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法学很“骨感”,文学很“丰满”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何家弘 参加讨论

    2010年暑期,我应德国马普国际刑法研究所的邀请来到弗莱堡。坐在从弗莱堡到斯图加特的火车上,我的手中仍然拿着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据说,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35种文字,并且被拍成电影,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坦率地说,小说开头关于主人公汉娜和米夏姐弟恋的详细描述相当冗长,但是随着汉娜怪异行为背后所隐含的秘密的情节展开,我逐渐被故事中的悬念吸引。汉娜曾阴差阳错地成为一名纳粹狱卒,她因拒绝为自己辩解而获刑终身监禁,她在出狱那天清晨自我了断了一生的恩怨。读完全书,我的心灵受到了冲击,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人生悲剧。
    这部小说蕴涵着人性的复杂感和历史的厚重感,也包裹着法律元素和法学知识。作者施林克不仅是我的同行,而且与我有着相同的“业余爱好”——文学创作。施林克年轻时曾在海德堡和柏林学习法律,197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在波恩、法兰克林教法律,其研究领域集中在法哲学和法律史。像德国许多法学教授一样,他还担任过“兼职”法官。目前他已退休,把精力放在文学创作上。
    丰富的法学知识和法律实务经验使他的文学创作具有浓重的法学色彩。《朗读者》涉及犯罪和审判等法律问题,男主人公米夏也是一名法律史教授。施林克在犯罪小说方面也颇有成就,他的小说《快刀斩乱麻》在1989年获得了德国推理小说的“葛劳斯奖”。
    我访德期间,经朋友介绍,曾与施林克先生约好在柏林共进午餐,遗憾的是,我因在弗莱堡有事而取消了午餐。
    文学能否令法学丰满
    施林克在《朗读者》中用法学教授的语言说道:“何为法?它是写在书本上的还是社会中实际实施和遵守的?或者,法是事物正确运行所必须实施和遵守的,无论其是否写在书本上。”
    我的法学研究领域是刑事证据、犯罪侦查和刑事司法制度,我的文学创作领域也是以犯罪为主题的悬疑推理小说。二者其实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例如,我这几年的法学研究课题之一是刑事错案。这些法学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的文学创作。我新近修订的小说《血之罪》就是一部关于刑事错案的小说,或可称为“刑事错案读本”。
    然而,法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确有很大差异。法学和文学都是以语言为依托的。法学的语言是“骨感”的,是人类理性与思维逻辑的直白表述。文学的语言是丰满的,是人类情感与生活经验的全景展示。
    法学的基本功能是规范与教化,它需要棱角分明、线条清晰的语言来昭示行为规则,以维护社会生活的有序、和谐与正义,但有时也会南辕北辙。文学的基本功能是娱乐和陶冶,它需要形象模糊、意境朦胧的语言来推动人们的想象,以净化人们的思想、心绪和灵魂,但有时也会适得其反。法学要有明晰的骨骼,或曰明确的是非,但文学那丰腴的肌肤往往会使读者难辨骨骼。我以为,法学和文学的结合可以使文学多一些“骨感”。那么,文学与法学的结合是否可以使法学变得更加丰满?这是个问题。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2月10日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2月1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