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埋头雕刻印章的手艺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盛可以 参加讨论

    也许是体力的缘故,近来的兴趣倾向于短篇小说,包括阅读。阅读时会变得清醒,甚至警醒,证明人还没有钝化,还有空间,还有潜在,还有希望。好作品刺激人,所以我仍是振奋的,仍愿无知地认为,在这空间还大有可为。这是创作中起码的情绪。一个心中没有火把的人,哪里来的热量前行。
    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蒂说,短篇小说是现存的散文写作形式中难度最高、规矩最严的一种,一个作家的写作技巧和控制力,大多要归功于在短篇创作中的训练。的确如此。写过短篇的人,知道怎么节制,怎么控制,怎么欲言又止,还有手感、拿捏、分寸。小说家是裁缝,量体裁衣,缝下密实严谨的针脚,用职业的触觉与敏感,做成合身得体的衣服。
    也想到埋头雕刻印章的手艺人。我带着玉石去琉璃厂打算弄一枚书法印章。一位朴素的中年人无视身外的喧嚣嘈杂,稳稳地坐着,俯身膝头,雕刻手中的石块。我慢慢欣赏印章上的甲骨文、钟鼎文、秦篆汉篆、隶书楷书。他干活时的专注与虔诚打动了我。他让一份简单的工作充满仪式感与神圣感。5分钟后他放下活计抬头说话。我们聊了一会儿。他谈到印刻的书法、章法、刀法,印文中蕴涵的情趣意味,那一刻我觉得我和他是同行,小说家就是埋头雕刻一枚印章的手艺人,热爱这门活儿,看重所有细节,刀刀用心。
    朋友退稿子时会跟我谈小说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要把人写死?不如让他活着,卑贱苟且地活着;比如不能太由着性子肆无忌惮地写,应该要控制,好小说就像好身材,该饱满的地方饱满,该细的地方细,整体紧致有弹性,而不是一只大白面馒头。是的,让人物死掉比活着容易,节制表达比泛滥才情迷人,对好作品的阅读也证实了这一点。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短篇《王福脱险记》令人惊喜,叙述简洁饱满,诗意血腥,既安静又跳跃,奇谲想象与高超妙喻更是才华横溢,“卫士举起他的刀,林的脑袋从他的脖子上掉了下来,犹如一朵掐断茎的鲜花”,陌生化与疏离感的处理使她的语言颇耐琢磨,“绝望的林仍然微笑着望着他的老师,对他来说,这是一种更婉转的哭泣方式”。
    爱尔兰女作家克莱尔·吉根的小说犹如黑夜里的惊涛拍岸,冷峻沉着,不失尖锐。读时心生基督式的庄重,视域和心域变得辽阔,《南极》和《走在蓝色的田野上》堪称典范。而38岁去世的美国女作家奥康纳以敢于冒犯和颠覆让人倒抽冷气,她不邪恶,只是她洞悉人性之恶,她的小说如雨冲淋过的森林,潮湿、坚硬、神秘,仍不乏充满童趣的描写。他们的触角伸到了我远远够不着的地方,他们像矿工一样,已经勘探到了人类灵魂最黑暗的深处,那个闪着幽光的岩洞,满是火把和影子。真正的智慧不是知识,而是想象力,作家的想象力拥抱整个宇宙,还有我们未曾察觉、不曾知道和难于理解的事物。
    曾经着迷于拉美文学,像胡安·鲁尔福、马尔克斯、科塔萨尔,以及后来的罗贝托·波拉尼奥。西班牙语如同意大利语和法语一样,废话多、词汇丰富、善于煽风点火、极具情感表达力,正合了我的重口味阅读,尤其是波拉尼奥的作品中强烈的感情和气势,更是席卷挟裹。也许是年龄的缘故,某一天口味突变,转喜波澜不惊,克制简洁的叙事,自己还写了《佛肚》那样宁静而富有禅意的小说。我知道自己已在奔跑中减速,内省的成分增加,视野发生变化,我愿意潜入更深的水底,看黑暗中的微生物如何向我游来。
    海明威站着写作,也许是为了行文简洁,也许是因为身体受伤只能站立,但我更愿意这么去想,站着写作,是为了让语言站起来。站着写作,不可能写趴下的文字,趴下的、躺着写作的人,他的文字一定是臃肿、慵懒的,甚至无病呻吟。
    站着写作,是语言的减肥方式。中国作家朱文是给汉语注入了新鲜血液的。他的语言活力四射,没有一个字是躺下的,它们一直弹跳,蹦跃,准确和直达本质。他的有些比喻修辞让人诧异与会心。博尔赫斯创造了一种非他莫属的表达方式,他首创的某些动词、比喻和形容词的使用方式,读者能从一句话里就辨别出来。好作品都流露出一种强烈的个人魅力。
    在电影《春光奏鸣曲》中,缪塞对肖邦说:“你知道乔治·桑那堆烂书里头,哪本写得最好吗?是和我同居时写的那本。因我每天早起,帮她删掉所有形容词。”令人忍俊不禁,写这句台词的人真是个文学内行。斯蒂芬·金说,通往地狱的路是副词铺就的,除了副词,还有形容词和用得过于老实的成语。这样一路砍下来,语言想必是清俊健美、肌肉结实的。再比如余华,《许三观卖血记》里面几乎没有形容词,更没有成语,只要小学毕业就能全部认识里面的字,就能读懂这部小说。语言到极致,便是天然去雕饰。
    埋头雕刻一枚印章的手艺人,凿通了另一个世界。他因此活着。
    原载:《文艺报》2012年03月12日
    
    原载:《文艺报》2012年03月1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