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描写人物之间相互开玩笑的故事情节是非常多的,但是小说并不是为写玩笑而写玩笑,而是把玩笑描写当成了体现小说思想艺术的重要手段,使这些玩笑描写构成了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从多种角度来进行玩笑描写,于是写出了各种各样的玩笑,展示出了玩笑的多姿多彩,令人觉得美不胜收。这里我们仅从小说中人物之间相互开玩笑的目的这一个角度就完全可以窥见《红楼梦》玩笑描写是如何丰富多彩、绚烂瑰奇了。 我们粗略地归纳一下,在《红楼梦》中,人们相互开玩笑大概有以下一些目的: (一)开玩笑是为了相互戏谑,使大家都感到快乐。 第四十二回,因为准备画“大观园行乐图”,惜春便要向大观园诗社社长李纨“告一年的假”,不参加诗社活动,李纨拿不定主意,征求大家的意见,这时林黛玉便说道:“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刚说到这里,众人知道林黛玉是取笑惜春,便都笑问道:“还要怎样?”林黛玉自己也控制不住笑道:“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众人听了都笑个不住。林黛玉以她那独特的雅谑来打趣这位会画画的四小姐惜春,但是她并非是拿惜春取笑,是想让大家都能够从中获得一种快乐,这样的玩笑既有青年人的特点,也非常符合林黛玉的个性,于是作者有意识地借薛宝钗的评论予以充分的肯定。 (二)开玩笑是为了拿别人寻开心。 第三十回,林黛玉问薛宝钗“听了两出什么戏”,薛宝钗答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陪不是。”贾宝玉一听便解释说“这叫《负荆请罪》”,薛宝钗便巧借《负荆请罪》来影射贾宝玉、林黛玉二人争吵后,贾宝玉向林黛玉赔罪的事情,“原来这叫‘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负荆请罪’!”结果使贾宝玉、林黛玉二人都显得很尴尬,几乎无地自容。这时小说接着写道:“凤姐于这些上虽不通达,但只见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便也笑着问人道:‘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众人不解其意,便说道:‘没有吃生姜。’凤姐故意用手摸着腮,诧异道:‘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宝玉黛玉二人听见这话,越发不好过了。”显然,王熙凤这里所开的玩笑,使本来已经陷于难堪境地的贾宝玉、林黛玉因此而更加难堪了。由此可见,王熙凤开玩笑是为了拿别人寻开心,这也形象地揭示了王熙凤幸灾乐祸的心理。 (三)开玩笑是为了嘲讽别人。 第四十二回,大家一起讨论如何画“大观园行乐图”,惜春说自己“又不会画这工细楼台,又不会画人物”,又不好驳回老太太,因此很为难。这时林黛玉便说道:“人物还容易,你草虫上不能。”李纨不解,说道:“你又说不通的话了,这个上头那里用的着草虫?或者翎毛倒要点缀一两样。”林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林黛玉一面笑得两手捧着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众人听了越发哄堂大笑。这个片断就表现大观园中的青年男女尤其是林黛玉的天真烂漫、活泼诙谐而言,确实是极为难得的,作者本人大概也是非常喜欢这个片断的,这可以从回目“潇湘子雅谑补馀香”中就完全可以看得出来。但是这个玩笑其实是嘲笑乡村老妪刘姥姥的,尽管这里反映着作者为人耿介高雅的一面,但是其中的思想局限也是很明显的。 (四)开玩笑是为了吹捧长上,曲意逢迎。 王熙凤通晓恭维术,非常懂得恭维长上的重要,特别注重对老祖宗贾母的吹捧,但是王熙凤对贾母的恭维很少直来直去,而是曲意逢迎。如第三十八回,贾母对薛姨妈说自己小的时候因失脚落水被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鬓角上便留下了“指头顶一块窝儿”。这个“窝儿”说穿了就是一个疤痕,这非但没有任何美可言,甚至可以说就是一个陋处。但是王熙凤听了贾母的话后,不等别人说,她就先笑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气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生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些来了。”显然王熙凤是在同贾母开玩笑,但是这个玩笑却非同一般,话中分明渗透着对贾母的吹捧。但是王熙凤话说得十分巧妙。她指陋说美,凭借着快捷的联想,由本来留在鬓角上的疤痕,而联想到寿星老儿那象征着福寿无边的高高隆起的额头,从而表达出对贾母“万福万寿”的祝福。这样的玩笑自然使贾母打心眼儿里爱听,于是贾母也以玩笑的形式来回报她:“这猴儿惯得了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奉献殷勤、逢迎取宠的王熙凤与最喜欢儿孙晚辈给自己戴高帽、唱赞歌的贾母二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而显得更加鱼水相谐了。 (五)开玩笑是为了表示对别人的轻视。 第二十五回,王熙凤问及前日分送暹罗茶的事儿,林黛玉说茶不错,还想要去,要打发丫头去王熙凤那里。于是王熙凤说道,不用去取了,派丫头送来,还有事要求她。林黛玉听了便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王熙凤便同林黛玉开玩笑说:“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李纨夸王熙凤说话诙谐。林黛玉说:“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恶罢了。”说着,便啐了一口。凤姐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又指着贾宝玉说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林黛玉抬身就走。女子受聘,俗谓“吃茶”。明代郎英《七修类稿》说:“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1]应该承认王熙凤同林黛玉开这个玩笑,本身不会有什么恶意,也可能是王熙凤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以为将来贾宝玉必娶林黛玉无疑,于是今天借吃茶而把这件事给捅了出来。但是,当林黛玉说她“贫嘴贱舌讨人厌恶”时,她便拿贾宝玉的“人物儿”、“门第”、“根基”和“家私”等来对比林黛玉,而这则明显带有轻视林黛玉的意味了,因为除了“人物”本身,其他恐怕“那一点”林黛玉也不可能比得过贾宝玉了,难怪林黛玉听了“抬身就走”。 (六)开玩笑是为了赞美别人。 第十九回,贾宝玉担心林黛玉刚吃过午饭睡出病来,千方百计哄着她,不让她睡着,特意给它“诌”出了一个“小耗子精偷香芋”的笑话,最后又用开玩笑的口吻借“小耗子”之口说道:“我说你们没见过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芋呢。”表达出对林黛玉相貌美丽、口齿伶俐、聪明多智的由衷赞美。 (七)开玩笑是为了突出自己,树立个人形象,以引人注意。 这在王熙凤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她常常通过开玩笑来显示自己的语言才能。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众人面前,王熙凤认为是表现自己的机会,她不仅绝对不会放过,而且总是第一个抢上前去,惟恐落人之后,如为了表现出对林黛玉的关心,她“忙携黛玉之手,问……”(第三回);贾母说自己小的时候不慎落水,“几乎没淹死”,她“不等人说,先笑道……”(第三十八回);贾母说担心王熙凤“太伶俐也不是好事”,她“忙笑道……”(第五十二回),等等,都是如此,并且其中后两个例子都属于开玩笑的。再如第四十七回,王熙凤、薛姨妈和鸳鸯陪着贾母打牌。王熙凤为了讨好贾母,特意哄着贾母开心,不仅故意把牌发错,而且还假装“小器”地数钱,又站起来,拉着薛姨妈,回头指着贾母素日放钱的一个木头匣子开玩笑说:“姨妈瞧瞧,那个里头不知顽了我多少去了。这一吊钱顽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他了。只等把这一吊也叫进去了,牌也不用斗了,老祖宗的气也平了,又有正经事差我去办了。”话还没有说完,就已经引得贾母众人笑个不住。这个玩笑,不仅奉承了贾母,而且还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特别是玩笑语言本身显露了她的口才,隐含在玩笑语言中是她的聪明才干和深得贾母的信任器重。 (八)开玩笑是为了显示自己平易近人,以便处理各种关系。 贾母是贾府的“太上家长”,是至高无上的老祖宗,在整个贾府里她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但是她并非倚势而作威作福,而是常常让人感到平易近人,可敬可亲,因而她与大家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贾母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当然有很多方法,但是经常和周围的人们开开玩笑也是她处理好各种关系的一种绝妙的手段。比如王熙凤由于非常能干,又会来事儿,于是深得贾母的喜欢。但是贾母心里也非常清楚,有时人们对此难免要有不满情绪的,不过碍于情面一般是不好发作的,如果久而久之,事情也不那么好办,在第五十二回中,贾母就曾向王夫人等说:“今儿我才说这话,素日我不说,一则怕逞了凤丫头的脸,二则众人不伏。今日你们都在这里,都是经过妯娌姑嫂的,还有她这样想的到的没有?”这就充分说明贾母的确是非常喜欢王熙凤的,但是她也担心别人“不伏”,人们之间的关系因为她宠爱王熙凤而难以相处。于是贾母也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形式,时常敲一敲王熙凤,让她不要得意忘形,以引起周围人们的强烈不满。第五十四回贾母所讲的第十个媳妇“吃猴儿尿”的笑话,就在打趣王熙凤中,有意识地去尽力摆平各种关系,这个笑话便有开玩笑的意味。而直接以开玩笑的形式来摆布各种关系的也较常见。每当王熙凤恭维贾母时,贾母心里很爱听,但是嘴上总是说着“快撕了她的嘴”(第四十七回),“恨的我撕你那油嘴”之类的玩笑的话,在笑骂声中既表达出对王熙凤的喜欢,又不至于让别人产生嫉恨心理,于是把她老人家与众人的关系摆得尽可能平一些。 (九)开玩笑是为了摆脱尴尬,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 第四十六回,贾母因贾赦要讨鸳鸯为妾而生气,错怪了与此事毫不相关的王夫人,后来在探春的提醒下,贾母终于醒悟。这样一来,贾母便感到有点难堪,于是为了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贾母便先是说自己“老糊涂了”,让薛姨妈“别笑话”自己,然后又怪别人为什么不事先提醒自己。先怪罪贾宝玉:“宝玉,我错怪了你娘,你怎么也不提我,看着你娘受委屈?”又说:“你快给你娘跪下,你说太太别委屈了,老太太有年纪了,看着宝玉罢。”接着又责怪王熙凤:“凤姐也不提我。”其实这里贾母并不是真的责怪贾宝玉和王熙凤,她怎么会不知道此事跟他们二人根本无关,何况贾宝玉未必关心此事,作为儿媳妇王熙凤也不好参与。贾母对贾宝玉和王熙凤的责怪,实际就是开一个玩笑,是想摆脱尴尬的处境,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这是就贾母而言,其实王熙凤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于是王熙凤听了贾母的话后,便说:“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老太太倒寻上我了?”接下王熙凤说老太太的“不是”就是“会调理人”,把人“调理的水葱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也是以开玩笑的方式来回答贾母,并且话里显然有恭维的意思,应该说话说得是很巧妙的。但是话中还是留下了漏洞。于是贾母听了便说“这样,我也不要了,你带了去罢!”王熙凤便说:“等着修了这辈子,来生托生男人,我再要罢。”可是没想到贾母却说:“你带了去给琏儿放在屋里,看你那没脸的公公还要不要了!”王熙凤一看事情不妙,便说:“琏儿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罢。”说得众人都笑起来。这里的对话也都具有开玩笑的性质。王熙凤虽然很会说话,但是她说着说着却逐渐由主动转为被动了,特别是当贾母说要把鸳鸯给贾琏时,王熙凤确实已经陷于尴尬的境地,可是王熙凤毕竟非同一般,她突然来了一句“琏儿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罢”,便非常巧妙地将贾母给挡了回去,于是这样的玩笑终于使她摆脱了难堪,给自己找到了台阶下。 (十)开玩笑是为了调节说话场合的气氛。 刘姥姥进贾府,出于感激与报恩的心理,不顾75岁的高龄,甘当“女篾片”,故意装疯卖傻,“信口开合”,哄着贾府的人们开心。其中刘姥姥所讲的很多话都带有明显的玩笑色彩,并且都是为了调节气氛而说的,因此每当刘姥姥开口讲话,准能令人大笑开怀。站在酒席宴前,她高声所说的“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然不必再说,即便是被插上满头的菊花,简直把她打扮成了“老妖精”,她还说什么:“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给她端上鸽子蛋,她又故意开玩笑说:“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筷子不听使唤,鸽子蛋掉在了地上,她又叹息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这明显带有玩笑色彩的话,刘姥姥都让它们起到了调节气氛的作用。 (十一)开玩笑是为了缓和矛盾。 贾母不愧为大家族的“太上家长”,她善于调节各种矛盾,维系着家族的安稳平衡,其中开玩笑也可以说是缓和人们之间矛盾冲突的一种有效方法。如第四十四回,贾琏在王熙凤过生日时,与鲍二家的私通,被王熙凤撞破,贾琏恼羞成怒,举刀“逞起威风来,故意要杀凤姐儿”,一直闹到贾母这里,贾母喝退了贾琏,然后便笑着对王熙凤说:“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都是我的不是,他多吃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把大家说得都笑了。对贾母这段话,过去学界颇多微词,认为贾母一是纵容贾琏,二是把在贾府里出现男女私通的丑事看得很平常,不值得大惊小怪,甚至还有“上纲上线”者,说作为贾府最高统治者的贾母在思想本质上如何如何,类似的看法不能说就没有道理。但是,今天我们似乎不能这样机械地看问题。贾母作为一个大家族老祖宗,她是不愿意看到偷鸡摸狗的男女苟且之事的,更何况这样的丑事又发生在自己的孙子贾琏身上,而受害者又是自己最喜欢的孙子媳妇王熙凤。但是她深知,在这样的贵族家庭里,在纨绔子弟中,要想杜绝此类事件发生,那是不可能的。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为了家族的名声,为了不把矛盾激化,她不得不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既然从根本上不能制止,矛盾激化又无益,于是当呵斥走了贾琏之后,她便以老祖母哄孩子的身份,用轻松自如的玩笑语言,借助于极为形象、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来安慰、劝说王熙凤,于是一场轩然大波就这样平息了,贾母在人们的笑声中化解了矛盾。这样的做法应该说是非常明智的,也只有举重若轻的贾老太君才能做到。因此说这样的玩笑描写是十分难得的。 [1] 胡文彬:《酒香茶浓说红楼》,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原载:刘永良博客 原载:刘永良博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