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一面折射社会和人生的镜子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贾宏图 参加讨论

    朋友送我一本书,是未曾谋面的温明远先生的新作《三家孩子一个妈》。因为这是个以北大荒的一个农场为背景的故事,而主人公有好几位是知青,所以我才有兴趣把这本书读下去。因为想读的书太多了。
    北大荒是片神奇的土地,不仅因为其广袤和深邃,还因为这片土地产生过无数传奇的人生故事,先民们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十万转业官兵的铸剑为犁,百万知青的屯垦戍边,几代农场职工的励精图志、建设中华大粮仓,都有写不尽说不完的故事。其中老知青那代人在这片土地上绽放的青春之花尤为世人关注。为此我曾以纪实文学的方式,讲述过他们苦难又浪漫的生活。
    温先生写的是一部小说,我们不能从其中找到你所认识的张三和李四,但我却在其中寻到了我所敬爱的北大荒人的影子,如耿直刚毅的老场长柳云豹、正直敬业的良种站长夏雨禾、热情单纯的女知青杨莉莎……当然更值得敬重的是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徐宝秀,她本是一个农民的女儿,在城市的高中学习时正赶上了文革,后和自己的同学干部子弟师愈元一起回乡插队,正想和他结婚时,却因政治迫害,爱人自杀,她带着遗腹子,投奔了西满农场。这里便成了她非凡人生的舞台。在纯朴的北大荒人的关爱下,农场职工吴传喜成了她的“代理丈夫”,她又收养了因公牺牲的老场长抱养的孩子,又收养了良种站长和女知青杨莉莎的非婚生女儿吴莎莎。这基本的人物关系成了这个故事的核。在现实的北大荒生活中,出现过收养过被遗弃的得精神病的老知青并养活他四十多年的农场女职工康金环;我也采访过收养过上海女知青遗弃的“孽债”并且把他抚养成人的锦河农场职工老李,因此我相信徐宝秀这个人物的真实性。不过她是更多大爱无疆的北大荒的人的化身。爱并不能改变一切,在利益冲突的市场经济中,在官场的丛林法则面前,爱恨交加和你死我活,成了这部小说的看点。
    我们不能要求,小说像纪实文学那么真实,但我们有理由希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要有现实的根据。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作品中胡编滥造的人物和情节,与现实生活相差十万八千里,让人厌倦得没有兴趣阅读和欣赏。这也许是商业目的对文学的伤害,也许是作者对生活的积累不够,而硬要作文章,就像当地人说的“向寡妇要孩子”。“真实感人”应该是大众对文艺作品的基本要求,不真实,如何感人?当然这种真实是文学的真实。用一句俗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无论文艺理论如何翻新,我还深信,生活是文学之母。贴近生活的真诚创作,也是读者对作家的基本要求。我以为,温明远是位真诚严肃的作者,他以自己丰厚的生活为基础,塑造出徐宝秀等一群他比较熟悉的人物,尽管小说情节设置得出乎意料,但读者还是被人物的曲折命运所牵动,所感动。因为,作家所表现的故事和人物,在现实中能找到他们的影子。徐宝秀的形象代表了北大荒人的无私善良顽强进取精神。他们像北大荒的土地一样纯朴,像北大荒上的野草一样生生不息。虽然我们还不能称他们为时代的英雄,但时代精神却在他们的身上闪光。
    任何好的作品都是一面折射社会的镜子。《三家孩子一个妈》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儿女情长、爱恨情仇,更看到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革的残酷、改革开放初期的萌动和浮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活力和人性的蜕变,尽在西满这片边地上如火如荼地展现。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各种人物纷纷登场,他们的种种表现,或让人感动,或让人愤慨,或让人心疼,或让人浮想联翩。现实生活绝不像早上太阳出来晚上太阳落下那么简单,复杂的人生也不是“好人一生平安”那么遂人所愿。复杂的社会和曲折的人生更扩展了文学的天地,关键是作家要把握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总潮流和人物命运与社会大趋势的关系,让每个人都有一个符合历史逻辑和人生轨迹的结局。我以为这部作品虽然是作者的“处女作”,但大体上,还是符合这样一个基本要求的。
    说到底,小说是语言的艺术。由于生活的丰富积累和对语言的感受及表达能力,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展示了自己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文中的“西满”大抵是指齐齐哈尔那片城乡,我一时还说不清这个区域的语言特色,但文中我们感受了那种语言的简洁明快、朴实幽默,那是泥土似的芳芬,有一种特殊的韵味。
    一位业余作者,一年就能写出这样一部有分量的长篇小说,已经很不容易了。但如果要写出能流传广泛,打动更多读者的精品,那就要付出更多的心力了,我们有理由对作者寄予更大的期望。
    原载: 黑龙江日报 2011年05月25日
    
    原载:黑龙江日报 2011年05月25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