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说的“不只是”,包括“可以是”的意思。也就是说,文艺(一称“文化艺术”,一称“文学艺术”)可以是社会的装饰品(包括点缀品、包装品),正如同缺乏装饰、缺乏点缀或缺乏包装的建筑物,毕竟是粗糙的,是俗陋的。 但是如果文艺变成了装饰品、点缀品后,失去了实际功能,尤其是这样的装饰品、点缀品太超量,太过剩,也只能说明社会的日趋浮躁化,致使多余而无用之物的泛滥。这样的东西积得多了,又绝不会是静止的,它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价值”又注定要使其中的良性因素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恶性因素。 我看文艺的头一个危机,就是各式装饰品、点缀品、包装品的比重太大,超过了各种具有真切功能的实体。比如很多文化机构往往为搞活动而搞活动,为开会而开会,为写“业绩报告”而写“业绩报告”。说到作家、诗人、艺人本身,也有个装饰过头的问题。他们借用的装饰之物也很多,有的借用或古或洋的作秀式学问,有的借用或实或虚的作假式笔墨,有的借用或俗或怪的作态式耍闹。上述的人,有时已经将哗众效应视为第一价值,将各式亢奋剂当成主要的药物或精神食品。不少的文人、艺人已经将写作、演出只当成才艺表演场或名利竞争场。而对精神的首要主旨即对德育功能的强化,则越来越淡然处之了。诚然,任何健全的社会机件都不拒绝装饰品、点缀品、包装品的使用。但是那些东西若是喧宾夺主,若是四下充斥,致使文艺本身的精神硬件松散化或是疲弱化,终归不是值得大夸大赞的。 当前作为装饰品的文艺,就性质上说有三种:有益的、无害的、有害的。因此我们的态度也应当是:尊重有益的,允许无害的,反对有害的。 什么是有益的装饰品?主要指:无论是文艺团体、文艺机构,还是文人、艺人本身,虽然没有经邦济世、治国理政的大能量,很多时候只是社会的帮闲,但至少仍有基本的精神追求、道义恪守。也就是说,立足于使社会日趋真化、善化、美化,绝不做假恶丑事物的推波助澜者、煽风点火者、播土扬尘者。 什么是无害的装饰品?主要指:虽然某些文艺作品、文艺活动只是为了消闲解闷,增加自己和世人的愉悦感、兴奋感,但所做的事毕竟有文化含量,有文明品位,不低俗、不污浊。总之,即使所追求的快感也属于良性快感,而不是恶性快感。 什么是有害的装饰品?头一条就是惟名惟利,不顾其他。有时,连出的是恶名、捞的是暴利也被视为“价值显示”或“业绩判定”。这就叫有害了。 希望文艺成为社会的圣品、重品、必需品,这当然是一种很不现实的奢望,而且还可能有“假道学”之嫌。但是使装饰品尽量少些,或是使装饰品强化一点于社会有益的基本功能,这样的要求应当说是不过分的。 原载:《文艺报》2011年05月23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5月23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