为旨要,揭示几千年历史中女性无“话语”状态的女性文学,即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传统女性意识·现代女性意识
    由于当代中国女作家的实力足以在精神上智力上代表中国女性的觉醒程度和现代地位,中国女性文学便负载着对女性意识不断深入地把握过程;负载着对女性解放道路求索的重任;负载着对整个世界的认识、思考和参与,以及对人类普遍生存意义及精神家园的探索与追寻。因此,从时代前进、女性觉醒的角度考察,中国女性文学最富有历史意义的变化,是女性文学命题潮头的现代衍进。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以女性文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热情深邃而富有现代意识的思考,面对女性自身的解放,面对“人”的解放,面对整个外部世界的探寻,并逐步深化衍进为一种对无限和永恒的追求。而贯穿、负载、引领女性文学命题潮头现代性衍进的,则是女性意识的现代嬗变。
    (一)何为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应该是女作家的主体意识之一。首先体现为女作家明确的性别自认,即女性的自觉。在这个大前提下,女作家以其特有的经验关注女性生活、女性生存处境、女性命运;以其特有的目光关照社会、过滤人生,从而对人生社会,尤其是女性生活有更多地发现,更深的理解。
    在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们的女性意识,性别自认状况不甚一致,大致存在两种女性观。一种以陈衡哲、冰心为代表,她们看重和钟爱女性的性格特征,认为女性应该将“为人”与“为女”统一协调起来。倘若忽视女性特征,会带来畸形的、残缺的人生。冰心在著名的《关于女人》中就专门颂扬女性美质、视女性为真善美的象征。另一种女性观,则以丁玲、冯铿为代表。她们富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认为女作家应该引导广大妇女由女性小我迈向社会大我,走向社会、走向大众,因此不大强调女性感情生活,女性气息。这种女性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被演化为“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于是,几乎所有的女作家,都设法将女性特征掩盖起来,将“女”字消融于“人”字,或消融于时代、社会、阶级意识之中。以致取消性别界限,不甘于“女”字,不屑于“女”字的观念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一直延续到“新时期”女性文学之初。张抗抗直言反对将自己称为女作家即是最为典型的例证。
    但是,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女作家们同大家一起呼唤人情、人性、人道主义的思潮。压抑而沉睡多时的女性意识被唤醒了。从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到舒婷、林子的爱情诗,从张辛欣的《我在哪儿错过了你?》到雪珂的《女人的力量》等等,女作家们自觉地强化女性天性和气质,正是“女人的自觉”不断生长的表现。这样的性别自认,使很多女作家再也不羞于、不屑于女作家称谓。尤其一大批年轻女作家,她们对自己的性别自视甚高,纷纷表示不管整个社会“不让女人意识到自己是女人”,但活,要“活出个女性的样子来”(唐亚平语);写,要写出“女性独特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的生命过程”来(铁凝语)。她们的宣言和创作实践都证实了女性意识在“新时期”的复苏与觉醒,生长与发展。
    无论承认与否,女性意识之于女性作家,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看重女性特征的丁玲和反对女作家称谓的张抗抗却创造出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品就是明证。
    女性意识不是固定的、静止的系统。每一个历史时代的作品所体现的女性意识总要受该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生活诸方面的影响与制约。当代的“新时期”,这是中华民族又一次伟大的历史阵痛时期。一切旧的都己动摇但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一切新的都己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还没有完全成长壮大。在这个时期,有着各种思想意识的大交锋,各种文化的大碰撞。中国的女性如今正生活在这样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精神生活日益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异常活跃的各种社会思潮的兴起、思想解放运动的推进,不断充实并改变着女性意识的内涵。一些女作家还承继着传统的女性意识,相当数量有影响的女作家则在其作品中体现出传统女性意识的淡化,并推进着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张扬。
    (二)何为传统女性意识?何为现代女性意识?
    科学研究证明,传统女性意识的形成和人类自身的生产及由此而来的女性的历史境遇相关。有史以来,女性就承担了包括抚养子女的全部劳动在内的“自身生产”的重任,而日后女性传统地位失势的“世界性失败”,则又从两方面影响女性心理的形成:一方面,父权制和私有财产的产生,使女性的自然属性成为被奴役的对象,女性日益沦为生育的工具和家庭的奴隶,生活视野明显受抑,这一过程在女性心理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方面,因被社会化活动完全排斥而导致的能力得不到施展,精神无所依托的苦闷和压抑,也是女性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家庭生活和感情生活中全力“抛出”与“实现”自己,从而又深化构筑了女性的心理结构。而女性生活的这一历史过程经过无数次重复深深积淀于女性的精神气质和深层心理中,形成她们的集体无意识——承认这个世界属于男性,认为牺牲自己,奉献自己以成全男子的事业是女性的天职。社会也公认她们不如男子,须依靠男子。她们被囿限于家庭之内,缺乏支配物资的技术训练因而难以立业。所以她们只能从一个附属地位走向另一个附属地位,成为男子的财富、性伴、内助和传嗣者的合一象征。依赖性、依附心理就是“集体无意识”的具体表现——这就是传统女性意识,也是社会、男性对女性的传统意识。女性作家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地安于女性的这种附属地位,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不思变革,自觉不自觉地认同第二性地位,便是传统女性意识在女性文学中的体现。
    现代女牲意识是女作家在创作中,在对保守的、封闭的、愚昧的传统女性意识的揭示否定中,体现出对变革意识、开放意识、开拓意识、宽容意识的自觉追求。
    就其对整个世界的观照而言,这种女性现代意识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以女性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其二是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富予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体验和把握。
    回顾与展望
    中国女性文学现代衍进的历史,就是女性意识由传统至现代嬗变的历史;就是女性文学中的女性现代意识由觉醒、发展、弘扬直至成熟的历史;是作为女性现代意识表现形式的女性哲学意识、女性自审意识、女性文化建构意识觉醒的历史。女性现代意识引领着中国女性文学的现代衍进历程;中国女性文学则忠诚记录了女性意识由传统至现代的种种嬗变轨迹与复杂构成。从整体上展示出中国女性文学现代衍进的艰难历程。
    非常值得注视的是,中国女性文学既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又承担着开拓现实的使命,甚至具有了某种超越现实的超前意识。因此,当着整个社会对女性现代意识的认同程度还在缓慢地发展着时,“新时期”女性文学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也因此,当着极富生机活力的女性现代意识引领着女性文学的现代衍进时,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也就必然具有了透视和反映整个民族意识、社会意识现代化进程的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衍进的历史,这一历史过程与女性精神解放的表现,就是困惑与觉醒的辩证运动。在困惑中觉醒,然后又有新的困惑出现;新的困惑中又孕育着新的觉醒。如果说五四女性文学崛起,是中国的“娜拉”们从几千年被男性言说的客体地位第一次解放出来,被置于自我言说的主体地位,那么,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崛起,则是女性对自我、对男性、对社会的认识,由盲目、幼稚、浮浅到自觉、清晰、清醒地深刻演变;是由鲜明的女性美学为主要特征的女性文学到以试图重建女性文化空间为己任的女性主义文学的衍进。
    女性文学这样一步步地追寻着。每一次追寻,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起点便是终点,终点又孕育着新的起点。这或许是永难走出的一种困境,一种轮回,但“走”——永恒的追求,却是女性文学的命运,更是其永不止息的使命。或许她永远也不可能为女性解放指出一条确实可行的大道,不可能代替女性事实上的真正解放。但有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女性文学将一如既往地倾注对女性自身和全人类的长久关怀,将依然执拗地进行永恒的女性之谜和人之奥秘的探索,将不断向女性、向男性,向整个社会提供认识女性、认识世界的范本——这就是女性文学自身的意义,也是女性文学之于女性解放的意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刚刚消失,九十年代亦即将过去。但于那个时代崛起的女性文学,其影响仍然是巨大的。无数女作家女评论家参与并创造了它。它的诸多成果已写进和正在写进各种文学批评的本文,也将会载入文学史史册。当然,由于审美的切近,各种各样的判断仍需要时间的过滤和历史的筛选,对它诸多成就和教训的总结反省并没有成为过去。
    二十世纪即将过去,对于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求证还在继续。而对二十一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预测与展望,目前还近似虚妄。笔者相信,有志于中国女性文学史研究的学者们将继续探索、继续耕耘。它至少能表达我们对中国女性文学的锺爱、关心和期待。
    作者简介
    ·任一鸣 1945年生。新疆昌吉师范专科学校教授,中文系主任。著有《女性文学与美学》、《中国女性文学的现代衍进》等。
    原载:《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秋之卷(总第25期)
    
    原载:《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秋之卷(总第2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