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质疑《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三)——秦可卿死亡与身份之谜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冯守卫 参加讨论

     秦可卿死亡之谜

    刘先生整个《揭秘》书中,主要依靠和强调的一个方面,就是脂砚斋评语的蛛丝马迹。然而在秦可卿死亡原因的揭秘上,却完全抛开紫砚斋“淫丧天香楼”的说法于不顾。提出秦可卿的病,“原来是政治病,她的死,原来是政治原因”。刘先生首先利用测字算卦的方法,从张太医所开的药方里,揭秘出其父母令其自杀的“密码”。因为“她的父母兄长是处在困境当中…,想进一步夺权的话,又障碍重重…,不得不牺牲……自己亲生的女儿,自己的亲妹妹”,“延缓双方搏斗的时机以求一逞”,“得以有喘息的机会”(一,172页)。刘先生又认为张太医说的:“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都是一些黑话”(一,171)。又联系冯紫英的“大不幸中的大幸”一句话。说明月派曾多次尝试谋刺皇帝,“可是都被挫败了。所幸还没有完全被皇帝彻底地侦破,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所以他们只能采取收缩的办法…,牺牲掉一些本族人员,来维持一个再一次积蓄力量的局面”。故让秦可卿“顾全大局,自尽而死,以为缓兵之计”。最后刘先生又说:“所以你看,这些描写背后,都有很多很多的可供思索的东西”(一,174)。这里我们且不说刘先生关于药方“密码”的荒诞性;也不说张太医、冯紫英的话语中隐含着谋刺皇帝的“密码”的牵强性;也不追究这些说法的史实根据。但我们还是蠢笨糊涂,无法“思索”明白:其父母兄长想夺权,为什么非得牺牲自己亲生的女儿,自己的亲妹妹?为什么秦可卿一死,就可以得以喘息?即使是月派的某次行动被挫败,皇帝有所觉察但又没有彻底地侦破,月派要收缩。为什么连直接参与者冯紫英等人都可以平安无事,且还可以继续策划再一次的行动,而并未直接参与者且贵为太子女儿的秦可卿却非死不可?为什么秦可卿一死,就能够缓兵,顾全了大局?还而且,据刘先生说,贾元春“才选凤藻宫”是在雍正暴亡、乾隆登基之时(一,233)。秦可卿之死应在此前的雍正末年,其父废太子应该早已亡故,虽说是“长兄如父”,但弘皙能对其妹生死也有操杀大权吗?再而且,据刘先生在另处曾说:秦可卿后来曾多次到理亲王府走动,并“短时间地或者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地到郑家庄的亲王府去住”。(一,246页)所以才能从高贵处得到高贵的见识。同时秦可卿卧室也绝无皇室特务监视。理亲王的太医密使为什么非要用药方来传达指令呢?又而且,刘先生似乎连张太医说的话:“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也不理解。把这种正话反说,话中有话,实为恐怕过不了冬天,到不了春分的话,理解为“秦可卿得的病并无大碍,很快就会好起来。但是随后不久,秦可卿却选择(?)了死亡,这是为什么?”(一,173)。所以,“这都是一些黑话啊”。(一,171)
    在“秦可卿原型大揭秘”的最后,刘先生又提出秦可卿死亡的第二种说法。说秦可卿“在临死前给凤姐托梦时她有明确暗示”,“她是被人出卖的,她是被人告密的”(一,196)。在“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中刘先生说:“根据小说的描写…,有这样一个因果关系,就是秦可卿上吊自杀之后…,贾元春地位得到提升”,“才选凤藻宫”了。因此刘先生的判断就是,贾元春告发了秦可卿。由于她的告发,秦可卿“不得不死,因为皇族的骨血,尤其是罪家的骨血,是不可以藏匿起来的。可是皇帝喜欢贾元春…,就把这件事划个句号,你秦可卿自尽了就算了,贾家藏匿皇家骨肉的事情就不予追究了”。而且“家丑不可外扬”,因此“还允许贾家大办丧事,宫里还来大太监参与祭奠”。(一,202)在“贾元春判词之谜”中,刘先生又提到贾元春是“选择了一个最佳时机来揭露这件事情”,即“正好雍正暴亡,弘历登基”之时。因为“弘历登基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抚平政治伤口,上下做团结工作,该赦的赦,该免的免”。(一,247)又据刘讲,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的时候正是雍正暴亡、弘历尚在东宫准备登基之时。其根据是:贾政奉旨在临敬殿陛见,得知元春被封后,又往东宫(见太子弘历)去了(一,233)。
    这里我们亦再三“文本细读”,却仍感糊涂。首先是:究竟是秦可卿死亡在先,还是贾元春告密在先?(另外的糊涂还有:究竟是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在先,还是乾隆登基在先?贾政奉旨在临敬殿陛见及加封贾元春的皇帝又究竟是谁?)其次我们来看刘先生的“因果关系”逻辑:因为秦可卿死了,贾元春升了,所以秦可卿的死就是贾元春造成的。这是什么逻辑?有这样揭秘断案的吗?另外,偷运和藏匿秦可卿的主谋,废太子府和贾家的主要成员等,都可以平安无事,何以当时仅是婴儿,完全无辜的秦可卿却非死不可,连在新皇登基大喜之时都不能幸免。而且在秦可卿死后,贾珍何以还毫不忌讳,毫“不在乎”,反而“觉得这是丧送了宁国府很重大的政治前途”(一,181),痛哭流涕,大肆张扬。同时丧事亦极其铺张奢华,王侯大臣齐来送殡。连皇宫大太监也奉命亲往祭奠,并爽快帮助贾蓉捐了5品龙禁尉。刘说是因为皇帝觉得“家丑不可外扬”,故而“还允许贾家大办丧事”,这究竟是主观想象编造,还是客观必然的真实。另外,贾元春既已告发了秦可卿,且已身为贵妃,却为什么后来又去并敢于打发夏太监送银子,叫贾母在清虚观替废太子打太平礁。(一,230)
     秦可卿身份贵贱之谜
    

    此节分析刘先生关于秦可卿身份的疑点和推论逻辑。关于秦可卿死亡的原因,根据紫砚斋的评语和小说的遗留痕迹,作者明显有意改动了。原因可能是秦可卿的生活素材,既有不检点的地方,也有被迫受辱值得同情的方面。且因遭遇不幸,故对封建家族的腐朽没落也有一定的认识。此即脂砚斋所说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矣”,“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因命芹溪删去”。既然如此,基于同样考虑,小说中曹雪芹对秦可卿的出身也就不想座实,并可能感到不好具体虚拟一个家庭,故采取了一种不易产生牵涉副作用的模糊化的处理方法。养生堂抱养就是这种模糊化处理方法。脂砚斋又说:“秦氏究竟不知系出何氏,……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如此写来,可见来历亦甚苦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可见脂砚斋已明确否定了养生堂抱养的真实性,是作者有意把其来历写得“亦甚苦矣”,“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而“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则反映了作者写实和虚拟之间的为难。故秦可卿的实际出身可能并不特别低贱,但也并非比贾府还高贵。所以这里并不存在《红楼梦》的“巨大秘密”,这个问题也并不是什么“开启巨锁的钥匙”。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刘先生关于秦可卿出身高贵的论证逻辑。刘先生认为秦可卿出身高贵且高于贾府的证据之一是:秦可卿卧室中曾提到武则天,赵飞燕,杨贵妃,寿昌公主和同昌公主等皇室人物,认为这就是暗示“帝王家”“公主的符码”。(一,79)但为什么不是女皇和贵妃呢?且脂砚斋明明说过:这是“设譬调侃耳”,是夸张比喻游戏笔墨。理解为比喻奢侈和淫荡也可以。而理解为公主的“符码”,则非有刘先生的“聪明智慧”才可。秦可卿身份高贵的证据之二是:秦可卿是警幻之妹,而警幻仙姑身份又高于宁、荣二公。这的确可算是“铁证”了!但如此看来,秦可卿可能是废太子的祖辈或曾祖辈,怎么能是女儿呢?而且我们也不知道警幻仙姑到底是人间何州何县人氏?姓甚名谁?她与宁、荣二公到底是何辈分关系?证据之三是:“情海情天幻情身”,和“淫丧天香楼”。情海情天喻“秦可卿的背景是天和海”,她的来历能小吗?。又联系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诗句和刘氏的“月喻太子”论,则秦可卿的出身不是就“呼之欲出”了吗?证据之四是:薛姨妈送宫花,秦又是“惜花人”,故她与“宫中”是一个相逢的关系。证据之五是:她托梦凤姐时,口气极大,见识极高,故说明身份高贵。这里刘先生又提出一个“创新”:只有身份高贵才能有高贵的见识。(甚至于秦氏身份贵贱还关联到三世单传、延续香火的问题。)但既如此其父兄为何又见识极低,硬要以卵击石。而脂砚斋却说:秦可卿“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春秋战国时曹刿亦曾说过:“肉食者鄙”。毛泽东则总结为:“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究竟哪种看法有道理呢?证据之六是:她死了之后躺在了为她“父亲”准备的棺材里。但奇怪的是她寿终正寝的“父亲”都不能用的棺材,被皇上赐死(按刘先生关于秦死因的第二种说法)的她却为什么能用?经过上面的铺垫,和另外一些过场,最后在“秦可卿原型大揭秘”里,她的原型就终于浮出了水面。(参见本文第四节的分析)。但是上面刘先生的论证逻辑,能使人相信吗?
    (待续,欢迎批评指正交流) 2007.12.31.
    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长安大学校本部 冯守卫
    fshw435200@tom.com http://blog.ifeng.com/962746.html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