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写书评的乐趣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蔡波 参加讨论

    由于喜欢读书的缘故,读书之余,想不到自己竟写起书评来。掐指一算,这些年几乎每年都有书评发表。除了这个外在的激励因素,一个令写作者不能罢手的内在动机似乎若隐若现地存在着,静思之中把其他种种轻轻拨开,便会有一个东西悄然浮出水面,那就是弥漫于书评写作过程中的乐趣。因此,我写书评,既没有职业上的必需,也没有商业上的追求,更不是一种读书人的义务,仅仅是出于一种爱好,一种难以言说的乐趣。
    过目一扫,近年来所评几乎都是自传或回忆录之类的书籍,偏重历史人物和事件,如亦学亦官的蒋廷黻、一心问学的萧公权、民间寻梦的晏阳初以及陈丕显回忆录中的“文革”、张学良自述中的西安事变。为什么更偏爱自传或回忆录?细细思忖,也许是出自某种一己的偏见吧。在我看来,自己写(说)自己,要比让他人去写(说)更具有历史感和真实感。还有两点可以想到:一种是对那种由来已久的教条程式化语言模式的不信任,另一种则是对当下速生类文化产品泛滥的一种心理恐惧。
    怎样为这类作品写书评呢?对我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我的写作原则是尽量忠于原著,用述者或作者自己的声音讲话,并以此为蓝本或素材写出属于书评人自己的东西。要言之,必须通读原著甚至反复读,尤其在一些关键之处,直至清除途中所有淤泥,打通一切障碍,最终让这条河流毫无阻滞地畅流起来。你能在脑海里看到河水的流动,每一段都从你面前清晰地、明朗地流过,整个河流都在你面前一览无余地流过。这样,你面前呈现的就不是一张点与线构成的普通“河图”。你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把握它、写好它。诚实地读懂它,这是你写作的前提。为了贴近传主或回忆者的生活,尽可能还原当时的情境,我在设立结构性标题的时候,一般都要引用作者的关键用语;在行文中,我也把原著的内容作为主要素材大量引述,免得产生越俎代庖或篡改扭曲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要做到的就是用我自己的语言来书写属于自己的作品。
    但要切记:书评是属于你自己的作品。你得用你自己的语言、构思、结构和逻辑去营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当然,你必须用人家的原著作原料,你在写人家作品的评论,你要把人家书中的精华呈现给读者——这也是你写作的初衷。不过,由他人作品衍生(或孵化)出来的你的作品,应该是一篇独立的作品。其实,写书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你压缩原作的内容,提炼它的精华,用自己的结构、逻辑和语言,再造一个“生命”——一个更容易理解、更便于表达、更具有审美和认知效果的“生命”。
    因此,对我来说,写书评首先是一件冒险的事情,而惟其充满惊险,乐趣也即在其中了。在写作过程中,第一,你必须做到诚实乃至忠诚,你不是围绕一个理念或一组数字去演绎推理,甚至把它无限推演下去,以期达到某种目的。你要在人家设定的场景和情境下展开活动,忠实于彼时彼地所发生和感受的某种具象。在这里,你没有幻想的空间,也不易犯滥用文字和想象的错误。第二,你必须学会“量体裁衣”,寻找适当的词语精确地表现原著的内容和精神,这是对你忠诚度和能力的检验。你可以在其中进行“语言修复”,为以往的扭曲和不实求得某种“救赎”。第三,你必须学会追求规则之下的“圆满”。在忠诚的规则之下,你如何做一个精明娴熟的游戏者为自己赢得游戏,达致某种圆满,这也许是一个写书评人的乐趣所在。你要重新组合原材料(原著的精粹),运用先进的工艺和手段(精准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制造(应该是创造)出最符合原材料性质、既实用又美观的产品(好的书评)。在这个过程中,你既能体会到忠实于规则的庄严崇高之美,寻觅词汇的精到逼真之美,也能感受到重塑生命的智慧和力量之美。
    在我这个初学者看来,写书评是一件风险与乐趣并存的事情,既需要仁者的诚厚,也需要智者的聪明。本人不敏,敢于做一个涉险者,但不知所做衣裙是否合体靓丽,是否在贪图享乐时糟蹋了他人的东西,虚掷了自己的生命。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8月24日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8月2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