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贾兰才是“真正的宝玉”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贾如泽 参加讨论
世事就是这样滑稽,这样搞笑,让你捉摸不透:一个“能察善悟”的“门外汉”,依仗某媒体的多次反复炒作,给青少年灌输了很多很严重的“流毒”,还把红学界搞得乌烟瘴气;今天,一个微于豆芥的“小草根” ,也站出来说他有一个不小的发现,他居然说——
     贾兰才是“真正的宝玉” ① (刊前稿)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小草根”是怎样说的。
一.问题的提出
     1.三个“违反常理”。 “小草根”说,小说《红楼梦》的“矛盾”很多,但与本主题相关的至少有 三个“违反常理”。
     一个违反常理:富人辈分高
     在封建大家族中有一道奇特的“风景” ——人穷辈分高——两个年龄差不多的人,富贵的是“孙子”,贫穷的反而是“爷爷”。 “人穷辈分高”这一社会生活的客观存在,虽不是绝对的也是普遍的。但在《红楼梦》中拥有“二十房分”的大家族贾家的情形就不尽是这样,特别是贾宝玉的情形就不是这样。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菌、贾芝……这些都是宁荣两府相对较“穷”的近支,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显然与贾宝玉无法相比,可他们都是贾宝玉的下一辈,而且他们有不少人的年龄却超过了贾宝玉。
     另一个违反常理:头号人物有姓无名
     贾宝玉是小说《红楼梦》的男一号,更是第一号人物,但就是这样一部中国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的头号人物,就是这样一个钟鸣鼎食的“诗礼大家”的读书郎,居然没有得到正式命名。“宝玉”二字与其说是一个“小名”,倒不如说是一个“昵称”(也有用昵称作小名的)更准确。如果不是白纸黑字写在那里,未必会有人相信是真的。
     第二回,冷子兴说,贾宝玉“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第三回,黛玉说宝玉之名乃是“小名”;第十六回,秦钟傍死的时候,宝玉前来探望,秦钟之离魂向众鬼判哀告,求见宝玉最后一面,曰:宝玉是“荣国公的孙子,小名宝玉”;第三十一回,湘云进荣府,问:“宝玉哥哥不在家么?”贾母戒之曰:“如今你们大了,别提小名儿了。”另外,第十五回,水溶笑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等等。
     在使用小名这个问题上,甄宝玉甚至更明显。第五十六回,贾母笑道:“你这哥儿叫什么名字?”四人道:“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生的又白,老太太便叫他做宝玉。”
     “小草根”说,他对国人取名没有太深刻的研究,只了解一些皮毛。按他说:我们的古代先民一般有2种名:
     一种是少儿时专故随便乱取随便滥叫,成年以后再不能继续呼叫的“乳名”、“小名”。“小名乱叫,奶奶不抱” ②。当时的医疗条件极差,孩子夭亡屡见不鲜,为了孩子能够长大成人,小名随便乱取随便滥叫也成了人们一种无奈的选择。为了压的住,巧姐的小名请刘姥姥取;为了好养活,宝玉的小名叫万人叫,等等。当然这只是一种迷信行为,随便乱取随便滥叫小名的孩子也未必能长大成人。
     小名是儿时必有的,也是特用的;男子长到一定年龄以后就不能再继续叫他的小名了,再叫小名就有不尊重之意。例如,《三国演义》污蔑曹操,直呼其 “阿瞒”。所以贾母告诫孩子们说:“如今你们大了,别提小名儿了。”与当年“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形成了对比。
     再一种就是正式规范的“学名”、“官名”。“小名”可以很多,可以随便,“官名”就不能马虎了,必须很庄重,而且每个人只能有一个“官名”(改名另论。当然,改名也只是修改原名,一个人不能同时拥有两个或超过两个“官名” 的规范是不能改的)。
     《红楼梦》时代的中国,女人没有“官名”是可以的;男人就不同了,男人没有“官名”就进不了官场,就像现代社会,食品没有“QS”进入不了市场,居民没有身份证不能投宿一样。所以,一般家庭的男子上学读书时,都要取一个正式名,人们管这样的名叫做“学名”,也叫“官名”。电影《暴风骤雨》里的赵光腚——一个穿不起裤子的穷人——都有个“官名”,叫赵玉林,可一直到第八十回结束也没有看到贾宝玉有一个“学名”。
     “小草根”说,其他男子没有“官名”也许可以说得过,宝玉这样的男子没有“官名”,一定会是作者“别有用心”。
     又一个违反常理:对贾兰的交代和描写③少得出奇
     在前80回小说里,我们看到的贾兰是个很不起眼的人物。80回小说中,共出现贾兰27次,兰哥儿6次,兰小子3次,兰(多与贾环的“环”同时出现)4次,兰哥1次,小哥儿1次,另在第五回李纨的“判词”出现茂兰、兰各1次。
     在这通共44次出现中,贾兰没有一个内容比较独立或情节比较完整的故事,其中说话仅2次3句33字,作诗1首28字;其余多是作为“人物符号”出现或被人提及。
     “小草根”说,贾赦虽然是袭爵长门,但他不是荣国府的主人,贾政才是荣国府的真正所有人。所以,贾兰作为贾政的嫡长门嫡长孙,他在荣国府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还有,“有人不算穷”,在那个时代,男丁是家业的根本,有了骨头不怕熬不出油。作者要写贾家最后一败涂地,要写两府男丁“一代不如一代”,就必须说明贾兰的不堪与无能(当然,在他成年前家庭发生变故,另当别论)。然而,我们看到的贾兰却是有别于那些纨绔子弟的角色。作者对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用笔少得出奇。
     贾兰的年龄,在第四回开头介绍李纨时是今方五岁,到第七十八回他最后一次出场时是十三岁。长到这个年龄的男孩子,必须参加家族的重要活动。前80回,有好多场合,是贾家家族的重要活动,或者是小说的重要情节,这些场合贾兰应当出现或必须出现却没见出现,小说也没有明确交代“为什么”,如:秦可卿出殡、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凤姐生日、除夕祭宗祠、清虚观打醮、端午节元春放赏等等。如果其他活动还能马虎得过,可以不参加,除夕祭宗祠是必须参加的具有典礼性质的重大活动。另外,元春省亲时,明明交代:“无谕,外男不敢擅入”,才传了贾宝玉进见。眼见的,入见元春的“男人”,必须是要有“谕”—— 皇家规范,违错不得——的,小说明确交代被召见的“外男”只有贾宝玉一个。可贾兰却不知何时“混”在了里面,随母依叔行礼去了。
     关于贾兰的疑惑还远不止这些。过去的人们常说“亲孙孙,命根根”,亲孙子是乃祖的希望,是家族之依恃。事实上,史太君也是这样做的,贾母把一个父母双双健在的贾宝玉当作命根子一样关爱呵护,而王夫人却对自己惟一的失去父亲的“单亲命根子”贾兰好像很冷很冷,冷到了几乎没有过问其生活起居的地步——只有一次,还是向王熙凤通报情况随口提起的——第七十八回,“谁知兰小子这一个新进来的奶子也十分的妖乔,我也不喜欢他。我也说与你嫂子了,好不好叫他各自去罢。况且兰小子也大了,用不着奶子了。”王夫人虽然愚钝冷酷,但对自家的孩子们还是很关心的,她对迎春、巧姐都很上心。第二十一回,贾琏只得搬出外书房来斋戒,凤姐与平儿都随着王夫人日日供奉娘娘。而贾兰没有得到祖母应该给予的优待, 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没有衔玉而生吗?
     更不近情理的是,在第九回,贾兰居然说贾宝玉与别人打架“不与咱们相干”。等等,很多很多。
     2.一个未被参透——神瑛、石头、通灵宝玉、甄贾宝玉的关系问题
     谁是宝玉,谁是石头,谁又是神瑛,林妹妹的眼泪到底是还给谁的?为什么写个贾宝玉还要写个甄宝玉,为什么要有真假宝玉之说?神瑛、石头、通灵宝玉、甄贾宝玉、真假宝玉到底是什么关系?这几个最基本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红楼梦》阅读与红学研究。人们喜欢把甄宝玉、贾宝玉与神瑛侍者、通灵宝玉相对应,却每每对不上号,往往接不上茬。所以有的人就开始怀疑,怀疑《红楼梦》里有多少个宝玉,说小说里有个小宝玉还有个大宝玉;怀疑林妹妹还错了泪,甚至有的人要否定林黛玉就是还泪的“绛珠仙子”,要否定贾宝玉爱的就是林黛玉,还要以史湘云取代林黛玉在“木石前盟”与贾宝玉心目中的地位。
     二.识真假者悟《红楼》
     《红楼梦》是在“文字狱”满天飞的特殊年代创作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作者要编排那样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的文字大戏,必须要用必要的“假语”“假话”隐去不便明写的“真事” “真理”;小说又是通过誊抄这种特殊方式传世的,誊抄过程中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疏漏,传世过程中也难免有人对其做手脚,所以,《红楼梦》在走上中国文坛颠峰的同时,也给人们读懂自己设置了层层障碍和重重迷雾。
     为了既不让人轻易读出书中的玄机而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又能让人们透过“满纸荒唐言”的“假”,读懂自己“一把辛酸泪”的“真”,从而最终解味红楼,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就必须做到“有所假有所真”, “真中有假、假中掺真”。作者煞费苦心地给我们安排了一些可以通过细致揣摩而领悟到真情的“暗道机关”。所以,我们品味《红楼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透过作者故意设计的这些“假”的表象。
     所以“小草根”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是认识鉴别“真”与“假”的大纲。从这个意义讲,“识真假者悟《红楼》”,一点也不为过,这也是作者重复这副对子的良苦用心。
     三.甄贾宝玉与真假宝玉
     小说何以取名“石头记”
     《红楼梦》曾叫《石头记》。作者为什么要给这部书取名“石头记”呢?应当有两层意思:
     1. “石头所记”。《红楼梦》这部洋洋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言的大书,是刻在一块大石头上的,是“借通灵之说”,“石头”是整个故事的“见证人”,也是小说的“创作者”,小说故事是“石头”记录下的“史料”。作者假托小说的著作权归“石头”,小说理所当然就叫“石头记”了。
     2. “所记石头”。小说所记之事发生在金陵南京,南京不是叫“石头城”吗?尽管作者假托了一些地名:什么“都中”、什么“长安”、什么“都中长安”等等;但小说所记的故事主要是在南京发生的,“四大家族”不是“国家级”的,而是金陵省的四大家族;都中的贾府事实上就是金陵的甄府;贾宝玉就是甄宝玉。
     “石头记”,一名双关。至于后来为什么会以“红楼梦”为名,就里就讨论不了了。
     通灵宝玉就是石头
     贾宝玉所戴的通灵宝玉是石头的幻相,是幻形入世的石头;石头就是贾宝玉降生时口衔,继而随身佩戴的那块通灵宝玉,这是不需多费口舌的。
     石头绝不是神瑛
     首先,他们的来历不同。石头是女娲氏炼石补天后弃用的一块“多余”的石头,用今天调侃的话说,石头虽然也来自“仙界”,但他是“本土”的;而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都来自西方灵河岸上。
     其次,他们临凡下世的目的不同。“石头”是要享一享这荣华富贵,目的是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而神瑛侍者则是凡心偶炽,目的是要造历幻缘。
     第三,他们临凡下世的途径不同。神瑛侍者是自行在警幻仙子案前登记挂号的(起码没用他人帮助夹带);而石头则是通过僧道帮助变化成“通灵宝玉”,并夹带到警幻仙子案前登记挂号的。神瑛侍者是“投胎转世”,在降生的过程中发生了质的变化的;而石头自经僧道幻化成那块“通灵宝玉”之后,其形态再没发生改变,是通过“神瑛侍者”口含入世的。
     还有,蠢物与甄士隐有一面之缘,而神瑛则无。
     石头不是神瑛,通灵宝玉也就不是神瑛侍者。
     甄贾宝玉与真假宝玉
     贾宝玉与甄宝玉的关系问题,应从几个层次看。
     1.《红楼梦》虚写贾家,实写甄家。贾家就是甄家,贾宝玉就是甄宝玉,甄贾两家其实是一家,甄贾两宝玉实际是一体。他俩的年龄相貌、心性脾气、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等等,犹如复制的、克隆的一样,连他们自己都分辨不开谁是谁。他俩实际上是一个人,就是那个神瑛侍者的“今生”,林妹妹的眼泪就是为这个人流的。这对于一个初读者已经差不多了。
     2.如果往深一步看, 贾宝玉又不完全是甄宝玉。他们至少有三点区别:一是他姓贾他姓甄;一是他有玉他无玉;还有,他们一个活动在“都中”,一个生活在金陵。乍看上去,贾宝玉好像是“假宝玉”,是假的,但我们发现他却拥有那块石头的幻相——通灵宝玉。而甄宝玉虽然是“真宝玉”,是真的,但他却没有那劳什子。所以,甄宝玉也不完全是真宝玉,贾宝玉也不完全是假宝玉。那么,他们到底谁真谁假呢? “小草根”说,甄贾宝玉与真假宝玉的对应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正如那副反复出现的对子的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所指。“小草根”解释说,据此应当把他们的对应关系理解为:如果把甄宝玉当成了真宝玉,贾宝玉就是假宝玉;相反,如果把贾宝玉当成了真宝玉,甄宝玉就是假宝玉。甄贾宝玉互为“真性”也互为“皮囊”。
     3.事实上,甄贾两宝玉他们谁都没有那块玉,那块玉只是一种写作手法,并不是实物存在,是作者所用的“幻笔”。这从小说第一回就可看出,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作者是为隐去真事才借用这块宝玉的——贾者假也,假者借也;贾宝玉者假宝玉也;假宝玉者借通灵也——是写作手法上的“借用”,通灵宝玉是“真正宝玉”的幌子,这是更高层次的思维。
     “小草根”说,所谓的假宝玉不是作为人物实体存在的,而是作者借嘴说话的写作方法;而真宝玉则是与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相照应的,才是真正的人物存在。所以,贾宝玉的意义就是告诉读者,小说是用借嘴说话的写作方法写成的;真宝玉的意义就是告诉读者,小说里另有一个真正的宝玉。
     四.证据罗列(不分先后)
     “小草根”说,他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贾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人物才是小说里 “真正的宝玉”。 这些所谓的证据,也许有的人士认可前三条,有的人士认可后五条,还有的人士认可中间两条,没关系,这也正是《红楼梦》的伟大所在。其实,一条不认可,也在您,一来红学是见仁见智的学问,二来人云亦云是做不了学问的。
     A.两个文化现象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的人类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现象很多,但小说里有两个文化现象与本主题密切相关。一个是玉文化。玉石被视为高贵的代表,据说玉器最初是礼器,关合“石头”只是为了“受享”的目的。一个是兰文化。兰花兰草是优雅的植物,被尊为清高君子。第二十一回宝玉对蕙香说:“那一个配比(兰、蕙)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
     这两个文化现象大家都了解,这里不敢多说什么,只想强调一点,玉和兰是中国文人大加歌颂的对象。历代文人墨客或歌玉或咏兰,有的甚至兰玉两歌。记的雪芹之祖曹寅就曾有兰玉两歌的诗作,关心者可以自己一查。《红楼梦》给宝黛这两个头号人物都冠以“玉”,而给荣国府最小的男主人美名曰“兰”,甚至说他是“茂兰”,不是偶然的,而是作者特意安排的。
     B.贾府子孙谁最棒
     第五回,警幻说:“……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
     依照宁荣二公之灵所说,整个贾家两府男丁竟无可以继业,只有宝玉一人如果教育得当,略可望成,所以不得已恳求警幻加以规引,使之入正。宁荣二公之灵的话语表达了几层意思,其中一层是:贾家仅有一个孩子有继业希望,这个孩子就叫“宝玉”。
     然而,就在同一回,作者给我们透露出有希望的却是另外一个人——贾兰,虽然作者没有明白说出,但一盆茂兰(见判词之李纨画页)已经透露出了这个意向。作者隐隐告诉我们,贾家众子孙,只有贾兰茂,有望承祖业。
     二人相重,实为一。
     C.财产所引的话题
     第二十五回,赵姨娘听这话口气松动了,便(向马道婆)说道“……把他两个(指凤姐和宝玉)绝了,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
     赵姨娘所说的“家私”,指的当然是荣国贾府的财产。上文已经说过,荣国府的真正所有人是贾政。如果贾宝玉是一个真正的实体存在,贾政财产的继承人就应该有三个,他们分别是:贾珠、贾宝玉、贾环。故事发展到这里,贾珠已经作古,而贾兰作为贾政和王夫人的“长门长孙”、作为贾珠的惟一男性后代,可以代先父贾珠承继,对荣国府的财产是有继承权的。这时,贾政财产的合法继承人应该还是三个:贾宝玉、贾环、贾兰。在中国的传统中,“长门长孙”的地位,甚至要远远超过他的叔叔们。然而,从赵姨娘的口气里我们知道,把王熙凤和贾宝玉整死了,贾环就成了贾政财产的惟一合法继承人(当时社会,女儿继承娘家财产是非法的)。
     赵姨娘是一时语失吗,是有意欺骗马道婆吗?都不是。说得夸张一点,赵姨娘这个苦瓠子熬油似地熬到那一天,两只眼睛就盯着那几个人,不会数错的。而马道婆是贾宝玉寄名的干娘,看故事情节,她对贾府的重要人丁,应该是心知肚明、了如指掌的。从赵马二人“合作”的愉快程度看,在这个问题上也不会有欺骗的可能。
     我们现在如果把贾宝玉和贾兰看作一个实体存在,分析赵姨娘的话,是没有一点错误的——如果整死他们这样“一个实体存在”,贾政的全部家产,就将由贾环一人独自继承。
     到现在,我们应该相信,贾宝玉是比贾环低一辈的贾兰了。赵姨娘魇魔法想要整死的宝玉一定是贾兰。
     至于赵姨娘为什么要在整死“贾宝玉和贾兰这一个实体存在”的同时一定要绝了王熙凤,这家私才是贾环独自的,这需另论。
     D.值得回味的一句
     第二十五回,马道婆道:“你只管放心,将来熬的环哥儿大了,得个一官半职,那时你要作多大的功德不能?”赵姨娘听说,鼻子里笑了一声,说道:“罢,罢,再别说起。如今就是个样儿,我们娘儿们跟的上这屋里那一个儿!也不是有了宝玉,竟是得了活龙。他还是小孩子家,长的得人意儿,大人偏疼他些也还罢了,我只不伏这个主儿。”
     “小草根”说,从赵姨娘“也不是有了宝玉,竟是得了活龙”这句话里隐隐(之所以用“隐隐”二字,是这里提出这样一个线索,供红学家和《红楼梦》爱好者研究和批评)看到宝玉的年龄的确要小于贾环。
     E.关于袭官的话题
     第七十五回,贾赦……因又拍着贾环的头,笑道:“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
     这句话经常被论家引用,但没人往这里想。依贾赦说,贾宝玉的身份有几种可能:1.当时袭官的顺序是先小后大。这与小说所述贾家“传统”似不相合。2.贾宝玉不是贾府中人。这不符合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作者如果没有生活,不是“个中人”,断难写出如此大作。脂批“非经历过,如何写得出”概此,这也是续作的最大困难。3. 贾宝玉的年龄小于贾环或者贾宝玉的辈份低于贾环,论资排辈宝玉处于劣势。
     经过比对,第三种可能性大些。
     F.大观园里的两个男性
     《红楼梦》里有两个宝玉,一个在甄家一个在贾家。无独有偶,贾家的大观园里有两个男性,一个是贾宝玉一个就是贾兰。居住在大观园里的贾宝玉的年龄,小说没有明确交代,大概是十几岁,多在十二三岁。前面已经说过,小说对居住在大观园里的贾兰的年龄却有明确的交代。第七十八回时贾兰已经是十三岁的少年了,应该是和宝玉差不多的。
     十二三岁这个年龄上限,大概就是贾宝玉为什么不用搬出大观园的惟一原因。
     G.宝玉“吃亏”想到贾珠
     第三十三回,(王夫人看着宝玉挨打的场面和伤情)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
     贾宝玉的各种生长环境应该说是比较优越的了,优越得让秦钟有些羡慕自不待言,就连贾政都反问“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见第三十三回)宝钗对宝玉生活环境的优越说得更明了:“还得我送你个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见第三十七回)。王夫人哭贾宝玉似不应当用“苦命儿”;用“苦命儿”也罢了,也许贾家的经济环境一天不如一天了,王夫人以为她的孩子们不如前时那么好了,或者是王夫人情急之中一时出错,所以用了“苦命儿”。但为什么能够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对于未成年人来讲,最大的苦莫过于失去亲人。贾兰自幼丧父,是个苦孩子。王夫人哭的“苦命儿”应该是贾兰这个单亲孩子,因苦命的儿子遭罪想起了他死去的爸爸,也是有的。
     再,按照当时的“规矩”儿媳妇和公爹是应当回避的,没有什么特别紧急的情况, 贾政坐在这里,李纨是不应该进入的。进入后的李纨听见王夫人叫着贾珠哭, 禁不住也放声哭了。
     “小草根”说,此时挨打的宝玉应当就是真宝玉贾兰。
     H.同样的牛脾气
     贾宝玉与贾兰的性情缺陷也有相同之处,他们有同样的牛脾气。第二十二回,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地下婆娘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第十七至十八回,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
     贾兰的牛脾气是天生的,宝玉的牛脾气更是一贯的。
     I.大观园四大景
     除省亲别墅这个正殿日后无人居住外,大观园有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的四大景,按贾宝玉题咏的顺序,这四大景依次是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怡红院,其主人分别是林黛玉、李纨和贾兰母子、薛宝钗、贾宝玉。贾兰是和他的母亲李纨生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李纨的入驻,恐怕贾兰也没有合适的理由入驻大观园。所以,李纨也就入驻了大观园,而且成为了一大景的主人。“小草根”说,如果抛开李纨这个成年人,单说少男少女,这四大景的主人就分别是林黛玉、贾兰、薛宝钗、贾宝玉了。
     为什么作者会对李纨贾兰母子居住的这个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实系人力穿凿扭捏而成(本自然段所引均见第十七至十八回)的稻香村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从而与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这三大景观等同看待,难道作者喜欢的是这里的景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由宝玉所题对子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可见作者喜欢的是这里的人。
     元春省亲时要贾宝玉为这四大景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事实上,贾宝玉只给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三处赋了诗,稻香村诗是林黛玉代作的。在对待“男人”“女人”的态度上,林黛玉与贾宝玉有共同的喜好和憎恶,甚至比贾宝玉有过之无不及,此处安排林妹妹给贾兰的居所赋诗,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只为帮助贾宝玉那么简单。
     J.孙子与重孙子
     “小草根”是个不懂谦虚之人,但在贾宝玉到底是荣国公的孙子还是重孙子的问题上,他不得不“谦虚”。他说,读了多少遍《红楼梦》,但至今都“没有搞清”这个问题。
     梦游幻境时宁荣二公之灵明明白白说“嫡孙宝玉”, 第十六回,秦钟也说宝玉是“荣国公的孙子”。
     可第二回冷子兴却说,“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第二十九回,那张道士又向贾珍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 第三十三回贾母对贾政:“……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 照此,贾宝玉是荣国公的重孙子。
     “小草根”说,这也许是作者故意混淆孙子与重孙子的界限,混淆人们的“视听”,给人以疑惑,为“贾兰是真宝玉”张目。除非荣国公的儿子还叫“荣国公”。
     K.没有兄弟姐妹
     贾兰是贾珠所遗独子, 贾兰没有兄弟姐妹是肯定的、众所周知的。然而小说第二十八回,突然有一笔令人不可思议的描写,贾宝玉居然对林黛玉说:“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姊妹。——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我也和你似的独出。”
     有朋友也许会说,他不是随后作了补充纠正吗?他“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的话已经否定了他没有兄弟姐妹的话。但是,“小草根”却说,此话大有深意,为什么贾宝玉会这样说,难道是为了和林妹妹套近乎,难道是一时语失?为什么贾宝玉在解释自己虽然有两个“隔母的”兄弟姐妹之后还要“强调”自己是“独出”呢?
     L.一对特别婆媳
     王夫人和李纨是一对特别婆媳。一个特别是她们有很多共同点,她们同样的“善良”,同样的无能,同像菩萨。另一个特别是她们互不通话,据说网上已有这方面的说法,这里不多介绍。
     M.家学里无宝玉
     第五十五回,那媳妇便回道:“回奶奶姑娘,家学里支环爷和兰哥儿的一年公费。”“小草根”说,家学也好,其它什么机构也罢,在同一处开支一项如此小的花消,是不会分期分批的。所以如果贾宝玉也在家学里读书,他的费用嚼裹是会同兰环一起支取的。(另,在第九回宝玉闹学堂的时候,学里又没有贾环。)
     N.木是谁,石是谁,俺又是谁?
     这个内容应该作为“问题的提出”安排在文章的前边,之所以放到这里,是因为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小草根”想以此题作为全文的“点睛之笔”。
     《红楼梦》借写以木石前盟为代表的“情”与以金玉良姻为代表的“礼”的矛盾冲突,及其与此相生相伴的种种悲剧,揭露了儒家思想的僵化与没落,批判了程朱理学的腐朽与罪恶,揭示了以儒家思想占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封建制度最终走向灭亡的客观必然性。
     然而,木石前盟到底是谁和谁的前盟,木是谁石又是谁呢?
     如果您回答说,林黛玉是草木,贾宝玉是玉石,一木一石,“木石前盟”。“小草根”会说您回答得很勉强。因为您这是“用姓对名”——以林黛玉姓之木对贾宝玉名之石,如此的“木石前盟”——对得不工。再者,贾宝玉的前身是个“赤瑕”宫的侍者,是有瑕疵的,所以他并不是《枉凝眉》曲里所指的那个“美玉无瑕”。
     现在我们对得工整一些,用他们的名对名,并且找一个真正的“无瑕美玉”。贾宝玉与林黛玉之名是“二玉”, 他们的“木石前盟”其实不能成立。我们再看看《红楼梦引子》所提到的“怀金悼玉”,明明是作者把林黛玉当作“玉”看的,并不是当作“木”看的。如果把林黛玉看作玉石,贾宝玉就更无法与之“盟”了,如果此时用真宝玉贾兰之“兰”这个“阆苑仙葩”来对,才对得上、对得恰。所以“小草根”在此郑重向您说:
     黛玉者,美玉无瑕之石也;
     贾兰者,阆苑仙葩之木也。
     贾兰黛玉——木石前盟。
     贾兰才是真正的宝玉!
     “真宝玉” 、“阆苑仙葩”,皆作者俺自况。
     〈1〉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
     ①本文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版《红楼梦》前80回小说为据。所引小说正文皆用粉色楷体字。2008年9月底定稿。同步发表于《文史月刊》2008第12期,网上发表时稍作修改。
     ②小名乱叫,奶奶不抱——一种迷信风俗,是说随便取小名、叫小名的小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奶奶:专司12岁内婴幼少儿生死的神,一说为“三圣母”,所以称呼为“奶奶”。 奶奶不抱:是“孩子不死”的委婉说法,与小说所说“好养活”意同。
     ③详见在下整理的《贾兰资料全记录》。
    原载:惠稿
    
    原载:惠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