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对边地生活的精神守望 对回族作家王毅诗歌的一种解读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纳张元 参加讨论

    我在鲁迅文学院作家班的同学,蒙古族作家贺西格图说:诗歌是个人心灵的感应,不能翻译,不能评论,也无法分析。初次听到这话时,我感到过于玄乎。后来结合一些诗人的作品细细琢磨,感到这话并非空穴来风,毫无根据。确有部分诗人醉心于个人情绪的主观抒写,意象模糊,晦涩难懂,让读者猜谜。阅读这样的诗歌,当然是既要有智力,又要有体力,还要有机缘和好运气。日前,读王毅的诗集《故乡在远方》(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却让人很轻松,很享受。就好像他本人跟你坐在大青树下,品着陈年醇香回味绵长的普洱茶,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地闲谈、聊天。不掩饰,不做作,说真话,抒真情。他的诗始终取材于边地的水光山色、人文风物,用敏锐的诗歌触角去感受边地的心跳,去触摸边地泥土的纹理和肌肤。
    王毅的诗有相当一部分是专注于对临沧、耿马、沧源等地的边地自然风光的描绘和赞叹的:《远方的滇西南》《孟定坝》《给南汀河》《故乡在远方》《边陲小镇》《边境的集市》等给我们集中呈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异迷人的边地风情。这里的风从境外那边来,雨也要从国外进口,“当太阳照醒了山野/鲜花怒放时刻/异国的小鸟/便成群结队的过来/旅游观光”。异国边民常到这边旅游,“买这买那/连孟定坝的笑声/也想装上汽车捎带走”。这里四季都年轻的群山,在蓬勃地生长着春天绿色的故事,夕阳西下的小镇上,晚风呼唤着黄昏的奶名,两国的边民在清水河上的桥头依依话别,“当月亮升起在两国的天空时/这边的情歌还要到境外散步”,国境线上完全没有我们想象中剑拔弩张的对立,甚至连怀疑的目光都没有。边民们不分国籍,坦诚相见,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像走亲戚一样在边境线上自由往返,互通有无。完全是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和渲染,淡淡几笔,就勾勒了一幅宁静祥和的边地风光素描,清新雅致,甚至还有一缕淡淡的墨香,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地游弋在诗歌的字里行间,让人回味不尽,心驰神往。《岁月》等诗篇还准确细腻地写出了诗人隐隐的失落感和淡淡的哀愁。18年前暮色苍茫的黄昏,诗人与几个知青常常骑着水牛和慢悠悠的时间,来到一棵大青树下,倾听几位傣家少女纯情地歌唱,“那时候/天上没有下雨/我们的心却湿了”。 18年后,同样是在蟋蟀吟唱的晚上,诗人看到一群一群的傣家少年,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地越过那棵熟悉的大青树,到城里的舞厅去在姑娘的身边摇摆情绪,“这时候/不管天上是否下雨/我们的心都是一片明净”。一些珍贵的东西随着岁月流逝而无情地老去,被时间尘封,再也找寻不回来,只在记忆中留下远去的背影和模糊的足迹,令人惆怅满怀,空自嗟叹。这些充满灵性的边地山水,自然风物,都是从诗人的心里一点一点长出来的,字字含情,句句有泪,写满诗人浓浓的情意。
    抓拍边地人劳动的身姿和日常生活的剪影,是王毅诗歌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卖兰花的佤族少女》《挖路的年轻人》《山村邮递员》《猎手》《乡村女教师》等歌颂劳动和在劳动中陶冶出来的高尚情操。《割胶少女素描》中高考落榜的傣家少女没有沉沦,而是在橡胶林中找到了希望和快乐,缕缕晨雾织就青春的梦幻,滴滴胶乳融入激情的希冀,每天清晨她都用山歌小调把黎明唤醒。在这里劳动被诗意化了,劳动的艰辛和汗水被诗人故意虚化和隐去,突出了劳动时洋溢在心中的喜悦和希望,呈现出画面美和穿梭的动感。歌颂劳动,歌颂热爱劳动的人,劳动者的身姿定格成为美丽的剪影。边地的人生像诗一样绚丽,事业像诗一样辉煌,爱情像诗一样美好。
    王毅的这些具有鲜明的边地色彩,洋溢着泥土气息的诗歌,是诗人以平视的角度切入生活,将自己的目光视阈锁定在朴素自然的边地风光、朴实无华的边民和普通的劳动场面。这样的视觉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概括力,是因为它已经不同于散文的视觉,有了诗的感觉。以普通人的情感忧欢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诗人调动了大量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与诗中的描写对象融为一体,边地生活经验与诗歌内容之间相互支撑,相互印证。诗人善于在生活中发掘诗情,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使读者有一种新颖的感受。生活的感受转化为诗思,将情感的体验经验化,边地物象的意念化,移情于物。诗歌的呈现过程,既是在激活遥远的记忆,又是在还原生活本身。情感的经验认同,平视的眼光避免了情感隔阂,也不需要表达的符号转换。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截了当,直指事物的本质和情感的核心。平实的语言并不平淡,相反,与素雅的边地风光和朴素的边地生活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一些独特的诗歌意象则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张力,显得蕴藉含蓄而又灵动异常。“在古驿道上长大的神话”、“山民挑出去的叹息”、 “田野发黄的风景”、 “身背时光的人”等等,形象化的语言有声音,有色彩,给读者以具体可感的画面。这些有自己个性的新鲜语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原载: 云南日报 2011年05月27日
    
    原载:云南日报2011年05月2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