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文艺批评要勇于担当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金祥 参加讨论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坛流行一种怪异现象,批评家变成魔术师,文艺批评则随之变成“魔术师”手中的道具,一挥手便有各种标签抛出,什么“巨匠”、“大师”、“新秀”、“力作”等等,如幻想革命成功后的“阿Q”,要什么便有什么。这种文艺批评“清一色”的无节制的廉价吹捧,是使批评陷入“真空”状态的原因之一。
    批评家:从麻木走向瘫痪
    新时期文学步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人们欢呼雀跃、兴奋异常,总以为文学批评的春天就此来临。然而,几年过去后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一美好的期待原来是一种海市蜃楼式的幻觉,真正意义上的批评在未走过春天时,又悄然冬眠。如果你还关心文坛,如果你仍在翻阅那琳琅满目的图书报刊,你会轻易发现占据大块版面的,称之为文艺批评的东西,竟无半点批评的意味,更说不上“锋芒”与“灵气”。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全方位受“市场经济”价值观冲击的时代,整个社会出现了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在纷乱中走向困惑,社会在无序中走向有序。作为这个时代的文艺,同样面临着转折、选择和重新定位。时代呼唤着批评,但纵使千呼万唤,它始终未露出哪怕是半遮的容颜。批评家彻底瘫痪了,瘫痪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平庸和无力,面对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批评家显得束手无策,只能是千篇一律、千文一面地抛进同一个模式之中,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是充满肉麻的吹捧,就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塞进“后现代文学”的“废品收购站”。忆往昔,新时期以来,文艺批评曾如文学创作一样走过一段辉煌的历程: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派文学……这些来源于文学创作本身,又贴切地概括和极大地促进文学创作的新的理论和批评,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论争态势。可悲的是,当时代的节奏越来越快,文学的热点越来越多,供批评家们折腾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后,走在文学前沿阵地上的批评家却表现得非常尴尬和难堪。或许有好心人出来解围,将这一切推给严肃文学在今日的艰难困境之中,但只要你一细思量就会发现,批评的瘫痪并不在于文学现象本身,而应归咎于批评家自身。
    批评家:失去独立的存在价值
    从当前众多“迎合和媚俗”的“文艺批评”中,我们还可发现另一特点,那就是批评家的“寄生”性。因为缺少自己的思考和独立的判断,只能依附在作家作品身上,以致被作家作品所吞噬和淹没。批评是源于作品并高于作品的再创作,任何作品本身只能为批评家提供一个创作的契机,而批评家的任务则是从这些作品中脱胎出超越作品的文学和美学思想,并用之引领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批评是理论的交锋,需要批评家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具备文学、美学、哲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知识基础,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观点和框架,也才能站在超越作品的高度去判断作品和指导创作。没有艺术便没有欣赏者,没有欣赏者也就不存在艺术,批评家的任务就是揭示作品的成败得失,让批评家“一个人看见的东西变成大家都能看见的东西”(别林斯基语),使欣赏者在批评家的视野中获得更丰富的审美意识,一方面满足欣赏者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审美要求,一方面向作家提出更高的创作标准。可以说,没有文艺批评就没有文艺事业的繁荣,没有文艺事业的繁荣也就没有批评家的安身立命之所。人道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新美学原则、科学与人本、文学本体……回望新时期文学发展历程,一次次重大的理论论争,为新时期文学的繁荣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注入了新鲜血液,也真正体现出文艺批评的重要性,以至于许多文学浪潮都过去了,许多文学作品都被人忘记了,但许多文学批评却以其在文学、美学上的价值和贡献留载史册。
    让我们回到现实中,看看今日文坛的批评面目。如果说近年来文坛平淡无奇,似乎有些掩盖事实。面对灰色的市井小说、黑色的历史小说、褐色的官场小说,批评家几乎唱出步调一致的赞歌,批评文章被最“火”、最“红”、最“过瘾”等浮浅无聊的词句所充斥和覆盖,一片西线无战事的升平景象,文艺批评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批评家自身的萎缩,已显露出其“多余人”的身份。
    批评家:忠诚守望勇于担当
    这是一个裂变的时代,一个令人兴奋与困惑并存的时代。由于经济在社会生活大舞台上的主角地位,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秩序在阵痛中尚未建立起来,一切都在选择之中。市场经济对严肃文学的冲击,商业艺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文学与市场的关系,艺术作品中的人文精神等等,这一系列处在云里雾中的现实,都期待着批评家去梳理和探究。等待与观望只能是自杀,惟一正确的出路便是守望担当,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新的挑战。首先,应当有勇于否定自己的勇气。把目光从外面过于精彩的世界中收回,实实在在地对自己以往形成的一整套价值标准进行反思,从语言风格、批评方法到理论框架,把与时代相悖的予以抛弃,发掘建构新的范畴新的范式新的话语,这才是新的批评理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撑点。其次,勇于向任何作家和作品的价值观发出挑战。不要担心你面对的是“巨匠”还是“大师”,让这个本属文学批评职责范围内的任务重新回归,从未来的意义上,用独到的视角去判断去质疑,从而将读者带到一个更高的精神世界,在作家和读者中间架起一座通向“智慧”的桥梁。再次,要彻底地抛弃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讲,被“批评”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正说明你的观点已为人注目,正确与否可以平等讨论,观点越辩越明,是非越论越清,惟其如此才能达到繁荣的目的,何况中国文坛早已进入多元化、多色彩的境地,不会再被视为异端,并加之以棍棒。不打不成交,好朋友就该对其负责,一味地吹捧也有“捧”杀的可能。“严格的批评无法毁灭真正强大的才能,正像捧场的批评不能抬高微小的才能一样。”实事求是,以诚相见,这大概也是每一位批评家心向往之的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气氛。
    时代倾听着正义的批评声音,时代呼唤着有责任感的批评家。站起来吧,投身于澎湃激昂的生活激流中去。
    原载:《文艺报》2011年11月14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11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