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的灰蓝色背景下,宏阔雪山若隐若现,斑驳帆布打造的书名似冰川沟壑,一头骡子的骨架跃然向上,似乎在告诉人们登山也是在面对死亡。这是中国首部极限写作诗集《7+2登山日记》的封面,它刚刚获选“2011中国最美的书”。该书是诗人骆英创作于登山路上的一本诗集,作者用20个月完成七大洲最高峰和南北极点的挑战(专业内称“7+2”),其间以诗歌形式记录了攀登过程中的心灵与情感升华。翻开这本书,读者能看到诗人的原始创作笔迹、以登山为题材的摄影之作;能感受到设计者的精益求精,文字处理上以横纹、斑驳字体营造出风雪萧飒感,纤细轻薄字典纸插本体现出死亡面前的无力感……细节之处无不贴合“登山诗歌”艰苦卓绝的坚毅、令人震撼的生命气度。 评选单位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这部书被评为“最美”,不仅在于其装帧艺术之精湛创新,更在于“内核”的强大——中国人填补了世界极限写作的空白,以诗的语言记录了攀登人类极限的心路历程。其文本内容所代表的人类征服自然、挑战生命的精神,具有普世价值,应成为中国书籍走向世界的一个范本。 “除了内容,阅读的一个重要感受和一本书的纸张材质、印刷质量和装订风格有关。书的物理属性揭示了它作为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种元素的存在。”该书设计者、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志伟认为,阅读过程中,书籍的纸质机理、色彩、油墨等的变化,都会与人的五感发生作用,这种亲近感是书籍不能被电子书取代的重要原因。 书籍装帧形式伴随材料和印刷工艺的发展而不断演变。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出版与印刷的现代化,中国的书籍设计随之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时代风格,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设计家和作品。 此次获选的“中国美丽的书”,涵盖了多元的题材和装帧风格。除了《7+2登山日记》,还有阐释宗教文化的《宝相庄严:五百罗汉集释》、连环画风格的《贺友直自说自画》、反映“60后”心灵成长史的《我们》等。这些设计优秀的书籍,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成为一座桥梁、一种载体,把中国当下最优秀的文化价值传递给世界。 “这是数字化时代表达人类对文本敬意的一种方式。”张志伟说,在现代数字媒体浪潮冲击下,人们曾经熟悉的一些事物正在消失,包括打字机、明信片、手写书信、日报、本地书店等。过于依赖数字化让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精神世界。“然而,不可否认纸依然是最好的存储媒介,图书馆依然需要用印有文字的纸质图书填满书架”。 原载:《文艺报》2011年12月26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12月26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