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赵姨娘身世考论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方金 参加讨论

     赵姨娘,已经是一个被定性了的人物了。无可否认,雪芹笔墨,已准确无误地传递
    了他对这个人物的贬斥厌恶的态度。历来红论,对其心理生理的分析与联想,已不
    在少数。基於此,本文既要发新论,便必须另辟蹊径。於是想到赵姨娘的身世来历
    这个“硬考证”题目。无奈,遍寻《红楼》,仍难下定论。因此只能将点滴思考遐
    想,敷衍成篇,加附所寻证据,供诸同好,以期抛砖引玉。
    一、赵姨娘一定是丫头收房
    首先,赵姨娘本是个“家生子”,即,其父母也是本府奴才。这可以从其兄弟赵国
    基死后的赏银中得到确证。
    刚吃茶时,只见吴新登的媳妇进来回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昨日回
    过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来。”……李纨想了一想,便道:“前儿袭
    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吴新登家的听了,忙答
    应了是,接了对牌就走。探春道:“你且回来。”吴新登家的只得回来。探春道:
    “你且别支银子。我且问你: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也有家里的也有
    外头的这两个分别。家里的若死了人是赏多少,外头的死了人是赏多少,你且说两
    个我们听听。”……一时,吴家的取了旧账来。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过皆二十
    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外还有两个外头的,一个赏过一百两,一个赏过六
    十两。这两笔底下皆有原故:一个是隔省迁父母之柩,外赏六十两;一个是现买葬
    地,外赏二十两。探春便递与李纨看了。探春便说:“给他二十两银子。把这帐留
    下,我们细看看。”吴新登家的去了。(第五十五回)
    所谓“家里的”,即是“家生子”,其父母亦为本家奴仆,如鸳鸯的情况。这种情
    况,若有家人死了,按例赏银二十两。所谓“外头的”,是说其父母非本府奴仆,
    或曰,本人是从外面被买进府的,如袭人的情况。这种情况,若有家人死了,按例
    赏银四十两。
    此处,赵姨娘兄弟死了,探春了解旧例后,明确说“给他二十两银子”。可见,赵
    姨娘姐弟为“家生子”无疑。如此也就证出,赵姨娘当初一定是被贾政“收房”的
    情形而非“外买”。
    既然赵姨娘属於丫头收房性质,为不枝蔓,本文便不准备分析对比“外买”的情形
    了。尤二、嫣红就属於“外买”的情形。
    二、丫头收房的条件和途径
    姨娘或通房丫头,来自丫头收房,是那个年代社会中很常见的情况。《红楼梦》中
    就给出了不少这样的线索。比如有关平儿、鸳鸯、袭人、宝蟾、紫鹃、莺儿的笔墨
    中,就有涉及。现在,让我们分疏一下,都有哪几种丫头会被收房。
    以赵姨娘的情况,只能有三种可能的“收房模式”:第一种是贾府大丫头,如袭人、
    鸳鸯模式。第二种是贾府小丫头或粗使丫头,无例。第三种是娘家陪房丫头,如平
    儿、莺儿模式。
    然后,我们再寻着《红楼梦》所给的那些谈及丫头收房的文字,来总结一下丫头收
    房的几个通常的基本条件。人名已如上述,大家可以自己去找文字佐证,此不赘引。
    一个丫头能够被收房为姨娘,她应基本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其长相或心性深得男方宠爱;
    第二,在自身能力和待人接物方面要有出类拔萃的表现;
    第三,深为可以左右收房的至亲长辈的喜欢。
    这三个条件,一般应该是同时基本满足的。但也不排除某一点非常突出,而使其它
    点被略微放松的情形。当然,还有极其特殊的情况。一个家生丫头,此三点中有一
    点或诸点完全不满足,却被收了房,应属“例外”,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三、本论题的困难与因应方法
    尽管如上所述,考察本论题的规则和可能性均很明确,但是,具体到赵姨娘的情况,
    却仍然很困难。只因为,就其在书中的表现来看,在丫头收房所应具备的三个基本
    条件中,除了下引第七十二回暗示她深得贾政“宠幸”之外,另外两个条件都完全
    不满足!
    (赵姨娘)是晚得空,便先求了贾政。贾政因说道:“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
    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
    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赵姨娘道:“宝玉已有了二年了,老爷还不
    知道?”贾政听了忙问道:“谁给的?”赵姨娘方欲说话,只听外面一声响,不知
    何物,大家吃了一惊不小。忙问时,原来是外间窗屉不曾扣好,塌了屈戍了吊下来。
    赵姨娘骂了丫头几句,自己带领丫鬟上好,方进来打发贾政安歇。不在话下。(第七
    十二回)
    首先,通观《红楼梦》前八十回,除了在下引第六十二回对彩霞和第七十一回对林
    之孝家的两段描写中,可以算是略微看到赵姨娘的正常的待人接物外,我们基本上
    看不到她在贾府“主子”面前的得体的出类拔萃的表现,哪怕是被人回忆或提及得
    体的出类拔萃的表现。而其不得体的待人接物的例子,却比比皆是,早有公论,在
    此不赘。
    赵姨娘正因彩云私赠了许多东西,被玉钏儿吵出,生恐查诘出来,每日捏一把汗打
    听信儿。忽见彩云来告诉说:“都是宝玉应了,从此无事。”赵姨娘方把心放下来。
    谁知贾环听如此说,便起了疑心,将彩云凡私赠之物都拿了出来,照著彩云的脸摔
    了去,说:“这两面三刀的东西!我不稀罕。你不和宝玉好,他如何肯替你应。你
    既有担当给了我,原该不与一个人知道。如今你既然告诉他,如今我再要这个,也
    没趣儿。”彩云见如此,急的发身赌誓,至於哭了,百般解说,贾环执意不信,说:
    “不看你素日之情,去告诉二嫂子,就说你偷来给我,我不敢要。你细想去。”说
    毕,摔手出去了。急的赵姨娘骂:“没造化的种子,蛆心孽障。”气的彩云哭个泪
    干肠断。赵姨娘百般的安慰他:“好孩子,他辜负了你的心,我看的真。让我收起
    来,过两日他自然回转过来了。”说著,便要收东西。彩云赌气一顿包起来,乘人
    不见时,来至园中,都撇在河内,顺水沉的沉漂的漂了。自己气的夜间在被内暗哭。
    (第六十二回)
    (林之孝家的)可巧遇见赵姨娘,姨娘因笑道:“嗳哟哟,我的嫂子!这会子还不家
    去歇歇,还跑些什么?”林之孝家的便笑说何曾不家去的,如此这般进来了。 又是
    个齐头故事。赵姨娘原是好察听这些事的,且素日又与管事的女人们扳厚,互相连
    络,好作首尾。方才之事,已竟闻得八九,听林之孝家的如此说,便恁般如此告诉
    了林之孝家的一遍,林之孝家的听了,笑道:“原来是这事,也值一个屁!开恩呢,
    就不理论,心窄些儿,也不过打几下子就完了。”赵姨娘道:“我的嫂子,事虽不
    大,可见他们太张狂了些。巴巴的传进你来,明明戏弄你,顽算你。快歇歇去,明
    儿还有事呢,也不留你吃茶去。”(第七十一回)
    其次,通部《红楼梦》也找不到赵姨娘曾经受到长辈如贾母者喜欢的证据。
    因此,赵氏还真的属於上节所列的“例外”的情形呢。
    面对如此的困境,再去考察那三种可能的“收房模式”,无论赵姨娘是来自贾府大
    丫头,还是小丫头,还是王家陪房丫头,都没有正面的直接支持证据,那怎么办呢?
    我看,只有换一种思维办法,即“逆向排除法”可行了。所谓“逆向排除法”,就
    是去考察某种可能性实现的所需条件。哪种可能性实现所需的条件越多越苛刻越不
    可思议,那种可能性发生的机率就越小。
    四、赵姨娘有可能是贾府大丫头吗?
    如果赵姨娘本是贾府大丫头,那么她或是贾政少时屋里的丫头,或是长辈屋里的丫
    头。但她一定要达到类似袭人、鸳鸯的行事出色的地步。而赵姨娘行事的大不得体,
    已是众所目睹,自不待言。
    另外,她一般应该比贾政大几岁,才会被派去照顾少时的贾政或在长辈屋里做事。
    又因为,元春、贾珠、宝玉,都要比探春来的大。元春更是比探春大十岁以上。所
    以从岁数上说,赵氏应比王夫人小不少。而贾政应该又比王夫人大几岁。如此,便
    很难想象,她曾是侍候贾政少时的大丫头。
    那么,她会是贾府长辈所喜欢的丫头而赏给贾政的吗?从贾母对赵姨娘的态度,以
    下这段已经表明,那是深恶痛绝。
    到了第四日早晨,贾母等正围著宝玉哭时,只见宝玉睁开眼说道:“从今以后,我
    可不在你家了!快收拾了,打发我走罢。”贾母听了这话, 如同摘心去肝一般。赵
    姨娘在旁劝道:“老太太也不必过于悲痛。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
    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免些苦;只管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世里也受罪
    不安生。”这些话没说完,被贾母照脸啐了一口唾沫,骂道:“烂了舌头的混帐老
    婆, 谁叫你来多嘴多舌的!你怎么知道他在那世里受罪不安生?怎么见得不中用了?
    你愿他死了,有什么好处?你别做梦!他死了,我只和你们要命。素日都不是你们
    调唆著逼他写字念书, 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不象个避猫鼠儿?都不是你们这
    起淫妇调唆的! 这会子逼死了,你们遂了心,我饶那一个!”一面骂,一面哭。贾
    政在旁听见这些话,心里越发难过,便喝退赵姨娘,自己上来委婉解劝。(第二十五
    回)
    更有意思的是下面四十七回这段,有意无意之间,老太太竟叫出了“赵二家的”如
    此绝倒的称呼。随难免有穿凿之嫌,但仍放此,聊资想象。但无论如何,在贾母的
    头脑中,赵姨娘绝不是一个曾侍候过她或因行事出色而可以令她瞧得上眼,以至於
    赏给贾政当姨娘的人物。
    贾琏到了堂屋里,便把脚步放轻了,往里间探头,只见邢夫人站在那里。凤姐儿眼
    尖,先瞧见了,使眼色儿不命他进来,又使眼色与邢夫人。邢夫人不便就走,只得
    倒了一碗茶来,放在贾母跟前。贾母一回身,贾琏不防,便没躲伶俐。贾母便问:
    “外头是谁?倒象个小子一伸头。”凤姐儿忙起身说:“我也恍惚看见一个人影儿,
    让我瞧瞧去。”一面说,一面起身出来。贾琏忙进去,陪笑道:“打听老太太十四
    可出门?好预备轿子。”贾母道:“既这么样,怎么不进来?又作鬼作神的。”贾
    琏陪笑道:“见老太太玩牌,不敢惊动,不过叫媳妇出来问问。”贾母道:“就忙
    到这一时,等他家去,你问多少问不得?那一遭儿你这么小心来著!又不知是来作
    耳报神的,也不知是来作探子的,鬼鬼祟祟的,倒唬了我一跳。什么好下流种子!
    你媳妇和我顽牌呢,还有半日的空儿,你家去再和那赵二家的商量治你媳妇去罢!”
    说著,众人都笑了。鸳鸯笑道:“鲍二家的,老祖宗又拉上赵二家的。”贾母也笑
    道:“可是,我那里记得什么抱著背著的,提起这些事来,不由我不生气!我进了
    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著
    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从没经过这些事。还不离了我这里呢!”(第四
    十七回)
    更为重要的,就算赵姨娘是作为贾府丫头而被收房的,那么我们不妨假设她当年风
    采满足了行事出色、男人宠幸、长辈喜欢这三个条件。然而,她就必须面对一个更
    大更难实现但必须满足的附加条件,那就是,她必须从骨子里发生巨大的变化,从
    一个行事出色、长辈喜欢的出色大丫头,经由岁月的磨砺,蜕变为现今如此不堪的
    境地。
    封建大家庭的围绕家族财产合法继承权的正庶长幼之争,勾心斗角,惨祸频仍。然
    而,那伴随着的,都应该是政治斗争的手段。如果赵姨娘是因为正庶之争而发生了
    心地的改变,那么还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我们所看到的赵姨娘,已经不是一个简
    单的如凤姐般靠手段谋取自身利益的状况。她已经到了利令智昏的地步,言行心理
    伴随着强烈的“不匹配”。因此,这必须是一个人在骨子里性情里发生的巨变。换
    句话说,这必须是一个人性的改变,因而引起男方贾府人等的从喜欢到厌恶的巨大
    变化,还要引起女方王夫人凤姐的深深鄙视。呵呵,此种人性巨变,谈何容易啊?!
    因此,虽然赵氏出於贾府大丫头,历来是没引起大家注意的“不论之论”,我却仍
    要在此发出质疑。据我看,这种可能性实现所需要的条件很多很苛刻。所以,这种
    可能性发生的机率其实倒很小!
    五、赵姨娘有可能是贾府小丫头吗?
    赵姨娘出自贾府小丫头的唯一有利证据是她的岁数比贾政王夫人都来的小,不足以
    担当侍候贾政少时的丫头或侍候长辈的丫头。然而,如果我们看一下小红在宝玉屋
    里所遭到的待遇,便不得不对这种可能性感到沮丧。
    宝玉看了, 便笑问道:“你也是我这屋里的人么?”那丫头道:“是的。”宝玉道:
    “既是这屋里的, 我怎么不认得?”那丫头听说,便冷笑了一声道:“认不得的也
    多,岂只我一个。从来我又不递茶递水,拿东拿西,眼见的事一点儿不作,那里认
    得呢。”……刚说到这句话,只见秋纹、碧痕嘻嘻哈哈的说笑著进来,……忽见走
    出一个人来接水,二人看时,不是别人,原来是小红。二人便都诧异,将水放下,
    忙进房来东瞧西望,并没个别人, 只有宝玉,便心中大不自在。只得预备下洗澡之
    物,待宝玉脱了衣裳,二人便带上门出来, 走到那边房内便找小红,问他方才在屋
    里说什么。小红道:“我何曾在屋里的?只因我的手帕子不见了,往后头找手帕子
    去。不想二爷要茶吃,叫姐姐们一个没有,是我进去了,才倒了茶,姐姐们便来了。”
    秋纹听了,兜脸啐了一口,骂道:“没脸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催水去,你说有事
    故, 倒叫我们去,你可等著做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难道我们倒
    跟不上你了? 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碧痕道:“明儿我说给他们,
    凡要茶要水送东送西的事,咱们都别动,只叫他去便是了。”秋纹道:“这么说,
    不如我们散了,单让他在这屋里呢。”(第二十四回)
    可见,除了如上所述大丫头行事出色、男人宠幸、长辈喜欢这三个条件之外,小丫
    头收房,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她要能打破时空限制,入到贾政眼里。第二,
    她还有能够抵挡住众多大丫头的尖眼厉嘴。何其难也!遍寻《红楼梦》,我也找不
    到小丫头收房的显例。因此,这种可能性发生的机率更小。在此,姑且当做一种可
    能性提出来,聊备参考而已。
    六、赵姨娘很有可能是陪房丫头的理由
    最后,姑娘的陪房丫头被收房,在《红楼梦》中并不乏例可寻。平儿即是明例。另
    外,书中还有对紫鹃、莺儿此等命运的可能性的暗示。
    二人正说话,只见紫鹃进来。宝玉笑道:“紫鹃,把你们的好茶倒碗我吃。”紫鹃
    道:“那里是好的呢?要好的,只是等袭人来。”黛玉道:“别理他,你先给我舀
    水去罢。”紫鹃笑道:“他是客,自然先倒了茶来再舀水去。”说著倒茶去了。宝
    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第二十六回
    )
    宝玉道:“宝姐姐也算疼你了。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莺儿抿嘴
    一笑。宝玉笑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
    个呢。”(第三十五回)
    仔细思考比对第二节中所述丫头收房的三个条件,行事出色、男人宠幸、长辈喜欢,
    我们便会发现,陪嫁丫头往往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正当成婚,初被鸳帐。对
    男人来说,姑娘带来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跟随小姐进府,其行事举止,只要是过
    的去,哪有那么多被考察的机会?比起本府原本的丫头,府中大小,应该不会持什
    么强烈的反对态度。
    此种状况,看似匪夷所思,但是,恰恰在《红楼梦》第八十回中,我们有幸窥豹一
    斑!
    只因薛蟠天性是“得陇望蜀”的,如今得娶了金桂,又见金桂的丫鬟宝蟾有三分姿
    色, 举止轻浮可爱,便时常要茶要水的故意撩逗他。宝蟾虽亦解事,只是怕著金桂,
    不敢造次, 且看金桂的眼色。金桂亦颇觉察其意,想著:“正要摆布香菱,无处寻
    隙,如今他既看上了宝蟾, 如今且舍出宝蟾去与他,他一定就和香菱疏远了,我且
    乘他疏远之时,便摆布了香菱。那时宝蟾原是我的人,也就好处了。”打定了主意,
    伺机而发。这日薛蟠晚间微醺,又命宝蟾倒茶来吃。薛蟠接碗时,故意捏他的手。
    宝蟾又乔装躲闪, 连忙缩手。两下失误,豁啷一声,茶碗落地,泼了一身一地的茶。
    薛蟠不好意思,佯说宝蟾不好生拿著。 宝蟾说:“姑爷不好生接。”金桂冷笑道:
    “两个人的腔调儿都够使了。别打谅谁是傻子。”薛蟠低头微笑不语,宝蟾红了脸
    出去。一时安歇之时,金桂便故意的撵薛蟠别处去睡,“省得你馋痨饿眼。”薛蟠
    只是笑。金桂道:“要作什么和我说,别偷偷摸摸的不中用。”薛蟠听了,仗著酒
    盖脸,便趁势跪在被上拉著金桂笑道:“好姐姐, 你若要把宝蟾赏了我,你要怎样
    就怎样。你要人脑子也弄来给你。”金桂笑道:“这话好不通。 你爱谁,说明了,
    就收在房里,省得别人看著不雅。我可要什么呢。”薛蟠得了这话,喜的称谢不尽,
    是夜曲尽丈夫之道,奉承金桂。次日也不出门,只在家中厮奈,越发放大了胆。(第
    八十回)
    呵呵,我不敢说宝蟾是赵氏前传。但是,纵观那宝蟾的“品格儿”,倒是有“赵氏
    之风”呢。如此,年少轻狂时的贾政,与赵氏风流成配,倒也还算解释的通。更重
    要的,它解释了,为什么贾母、王夫人两方都从心眼里看不上赵姨娘的事实。盖因,
    她不是“正道”上来的,且有“喧宾夺主”之嫌啊。难怪小戏子芳官她们都敢瞧不
    起赵姨娘呢。
    另外,有关赵氏的娘家根基,还有两点值得一提。
    第一,赵姨娘应不象是陪房大丫头出身。王夫人的陪房大丫头应是周瑞家的,如同
    邢夫人的陪房大丫头王善保家的一样,已经外配且有势力。周瑞是帮凤姐收地租子
    帐的得力助手。
    第二,赵姨娘应该也是有一定娘家根基的。主要反映在其兄弟赵国基和其姐妹的差
    事上。
    由以下这段可知,他是贾环的跟随,如跟宝玉的李贵的角色。李贵是宝玉奶母之子。
    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
    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
    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
    拿出舅舅的款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
    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
    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李纨急的只管劝,赵姨娘只管还唠叨。(第五
    十五回)
    更值得注意的是下面这段。
    可巧又有家中几个小厮同他侄儿素日相好的,走来问候他的病。内中有一小伙名唤
    钱槐者,乃系赵姨娘之内侄。他父母现在库上管帐,他本身又派跟贾环上学。因他
    有些钱势,尚未娶亲,素日看上了柳家的五儿标致,和父母说了,欲娶他为妻。也
    曾央中保媒人再四求告。柳家父母却也情愿,争奈五儿执意不从,虽未明言,却行
    止中已带出,父母未敢应允。近日又想往园内去,越发将此事丢开,只等三五年后
    放出来,自向外边择婿了。钱家见他如此,也就罢了。怎奈钱槐不得五儿,心中又
    气又愧,发恨定要弄取成配,方了此愿。今也同人来瞧望柳侄,不期柳家的在内。
    (第六十回)
    由这段可知,赵姨娘有个姐妹嫁给钱姓人家,夫妇“在库上管帐”,为凤姐办事。
    我们知道,这个“库”,可是凤姐的命根子。进出之间,可变斗金。俺妹妹“破碎
    的月亮”的《从针缝眼里看红楼之汤模子篇》,就试图揭示这种“库中手段”。因
    此,可以想见,这对在库上管帐的夫妇,应该如周瑞一样,是凤姐得用之人。他们
    会不会是王夫人从娘家带来的呢?
    综上所述,此赵姨娘来自陪房丫头之猜想,是基於她为贾府陪房丫头之说成立的种
    种困难条件。当然,如此的“逆向排除”的考推方法,只建立在正常逻辑和通常状
    况的基础之上。因此,它永远只能给出一个概率来而不能给我们百分之百的确切答
    案。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没有呀。然而,“品味沙龙”,狂想阔论,盖博君
    一笑耳。拳拳之心为赵姨,套用晴雯的一句话:“补虽补了,到底不象,我也再不
    能了!”方金一笑,也算给赵姨一篇正论文字吧。
    原载: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原载: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