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半生磨一剑”的写作姿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崔乃中 参加讨论
  1月5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和作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张曰凯小说《悠悠玄庄》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这部作品以时代风云为背景,在传统文化的氛围里展开乡土生活画卷,渗透着作者浓郁的故土情怀和真挚的生命体验。小说描绘了一个小农经济中等农耕之家的生存状态,以农为本,仁、礼传家,化成了这个家庭的血脉。男耕女织的辛勤劳动,亲情和谐的家庭氛围,农民的心灵精神风貌,无不充溢着生活本色的魅力,可视为中国农民典型形象的写照。然而,传统文化映照农民性格,传统文化同样笼罩农民命运。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三代人精神历程,演绎了一幕幕人生悲剧。
    小说的作者张曰凯年届七旬,《悠悠玄庄》是他酝酿数十年,五年写作,四易其稿,精心撰写的首部长篇力作。与会专家对他这种“半生磨一剑”的写作姿态感佩不已。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认为,这部小说从容地、细密地讲述了一个村庄的时代故事,一个家庭的人物遭遇。不难看出,在处理“宏观”和“微观”、“社会”和“家庭”、“时代”和“个人”等关系上,张曰凯更注重后者,甚至还有将“微观”、“家庭”和“个人”推向极致的自觉。但作品不仅没有在大时代面前逃遁,而且还带领读者看到了这个淳朴的村庄和厚德尚礼的家庭所面临的严峻态势,也看到了主人公对新时代新生活作出人生抉择的艰难。作者由细部发端,却绝不刻意淡化或回避时代。从这部作品中,既看到了小说家对中国传统小说的借鉴与升华,也看到了对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前进。
    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表示,《悠悠玄庄》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带着深情来写劳动和幸福,二是依照性格来刻画人物,这两者奠定了小说成功的基础。这部作品具有厚重的风格,这源自作者对农村生活的了解,而且体验得很深入,无论抒写男耕女织的场面,还是过年过节的风俗人情,都浸透了自然而然的诗情画意。
    《人民文学》杂志社原常务副主编崔道怡说,小说有真的生活,真的人物,就有了血肉,就能够立起来、动起来,显示生活和人本身的魅力,《悠悠玄庄》就是这样的作品。它把读者领到作家眷恋思考的那一方土地上,抒发着对中国民族命运的感叹,给人以启迪。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贺绍俊表示,这部作品体现出了小说家独特的写作姿态:既不被意义和思想所约束,也不迷恋故事性和戏剧性。如今,有不少作家在创作时首先想的是作品要表达什么意义,要有什么主题,或者要讲述一个多么好看的故事。《悠悠玄庄》着重于写日常生活,写乡村的人情世故,作者虽然也写到抗日战争,但是没有刻意写成宏大叙事,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貌。同时,他认为作者提供了一种纯正的传统小说的味道,这源自于他对原点的学习。这里的“原点”,包括《红楼梦》,包括茅盾、鲁迅等人的作品。《悠悠玄庄》的写作表明文学传统还具有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个传统必须发展起来才行,文学并不存在一个什么淘汰制,不是说越往后的就是越先进,也许“原点”的这种表达方式依然魅力无穷。
    研讨会由彭学明主持,张炯、王巨才、陈昌本、邓友梅、雷达、吴秉杰、冯立三、李敬泽、彭蕴锦、刘宪平、艾克拜尔·米吉提、刘锡诚、曾镇南、王必胜、梁鸿鹰、张水舟、赵凤山等出席。
    
    原载: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17日 14 版)
    
    原载:《光明日报》(2012年01月17日1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