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谈谈《金玉缘》的一些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杨兴让 参加讨论

    在谈完后40回的作者是谁的问题之后,我想再来谈一谈《金玉缘》的一些问题。因为它还涉及到《红楼梦》特别是还涉及到后40回的作者问题。
    《金玉缘》
     《金玉缘》一共43个章回。前3回是对《红楼梦》前80回的浓缩;后40回几乎完全雷同于《红楼梦》后40回,所不同的是更换了一些章回回目和人名以及个别相关文字。
    对于《金玉缘》,我不想多说什么。但为了简单地说明一些相关问题,我们不妨先抄录《金玉缘》第1章回和第43章回的一些有关其书作者以及与《红楼梦》作者相关的文字。
     《金玉缘》第1回楔子中有这么一段话:
     后来,不知经了几次沧海桑田。有一个却尘和尚到这蓬莱仙岛寻药觅草,偶至飘渺峰镜面石前,见那块"灵玉麒麟"镶嵌在上面,旁边又有几句话道是:
     真如六窟枉吟哦,幻幻真真须琢磨。
     一段奇传志此处,子虚乌有唏嘘多
     后面密密麻麻的字迹,细述的便是那"灵玉麒麟"所经历的一番痴情逸事。却尘和尚见上面所叙,虽时序官职混乱,又有情极之毒,然为稗官野史,倒还有趣可读,便抄了下来,付梓问世,题名曰《子虚乌有记》。西楼居士则题为《麟茗金》。司笔狂生又题为《麒麟传》。庄之梦再题为《镜面石》。后经程小泉、高兰墅于月小山房书斋中一番细加厘剔、截长补短,定名为《金玉缘》。
     《金玉缘》第43回末另有这么一段话:
     那人道:"你须待某年某月某日到一个月小山房书斋中,有程小泉和高兰墅两位先生在那里,只说黄傥甫言托他们如此如此。"说毕,仍旧睡下了。
    那却尘和尚牢牢记着此言,又不知经了几番春秋冬夏,果然有个月小山房书斋,见那程小泉与高兰墅两位先生正在那里,一个伏案酣睡,一个正翻阅历来的古史。却尘和尚便将黄傥甫言了,方把这《灵玉传》示看。那人笑道:"果然是'荒唐敷衍'了!"却尘和尚便问:"先生何以认得此人,便肯替他传述?"那人又笑道:"你号虽'却尘',仍混迹凡尘,并更无聪明彻悟之处矣。既是荒唐敷衍,但无鲁鱼亥以及背谬矛盾之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似你这样寻根问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只见案边酣睡那人忽伸个懒腰,打个呵欠道:"世事太纷杂,何若梦黄梁!"说毕,复又睡下。那却尘和尚听了,仰天大笑,掷下抄本,飘然而去。一面走着,口中说道:"果然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后人见了这本奇传,亦曾题过四句为本书缘起之言更转一竿头云: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从抄录的这两处文字看,《金玉缘》与《红楼梦》的人物人名区别在于书中把“空空道人”换成了“却尘和尚”,把“贾宝玉”的一块“顽石”换成了“灵玉麒麟”,把东鲁“孔梅溪”换成了“西楼居士”,把作者由“曹雪芹”换成了“程小泉”和“高鹗”。
    我们在这里先不管他的“子虚乌有”和他的“司笔狂生”的文字见解如何,我们在这里要究的是两本书的作者和两本书的关系。
    众所周知,《红楼梦》“庚辰本”早在1761年就已定稿,曹雪芹死于1763年“壬午除夕”;而《红楼梦》“程本”却始于1791年,并由此程高二人才为世人所知。
    从这两处记年来看,两者相差30年。
    由此可知一些人认为《金玉缘》是《红楼梦》的“祖本”是不着边际的。
    那么是不是《红楼梦》后40回是从《金玉缘》过录而来呢?据周春所记载,《红楼梦》120回比程高本还早。也就是说,《红楼梦》后40回在程高刊载后40回之前就已存在了。
    不论怎么说,署名程高二人的《金玉缘》都要比后40回《红楼梦》要晚。
    程高二人合著的《金玉缘》比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要晚,那是不是《红楼梦》和《金玉缘》皆脱稿于更早的所谓《风月宝鉴》呢?
    应该说:也不是。
    曹雪芹第一回楔子中的《风月宝鉴》,实际上连同《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是一回事,这一处“楔子”实际上不外乎是一则“寓言”。“寓言”者,假托他人之言也。我们何不明白至此,还硬要在第一楔子中寻什么一些书名以及一些人名。
    《风月宝鉴》就是《风月宝鉴》,它的正面就是“言情”;它的背面就是“骷髅如山”。或者说,《风月宝鉴》就是《嘲顽石幻相》上所说的“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应该说,《金玉缘》是程高二人刊行120回以后的事。也就算是对《红楼梦》的另一种解读吧。不过就“子虚乌有”和“司笔狂生”而言,应该说,还不算一个糊涂人。
    最后,我再补充一点,对于《金玉缘》的看法,我基本上同意土默热先生的看法。所不同的是,我只觉得土默热先生的某些言语欠妥罢了。
    谈谈《金玉缘》的一些问题 署名:杨兴让体裁:论文 作者:杨兴让推荐人:
    在谈完后40回的作者是谁的问题之后,我想再来谈一谈《金玉缘》的一些问题。因为它还涉及到《红楼梦》特别是还涉及到后40回的作者问题。
    《金玉缘》
     《金玉缘》一共43个章回。前3回是对《红楼梦》前80回的浓缩;后40回几乎完全雷同于《红楼梦》后40回,所不同的是更换了一些章回回目和人名以及个别相关文字。
    对于《金玉缘》,我不想多说什么。但为了简单地说明一些相关问题,我们不妨先抄录《金玉缘》第1章回和第43章回的一些有关其书作者以及与《红楼梦》作者相关的文字。
     《金玉缘》第1回楔子中有这么一段话:
     后来,不知经了几次沧海桑田。有一个却尘和尚到这蓬莱仙岛寻药觅草,偶至飘渺峰镜面石前,见那块"灵玉麒麟"镶嵌在上面,旁边又有几句话道是:
     真如六窟枉吟哦,幻幻真真须琢磨。
     一段奇传志此处,子虚乌有唏嘘多
     后面密密麻麻的字迹,细述的便是那"灵玉麒麟"所经历的一番痴情逸事。却尘和尚见上面所叙,虽时序官职混乱,又有情极之毒,然为稗官野史,倒还有趣可读,便抄了下来,付梓问世,题名曰《子虚乌有记》。西楼居士则题为《麟茗金》。司笔狂生又题为《麒麟传》。庄之梦再题为《镜面石》。后经程小泉、高兰墅于月小山房书斋中一番细加厘剔、截长补短,定名为《金玉缘》。
     《金玉缘》第43回末另有这么一段话:
     那人道:"你须待某年某月某日到一个月小山房书斋中,有程小泉和高兰墅两位先生在那里,只说黄傥甫言托他们如此如此。"说毕,仍旧睡下了。
    那却尘和尚牢牢记着此言,又不知经了几番春秋冬夏,果然有个月小山房书斋,见那程小泉与高兰墅两位先生正在那里,一个伏案酣睡,一个正翻阅历来的古史。却尘和尚便将黄傥甫言了,方把这《灵玉传》示看。那人笑道:"果然是'荒唐敷衍'了!"却尘和尚便问:"先生何以认得此人,便肯替他传述?"那人又笑道:"你号虽'却尘',仍混迹凡尘,并更无聪明彻悟之处矣。既是荒唐敷衍,但无鲁鱼亥以及背谬矛盾之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似你这样寻根问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只见案边酣睡那人忽伸个懒腰,打个呵欠道:"世事太纷杂,何若梦黄梁!"说毕,复又睡下。那却尘和尚听了,仰天大笑,掷下抄本,飘然而去。一面走着,口中说道:"果然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后人见了这本奇传,亦曾题过四句为本书缘起之言更转一竿头云: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从抄录的这两处文字看,《金玉缘》与《红楼梦》的人物人名区别在于书中把“空空道人”换成了“却尘和尚”,把“贾宝玉”的一块“顽石”换成了“灵玉麒麟”,把东鲁“孔梅溪”换成了“西楼居士”,把作者由“曹雪芹”换成了“程小泉”和“高鹗”。
    我们在这里先不管他的“子虚乌有”和他的“司笔狂生”的文字见解如何,我们在这里要究的是两本书的作者和两本书的关系。
    众所周知,《红楼梦》“庚辰本”早在1761年就已定稿,曹雪芹死于1763年“壬午除夕”;而《红楼梦》“程本”却始于1791年,并由此程高二人才为世人所知。
    从这两处记年来看,两者相差30年。
    由此可知一些人认为《金玉缘》是《红楼梦》的“祖本”是不着边际的。
    那么是不是《红楼梦》后40回是从《金玉缘》过录而来呢?据周春所记载,《红楼梦》120回比程高本还早。也就是说,《红楼梦》后40回在程高刊载后40回之前就已存在了。
    不论怎么说,署名程高二人的《金玉缘》都要比后40回《红楼梦》要晚。
    程高二人合著的《金玉缘》比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要晚,那是不是《红楼梦》和《金玉缘》皆脱稿于更早的所谓《风月宝鉴》呢?
    应该说:也不是。
    曹雪芹第一回楔子中的《风月宝鉴》,实际上连同《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是一回事,这一处“楔子”实际上不外乎是一则“寓言”。“寓言”者,假托他人之言也。我们何不明白至此,还硬要在第一楔子中寻什么一些书名以及一些人名。
    《风月宝鉴》就是《风月宝鉴》,它的正面就是“言情”;它的背面就是“骷髅如山”。或者说,《风月宝鉴》就是《嘲顽石幻相》上所说的“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应该说,《金玉缘》是程高二人刊行120回以后的事。也就算是对《红楼梦》的另一种解读吧。不过就“子虚乌有”和“司笔狂生”而言,应该说,还不算一个糊涂人。
    最后,我再补充一点,对于《金玉缘》的看法,我基本上同意土默热先生的看法。所不同的是,我只觉得土默热先生的某些言语欠妥罢了。
    原载:惠稿
    
    原载:惠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