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老舍文学创作中的女性观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俊虎 参加讨论

    虽然老舍一再宣称:“我怕写女人”[1],有评论者也认为:“老舍的题材是穷苦大众,不写女人。”[2]事实并非真的如此。据石兴泽粗略统计:老舍的小说写了450个人物,其中女性有110人;戏剧写了370个人物,其中女性有105个。两项加起来,女性形象超过所有形象的四分之一,形成一个庞大的女性形象序列,在老舍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谱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此大规模地塑造215名独具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群落,在中国现代文学大作家中,这样的数量是他人望尘莫及的,所以,把老舍定位为最关注女性的现代作家之一是毫不过分的。
    老舍对自己怕写女人,作过不很细致的说明:“平常日子见着女人也老觉得拘束。”“在我读书的时候,男女还不能同校;在我做事的时候,终日与些中年人在一处,自然要假装出稳重。”老舍出身贫寒,因温饱问题凝结成谦卑的心理,阻滞了他和家庭以外女性的正常交往,“性情与女人(除去我亲爱的母亲,姊,嫂们)不相投”[3],这种与女性隔膜、生疏的状况影响到他后来尤其初登文坛时期的文学创作。例如《赵子曰》这部长篇小说中只有一个女性角色,并且始终没有露面,“再后来的作品中虽然有女角,大概都是我心中想出来的,而加上一些我所看到的女人的举动与姿态;设若有人问我:女子真是这样么?我没法不摇头,假如我不愿撒谎的话。”[1]这并非老舍谦虚,老舍作品中确实存在描写并不成功的一类女性人物形象———新潮女性。
    一、新潮女性
    老舍在塑造这类女性形象时,和茅盾、巴金、曹禺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情形,他不激进,不赶潮流,对新潮妇女有着谨慎、怀疑,甚至拒斥的态度。这种态度明显表现在对时髦摩登妇女漫画式的描写上。只要涉及到新潮女性,老舍都给她们一些时髦的装束,“把头烫的跟窝窝头一样”“鸡窝样的头发”“高跟鞋”“血红嘴唇”“玫瑰色的背心”是他描写时髦女性经常使用的文字,似乎不良女性大都有这样的标志。他笔下的传统女性虽不尽好,但时髦女性却绝对不好!中性女人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也是因为她们受到时髦女性的诱惑,误入歧途。他说他亲眼看到“在汉口最阔绰的饭店与咖啡馆中,摆着一些向她们的丈夫们演着影戏的妇女。”[4]这些女人描眉敷粉,艳装诱人,露臂曝腿,挽着丈夫招摇过市,根本看不到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绝对是披着华丽外衣的行尸走肉。“你的头发烫的那么讲究!你的脸上还擦着胭脂和香粉!你的衣服还非常的华丽!”“你是的的确确未曾关心国事!你若是满腔义愤!你还肯擦胭脂吗?”“以玫瑰色的背心,或披及肩项的卷发,为浪漫的象征,是死与无心肝的象征!”[5]
    老舍在对待女性问题上喜旧厌新的特殊审美心理,使得他在塑造新女性时,产生严重的类型化倾向,这些新潮女性充其量只是徒有其表。像《离婚》中的从事革命的女同志,《善人》中整天鼓吹自由、博爱、平等的汪太太,《四世同堂》中因追求物质生活享受,而丧失生活准则的瑞丰妻子和大赤包母女,老舍以嘲讽的口吻将笔下的这些女性的人格进行分解,她们往往不是形而上的灵的解放,而是行而下的肉的放纵。《四世同堂》里的胖菊,虽自命新潮,追求独立,但当丈夫不能满足其物质享受时,转而嫁给蓝东阳,不为爱情,而被物质享受和“处长太太”的头衔所诱惑。《善人》中的穆女士,最讨厌别人叫她“汪太太”,自称“穆凤贞女士”,在她看来这个称号本身意味着“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她标榜自由、博爱,甚至连仆人的名字都改成“自由”“博爱”,现实生活中她专横自私、颐指气使,肆意践踏别人的尊严和人格,根本不给别人任何自由。《阳光》中的女主人公,以“新女性”自居,中学时代,受西方资产阶级负面文化影响,追求刺激、玩弄爱情游戏,组建家庭后,仍然耐不住寂寞,背着丈夫在外厮混,贪图肉体享受,名为追求浪漫、自由、爱情,实为放荡、淫乱。《离婚》中的邱太太,虽有知识、有文化,但是不会料理家务,不懂得尊敬丈夫,以使唤丈夫为荣,以浪漫为借口不尊老爱幼,并不能给家庭带来幸福,及至家庭有了危机,所谓自由、独立全然不顾,自愿苟且于传统家庭。
    《月牙儿》中女儿受新思潮影响,凭借社会流行的两大新思潮———恋爱神圣和劳工神圣,妄想颠覆母亲“填饱肚子才是最大真理”的生活哲学。虽然这一观念在五四时期许多作家的笔下都是极力肯定和热情讴歌的,但在老舍笔下却作了完全不同的处理,他让作品中的“我”在嘲笑中埋葬了自己个性解放的梦想。老舍对当时流行的西方个性解放思潮表示一定程度的怀疑和批判,同时对整个社会标榜的自由恋爱也持怀疑态度,他说:“我写恋爱,在一动笔时就留着神,设法使这些地方都成为揭露人物性格与民族成见的机会,不准恋爱情节自由地展动。这是我很会办的事,在我的作品中差不多老是把恋爱作为副笔,而把另一些东西摆在正面。这个办法的好处是把我从三角四角恋爱小说中救出来,它的坏处是使我老不敢放胆写这个人生最大的问题———两性间的问题。”[6]
    老舍关于新潮女性形象的塑造,显然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反映出他对女性解放的独特思考。在绝大多数作家为妇女接受新思潮熏陶而欢呼雀跃之际,老舍以如椽巨笔写下了自己的冷静思考,尤其对西方自由、民主能否短时期内在中国扎根结果表示出深深的怀疑,同时对西方文明裹挟下的糟粕有着先验的忧虑,这是老舍关于新潮女性艺术形象塑造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但是,将绝大部分新潮女性漫画化、类型化,人物形象干瘪枯燥,缺乏血肉、流于概念,基本不涉及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严重影响了这部分艺术形象的审美效果,这不能不说是老舍艺术创作中的一大憾事。
    二、传统女性
    与新潮女性相对,老舍在他笔下塑造了大量的传统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始终以家庭和丈夫为中心,善理家务,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个性意识,更无女权意识,在心理上她们都具有浓厚的妻性或母性的特质,她们安分守己,温柔敦厚,忍耐顺从,为了家庭和丈夫宁愿委屈甚至牺牲自己。《四世同堂》中的韵梅堪称这类女性形象的典范。她为人朴实憨厚,尊老爱幼,以家庭为中心,相夫教子,任劳任怨,反对自由恋爱,鄙视那些随便和男人眉来眼去、生活放荡的时髦女性。明知丈夫不十分喜欢自己,自己也因文化水平限制对丈夫的某些想法无法理解,但却必须尽自己最大努力支持丈夫,为他生儿育女,维护他的尊严和决断,期盼得到丈夫及其家人亲友们的认可。“没有别的办法,她只能用‘尽责’去保障她的身份和地位———她须叫公婆承认她是个能干的媳妇,叫亲友承认她是很像样的祁家少奶奶,也叫丈夫无法不承认她的确是个贤内助。”[7]平日里,她虽然温柔娇羞,但是当困难来临,危境逼近之时,她却如母牛护犊、母鸡护雏般勇敢。“为营救丈夫,她不惜牺牲了自己。”“就是丈夫不幸真的死了,她也须尽她所有的一点能力养活儿女,侍奉公婆与祖父。”[7]“她默默地奉献着她的爱,不要求感激,也不多心冷淡,她的爱丈夫的诚心像一颗灯光,只管放亮,而不索要报酬与夸赞。”[8]《正红旗下》的大姐和韵梅一样,终日操劳,虽然婆婆凶悍,公公贪吃,丈夫贪玩,但是不论自己多么忙,多么委屈,多么劳累,仍然要恪守妇道,孝敬公婆,顺从丈夫,贤惠得有些愚昧,忍耐得有些奴性。但读者在作品中不难体会到老舍对大姐身上所具有的传统妇道精神的赞美与青睐。《离婚》中的李太太虽然毛病不少,无事生非,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无知愚昧,目光短浅,但是因为她身上更多地具有传统女性的基本特征,以家庭为重,以丈夫为主,所以得到老舍的谅解和同情,对她的评价显然在有知识但缺少传统妇道的邱太太之上。
    三、凶悍女性
    悍妇型女性也是老舍笔下值得注意的女性形象。与传统女性相反,这些女性凶悍泼辣,不守妇道,辱骂公婆,蛮横粗俗,好吃懒做,浅薄轻浮。《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四世同堂》中的大赤包、《柳屯的》中的柳屯的、《牛天赐传》中的牛太太、《正红旗下》大姐的婆婆以及《猫城记》中的公使夫人等,都是这类妇女形象的代表。对这类不守妇道的女性形象,老舍表示了极大的厌恶,他用漫画般的笔法描绘出她们丑陋的外貌,借以隐喻其内心的丑恶。写虎妞“虎头虎脑”“一对大虎牙”“像个大黑塔”“鼻子纵起些纹缕”“黑脸上起着一层小白的鸡皮疙瘩,像拔去毛的冻鸡”,“黑红,加上半残的粉,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了的猪肝”,“红袄虎牙的走兽”……分明有丑化虎妞的倾向,将之男性化、飞禽化、走兽化,突出虎妞对祥子的侵略和占有。柳屯的,高大粗壮,黄脸,小灯笼似的向外弩着的眼睛,脸上施一斤白粉还不能掩饰她的黑,一双红鞋一尺有余。大赤包,最让读者难以忘怀的是她那老脸上的皱纹以及无论怎么擦粉抹红也掩饰不住的雀斑。大姐婆婆的眼总是瞪着,用二目圆睁表达某种感情;她的两腮多肉,永远阴郁地下垂,像两个装着什么毒气的口袋似的;嗓子和口腔好像一部自制的扩音机。对于这些外表男性化,丑、老、黑的女性,老舍仍以嘲讽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其内心世界的黑暗龌龊,使这类人物明显具有民间“母老虎”“母夜叉”的特征,人物呈现出脸谱化倾向,有时为达到讽刺和幽默的效果,老舍对这类人物的某些描写夸张过火,失之偏颇,消弱了作品的审美效果。
    四、独尊传统女性的原因
    在老舍所塑造的这三类女性人物形象中,为何仅对传统女性情有独钟,尽心赞美讴歌,而对另外两类人物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嗤之以鼻,并不惜笔墨对之丑化,表达自己的怀疑和厌恶? 众所周知,老舍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旗人家庭。幼年失怙,全家靠母亲和姐姐们支撑,这种家庭氛围自然熏陶着老舍的性情和对女人的看法。他说:“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袜,她也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与母亲相依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做事,我老在后面着。”[9]幼年老舍生活在纯女性的世界中,“久久之也有点近乎女性的倾向”[10]。母亲和姐姐的勤苦坚强、诚实耐劳的个性,形成了老舍头脑关于女性最初也是最完美的印象,这势必影响老舍后来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他笔下想的女性自然多少带有一点她们的影子。对于潮女性,老舍并不熟悉,但是对于封建礼教和伦道德对妇女的沉重压迫,他有着清醒的认识。如,自己大姐对公婆一家的逆来顺受。老舍不为喊几声口号、换几套新装就能够解放女性,所那些烫头发、描眼眉、露大腿、喊自由、要爱情的潮女性,在老舍眼里只是肤浅可笑的,在他笔下最终以失败、碰壁告终。老舍自幼生活在社会底层,下层妇女个性品质良莠不齐,在长期的生压榨下,以畸形的态度反抗生活,在民间以“母虎”“母夜叉”形象出现,给老舍也留下了深刻的象。但是她们的这种变态反抗,并不能丝毫改广大女性依附于男性的社会现状,只能掩盖妇的美好品行,不能真正解放女性。
    通过对三类女性形象的精心塑造,老舍以的生活经验和深刻观察,总结出那个时代中国女的真实处境:“女人永远是男人的附属品”。 改变妇女的悲剧命运,有赖于女性的真正觉醒,赖于新型文化建设,有赖于社会经济的充分发和人们精神境界的普遍提高。这恐怕是老舍强的女性关怀意识对我们的最大启示。
    参考文献:
    [ 1 ]老舍.我怎样写《赵子曰》[M]∥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11.
    [ 2 ]曾广灿,吴怀斌.老舍研究资料:上[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5:82.
    [ 3 ]老舍.老舍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525.
    [ 4 ]老舍.致陶亢德[M]∥老舍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121.
    [ 5 ]老舍.致女友[M]∥老舍全集:第1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362.
    [ 6 ]老舍.我怎样写《二马》[M]∥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16.
    [ 7 ]老舍.老舍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251.
    [ 8 ]老舍.老舍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625.
    [ 9 ]老舍.老舍自述[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12.
    [10]老舍.小人物自述[M]∥中国现代作家———老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151.
    作者简介:王俊虎(1974-),男,陕西大荔人,延安大学副教授,博士。
    (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
    原载:《沈阳大学学报第》21卷第1期(2009年2月)
    
    原载:《沈阳大学学报第》21卷第1期(2009年2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